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蘇聯出兵消滅「80萬關東軍」真相

[轉載]蘇聯出兵消滅「80萬關東軍」真相(2011-10-09 07:02:19)

轉載原文

標籤: 轉載 分類: 渴望真相

原文地址:蘇聯出兵消滅「80萬關東軍」真相作者:九皋鳴鶴

1.前言

史書都說「蘇聯出兵消滅80萬關東軍」,細細考來,其實不然。

「消滅關東軍貢獻最大」是蘇軍的謊言,一直主導中國長達60年,它有意忘記了中國與關東軍作戰長達14年,其全部主力是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消滅的歷史事實。

實際上,早在1943年,日本關東軍內的精華即大批調往太平洋戰場與美軍交手。1945年時的關東軍雖號稱80萬,其實已經基本上只剩了一個空架子而已。從另一方面說,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的情況下,日本人還能在「滿洲方向」保持一個強大的基幹軍團,而坐視戰火即將燒到本土,於情於理都不合。

考察日本師團的番號結構可以得知所謂的「80萬關東軍」真相。

2.日本陸軍師團結構

日本師團結構分為好幾類,不同種類師團之間的戰鬥力可謂天淵之別,不明其中奧妙就難以了解「80萬關東軍」的真正實力。

自明治維新時起,日軍在建軍方面就以模仿普魯士模式,將國內原有的六個按地域劃分的台鎮改稱師團,番號從第1至第6,同時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師團編製為二旅團、四聯隊、炮兵、輜重、騎兵,平時兵員為1萬人,戰時可超過2萬人,他們被視為第一等部隊,裝備優先保障。後,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又成立第7至第18師團,佔領朝鮮後為鎮壓當地人民反抗又成立了第19至第20師團。他們被視為第二等部隊,和第一等部隊一起構成了日軍戰前的常備師團,即甲種師團。日軍佔領東北以後,20個師團中的大約一半多就屬於關東軍編製。

這批甲種師團人數多、裝備好、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其中第3、第13師團戰鬥力最強,為日軍王牌,其次為第6、第9、第14師團。

戰前的日本,財力有限,不能多養兵,卻多訓練兵員,複員官兵被稱為在鄉軍人,編為預備役,編製與老師團完全相同,番號為原師團號加一百。他們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訓練一個月,並有庫存裝備,臨戰時可迅速組成一個新的師團。侵華戰爭開始,第二次淞滬抗戰後,日軍重建曾取消番號的第13、第18師團,並令第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師團投入現役。隨著各條戰線全面吃緊,東北、朝鮮相對平靜,關東軍中的前20號精銳師團陸續調往中國和其後的太平洋戰場。為了添補空缺,參謀本部繼續徵召預備役第101到第120師團老兵入伍,此時這批人年齡已大,被稱為「鬍子兵」。由於原屬師團均為日軍的發家老本,這批老兵構成的101到120師團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

武漢會戰前夕,隨著侵華戰爭的擴大,日軍又從常備師團中抽取個精銳聯隊為基幹,在徵集補充兵的方式,陸續組建成了以20打頭的新建師團和50以後的補充師團,這類師團編製為三聯制,即一個師隊下直轄三個聯隊,兵員也只有1.4萬人左右,番號為從21至57。這批師團的軍官來自甲種常備師團,兵員也年輕、戰鬥力往往僅次於甲種常備師團。如果說1-20是一流師團的話,21-57以及101-120屬於稍弱一些的二流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著戰端擴大,日本也開始瘋狂擴軍,師團數一再膨脹,國內都出現了兵員緊缺的情況。由混成旅團擴編或從老部隊抽掉骨幹作基礎,日本建立了大量的增設師團,番號在60至100和120之後。這類師團新兵比例很大,缺乏重裝備,兵員年齡小至16歲老可至45歲,不光有鬍子兵,還有很多娃娃兵。一群老弱病殘組成的師團戰鬥力怎麼樣就可想而知了。這類師團在日軍中屬於末流軍團,但早期因其軍官、士官都有作戰經驗,所以尚能組織起有效的作戰,後期就難說了。

到日本投降前,陸軍的作戰師團為169個,另外,日軍被中共領導的游擊戰所困擾,感到重炮、汽車不適應所謂的治安戰,便從各師團中抽掉軍官為骨幹,組建了幾十個獨立混成旅團,系守備部隊,配發輕便步兵武器裝備,為戰術單位,編製為五個步兵大隊,另有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人員為四千九百人左右,主要配備騾馬,比較適合于山地和輕便作戰。

當然,這些只是大致的情況,實際情況則要複雜得多。比如,精銳師團大都參加了侵華的初期戰爭。在持續數年的戰爭中傷亡的,大都是訓練時間長、戰鬥素質好、法西斯毒化較深的老兵,這是後來短期訓練後補充的新兵所無法代替的。因此,雖然同樣是甲種師團,但在戰爭前期和後期的戰鬥力還是相差很大的。這一點需加以注意。

3.「關東軍」的上升期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國東北挑起了日俄戰爭。經過一年多廝殺,日本獲勝。長期覬覦我國東北的日本借口保護南滿鐵路權益,專門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另外還留駐南滿一個師團。兩部兵力大約兩萬人,歸屬關東總督指揮。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也稱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侵華的一支主力部隊,擔負南進侵入中國關內、北上進攻蘇聯的「重任」。

從七七事變至武漢保衛戰,日本動員兵力約七十三萬人,連同原有兵力,共九十八萬人。野戰部隊三十四個師團,五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中,東北駐有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共7個師團、1個旅團。另獨立守備隊15個。

1939年,諾門坎事件日軍慘敗於蘇聯紅軍之手後,日本痛定思痛,遂重點加強關東軍。1941年7月,關東軍舉行了「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它是以納粹德國閃電戰侵攻蘇聯為契機,隨著陸軍的上層部和政府的一部分的「北進論」(對蘇開戰)抬頭的必然產物。其目的就是若能形成有利於日本的局面,就不惜一切代價對蘇開戰。但是在遠東的蘇聯紅軍並沒有如日本所願那樣大部分調往蘇聯的西線區和德國人作戰,遠東的蘇軍兵力並沒有大的變動。對此,日本放棄了北上侵攻蘇聯的想法,而是全心致力於南下,準備與英美開戰了。

「關特演」所動員的兵力在「關特演」之後全部留守駐紮在滿州。托「關特演」的福,關東軍兵力一下子膨脹到了16個師團。據資料記載,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無論數量和質量都居第一(每師團2.5―2.8萬人,而「中國派遣軍」每師團僅約1.3萬人,只有關東軍一半,而且師團炮兵也遠不及關東軍),可謂精銳雲集。而當時「南方軍」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另一說,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在東北仍保留了13個師團、20多個守備隊及56個航空中隊。只看看建軍時間就會明白,此時的關東軍幾乎都是老鬼子,戰力厲害。  1941年底日軍主力關東軍有:1,8,9,10,11,12,14,23,24,25,28,29,57師團;  1942年底 :1,8,9,10,11,12,14,23,24,25,28,29,57,71師團;  1943年底 :1,8,9,10,11,12,14,23,24,25,27,28,29,57,71師團。

經過前後七任司令官的苦心經營,關東軍逐漸發展成為一支百萬大軍,戰鬥力和軍紀在日軍中數一數二,號稱「皇軍之花」、「陸軍的驕傲」。可以想見,如果這些關東軍學滿清入關,明末的歷史就會在民國身上再度重演。

4.慘淡經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戰爭的規模空前擴大,隨後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反攻,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本土也通過總動員而空前膨脹。

從1943年下半年起,隨著太平洋上日軍戰局的江河日下,為挽回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指望這支「精銳之師」能夠挽救自己失敗的命運。1944年,春後,關東軍的精銳師團大多被調赴太平洋戰場,甚至新建的用來補充兵力的師團也被調出。該年,最後一任總司令官山田乙三接任梅津美治郎。至年底,關東軍被調出的主要兵團達12個師團和1個坦克師團,以及大部分航空兵。此時的關東軍已不比往昔,雖號稱百萬,但實際上的兵力與1943年相比,已減少約1/2,僅二、 三十萬兵力。在這種情況下,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制訂了《駐滿洲兵備大綱》,要求關東軍:「通過增加戰略單位及兵員,在外觀上保持強大軍備威容。」,「以外貌強大的軍備威脅蘇聯。」

可是,關東軍不但沒能扭轉太平洋戰爭的敗局,反而白白充當了對美作戰的炮灰。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1945年1至3月,關東軍再次被調出八個師團(其中一個坦克師團)和第6軍司令部(調往華中)。參謀本部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3月底,關東軍的外貌是:二個方面軍,三個軍。關東軍的實際兵力是:

第 1方面軍:  直轄:第122師團;  第3軍:第112、第124、第127、第128四個師團;  第5軍:第126師團。第3方面軍:  直轄:第119師團;  第4軍:第123、第125師團。

被一直宣稱為百萬精銳的關東軍,在蘇軍參戰前夕,僅為那點可憐的人馬。而且,據日軍陸軍部記載,關東軍的師團基本上是1944年底至1945年初臨時徵招補充的,名為師團,「實際上與精銳師團相比,戰力僅為其30%。」各個師團的兵員素質也就更加不能保證了,就是這樣的話,還有很多關東軍師團不滿員。至此,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關東軍兵力變化如下:

原有13個師團和2個坦克師團,這15個師團可稱為「第一關東軍」,是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但全部調往太平洋戰場,即抽調9個師團到南方軍,調回本土6個師團。至此13個常備師團、2個坦克師團全部調走。

再看看南方軍的情況。從1942年初開始,日軍不斷從中國和本土抽調精銳常備師團加強南方軍,其中從「中國派遣軍」抽調13個常備師團,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團,從國內抽調5個師團,合計25個師團,佔南方軍45個師團總數(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原有10個常備師團,期間組建10個新師團)的58%。而且抽調的25個師團中,有24個是常備師團,連同南方軍原有的10個常備師團,合計34個,占日軍51個常備師團總數的69%。可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確實雲集了大部分陸軍精銳。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從其他戰略集團不斷向南方軍增援精銳部隊,卻未從南方軍向其他戰略集團抽調過1個師團!這也可以看出日軍戰略重心轉移到太平洋的趨勢。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師團數從51個猛增至172個,其中本土的「國內軍」師團數從66個增加到69個,佔40%;南方軍從10個增加到45個,佔26%。這兩個戰略集團從16個師團猛增至114個師團,不但占日本陸軍師團總數172個的66%也就是2/3,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就人數而言超過340萬,占日本陸軍總兵力550萬的62%。

  然而,事情並未到此為止。1945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

5.迴光返照

1945年5月初,德國無條件投降後,蘇聯的視線逐漸轉向遠東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各抗日武裝也不斷打擊和消滅日軍力量。關東軍只好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日軍大本營命令關東軍司令官,由滿洲自身實行全體動員,動員最大兵員指數為九十萬。實際上這只是個理論數字。1945年5月5日,關東軍從中國派遣軍轉隸34軍和39、59、63、117師團,並於6月初開始對在滿洲的日本適齡男子實行全體動員,好不容易才搜羅了約25萬人(一說這25萬為退役「在鄉軍人」)。由於缺乏兵源,日本不得不將各殖民地的附庸軍,編入關東軍的作戰序列。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似乎恢復了關東軍強盛時期的軍事編製數額。可憐的是,新擴編部隊的軍官、戰鬥骨幹都等於零。統帥部一個軍官也抽調不出來,仍然全靠關東軍就地取材。這樣的軍隊能否進行現代化的大兵團作戰,不言而喻。

至於武器裝備,那就更困難了。因為在這之前的幾個月內,日本統帥部為了進行本土決戰,就已將關東軍山炮以上的武器和剩餘的槍支、彈藥,全部運回日本國內。根據很多資料記載,此時的關東軍僅僅只有130多輛坦克,大炮和戰機幾乎都是歷史的最低點。新動員起來的25萬人幾乎無法做到足額的武器分配,只好靠關東軍老部隊之間調整、挪用。同時,把偽滿軍盡量改為槁後勤,將他們手中的槍枝彈藥收歸關東軍新擴部隊。割肉補瘡,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關東軍司令官只得下令削竹槍裝備新編部隊。

於是,關東軍的21個新建師團就這麼完成了,除轉隸1個師團外,剩下20個師團(一說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經過如此這般的補充,加上「中國派遣軍」轉隸的4個師團,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24個師團,75萬人。然而,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質量低劣,武器嚴重不足,戰鬥力只相當於「第一關東軍」的8個半師團,特別是由於日本在各個戰場連遭慘敗,士氣低落,關東軍往日的威風已經不復存在。如加上在朝鮮拼湊的7個新建師團,則關東軍為31個師團,105萬人,與「中國派遣軍」力量完全相等,論師團數占日軍172個師團總數的18%,論人數占日軍投降時總兵力720萬的14.6%。「中國派遣軍」27個師團,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鬥力極弱(只剩下第3、13師團戰鬥力較強)。此時,曾經強大的關東軍實際上是一群由滿洲地區的日本僑民和公職人員臨時湊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嚴格地說,這是一支不能作戰的「稻草人軍團」,它的存在和被消滅,事實上與日本無條件投降毫無關係,更與蘇聯的軍事機器效率無關。 

1945年8月,蘇軍面對的關東軍22個師團如下:39,63,79,107,108,112,117,119,122,123,124,125,126,127,128,134 ,35,136,138,139,148,149師團。

6.「關東軍」的覆滅

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此刻,蘇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150萬重兵已經利用夜幕掩護在中蘇邊境展開。9日凌晨,蘇軍突然從三個方向同時向日軍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行動。拂曉,蘇軍幾乎在所有方向上跨過了國界,強渡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分別從後貝加爾、黑龍江沿岸和濱海地區進入了中國東北境內,在5000公里的正面戰場上展開了強有力的攻擊。9日,毛澤東主席也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配合蘇軍的進攻行動。

儘管關東軍早有對蘇作戰的準備,甚至一度還拉出與蘇軍決戰的架勢,但是,由於關東軍設想決戰的時刻是1946年,不僅未能偵察到蘇軍的實力,甚至連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的消息,他們也沒能提前得到。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關東軍精心布設的陣線很快就土崩瓦解,總司令部慌忙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固守通化,並指令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隨總司令部遷往通化,企圖在通化一帶與蘇軍決戰。此時的關東軍官兵已經完全沒有了鬥志,娃娃兵不懂事,打起仗來面對蘇聯坦克就會叫「媽媽」,鬍子兵年紀大了,又經歷過戰爭,眼看日本即將戰敗,家裡還有妻兒老小的,自己死了以後她們孤兒寡婦老弱的可怎麼辦,所以雖然有戰鬥經驗,但是士氣和體力卻完了。士兵們紛紛逃命。原來設想的大決戰竟然化為一場拚命的追逃遊戲。蘇軍各個方面軍的作戰行動都進展順利。特別是由克拉夫欽科上將指揮的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在大興安嶺的突擊行動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時間已前突到東北中部地區,創造了一個奇蹟。關東軍從此一蹶不振。

8月10日,日本大本營下達命令,指示關東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放棄滿洲,退守朝鮮。但長期以日軍「王牌」自居的關東軍為了維護自己「皇軍之花」的臉面,仍然負隅頑抗,不肯投降。可是,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姿態並不能重新喚起日本的士氣。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公開宣布投降。但驕橫的關東軍借口沒有收到日軍大本營的停戰命令,仍然繼續抵抗。到17日,除海拉爾、虎頭和東寧等少數築壘地域的殘餘日軍仍在頑抗外,關東軍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眼看敗局已定,關東軍最後一任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終於向蘇軍提出了停戰談判的請求。

8月19日中午,蘇軍阿爾捷緬科上校率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殲擊機護航下到達長春機場與日軍進行談判。迫於壓力,山田乙三向蘇軍代表交出了象徵指揮權的軍刀,宣布自己和部屬成為蘇軍俘虜。此次戰役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

1945年8月,所謂「80萬關東軍」基本上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蘇聯才會用只了1個多月的時間就「消滅80萬關東軍」。

推薦閱讀:

蘇聯對東北做了什麼
不是俄羅斯:這國出手幫中國,055大驅動力問題徹底解決!
是誰徹底打敗德國,蘇聯?美國?還是英國?
揭密前蘇聯如何鑽出長達11公里,世界最深的地洞-今日頭條
【翻拍】【54圖】小蘇聯-前蘇聯城市明斯克風貌(2000年)

TAG:真相 | 蘇聯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