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仙界的大致分類

仙界的大致分類

《西遊記》里的仙佛派系有些複雜,因為人物眾多,我們往往很難弄明白以後的西遊道路中孫悟空去搬救兵的玄機,其實面對不同的妖怪,孫悟空還是很有策略的,為什麼他跑的地方會不一樣呢?我們今天先來把各路神仙的地位和派系做個梳理,以後就方便看清楚奧妙所在了。

【原文】上會自有舊規,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

這是七仙女對齊天大聖陳述的蟠桃大會列席情況,七仙女奉旨前來摘桃,說對孫悟空有意炫耀也好,說有求於人全盤托出也罷,這裡是沒有必要對孫悟空撒謊的。從這個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神仙的大致分類情況是這樣的:1、西天作為一個單獨的派系,是居住在地上眾神仙中級別較高的一個集團,我們簡稱佛家,包含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其餘在佛家地盤上級別更低的比丘、僧眾就沒有吃蟠桃的資格了,也就是說,不在天庭仙班體制之內。2、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五個人比較特殊,是地仙中分五方居住的中層幹部,稱為五方五老,地位相對比較特別,其中以觀音最為特殊,她位居五方之南,同時也屬佛派,但是又不在佛家內部西天嫡系之列;她是菩薩級別中居首位的人,但是又遊離在佛家和道家兩派核心集團之外。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心中又充滿野心,叫她怎麼不猴急地想找到大樹攀枝而上?從這個地位,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我前文《猴急的職場自薦者——觀音菩薩》中,我列舉了她眾多想自我表現、自我推薦的特徵了。如來非常清楚觀音充滿野心的這一特點,所以雖然在西遊計劃中啟用她為首席執行官,也允許她在這趟差事中謀取私利,但是,如來沒有封賞,也絕不提升她在佛教中的位置。在《西遊記》的結尾處,孫悟空的地位都在觀音之上,觀音忙活了整個過程,不升不降,依然排位「佛」之下,位所有「菩薩」之首。3、五斗星君和五老很類似,是遊離在天上的中層幹部,地位比在地上的五老高,但是也不屬於天庭的內部派系,屬於「皇城」之外的地方官,《西遊記》中關於權利鬥爭基本沒有他們的參與,所以也沒有列舉具體姓名,只是我在此有個缺少論據的推斷,認為作者在寫到天庭的「五老」時,指的就是這五個居住在天上的神仙,因為前面提到的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等人確實是居住在地上的。4、道教的神仙在天庭的權利機構中地位最高,分上、中、下八洞。上八洞是居住在天庭三十三重天、東南西北四天門以內的「京官」,權利、地位最高;中八洞神仙廣泛分布在天地湖海之間,屬於地方機構設置,官分高下,各居一方,如盪魔天尊等神仙;下八洞,包含陰司系統和地仙,以土地、山神、城隍、江河龍王地位最低,但是都是正規編製,得到天庭認可,有吃蟠桃資格。那麼,在玉帝的三十三重天「皇城」之內,居住的核心權利機構人還是不少的,分別有:

【原文】三清、四御、五老(這裡的五老,包括前文寫到孫悟空稱兄道弟的五老,我個人理解是指在天的五斗星君,可能大家會有不同意見)、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千真萬聖……四大天師、九天仙女……左輔、右弼、天王、哪吒,玄虛一應靈通……

以上分布,構成了完整的《西遊記》仙班系統構架,清晰了這個,我們才能從一個高度看清這本書的全局。

二、蹊蹺的相持階段

【原文】說猶未了,又一起小妖來報:「爺爺!那九個凶神已把門打破,殺進來也!」大聖怒道:「這潑毛神,老大無禮!本待不與他計較,如何上門來欺我?」即命獨角鬼王,領帥七十二洞妖王出陣,老孫領四健將隨後。那鬼王疾帥妖兵,出門迎敵,卻被九曜惡星一齊掩殺,抵住在鐵板橋頭,莫能得出。

《西遊記》中的戰爭與打鬥設計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徵。基本上是兩軍叫陣,將領廝殺,最後士兵相搏的進程。一方如果退縮,閉門不出,不到萬不得已的階段,一般是採用圍困、叫罵、引誘出戰的方法,像九曜星這樣叫陣不成打破山門直接衝進來的情況在《西遊記》中還是很少見的,孫悟空也只在後期唐僧性命攸關的時候才幹過這種事。所以這裡九曜星的態度似乎昭示了玉帝剷平花果山的決心,而且九曜星已經殺進了水簾洞內的鐵板橋!這個時候剛投奔花果山的鬼王做了先鋒,和四個老猴帶領群妖出戰天兵,但是這場戰爭有個前提:

【原文】當時李天王傳了令,著眾天兵扎了營,把那花果山圍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羅地網

十萬天兵加十八架天羅地網,海島中的花果山是「水泄不通」,估計連個蟲都飛不進去。上次我已經分析過花果山也似乎沒有山神和土地的設置,所以發生在裡面的戰況,除了當事人親見,其他人只能聽戰報了。於是,作者讓天王葫蘆里的葯賣了好幾次,提醒大家這裡有問題,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出來了?

【原文一】這一場自辰時布陣,混殺到日落西山。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

一場天昏地暗的廝殺,投靠的鬼王最後一次出現在文中,和七十二洞妖怪一起消失在了《西遊記》中,被捉是肯定的,幾百年過去,不殺也死光了,只有「四健將與那群猴」,都跑了。

【原文二】大聖道:「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況捉了去的頭目乃是虎豹狼蟲、獾獐狐狢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

孫悟空親口告訴我們:被捉的全是異類,猴子沒有傷一個!在戰場上,各位不奇怪嗎?

【原文三】那四大天王收兵罷戰,眾各報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更不曾捉著一個猴精。

作者怕大家注意不到李天王的細節,特意還寫下這麼一段,強調「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獅象的,有拿住狼蟲狐狢的」,但是「更不曾」捉到「一個」猴精,難道是因為猴子特別靈活?

【原文四】惠岸道:「愚男隨菩薩赴蟠桃會,菩薩見勝會荒涼,瑤池寂寞,引眾仙並愚男去見玉帝。玉帝備言父王等下界收伏妖猴,一日不見回報,勝負未知,菩薩因命愚男到此打聽虛實。」李天王道:「昨日到此安營下寨,著九曜星挑戰,被這廝大弄神通,九曜星俱敗走而回。後我等親自提兵,那廝也排開陣勢。我等十萬天兵,與他混戰至晚,他使個分身法戰退。及收兵查勘時,止捉得些狼蟲虎豹之類,不曾捉得他半個妖猴。今日還未出戰。」

和人間的系統一樣,玉帝擁有千里眼和順風耳,但是對於花果山的戰況,還是像所有帝王一樣,等待前線的戰報。從李天王的口中,我們再次確認,十萬天兵的戰績高度一致,連「半個」猴精也沒捉住。

【原文五】菩薩道:「你打探的如何?」惠岸道:「始領命到花果山,叫開天羅地網門,見了父親,道師父差命之意。父王道:『昨日與那猴王戰了一場,止捉得他虎豹狼蟲之類,更未捉他一個猴精。』正講間。他又索戰,是弟子使鐵棍與他戰經五六十合,不能取勝,敗走回營。父親因此差大力鬼王同弟子上界求助。」

兩個信息:1、書中連續第五次轉述「更未捉他一個猴精」,這個事實是鐵板釘釘了;2、李天王差「大力鬼王」回復天庭,這個「鬼王」是天兵中的一個小頭目,在《西遊記》全書中再沒有其他天庭權利機構以外的妖怪能稱作「鬼王」,所以我大膽推斷,蹲點似的投靠了孫悟空並且提出「齊天大聖」稱號的獨角鬼王,根本就是玉帝或者李天王派出的,他們的作用就是使局面發展到今天,任務完成,被捉,也是回歸,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在花果山猴精與十萬天兵的相持階段根本就是一場演出,花果山根本不具備和天庭抗爭的實力,密密麻麻的十萬天兵只起到了掩人耳目的作用,李天王的演出至少讓眾天仙都覺得玉帝的大肆調兵是情有可原的,加之孫悟空確實有幾把刷子,讓「九曜、十都、惠岸行者」這幾個級別的神仙吃了些苦頭,所以李天王想再撈點,上書玉帝,希望再多調點兵,弄得玉帝「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三、雞飛蛋打

花果山在鬼王和七十二洞主群妖被俘之後,只有孫悟空帶領四老猴和眾猴精在和天兵對持。他的六個結義兄弟始終沒有出現,吃喝玩樂的時候有他們,號稱「大聖」的時候有他們,花果山落難的時候,這六個結義兄弟是半點消息也無的。這裡只提一點:後文經過600多年的歲月,有五個兄弟都消失了(極大的可能是死了),只有牛魔王活著,而且逍遙自在。孫悟空從什麼時候起了想殺這個義兄的心思我後面慢慢道來,反正目前的孫悟空,是靠著自己無知的傲氣在獨立支撐花果山的局面。

【原文】旨意上云:

花果山妖猴齊天大聖作亂。因在宮偷桃、偷酒、偷丹,攪亂蟠桃大會,見著十萬天兵,一十八架天羅地網,圍山收伏,未曾得勝。今特調賢甥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後,高升重賞。」

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鬼王回奏不題。

觀音菩薩的到來是整個局勢的轉折,她的猴急與舉薦似乎打破了玉帝有條不紊的安排,我稍後證明玉帝其實並不喜歡這個事件這麼快就被解決掉。在觀音這個天庭以外的人員介入以後,她先是「帶領」眾仙來找玉帝了解情況,然後又主動派出弟子去花果山打了一架,看到李天王要求增兵之後,她思考一會又主動舉薦玉帝的親戚,照理她每一步都沒有做錯,而且很有效果,但是她卻急到忘了觀察那些在天庭混了數萬載的碌碌眾仙為什麼沒一個來當出頭鳥,所以在整個事件解決之後,玉帝沒有給她一分好處,文中甚至連稱讚的話都沒有半句。對比一下如來之後的待遇,大家能看出什麼?

現在先來看看玉帝依觀音舉薦,派大力鬼王去宣召二郎神的聖旨,大家注意這幾個字「成功之後,高升重賞」。二郎神的反應是「大喜」,當即召集自己的兄弟部隊開赴花果山戰場。二郎神的「大喜」,應該是在人間待了夠久的時間,終於有了一個高升的機會,所以他盡了全力,用盡本事,從這一點來看,觀音是有知人之明的,如果二郎神高升,加上他和玉帝的親戚關係,觀音這個舉薦人相信會有莫大的好處。

【原文】康、張、姚、李道:「兄長不必多敘,且押這廝去上界見玉帝,請旨發落去也。」真君道:「賢弟,汝等未受天籙,不得面見玉帝。教天甲神兵押著,我同天王等上界回旨。你們帥眾在此搜山,搜凈之後,仍回灌口。待我請了賞,討了功,回來同樂。」

從這裡可以看出大家在成功剿匪之後都是很興奮的,十萬天兵不能解決的麻煩被幾個兄弟加一千二百草頭神就搞定,大家都雀躍想上天宮(進皇城),二郎神也是親自去「請賞、討功」,可結果呢?

【原文】一壁廂宣二郎顯聖,賞賜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教與義兄弟分享。

重賞嘛,應該算是,比孫悟空剛封「齊天大聖」時給的多了不少,但是「高升」就沒有了,二郎神依然回灌江口去過犬馬鷹飛的生活,說明什麼?聖旨上所謂「高升」根本就是鏡花水月,玉帝並不喜歡孫悟空事件的這個解決方式,他有心忘記聖旨上許下的承諾,態度已經非常明朗了。經此一鬧,二郎神、觀音菩薩、李天王各自的算盤都是雞飛蛋打,只有玉帝在從容不迫之間,讓事態繼續向著需要的方向前進。

四、BT的推理阻梗

【原文】大聖笑道:「可請我么?」仙女道:「不曾聽得說。」大聖道:「我乃齊天大聖,就請我老孫做個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會舊規,今會不知如何。」

孫悟空養就了那樣的脾氣,真的只有不知天高地厚可以形容。聽說有蟠桃宴會,還沒想自己能不能參加,就想做個席尊,可以說,養就他這個脾氣,然後把他放在蟠桃園,就算七仙女沒有和他起言語上的衝突,孫悟空一樣會鬧天宮闖大禍。原因很簡單,天庭一切按以前的步調行事,玉帝卻非常恰當地把新人孫悟空放在了在哪裡都會起衝突的位置上,因此,當孫悟空發現很多神仙都在赴會的路上,而自己若不是被七仙女說破,還在桃樹上睡大覺的事實,依照他目前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騙騙赤腳大仙然後去偷些仙酒果品吃,實在是必然的結局。

【原文】就封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有官無祿。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盪。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他又不遵法律,將老樹大桃,盡行偷吃。及至設會,他乃無祿人員,不曾請他,他就設計賺哄赤腳大仙,卻自變他相貌入會,將仙餚仙酒盡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

在玉帝對觀音陳述事件的過程中,一切都再清楚不過了,玉帝每次要處理孫悟空都是因為猴子「已經」闖下大禍,而對他格外施恩,新造官名、新編待遇;唯獨派去守蟠桃園是「恐別生事端」才預先給猴子安排的差事,遺憾的是這個安排恰恰造成了後面的所有後果。「無祿人員」不得受邀參加蟠桃宴,依照玉帝對猴子的了解,這個後果是不是玉帝成竹在胸呢?在花果山的一場大戰作者用筆十分精彩,今天在這裡我想著重分析的卻不是前面激戰的蕩氣迴腸,而是在這場戰役的尾聲,有個疑問我直到現在都沒推理出能讓我自己滿意的答案,今天放到這裡,也敬請大家和幾位大師一同參詳參詳。

【原文】真君笑道:「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列公將天羅地網,不要幔了頂上,只四圍緊密,讓我賭鬥。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只請託塔天王與我使個照妖鏡,住立空中。恐他一時敗陣,逃竄他方,切須與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

二郎神到達花果山之後,有兩個要求:1、天羅地網不要幔頂,也就是說在正上方給孫悟空開了個口子,請李天王用法寶照住,明確猴子逃跑的方向;2、我用我自己的人,自己的兵。第二條很好理解,二郎神信不過這支天兵,要用自己人。但是第一條就有些問題了,擺明的瓮中捉鱉,他非要開個口子,如果把口袋的開口處做成陷阱,有極厲害的法寶或人物守候,那也是個不錯的安排,問題是他只要求了天王照明猴子的逃跑方向,既然確定孫悟空會從這裡逃跑,為什麼又給他開這個口子呢?二郎神的理由是「小聖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也就是說打架完了,勝敗要在變化之術上決定。這一場變化可以說是中國最著名的鬥法之一,但是我們慢慢看來:

【原文】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衝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丟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

前面我已經分析過了,千捉萬抓摸不到「半」個毛的猴精,在二郎神的嫡系部隊面前潰不成軍,一下子就被抓了好幾千,花果山在一千二百多部隊的衝擊下四分五裂,充分證明了草寇的戰鬥力和正規軍是沒辦法比的。

【原文】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見他敗走,大步趕上道:「那裡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情跑起。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帥眾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

這是二郎神的戰術安排,本營中隊伍潰散,直接讓孫悟空無心戀戰,二郎神逼孫悟空進入了計劃中的比拼變化階段。這一段著名的斗變化過程,除了作者精彩的文筆,就反應出在變化上二郎神處處高出孫悟空一籌,最後逼得孫悟空不得不像二郎神設想的那樣從上方鑽出了天羅地網的袋子。

【原文】急縱身駕雲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裡照著他哩。」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

這裡我以前也分析過了,李天王是個喜劇演員,不託寶塔而高舉照妖鏡的模樣一定很可愛。放走了孫悟空,再裝模作樣四周一照,指出了孫悟空的方向。孫悟空也是猴性頑劣,知道二郎神的底細,在變化上吃了虧,就乾脆跑到二郎神的府邸去把便宜占回來。

【原文】卻說那大聖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作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雲頭,徑入廟裡,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眾鬼判急急觀看,無不驚心。真君卻道:「有個什麼齊天大聖,才來這裡否?」眾鬼判道:「不曾見什麼大聖,只有一個爺爺在裡面查點哩。」真君撞進門,大聖見了,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

孫悟空的這番變化戲弄,對二郎神是個巨大的侮辱,在心理上也找回了面子,作者這樣的描寫符合孫悟空猴子的個性也增加了趣味性,各方面似乎都很合理,但是接下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原文】兩個嚷嚷鬧鬧,打出廟門,半霧半雲,且行且戰,復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眾提防愈緊。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

已經衝出天羅地網、十萬天兵包圍的孫悟空,又回花果山幹什麼??難道包圍圈裡特別溫暖,割捨不下?對付一個敵人總要比對付一群敵人舒服得多吧?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在這裡認為作者是有意安排孫悟空要被捉,但是我個人認為,孫悟空的被捉是太上老君丟了個圈子,加上哮天犬的撕咬,這個不一定非在包圍圈裡完成啊!其他人的在場對於捉住孫悟空沒有必然的聯繫,作者這麼寫的用意何在呢?我不想簡單地把這裡歸為作者構思上的小疏忽,因為我查閱到文中有另一個細節:

【原文第六十三回】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聖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極該留請。」行者道:「但內有顯聖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你去攔住雲頭,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聖在此進拜。』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卻好見。」

孫悟空生性高傲,能讓佩服的人沒幾個。在這裡他自認二郎神是兄弟,而且對八戒坦言「我曾受他降伏」,這在孫悟空高調自誇的西遊生涯中實屬少見!從他安排豬八戒去說「齊天大聖在此進拜」,可知他對二郎神的尊敬令人稱奇,再看後文:

【原文】那爺爺見說,即傳令就停住六兄弟,與八戒相見畢,問:「齊天大聖何在?」八戒道:「現在山下聽呼喚。」二郎道:「兄弟們,快去請來。」六兄弟乃是康、張、姚、李、郭、直,各各出營叫道:「孫悟空哥哥,大哥有請。」行者上前,對眾作禮,遂同上山。

看!孫悟空言行一致,簡直就是晉見的禮數,先說自己「山下聽呼喚」,然後對二郎神的六兄弟作禮,才一同上山見二郎神,孫悟空是個上天宮都打哈哈的人物啊!原因何在呢?

【原文】二郎爺爺迎見,攜手相攙,一同相見道:「大聖,你去脫大難,受戒沙門,刻日功完,高登蓮座,可賀,可賀!」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雖然脫難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賽國,搭救僧災,在此擒妖索寶。偶見兄長車駕,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二郎笑道:「我因閑暇無事,同眾兄弟採獵而回,幸蒙大聖不棄留會,足感故舊之情。若命挾力降妖,敢不如命!卻不知此地是何怪賊?」

「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這一句讓我玩味了許久,全書六十三回以前,孫悟空就只在花果山被捉的時候和二郎神有過交集,這能被孫悟空稱為「莫大之恩」的恩惠從何而來呢?又讓孫悟空還想著要報恩?難道這也是孫悟空六百多年在五行山下想通的問題之一?「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孫悟空的言語已經客氣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難道對二郎神的尊敬和他衝出包圍,又重返花果山;或者是在灌江口的經歷有關?二郎神又為什麼要開個口子讓孫悟空跑呢?這一進一出之間的奧妙,會在哪裡?與之照應的文字,又在哪裡


推薦閱讀:

caoqili66的文件夾【待分類】
甲亢的病因及分類
評中國茶分類新國標(意見稿)
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類

TAG: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