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島塗.600 年歷史的漆器工藝

漆器工藝在日本演化昇華

漆器源自於中國,早在還沒有文字紀錄出現的 15000 年前,中國就有漆器的出現。由於漆器的製作過程繁瑣、曠日廢時,還需精細的手工投入,因此漆器自古就僅有皇室貴族才用得起,因此其用途就從生活器具、宗教禮器,還衍生出代表使用者尊貴地位的另一層涵義。

漆器雖源於中國,但卻在日本手中達到為極致境界。在英文中,「瓷器」被稱為 China 中國;而「漆器」的英文,則直接叫做〝 Japan 〞(日本),與日本劃上等號。(編按:今日常用的漆器英文則是 Lacquerware)

日本的漆器歷史最遠可追溯至距今 6000 多年前,經過數千年的演進,發展出獨特的漆器文化。現在日本約有近 50 個漆器產地,可以說這項古老技藝並沒有被時間洪流給淹沒,而是跟著時代推演,活出另一番新氣象。

600 年歷史的輪島塗

「輪島塗」(Wajima Nuri)是日本漆器工藝中,最華麗精緻的一支。在 1977 年被日本官方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輪島」即是其產地─能登半島石川縣輪島市;「塗」則在辭面上有兩個意義:一是指漆器的製作手法,另一則意指漆器,因為漆器表面是透過反覆多次的髹塗、打磨,才能具備堅固耐用、色澤華麗的特質。由於輪島塗的技藝高超精巧,因此也有好幾位「輪島塗傳統工藝士」被認定為「人間國寶」。

根據歷史記錄,早在室町時代(1336~1573 年),輪島地區就已開始製作漆器了,也就是說輪島塗至今已有約 600 年歷史。不過,在昭和時代以前的輪島塗,是諸侯富豪在家中喜喪事或是宴請客人時使用的實用品;而江戶時代,蒔繪、沉金等技法傳入輪島,輪島塗才開始精緻化、藝術化。在明治維新之後,京都、加賀地方的漆器職人(匠師)紛紛湧入輪島,讓輪島塗更為發展,也從過去的實用品晉身為美術品一般的地位。

日本漆器製作最精美的時期是江戶時代,而輪島塗也在江戶時代寬文年間達到巔峰,它吸納了漆器工藝最高峰的精華,並將其保留在後世每一件輪島塗漆器的靈魂裡。

說漆器具有靈魂,其實並不過分,因為從來沒有一種類型的工藝品,會在製作時被灌注那麼大的心力與時間。而古文記載,繩文時代的日本人,就認為漆器是住著精靈的器皿;而在佛教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又認為漆器裡駐留著佛的魂魄。所以漆器在日本人的心中,一直以來都具有一種特別神聖的地位。(漆器在中國代表尊貴象徵或當成禮器。)

強調完全來自天然的原料

輪島塗十分強調「天然」,它們自傲漆器的製作過程,全是天然素材的結合:作為漆器本體的木胚取自天然木材;漆料也是從漆樹上取下的生漆;其中又混入了輪島這個地區特有的「珪藻土」。輪島塗製作過程只需要消耗些微的生產能源,其餘所耗費的都是人工與時間,並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更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

生漆是從漆樹上採取下來的汁液,它是擁有超強黏著力的接著劑,而在充分乾燥之後,它也會具有結實的特性,並能呈現艷麗質感。 生漆在日語中稱為 Urushi,據說來自 Uruwashi(美麗)與 Urumu(濕潤)兩字,用以形容它有水亮艷麗光澤的意思。

生漆在完全硬化之後,可以抵抗酸與鹼的侵蝕,而一些年代久遠的骨董漆器還印證了生漆具有抵擋千年歲月侵蝕的能耐。例如在繩文時代晚期(約西元前 3000 年左右)遺跡被挖掘出來的漆製品,就被發現生漆依然保有著鮮豔的色澤。 採集生漆也有標準的作業程序,這都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智慧,因為漆樹非常敏感,因此採集生漆的時間、氣候、採集方式等不同條件,都會影響到生漆的品質。

歷久彌新 生漆的特殊性

生漆與一般化學塗料的硬化過程並不一樣,生漆藉由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產生硬化反應,所以漆器在剛製作完成約一年內,必須盡可能的小心使用;而在使用三年後,就會發現漆的光澤變得穩重老練,代表這時候的漆已經完全硬化了。 生漆的這種特性,賦予了漆器一種迷人的特質:歷久而彌新,隨著歲月累積,漆面色澤越見光彩動人。

拜見輪島塗的 124 道工序

來到輪島市「塩安漆器工房」見學,因為它們是輪島塗工藝的佼佼者。漆器製作是家傳式的,而塩安家族已有 150 年製作輪島塗的歷史,發跡自江戶時代末期,目前已是第四代經營。

「塩安漆器工房」現任的代表取締役─塩安真一,帶領我們去了解輪島塗的〝幾個〞關鍵步驟。他不是偷懶,而是輪島塗的工法著實太過繁複冗長,光是要製作出一個看似簡單的漆碗,竟然就要花上 124 道工序,歷時 1 年 2 個月以上。這就能解釋,塩安真一桑為什麼只能帶我們跳島式的參觀了。

以漆碗的製作為例,輪島塗是以木胚作為胎體,先在碗緣包上布料(布著),增加其強度與韌性,然後重複著上漆、研磨這兩大類型工法的迴圈。事實上,這段過程中的每個工法都有名稱,例如空研、地研、中塗、小中塗、上塗……等,每一階段都需要靜置一定的時間讓漆乾燥,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研磨。

124 道純手工工序,分別由 6~7 位匠師分工製作,每一件輪島塗,都是豐富經驗與精煉技藝的結晶。

分工制度讓技藝研磨入魂

輪島塗在製作上是採用分工制度,大致可以區分為木胎、髹漆、加飾三大項目(在古代以漆塗物,謂之「髹」 ;用漆繪圖,謂之「飾」 ),其下再細分為:椀木胎、曲物木胎、指物木胎、朴木胎、下地塗、上塗、呂色、蒔繪、沉金等。在這個分工制度中,光是歸類在漆面塗佈的部分就佔了一百道以上,透過細微的職務劃分、各個職務的匠師都以自己所負責的步驟為傲,真心誠意的修練自己的技藝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有所謂「研磨入魂」的說法。而統籌漆器製作、安排所有工作的角色,就是「塗師屋」(Nushiya),從接受訂單、安排工作、交貨、販賣為止,都由它管理。過去的「塗師屋」,現在都演變成漆器店、漆器展售中心了。

匠師的工作場所稱為工房長屋,這是傳統的漆器工房建築,依照各項分工又分成木地工房(木工)、職人工房(底漆)、塗工房(塗表面漆)、呂色工房(為漆面表面拋光)、修理工房(修補漆器)等,一般來說,關係到整個漆器最終品質的上塗匠師,其塗工房都會被安排在長屋的最內側。

輪島漆器三大分工

木胎/為因應不同用途,漆器也會有各種形狀,而作為漆器基礎的木胚(木胎、木地),也有不同的加工方法,並選用適合的木材種類。

木胎(Wankiji):又稱旋削木胎,使用轆轤和棒型刨刀(車刀)切削出碗、盤、盆等圓形木胚。●使用木料:櫸木、日本櫻樺、七葉木等。

指物木胎(Sashimonokiji):又稱為角物木胎,也就是方形木胎,用以製作重箱(重疊式食盒)、角盆、托盤、膳(塌塌米房用的一人份小餐桌)等漆器。●使用木料:羅漢柏、日本扁柏、桐木等。

曲物木胎(Magemonokiji):又稱為彎曲木胎,將加工成很薄、直向木紋的木片浸泡在水中,待其變軟後將其彎曲成型。用以製作圓形托盤、便當盒等漆器。●使用木料:羅漢柏、日本扁柏等。

朴木胎(Jookiji),匠師以刨刀、刻刀削出不規則彎曲、複雜外型的木胚,製作出矮桌或花台的腳、酒壺的注酒口、湯匙等。由於此部分所用的多是朴樹而得名。●使用木料:羅漢柏、連香樹、厚朴等。

髹漆/在古代以漆塗物,謂之「髹」 ,塗漆工法也是輪島塗的一大特色,採用一種叫做「本堅地」(Honkataji)的傳統底層塗布技術。輪島的匠師對於這種技術非常執著,不斷的精研以提升品質。

下地塗:初塗、塗底層的過程,其中又包含 7~8 個工序。目的都是將木胚的形狀整理強化、塗布最底層的漆。

布著(Nunokise):用生漆將麻布、絹、棉等布料貼附在木胎容易破損的位置上,稱之布著或貼布。

底漆:塗底層的漆又稱地漆,是在生漆裡面添加米漿與輪島特產珪藻土燒成粉末狀的「輪島地粉」(Wajima Jinoko)而成,硅藻土有優越的隔熱性,與生漆結合之後會形成非常堅固強韌的漆膜。事實上,底漆多道塗布過程中,米漿與珪藻土混合的比例是一直在調整的,越到後來,珪藻土的比例會越高。

地付(Jitsuke)/地粉:依照地粉粒子的粗細程度,由粗到細塗上底漆的工序,還可分成一邊地粉、二邊地粉、三邊地粉,依照順序重疊塗布。每一次塗布之後都要花時間讓它乾燥,之後研磨,再重覆塗布、乾燥、研磨的過程。

地緣引(Jibuchibiki):在漆器邊緣塗布生漆,藉此保護邊緣。

中塗:底層乾燥之後就進入中塗,目的是為最後的表層塗得更好而作的一系列工序。

上塗(Uwanuri):上塗的工序必須使用最高品質的髮刷,過程中絕不允許有任何灰塵毛屑等雜物參雜其中,所以作業過程要極度細心。上塗用的是純度最高的漆,經過多次精製過濾才能使用,每一種色漆擁有不同的性質,依據使用時的季節、氣候的變化都會影響呈現出來的結果。匠師們必須依照其經驗,調配出最適合的漆才能呈現最棒的漆膜,這完全是真功夫的對決。上塗完成後,須放在設有溫度與濕度的箱子裡乾燥。

加飾/在古代以漆繪圖,謂之「飾」。輪島塗能從實用性提升到藝術性,就是藉由蒔繪(Makie)和沉金(Chinkin)等優美裝飾技巧,賦予漆器結合艷麗色彩與精緻細節的特有魅力。

塗立(Nuritate):上塗後沒有加上裝飾手法,純粹呈現自然漆光澤。

呂色(Roiro):又稱打光,在完成上塗後,再用專用的研磨炭塊加水研磨表面至光滑後,重覆塗生漆再研磨的過程,目的是要讓生漆特有的光澤與豔麗質感表現出來。

蒔繪(Makie):用非常細的毛筆取色漆作畫,在這些漆快要乾的時候再灑上金銀粉,等乾燥磨光時,就有耀眼的金光、銀光露出來。蒔繪還有平蒔繪(Hira-makie)、研出蒔繪(Togidashi-makie)、高蒔繪(Taka-makie)等技法,表達多樣的情境。另外還有鏍鈿、平文、卵殼等技法。

沉金(Chinkin):在漆器表面刻畫圖案,並以漆為接著劑刷入刻縫,隨後以金箔或金粉壓入,稱為沉金。刻畫圖案包括點、線、刮、斜切等技法,匠師會選用不同的雕刻刀頭來刻畫圖案。

珪藻土 來自於土地的恩賜

輪島塗有其它日本漆器沒有的兩大特色,一是布著,一是珪藻土。珪藻土是來自於上天給予這塊土地的恩賜,產於輪島市內的小峰山,它是一種帶有珪藻類的黃色泥土,將其燒成如黑粉般的粉末後(一說是蒸乾粉碎),與生漆混和攪扮,再塗上木胚。珪藻土的特性是可耐約 1,400 ℃的超高溫、耐酸、具有高度吸放濕氣的功能,總之,就是一種神奇的天然物質(一種化石),它為輪島塗帶來無人能取代的特色

輪島塗的特色之一:布著,即是在木碗(木胚)邊緣包上布料,增加其耐用性。?

產於輪島市內小峰山的珪藻土,是輪島塗另一特色,它原色為黃色,而經過高溫之後則會變成黑色粉末,再與生漆混和攪扮。

漆刷 限以 13 歲少女頭髮製作

「塩安漆器工房」現有約 10 位塗師─負責髹塗上漆的師傅,他們各自有專長,在專屬的工房工作。其中又有好幾位,都已經有 30-40 年以上的經驗,他們都是輪島塗技藝的守護者與傳承者。 塩安真一先生拿起一把上漆用的小刷子告訴我,這是少女的頭髮製成的。根據他們百年來累積下來的經驗,發現只有 13-15 歲之間的少女,沒有染燙過的頭髮,才能拿來製作上漆所用的漆刷,因為這樣的髮質彈性與軟度最為適當,所上的漆面也最為均勻。這是老祖宗的經驗傳承,但也看出漆器的誕生過程,一點一滴地注入了人性。

輪島塗原本主要使用於平民的節慶與祭典活動,因此非常講究耐用性,那上百道的工序,確保了這一點。不過,漆器要從工藝品躍昇為藝術品,則要靠接下來的蒔繪與沈金(戧金)等技法來提升其價值。負責在漆器上繪上圖樣的繪師,並不在漆器工廠裡,而是在自己的工作室。一個漆碗可能要花上 3-5 個月的時間繪製,圖樣是一層一層的繪製上去,如同之前的工法一樣,需要等候一層漆乾了才能再疊畫上另一層。所以,一個繪製精緻的漆碗前後,至少要用上 1 年半以上的時間製作,誰還能不把它視為藝術品?

過去,看到許多工藝品、藝術品與一旁標示的價格時,總是覺得價格好像都偏高了一些(藝術無價嘛!),但是今天,在這些經歷過大量時間與心力投入才得以誕生的漆器面前,每一件都覺得不貴!日本家庭會將漆器作為傳家寶,留給後代子孫,這不僅是財產的延續,更是一種將珍視文化的態度,以及品味眼界的傳承。回程的路上,你是否也開始修改人生的夢想清單。擁有一組漆器,將來是一定要有的項目。

漆器的使用與保存

如果您的生活已經進入使用漆器的層次,那麼,這裡要分享一些關於漆器使用的小訣竅。

1. 洗滌漆器時,可以使用海綿與中性洗潔劑洗滌,但切記勿使用含有研磨效果的刷子或菜瓜布,避免刮傷表面。 2. 請勿使用於微波爐,也盡量避免使用烘碗機。 3. 保存避免會受到日光長期曝曬的場所,而最特別的是,漆器不能放置於「過度乾燥」的地方。 4. 漆器使用如有受傷破損,都可以送回塗師屋由漆器修補師(Naoshimon)修復,修理好的漆器如同新製品一般,看不到損壞的痕跡。在輪島塗的傳統中,製作的匠師對於自己的作品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將它修復復原。


歡迎關注「樂其匯」。我們將為大家發送分享有關茶文化、茶道具..等知識。

在茶的世界中學習、靜思、生活。

老鐵壺、茶道具,形空心不空,茶具不一定裝滿了茶,讓它裡面裝滿一份心,來收藏心愛的茶具,裝滿您的心,樂其滙等候您...

推薦閱讀:

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鑒定
最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匯總
茶知識·白茶是怎樣煉成的(工藝篇)
江蘇館「玉白菜」值1.3億 展玉雕工藝
過渡期青花瓷製瓷工藝與技法創

TAG:歷史 | 漆器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