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絕活!補好一臟,勝過吃藥十年:這才是真正的中醫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濟生方》、《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今天為您說上一病,這就是長期不愈的咳嗽。

咳嗽為什麼總也不愛好?一切只能怪我們的肺臟和呼吸道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

今天,我們要給看官提個醒——如果久咳不愈,不要把治療和調養的重點,只放在老慢支、老肺病的身上,而是轉過身來,好好看一下我們的脾。

沒錯,久咳之疾,可能源於脾虛。這光景,真好似宋代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裡面寫的那樣: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脾和咳嗽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看官莫急。話,要從一張真實的醫案說起。

話說杏林近賢馬有度,在《方葯妙用》一書中,收錄了一則醫案。此案中,患者咳嗽,常年不愈,以至於神疲乏力、乾咳無痰,同時睡眠不佳,舌淡苔白。他的咳嗽到什麼程度呢?只要集中注意力,譬如下象棋、開車等,就會咳嗽。在以往,諸如疏風清熱、疏風散寒、潤燥止咳、燥濕化痰等等方法,到已經用過了,無濟於事。束手之際,醫家靈機一動,擬下一方,囑患者服用。想不到,三劑之後,咳嗽大大減輕。再服三劑,咳嗽癥狀基本被控制了。

醫者所用何方?在這裡,我們為您轉述一下——

太子參、黃芪、棗仁、茯苓各20克,當歸、白朮各15克,陳皮、龍眼肉、紫菀、款冬花、甘草、川貝各10克,木香6克。水煎服。

這張方子,到底有什麼神妙之處呢?

說起來,其中幾味葯,是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比如川貝、款冬花、紫菀,這三味就是中醫裡面常用的止咳藥,不足為奇。

奇怪的是,剩下的幾味葯,基本組成了中醫方劑學裡面的古方——歸脾湯。歸脾湯,源於《濟生方》。它到底怎個面貌?這便是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蔘、木香、炙甘草,以及當歸和遠志。看官兩相對照一下,上方與這歸脾湯,是不是極其類似?

看官如果經常閱讀我們訂閱號,應當對這歸脾湯是比較熟悉的了。它是中醫裡面著名的補益方劑,主要作用在於補益心脾。其中,白朮、黃芪、人蔘、炙甘草等,都是健脾益氣的。由此可見,健養心脾,在這醫案中,扮演了「奇兵」角色。

說了這麼多,這養心脾和止咳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看官應當知道一句話,叫做「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語出《素問》)。就是說,咳嗽這件事,跟很多臟器有關係。拿脾來說。久咳,則肺氣有傷。肺主一身之氣。一身臟腑功能的氣化,氣機的升降出入,都要靠肺的調攝。因此,肺氣虛,則會影響到脾功能發揮。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一虛,則氣血生化乏源,脾土不能生肺金,於是肺氣更虛。同時,脾虛生痰,痰濁不能在肺的幫助下肅降,反而上犯於肺,則進一步加重的咳嗽。就這樣,惡性循環不斷進行,咳嗽怎麼治也治不好。

那麼,這樣的人有怎樣的表現呢?

說起來,肺氣虧虛則咳嗽久治不愈,脾肺氣虛,則全身乏力。脾運化失職,則食慾不佳。脾虛氣血生化無源,心血不足,則睡眠不好、懶言、不耐思考,記憶力和注意力衰退明顯。脾虛則便溏,大便不規律。若脾虛生痰,則咳嗽痰多。舌淡苔白,也是免不了的。總而言之,在咳嗽的同時,有一派虛乏之象。這樣的人,用調脾之法止咳,堪屬妙計。

行文至此,我們再把醫案中的方劑贅述一下,供醫家參考、病家借鑒:太子參、黃芪、棗仁、茯苓各20克,當歸、白朮各15克,陳皮、龍眼肉、紫菀、款冬花、甘草、川貝各10克,木香6克。水煎服。

由是觀之,祖國傳統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到底還是深刻的。如上所述,就止咳而言,補好一臟,勝過吃藥十年。這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此中精義,看官是否讀懂了呢?

文中方劑,看官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推薦閱讀:

國際在線-華語廣播-為您服務——不用吃藥的一種特殊療法——火針療法
沒在正確的時間吃藥,不算吃對葯!
高血壓不吃藥/靈丹妙藥身上找/自愈大葯藏在身
不吃藥的降壓方法
吃藥有「三項注意」

TAG:中醫 | 吃藥 | 十年 | 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