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玉良校長這六年,爭議不斷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教授今天卸下了校長的頭銜。2009年1月14日,他從國務院學位辦回到闊別3年的復旦擔任校長,在就職演講中,他以一首《致橡樹》表達對復旦的「情感和想像力」,還引用了為麻省理工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第九任校長康普頓(Karl Taylor Compton)的座右銘:「當你離開每一塊營地時,它都應該比你初到時更加美麗。」卸任演講中,他又重提這句話。

校長任上這6年,楊玉良在每年畢業典禮、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甚至他的每一次公開講話,都會引起熱烈反響。不難發現,大學必須堅守理想主義的信念、堅守學術和教育的本分,成為他每次講話的主題。

事實上,除了演說之外,楊玉良入主復旦大學後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更值得細細咀嚼。

楊玉良認為大學校長的根本職責,並不在於找錢找人,這一想法顯然與當下環境格格不入

當上校長後的第一次黨政幹部會議上,楊玉良就說:「理想主義是『彼岸』的一座燈塔,如果沒有她,就無法照亮『此岸』。只有大學的理想主義存在,我們才能做到堅守『學術為本』,堅守『服務社會』,堅守『服務國家』,堅守我們的道德,這是我們的使命,這就是我心目中未來的『復旦』。」

執掌復旦大學6年間,他的各種政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理想主義的體現。

作為校長,楊玉良談得最多的是改革,包括「大學章程」的制定等改革措施,都是在他任上推出的。

上任沒多久,楊玉良就將目光聚焦如何真正落實教授治學問題。2009年年底的新年講話中,他提出校領導應該退出學術委員會,讓大學的學術委員會回歸學術本源。隨後他真的率先退出了復旦大學學術管理委員會,並且由全校教授選舉出了新的、完全由教授組成的學術管理委員會。

在2011年畢業典禮上,因為中科院院士、物理系教授王迅的一封信,楊玉良要求主席台上所有校領導都坐到後排,而把前排位置讓給所有的知名教授。至今,復旦的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都是如此安排,這一做法甚至還輻射到了其他高校。

與對理想主義推崇相伴的,是對大學功利主義傾向的批評。

楊玉良在2009年3月一次對全校教師的講話中,再次談到了大學的功利主義傾向,批評了流行的大學排行榜。曾經在校辦和黨辦任職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曾經有外地一家大學排行榜的負責人想找楊玉良談大學應該重視排行榜,並提出了一些交換條件。但楊玉良拒絕和這位排行榜負責人見面,並明確要求復旦大學不參加任何不規範的大學排行榜。

在楊玉良看來,大學校長的根本職責,並不在於找錢找人,而大學的人才培養也不該用就業率來考核。但在對大學的評價被各種指標包圍的當下,他的這一想法顯然有點格格不入。甚至不少人認為,正是他的這種想法,才使得復旦大學近年來的各種指標有所下降。

大學應堅守教育研究和服務社會的本源

在楊玉良擔任校長期間,復旦大學關於人才培養的16字理念正式提出——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國際視野。

復旦大學是在全國高校中率先規定所有教授都必須上講台的高校。早在上世紀末,復旦就出台規定,要求所有教授都必須上講台,尤其是知名教授。楊玉良回到復旦擔任校長後,更是在多種場合強調必須要讓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一直有學校的名師「相伴」。

他提出:「一所好的大學必須有讓學生感到自豪的『名師文化』。當學生們在傳誦這些名師們的傳奇故事的時候,就會透射出那種讓人感動、激越、開懷並且已經升華了的大學文化。 」

在2010年,已經推行通識教育近10年的復旦大學將書院制改成了4年,所有本科生在4年書院生活中都有副教授以上的教師擔任自己的指導老師,而不像過去那樣,學生大學4年打交道最多的是剛剛留校或者還在讀研的輔導員。復旦大學對於通識教育的推動和學校書院制度的改革,雖然並非楊玉良個人的決策,但是與他的推動有著很大的關係。

關注到青年教師待遇太低、科研起步階段非常困難現象,楊玉良推出了一系列面向青年教師的傾斜政策。關注「青椒」,復旦大學青年教師崗位津貼最高將增加100%,還推出了復旦大學卓越人才發展計劃。

在2011年的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因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合影時忽視了一名學生的要求,楊玉良在向所有學生鞠躬致歉,並且多次強調大學應該是學生畢生的心靈家園。

理想主義的楊校長也會被認為很嚴苛

在卸任講話中,楊玉良教授再次提起他就任時的話「當你離開每一塊營地時,它都應該比你初到時更加美麗」,他表示,也許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後,自然會有對他的正確評價。確實,在復旦大學,大家對於這位校長的評價並不一致。

復旦大學的老先生們對楊玉良的認同度相對比較高,而不少中青年教師對他的評價則參差不齊。有一些年輕教師認為,他就任以後提出的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尤其是講師6年之內非升即走的規定,太過於嚴苛。

在一些復旦老師看來,復旦這樣一所文科院系比較多的綜合性大學中,要推行改革制度並不那麼容易,「這就像一群人悶頭在朝著某個方向走,但是有人指了另一個方向,要那麼多人同時轉向畢竟沒有那麼容易。不管是楊玉良校長提出的學術和行政分離,還是建立終身教職制度,方向都是對的,但畢竟還面臨著時間、環境等客觀條件是否合適的制約。」復旦大學一位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形容。

但也有老師認為,辦一所大學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的衝突,只是我們自己有時候給自己設定了很多的條條框框,才使得我們的理想變得難以實現。

楊玉良自己在上任之初就說:「我在發言稿的紙邊寫了一句話,作為對自己的提醒,『要避免完全用一個科學家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或者說來看這所學校。』但是要改變這個思維方式確實很難,說實話我也只能力圖改變。」


推薦閱讀:

一位年輕校長對青年教師的真誠建議(很誠懇啊)
清華老校長坦言:這6種家長最失敗
【高訪】上海人陳佳洱:我當北大校長那些年
老校長怒拍桌:慣子如殺子,何為慣?這10大慣子症,家長自省!

TAG:爭議 | 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