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片名稀爛」的印度神作上映了!細數那些被片名毀掉的好電影 | 深V電影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

大家好哇~最近有看什麼電影嗎?

V姐這兩天看了一部印度電影,這部片不僅口碑炸裂,評論也很兩極分化,其中有關「父權、女權、直男癌」的討論更是層出不窮。

它就是《摔跤吧!爸爸》。

起初,看到這樣一個片名,

我其實是沒有任何觀看慾望的,

正如許多豆瓣網友所說……

結果看完片子的我只好第N次在心底感嘆:真是猜得中開頭

猜不中結尾

影片中,父親帶著兩個女兒練習摔跤,打破一個個既定傳統(印度宗教、女性地位等)。

從最初只是為實現父親的夢想,到最後,兩個女孩不必淪為誰的附屬品,憑自己的力量贏得世界冠軍,就足以打動每一個勇敢(或即將勇敢)突破任何桎梏的人類。

而說起印度電影,除了穿插其中的歌舞、約三個小時的片長、印度風土人情,以及偶爾的「神邏輯」導致的蜜汁笑點外,最扯的大概就是片名了。

今天,V姐不僅要說一說這些奇葩片名,還要跟大家討論討論: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因為片名,

而錯過一些好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2011)

顯然,該片片名已經成為業界典型,就連V姐當初,也是在片荒的情況下,不得已才看了此片。

畢竟「三傻」「大鬧」這樣的字眼總會讓人聯想到《活寶三人組》……

港譯名《作死不離3兄弟》,

更是匪夷所思,

看完電影不禁一臉黑人問號,

請問「作死」體現在哪???

而在這樣山寨、俗氣的名字背後,

卻藏著能戳中大多數人淚點的內核。

影片同樣觸及印度社會問題,即傳統教育帶給人的束縛,以及冰冷的教育體制是怎樣在不經意間,扼殺掉一名學生的自我的。

始終忘不掉的一幕是,當同學們興奮地想告訴那個畢不了業的夥伴,你的作品我們做成功了,你可以順利畢業了的時候,卻發現他把自己弔死在宿舍里。

前一秒的歡快歌舞與這一秒的悲劇無形衝撞,

這種看似輕快的一帶而過,

最易讓觀者陷入沉思。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2015)

乍一聽,這似乎又是一部無聊時配飯看的愛情喜劇。

台譯名《娃娃返鄉任務》,也有一股《爸爸去哪兒》下鄉探險的氣息……

但事實證明,判斷再次出現偏差。

電影講述了印度教與穆斯林之間的差異和衝突。比如搞笑氛圍下漫不經心地提到割禮這一恐怖習俗。

而在這種了不得的宗教問題面前,大叔卻可以因為愛,暫時「放下」,偷偷送小蘿莉回巴基斯坦。

究竟什麼才是信仰?

信仰又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是影片借故事,向觀眾提出的思考題。

同樣觸及宗教的還有:

《我的個神啊》

(2015)

港真,這片名不僅讓人摸不著頭腦,

還會與另一部《偶滴神啊》的印度片搞混。

不過名字中有個「神」字,似乎也非常、十分、極其、特別隱晦地為我們點了題——又一部與宗教權威做抗爭的片子。

與之相似的印度奇葩片名還有很多(比如《腦殘粉》、《寶萊塢機器人之戀》等)。

那麼為什麼,

這些好電影的片名總是被翻譯的稀爛?

在這裡V姐不得不提一下「港譯名」。

其實,他們的翻譯更甚,多數情況下都十分口語化,甚至有些低俗。

比如當年《肖申克的救贖》,

被譯成《月黑高飛》,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部恐怖片...

去年由「於阿姨」主演的《她》,

更是被譯成《烈女本色》。

但名字背後,這些電影也圍繞著人性、自由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而這樣翻譯的原因,就是為照顧所有觀影人群。

越接地氣越好,以達到吸睛的效果。

《月亮喜歡藍》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港譯名

可除此之外,也因粵語與普通話不同,它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而在香港,電影的英文名比譯名重要得多。

就像說到《愛樂之城》,一部分人會直接說《La La Land》。

而其港譯名雖然叫《星聲夢裡人》(同樣是「聽名字就不想看」系列),卻也在香港拿下了賀歲檔票房冠軍。

可見一部電影是否吸引人,片名並不佔最高比例。

但對我們來說,聽到這類名字總會下意識認為,這恐怕又是部爛片。

大概因為近年來,國產爛片唬了大家太多次,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種「爛片名=爛片」的效應。

在這點上,V姐覺得,雖然我們無權決定一部電影的片名,有時也會因為一部好片起了爛名字而抱不平,但作為觀眾,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有更加關注電影本身。

畢竟只看片名就判斷好壞,也會顯得過於輕率。

圖 / 網路


推薦閱讀:

看片無數,還是這份高分神作劇單符合我的心意
唐代兩大詩人寫下神作,後人湊成絕世妙對
求分析《寒蟬鳴泣之時》和《命運石之門》的區別?
推薦:神作《潛伏之赤途》
如何評價動畫片《魔方大廈》?

TAG:電影 | 印度 | 神作 | 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