「安倍經濟學」今年見分曉

2014年的世界經濟將要見證兩個重要事件。

第一個事件便是我在之前幾周發表在「觀察家」版的兩篇文章里討論的中心議題:美聯儲退出實施了5年的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相對而言,第二個事件雖然不具有這麼大的全球影響,然而其意義可能更為深遠:對沉痾不起的日本經濟來說,「安倍經濟學」究竟是良方還是毒藥?今年即將見分曉。

懷揣著後來被市場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一整套試圖振興日本經濟的政策主張,安倍晉三於2012年12月贏得日本首相大選。現在回頭再來看,這有可能標誌著日本20多年來的內政外交、經濟政治方向的一個重大轉折。

所謂「安倍經濟學」,包含以下三方面主要內容:1,「積極的貨幣政策」;2,「靈活的財政政策」;3,「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結構改革」,用安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通過一系列政策促進私人投資從而讓生產率進步支撐日本的長期持續復甦」。它們通常又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我猜想這應該是來源於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三矢之訓」傳說,講述的是地方大名毛利元就教導自己的三個兒子要同心協力的故事。

「安倍經濟學」的核心目標是扭轉日本長達15年的通貨緊縮泥淖,在短時期內將通貨膨脹率推升至2%。為此,安倍的自民黨政府以及高度支持安倍的日本央行推出了幾十年來日本最為激進的宏觀經濟政策,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氣概。在許多人看來,「安倍經濟學」更像是一場不計後果的豪賭。

2014年將是檢驗「安倍經濟學」的「大考之年」。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

「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是積極寬鬆的貨幣政策。

早在2012年下半年領導自民党參加大選期間,安倍晉三就不斷對日本央行施壓,要求其將2012年初首次設定的1%的短期通貨膨脹目標調高到2%,以此向市場展示政府克服通縮的決心。在日本央行迫於政治壓力滿足了這一要求後,他進一步警告稱,將這個2%設為長期通脹目標還不夠好,因為長期目標太久遠了。它應該成為中期目標,否則市場不會對之做出反應。當時的日本央行曾試圖抵制安倍的主張,認為這些念頭既不現實,還可能蘊含很高的風險。安倍則威脅說,如果央行拒絕合作,他就要利用自民黨在國會兩院中的優勢地位推動修改賦予央行獨立性的法律。

2013年春,安倍首相如願任命他的堅定盟友、原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取代略顯保守的白川方明,出任日本央行新行長。後者是寬鬆貨幣的積極支持者,之前就經常對日本央行的政策作出毫無保留的尖銳批評。在黑田的領導下,面目一新的日本央行推出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貨幣政策激進實驗,它是如此雄心勃勃,以至於被賦予了一個奇特的新名詞:「量化加質化寬鬆」(QQE)。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在「數量」與「性質」上同時寬鬆的新型貨幣政策。其目的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當時的說法是兩年左右)實現2%的預定通脹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日本央行表示自己願意採取一切非常規舉措。例如,它承諾將會「不設限」地購買債券資產,並在未來兩年內,將日本的基礎貨幣規模增加一倍,至270萬億日圓。

這種被形容為「火箭筒」的貨幣政策,令正在實施第三輪「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的美聯儲相形見絀。大多數經濟學家對於日本的這場經濟試驗的大膽程度頗感興奮,因為這是百年難遇的活教材。但即便「安倍經濟學」的支持者也承認,這種貨幣政策帶有很大的賭博成分。

「安倍經濟學」的「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它包含兩項同樣艱巨且很可能相互衝突的任務:短期內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來拉動經濟增長,而在中長期削減赤字,整固財政,實現財政平衡。2013年6月的日本內閣會議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將基本財政收支佔GDP的比例比2010年度減半,在2020年之前實現財政盈餘,之後穩定地減少債務餘額佔GDP的比例。

2012年12月26日,在安倍成為日本6年來的第7位首相幾小時之後,他的盟友、新任財政大臣麻生太郎(他也曾在2008年至2009年短暫擔任首相)宣布,將取消由上一屆民主黨政府制定的當年44萬億日圓規模的債務上限,發行更多國債以刺激經濟。

2013年新年剛過,日本政府便批准了一項10.3萬億日圓的經濟刺激計劃,它差不多相當於日本全年GDP的2%。據政府估算,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和民間企業受到撬動以後的支出,整個刺激方案規模高達20.2萬億日圓。政府預計,這項刺激計劃能讓實質經濟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並創造60萬個工作崗位。為了給這項刺激計劃籌措資金,這一財年(日本的財政年度是從每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政府將比原計劃增加發行約5萬億日圓債券。

從稍後批准的規模達到創紀錄的92.6萬億日圓的2013/14財年的預算草案來看,安倍顯然政府希望通過對遭受2011年地震和海嘯破壞的東北災區的重建以及其他公共項目支出(最顯著的防務支持的急劇增加),來對經濟起到拉動作用。而2013年底批准的2014/15財年預算草案的支出規模進一步增加,達到95.88萬億日圓,其中包括了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增加的公共工程開支,這是國際奧委會不久前送給安倍的一份禮物。

鑒於這筆龐大的支出中僅有約一半來自當年的稅收,而另一半要靠發債來籌集,人們擔心,這種擴張性的財政刺激將惡化日本已經異常沉重的公共債務負擔。目前,日本的公共部門債務總計已突破1千萬億日圓,是其GDP的240%,在所有發達國家中高居第一。在上文述及的下一財政年度預算草案中,僅償還債務——包括到期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費用就高達23.2萬億日圓,約佔全年財政支出總額的1/4。如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難免發生希臘那樣的主權債務危機。

作為中長期財政整固的一項必不可少的舉措,安倍政府在經過數月的斟酌拖延後決定,將從2014財政年度開始——也就是2014年4月起——上調消費稅。按計劃,先將消費稅稅率從當前的5%上調至8%,到2015年10月份再進一步調高至10%。根據政府估算,每加稅1個百分點,將可為政府增加約2.7萬億日圓的稅收。安倍稱,自己必須在帶領日本終結15年通縮的當前目標與平衡預算的長期任務兩者求得平衡。

不過,反對增稅的人士指出,即此舉也許給日本增長的最希望出現的動能——消費支出——當頭潑一盆冷水。安倍遲遲不願意作出這項決定,也是基於這種擔憂。

提高銷售稅還有可能耗損安倍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政治支持度,因為它在日本一直很不受歡迎。在1989年推出3%銷售稅的政府以及在1997年將銷售稅上調至5%的政府,其黨派在之後的大選中均嚴重受挫。上一次日本上調消費稅(1997年從3%增至5%)後,其經濟遭受了一場嚴重衰退。儘管稅率提高了,但政府的財政收入卻不增反降。其直接結果是,推動增稅的首相橋本龍太郎下台。

為了緩衝提高銷售稅對經濟的潛在負面影響,安倍政府還追加推出了一項總規模為5萬億日圓的短期一攬子刺激計劃,它包括:將實際企業稅稅率從38%下調至35.6%,提前一年結束專用於震后重建支出的企業稅特別新增部分(原計劃徵收到2015年3月底)。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的企業稅稅率是最高的,而消費稅稅率最低。所以,對稅負進行一定的再平衡是明智的,因為它將刺激企業去加大投資。此外,據政府估計,下調企業稅將使政府減少9千億日圓收入,但上調消費稅每年可以為政府帶來8萬億日圓的新稅收。

「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 即所謂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結構改革,是整個「安倍經濟學」中最語焉不詳的。當然,它也是迄今為止最令人失望的和最具爭議的。

日本亟需要作出改革的地方很多,從異常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到嚴厲管制的醫療保險行業,從高度封閉的農產品市場到很低水準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除此之外,人們還在討論設立類似於中國式的「經濟特區」(安倍稱之為「特別管轄區」,那裡將有一些監管放鬆和稅收優惠),以及日益老齡化的日本是否需要放鬆移民政策等許多問題……

總之,結構改革就像一棵惹人關注的聖誕樹,什麼東西都可以往上掛。但一年多來,除了達成了解禁非處方葯網路銷售協議的之類看起來雞毛蒜皮的零星進展,「安倍經濟學」的這「第三支箭」幾乎就沒有射出過。

●初戰告捷,但離大獲全勝還很遙遠

匯市和股市是最早體現「安保經濟學」成功的領域,而且這種成功來得如此易如反掌!我猜想,甚至都大大超出了安倍晉三本人的預期。

自2012年11月「安倍經濟學」被廣泛地提出開始,日圓匯率便積極響應其政策主張,開始了一波歷史上罕見的迅速和持續的走低,當時安倍晉三甚至尚未擔任首相!僅僅過了半年,到2013年5月上旬,日圓就首次跌破1美元兌100日圓重大關口,這是四年來的第一次。

此後日圓匯率繼續穩步下行,到2013年聖誕假期之前已穩定在1美元兌105日圓左右,創下五年來的新低。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13年美元兌日圓升值逾21%,為1979年以來最大的年度百分比漲幅。而自「安倍經濟學」登場亮相以來,日圓已經貶值了近30%。目前,無論是國際金融市場還是日本國內企業界都預期,2014年內日圓將繼續走弱,很可能會進一步貶值5%—10%,即跌至1美元兌110-115日圓左右。

「強勢日圓」時代的結束預計將有力地提升日本企業的競爭力,進而為日本經濟注入實質性的利好。

與此同時,日本股市的「火箭式」全面上揚則更加直接地提升了日本國內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數據顯示,日經指數在2013年全年上漲56.7%,創下1972年以來的最佳年度表現。連同2012年最後兩個月里的直線飆升,自「安倍經濟學」提出以來,日經指數已經魔術般地攀升了87%。

人們現在預期,股市上漲所形成的「財富效應」可能會促進消費增長,進而推動公司利潤上升,形成有助於經濟增長和實現日本央行通脹目標的良性循環。

相對而言,「安倍經濟學」最看重的另一個指標——物價指數——未能像匯率和股指那樣取得立竿見影的顯著變化,但也已經呈現出一些積極跡象。

「安倍經濟學」提出後半年,2013年5月,日本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停止下跌,與上年同期持平;6月,它較上年同期上升0.4%,這是日本消費者物價一年多來首席出現上漲;7月,它進一步上升至0.7%,升幅創四年半來新高;此後,日本的核心CPI繼續逐月上升。日本政府於今年1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日本剔除新鮮食品價格的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上升1.3%。2013年全年核心CPI上升0.4%,為五年來首度實現年度上漲。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分別於去年春季和夏季所作的兩次調查均顯示,超過80%的日本家庭均預期未來1年到5年里物價將上漲,僅有不足5%的家庭預計未來日本物價會下跌。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均為近五年來的最高比例。

泡沫破裂20多年以後,日本的房地產市場最近也開始有復甦和回升的端倪,雖然還遠遠談不上令人振奮。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東京周邊的二手房交易中賺錢,自從1991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以後,過去22年里,日本全國的平均房價已下跌了將近30%。

儘管目前的通脹指數舉例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看起來仍然遙遙無期,但這足以使得日本政府於去年8月中旬作出了多年來對物價形勢的最樂觀的評價和展望:日本長達15年的通縮局面正接近終結。日本央行自己的預計則認為,在2014和2015財年,日本消費價格水平將分別上漲1.3%和1.9%。

但也有人頗有道理地質疑說,推動物價指數持續上揚的主要因素是以電費代表的能源價格上漲,並非有效需求增強。2011年「3·11」強震海嘯以後,日本關閉了幾乎所有核反應堆,因而必須進口燃料彌補缺口,而前面提到的日圓匯率的走軟推高了進口石油和其他資源及原材料商品的成本。不過,日本政府辯稱,即便剔除能源價格上漲的部分,去年11月通脹率依然升至0.6%,是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管怎樣,下一個重大挑戰是日本的工資水平能否迅速提高。因為居民的薪資(實際收入)若無增長,日本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就不會真正增強,而這才是推動經濟持續復甦的根本。否則,國內消費反而會因為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受到抑制,形成一種「擠出效應」。而將於今年4月正式推出的消費稅提高計劃還有可能進一步打擊消費,從而將好不容易出現的經濟復甦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總體上看,從2013年春季開始,「安倍經濟學」的效應開始滲透到日本實體經濟。

日圓的持續顯著下跌提振了出口商的銷售額和利潤。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公司稱,日圓下跌對其營業利潤的貢獻達到1500億日圓,幫助推動公司凈利潤增長兩倍;而匯兌收益也成為著名電器商東芝公司利潤報告中的罕見亮點,令它在日本生產並銷往海外的內存晶元利潤水平得以提高;全球最大的相機製造商佳能公司則希望借日圓貶值之機將一部分海外生產線遷回日本,將在日本國內的產量提高到其總產量的一半……

在強勁的出口表現的帶動下,工業產值、失業率、個人消費、銀行放貸、企業的國內和海外投資等絕大多數反映經濟走勢的數據,不是強勁增長,就是穩步回暖。反映在整個宏觀經濟面上,已經公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 摺合成年率分別增長4.1%、3.8%和1.7%,雖然呈現出令人不安的逐季下滑趨勢,但預計全年的GDP增幅依然將遠超日本政府年初預計的2.5%,創造多年來的最好記錄。

比這些數據更重要的是心理預期上的扭轉,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連續多次上調經濟增長前景評估,並在多年來首次使用「溫和復甦」和「復甦」來描述前景正面的經濟狀況;調查還顯示,越來越多日本企業預期未來獲利增長,日本民眾的消費信心和就業信心指數也均達到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安倍經濟學」有助於幫助日本經濟重新獲得強勁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則大幅上調了日本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唯一令看似一派欣欣向榮的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的是,隨著出口的強勁增長,日本非但沒有重現貿易順差,反而連續近20個月出現逆差,而且逆差不斷擴大。這體現了日圓走勢疲弱這柄雙刃劍的不利一面:出口的東西更多了,但進口的東西卻更貴了。至少到目前為止,出口的增長不足以抵消進口成本的攀升。不過這種狀況對日本來說暫時還不足懼,因為它擁有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能夠在未來許多年裡遊刃有餘地應付這種國際收支赤字。

不容易被察覺但卻有可能更為不利的因素在於,有經濟學家認為,公共部門支出是2013年上半年日本GDP強勁增長的首要推動因素。如果再算上沒有薪資上漲作後盾的短期私人消費指出擴大,這樣的好年景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安倍經濟學」的大考之年

在1月下旬舉行的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最受關注的「明星」,因為全球財經界都希望他能夠帶來更多有關「安倍經濟學」最新進展的直接信息。據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介紹,為了避免與日本國會會議時間衝突,達沃斯方面特意調整了論壇的舉辦時間。

安倍也的確很想抓住這次在國際上為日本和為自己宣傳的機會。在當地時間1月22日晚間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他用英語發表了一篇題為「新日本、新願景」(A New Vision from a New Japan)的激情洋溢的演講。安倍在承諾了一系列「即將展開」的改革舉措之後,自信滿滿地宣布:「日本正在迎來的不是黃昏,而是嶄新的黎明。」

現在距離「安倍經濟學」的提出和推行已一年有餘,如果讓我作一個整體評價的話,我會說,「安倍經濟學」首戰告捷,而且似乎出人意料地輕鬆。但是,它遠沒有取得有多少實質意義的勝利。

股市的強勁漲勢和匯率的擺脫強勢固然令人欣喜,但這「第一支箭」的成果連同「第二支箭」(財政刺激)將要產生的拉動效應,其真實意義說到底都只是贏得了民眾的信心以及推進艱苦的結構性改革——也就是「第三支箭」——所需的時間。日本真正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復甦和增長,而不是數字遊戲的自我陶醉,當然,即便這些漂亮數字,對於日本來說也已經久違了。

「安倍經濟學」的最終結果存在三種可能性——

第一,前兩支「箭」——也就是積極的貨幣政策和靈活的財政政策——因為政治壓力不了了之,十多年首次出現的通脹率上漲局面曇花一現,迅速重又滑落至負值或接近於零。如同過去20年里許多政客所作出的徒勞努力一樣,安倍晉三導演這一次的「日出」只不過又為日本增加了一次幻影——同時進一步加深了破滅感——而已。

第二,將會更加糟糕:通脹將失控,國債利率飆升,資本逃離日本,債務增加到不堪重負的地步……最終釀成希臘式的主權債務危機。這就是悲觀派人士經常擔心出現的「安倍末日」。

第三,取得全面成功,日本擺脫長達15年的通貨緊縮,走出長達20年的「失落」,經濟恢復強勁增長。也就是安倍晉三所宣稱的「日本回歸」。

所有這一切,2014年將會給出最終答案。因此,我們可以將今年視為「安倍經濟學」的大考之年。

就我個人而言,我傾向於認為並希望這一次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在初戰告捷的大好形勢下,安倍晉三完全有可能乘勢而上。他必須儘快射出「第三支箭」,就像他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承諾的那樣,儘管他自己也不否認,與第一支和第二支箭不同,第三支箭實現起來很困難。「根據定義,結構性改革要比貨幣和財政政策變化花更多的時間。」

事實的確如此,「第三支箭」意味著重大的利益重組和利益調整。就拿開放日本農產品市場來說,安倍就必須格外小心,因為農民曆來是自民黨的重要支持者。儘管日本政府在2013年初就決定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自貿協定)談判,但許多自民黨議員在競選中依然打出了反對TPP的口號。

但安倍晉三將會發現,自己越是瞻前顧後、躑躅不前,未來所面對的阻力和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大。例如,隨著股價的通脹率的上漲,反對黨已經開始抨擊「安倍經濟學」,認為它鼓勵了市場投機,犧牲了工人階級的利益。他們指出,日圓走軟、通脹預期上升推高了食品、電力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

不過,我之所以對「安倍經濟學」的前景偏樂觀,是因為:首先,安倍手中依然握有雄厚的政治資本,他的民意支持率至今高達60%!更為本質的,在經歷了20年不可救藥的螺旋式下沉以後,今日的日本已經沒有退路。如果要想重獲生機,就只能放手一搏。安倍在達沃斯論壇的演講中將自己比喻一個銳意改革的「鑽頭」,他誇口說,自己已經「打破了"某些改革永遠不可能推行』的觀念」,沒有什麼利益集團能夠逃得過自己這個「鑽頭」。

這也的確是縈繞在日本民眾中的普遍共識,而安倍晉三恰是這樣的時刻冒出來的能夠代表他們希冀和夢想的最佳人選。


推薦閱讀:

一個正確的商業周期理論
想要活的自由?先獲得超額財富,想要財富?先理解泡沫。
日本經濟學:名校大學院介紹
司改未能正確運用經濟學原理
張明勇:奧地利學派經濟周期理論

TAG:經濟學 | 經濟 | 安倍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