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債市震蕩的連鎖反應!

警惕債市震蕩的連鎖反應! 過去兩年以來,我一直是利率債的多頭,但年初以來整體上偏謹慎,主要是覺得這個體系不是非常的穩定。所以,我們這次策略報告的題目叫做《無風險利率的趨勢和不穩定性》,其中一個想法是,現在中國無論是金融體系還是經濟本身都存在槓桿偏高的問題。

摘要:

1)年初以來市場運行的兩個階段,第一是錢多和基本面反彈之間的較量,第二是最近資產端流動性喪失帶來的衝擊。

2)經濟的長期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政府做的是防系統性風險和維穩,這比單純的通過刺激來達到經濟復甦更重要,基本面目前來看更多是個預期差的修正,不會有大的波動,除非金融資產本身大幅下跌導致金融風險急劇上升。

3)流動性的壓力(金融槓桿和信用風險)和債券市場本身交易盤太多,微觀結構脆弱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4)債券市場,需要做好流動性管理、防範信用風險,正常的話,收益來自於博弈基本面波動和超跌。無風險利率的長期趨勢沒有結束,但大的走牛機會來自於去槓桿,意味著可能會先有比較大的下跌壓力,市場的不穩定性相對較高。

我這一段時間的路演發現,最近市場的預期變得非常快:年初的時候,大資金很多表示對今年的市場非常看好,尤其是看好長期利率債,然而經過一個季度之後,大家就有些反映今年能不虧錢就行了,甚至之後市場上有看債券走熊的觀點。市場預期變化非常快,我覺得跟市場本身非常複雜有關,意味著債券投資上錢越來越難賺。

過去兩年以來,我一直是利率債的多頭,但年初以來整體上偏謹慎,主要是覺得這個體系不是非常的穩定。所以,我們這次策略報告的題目叫做《無風險利率的趨勢和不穩定性》,其中一個想法是,現在中國無論是金融體系還是經濟本身都存在槓桿偏高的問題。

大家的傳統想法是經濟下行、央行放鬆,利率就會往下走,但是這裡面有一個不穩定性就是,在一個高槓桿的局面下,經濟下行後可能會有信用風險的暴露與去槓桿的壓力,下行壓力越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壓力可能越大,這樣的波動會讓投資者非常受傷。

而政府層面來看,可能並不想硬性去槓桿,因為去槓桿的代價很大,但加槓桿的話,由於經濟本身比較差、潛在增速比較低,加槓桿就是放水和炒資產價格泡沫,對整個市場也會有很大的衝擊。所以我覺得,無風險利率的趨勢還在,長期來看還是會往下走,但是這個過程有很多不穩定的東西可能出來。

我今天主要講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回顧一下年初以來債券市場運行的邏輯,我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錢多和基本面反彈之間的較量,第二個階段是最近資產端流動性喪失帶來的衝擊。

第二個部分講一下經濟基本面的問題,因為大家還是比較關心,我自己傾向於基本面肯定是有改善的,但持續性還是存疑的,今年宏觀的波動可能不大,但市場更多的會調整自己的預期。

第三個部分是相比增長的復甦而言,流動性的脆弱性和整個債券市場本身的問題是更加值得關注的,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量的高成本、高預期回報、短久期的資金快速湧入債市,逼著大家去做交易,去提升風險偏好,去加槓桿,從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和不穩定性。

第四個部分是對市場的具體看法,我認為無風險利率下降的長期趨勢還沒有結束,但是要出現大的機會,可能市場本身要先有一個大的下跌或者震蕩,才可能會出現大的機會,因為大的機會來自於去槓桿,而去槓桿過程中,流動性風險和信用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所以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說要去賺多少錢,而是尋找一些具有安全邊際、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資產。

不建議大家用過高的槓桿操作。短期內市場情緒比較脆弱,2季度如果5-6月份經濟基本面還沒有下去,市場可能還會有波動和調整的風險,不過流動性脈衝導致市場有超調的可能,也存在一定的交易機會。

年初以來債券市場的兩個階段

首先跟大家回顧一下年初以來市場的邏輯。

在年初路演時,我們發現很多投資者非常樂觀,高槓桿做利率、做低評級信用債的快速獲得收益的想法非常普遍。當時10年國開利率在3.1%附近,市場上一些機構的觀點是:只要10年國開利率上升到3.2%、3.3%附近,就會全倉進去配置,但現在已經回到了3.4%、3.5%的水平,反而謹慎又成為主流。

市場從年初到三月份一直是一個陰跌的狀態。之所以如此,從策略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太多人等著抄底,結果就把調整的時間拉長了,形成了一個陰跌的格局。而其中,國債調整的幅度非常小,10年國債基本在2.75%到2.9%之間,信用債也強過利率債,這就是市場運行的一個特徵。這與年初大家是相對看多利率債、看空信用債的觀點是違背。

陰跌的邏輯在於:1)「錢多欠配」,就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很寬鬆。2)委外的資金規模很大,形成了增量資金。但年初基本面預期的變化導致債券市場出現修正,但當利率上去一些後,錢多就會給買下來,所以市場呈現一種陰跌的情況。

但是最近市場有一些新的變化,之前3天調整1個bp,20個bp調整了一個季度,但是最近市場出現了一個急劇的下跌。這兩三天10年國開的150210調整了十幾個bp,幅度劇烈,而短端利率要比長端利率調整的早,信用利差在3月中下旬、4月以來持續走擴,近期是一個脈衝式的調整。聯繫其他市場的走勢來看,應該還是一個資產端流動性的喪失,比如信用風險引發了保險、理財大規模的贖回,贖回就導致賣債,所以其實就是一個流動性的衝擊,而流動性的衝擊影響很快,和基本面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但是同時資金面又非常穩定,回購利率波動有限,而10年國開的隱含稅率非常大的上升,說明這種情況主要是交易盤拋售所致。

總結一下,年初市場的邏輯就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錢多,但是基本面在改善,所以配置需求很旺盛,國債優於國開、信用品優於利率品;第二個階段信用風險開始有一些無序的上升,引發基金贖回,所以市場出現了一個脈衝式的下跌。

往後面看,1)流動性引發的波動是比基本面的影響要大很多的,所以說對流動性的看法非常重要;2)就基本面而言,我們只要能確定是邊際的改善,而非復甦,那麼期限利差回到一定位置,相對整個經濟基本面就有一個保護(?)。

基本面復甦的持續性存疑

就經濟而言,市場的預期也在不斷變化。年初市場覺得中國經濟要崩盤了、政府救不了經濟,現在又覺得經濟全年都是復甦的。我認為,之前大家看空經濟的長期邏輯還是在的,但政府穩增長的短期邏輯也是在的,從數據來看:1)儘管民間投資一直在往下走,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回升,實際情況來看,政府和居民是加槓桿的主體,一是基建投資,二是老百姓加槓桿買房,中長期貸款佔比總體在往上走;2)另一個問題是地產投資出現了恢復,我們調研也看到一些地方庫存下降較快,銷售明顯改善,有些開發商是要趕著開工的,所以說地產投資的恢復確實提升了基本面的不確定性。

不過經濟到底會不會復甦呢,我個人傾向於更多的是預期差的調整。可能環比讀數上確實比大家想像的要好一點,但是實際上可能沒有那麼強的一個復甦信號。首先,中國經濟的長期問題,比如實體資本回報率下降,債務率持續攀升等,仍然存在,這意味著私人部門很難像過去那樣加槓桿,這也說明當下的信用擴張實質上更多的是政府部門主導的擴張,還屬於第一個階段,而要傳遞到私人部門,難度比過去要大很多。

另一方面,看一下08年和15年經濟指標的對比,當前經濟規模已經大了好幾倍,在這樣大的一個經濟規模下,環比的社融增量確實比較多,但是同比的社融增速並沒有明顯提升,貸款增速也是同樣的情況。所以說,經濟本身已經體量較大,要把它刺激起來,需要非常大的信用融資,而且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領先指標開始向下了,比如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景氣指數、二三線城市地產銷售也是在高位往下走。包括融資數據也是,雖然一季度信貸投放從環比來看較多,但是信貸增速基本上沒啥變化。

另外信用債的問題上,最近我們看到經濟是在企穩,但是整個信用債的風險越來越大。信用債的融資量3月份在7000億左右,而4月份估計會下降很多。所以說經濟在企穩,而信用風險沒有消除,整個無風險利率還在往上走,整個社融擴張能不能持續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很多事情的持續性是需要觀察的。

總結一下對經濟的看法,我認為還是屬於一個預期修正的問題。年初大家對經濟都非常悲觀,都覺得經濟要崩盤了、央行要大量放鬆貨幣,所以需要一個預期的修正,但是至於會不會復甦,我認為非常難。經濟基本面對債券市場還是有風險,接下來需要關注兩個事情,一個是經濟什麼時候回落,到底是5月份、6月份還是下半年,這個存在一個預期差。

反映在債券價格上,一方面是,市場沒有在5、6月份一致看空經濟,價格的下跌不會那麼快、力度不會那麼大,另一方面如果市場是一個防守的心態,那麼5、6月份經濟要是沒有下來,市場可能還是會跌一波,但是這些還是可以通過期限利差的正常回升(20-30個bp)來修復的,比較大的風險在於經濟的二階導數沒有放緩,比如說經濟在二季度出現了一個加速上升的情況,但是目前很難看得到,4月份的高頻數據也顯示,增長改善的跡象應該是有些放緩的。這可能也是市場上很多人看多債券市場的一個理由,比如一些賣方觀點覺得期限利差過陡了,那麼後面經濟再回升就應該是越跌越買。但是我認為即使經濟被證偽了,如果市場本身沒有大的調整的話,可能也不會有特別大的機會。

流動性和市場本身的脆弱性更加值得關注

綜合上面的分析來看,今年宏觀層面的波動不會特別的大,債券市場最大的風險和機會可能不是純粹的基本面,而是來自流動性和市場本身脆弱性的問題。關於流動性這個事情,今年以來個人一直比較謹慎,1月11號我就寫過一篇報告,叫《央媽的心思,怎麼猜?》,認為流動性是未來1-2年很重要的一個事情。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確實我們看到資金面很寬鬆,銀行間市場借錢很活躍,拆借規模在往上走,7天以上融資佔比也在下降,說明整個市場都認為未來的流動性是松的,所以大家都願意借短錢,相當於借短期的資金、買長期的資產。

從債券市場來看,大家也反映確實是錢多,一個就是市場的增量資金很多,理財產品發了很多,加上銀行委外,所以整個市場上錢是非常多的。不過這個錢多的背後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意思呢?

我之前也寫過專題報告講這個事情,理財委外方面,A銀行發了一筆理財,把存款從B銀行搶過來,然後把這個錢委外給了C金融機構投資,最終C金融機構覺得自己手上錢非常多。

這個過程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增加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無非就是一個金融乘數的擴張。反映在會計記賬上,A銀行發理財搶了B銀行的存款,A銀行超額資金是增加的,B銀行超額資金是下降的,A銀行存款增加,B銀行存款減少,整個銀行體系沒有發生變化,之後A銀行把這個錢給了C金融機構投資,A銀行的超儲下降、存款負債下降,券商基金拿到錢買了債券或做其他資產交易的話,錢又回了另一個金融機構手中,本質上這些錢還在銀行間市場內,只是超額準備金分布的轉移。

因此,只要銀行不斷發行理財,那麼銀行的錢就會不斷轉移給非銀行金融機構,但是整個錢還在銀行間市場運用,超儲資金的總量並沒有增加,這其實是一個金融乘數的概念,就有點像貨幣乘數槓桿的效應。這其中,反而發理財的過程提升了融資需求,因為要加槓桿,所以說理財委外本質上是一個金融擴張、金融槓桿的過程。因此,市場流動性的脆弱性是明顯增強的。今年以來資金的波動明顯增加,我相信跟這個因素是有密切關係的。

債券市場本身的槓桿本身並不高,因為有很多增量資金進來。比如說原來100億的資金盤子,你借了100億的錢,槓桿是1倍,現在500億的資金盤子,你借了400億的錢,槓桿是0.8倍,槓桿倍數反而下降了。但是問題在於以前借100億、現在借400億,金融機構借錢的規模是以幾何倍數上升的,然而整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供給是在下降的——外匯占款走弱,銀行間的超額準備金沒有增加。所以說,大家覺得槓桿不高,但是流動性緊張的時候就會感到槓桿壓力。

比如前兩天我一個哥們說,他本來以為自己的利率債倉位只有20%,結果發現贖回之後利率債倉位馬上就變成60%了。也就是說,贖回後這個錢還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總量沒有變,但是槓桿倍數上去了。所以債券槓桿很多時候是假的,只要資金一出問題,槓桿馬上就上去了。

貨幣乘數也是這樣的,它一直在上升,實質上反映了金融槓桿的上升。因為外匯占款作為企業在外面賺到的錢,流到國內就是自身的權益,轉化為股票或者其他資產,外匯占款下降了,國內信用是要收縮的,但是實際上信用沒有收縮,還是在擴大資產負債表、穩定國內殭屍企業。整個來看,流動性本身是比較脆弱的,比如說今年,1月17號信貸放多了、央行稍微不放,或者3月底央行放得稍微慢一點,整個資金面的波動就明顯增加。

由於有這麼大一個債務和金融市場的盤子,對我們而言很重要的問題,看得長一點大一點,不是說說單純的增長有多好,而是一個防金融風險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債務很高,利息支付占整個社融的比例可能在50%、60%,企業都在借新還舊,那麼大家都想著降低利率,但是利率一降就會有匯率的壓力。所以對整個宏觀層面來講,怎樣維護體系不出問題、維繫整個金融環境的穩定,這個比單純的經濟增長,對領導層而言可能更加重要。

今年1月份的時候就是這樣,當時大家對經濟很悲觀,對央行的放鬆很樂觀,覺得政府救不起經濟,那麼各種債務都要減計,大量失業會出來,這些事情是政府承受不了的。所以,政府去穩增長和監管金融機構,其實就是要穩定這樣一個體系,而不是要刺激經濟,這是我的看法。

中國現在的問題是經濟下行和金融資產投資互相反饋,經濟基本面越差,資金越去搞金融投資,因為負債成本很高,實體經濟給不了這麼高的回報。所以說政府的思路也很清楚,一個是穩定實體經濟,一個是監管金融機構,不要把錢都脫實向虛。

不過從當下來看,流動性壓力可能還是一個資產端的問題,還是一個結構性的流動性壓力。比如回購利率,央行通過利率走廊能夠把銀行間市場利率穩定在一個水平,大家對這個事情是不太擔心的,只是可能有一些波動要去防範。但是資產端(信用風險)的壓力可能是未來層出不窮的,信用風險的上升,只要一踩雷,客戶就把資金贖回了,這個事情是一個比較大的流動性壓力,可能會導致市場有一個脈衝式的風險,因而資產流動性的管理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另一個風險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量的高預期回報、高成本、短期的資金湧入了債券市場,這些資金的性質逼得投資者去做更多的交易,去加槓桿加風險偏好去博收益,這無疑會加大市場的波動性和脆弱性。

債券策略:小跌小買、大跌大買,注意流動性管理、尋找穩定現金流

從短期市場來看,市場情緒確實比較悲觀,經濟反彈和流動性擔憂,長端利率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調整壓力。

回到收益率曲線上,我們也能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家都在講錢多,資金面非常寬鬆。但事實上,整個中國的錢很貴,沒有很便宜的錢。從收益率曲線的形態上可以看出來。10-7年利差非常平坦,基本倒掛,10-5年很平坦,期限利差集中在5-1上面,也就是說5年和7年收益率是偏高的。這背後對應的交易盤越來越多,他們傾向於現在流動性最好的10年債券,加上負債久期短,頻繁做交易的必要性更大。

只有配置盤才會買入後持有不動。目前市場中的配置力量是明顯不足的,之所以不足,本質是因為資金太貴。如果資金成本高,負債久期短,配置盤也不願意拿著債券不動。而資金成本高,本質在於外匯占款收窄的同時債務槓桿還在往上走。銀行在不斷的發行理財擴張規模,老百姓有通脹的預期(結構性問題),這導致銀行負債的成本很高。而配置盤很少的話,市場的波動和風險就會放大。

短期內,我認為還是有調整的壓力,尤其是市場情緒比較脆弱,目前對經濟何時回落具有預期差,個人覺得還是個利空,如果5月-6月經濟還不回落,在當前的情緒下,市場可能還有下跌的風險,不過央行在穩定貨幣市場利率,如果利率中樞出現一個上行,還是存在機會,包括前段時間超調,也出現了一個交易性的機會。所以如果今年經濟基本面沒有明顯趨勢的話,今年市場操作就是一個反向的博弈以及等待市場超調帶來的機會。

從市場來看,大家也很擔心經濟對債市的負面衝擊,這沒有問題,不過我覺得大家也不用太悲觀,因為當前風險偏好的回升和經濟增長依賴於融資和流動性寬鬆,如果利率上升幅度較大,經濟增速很可能會掉下去,或者是風險偏好回到很低的水平。所以,債券市場和以前不太一樣,其他資產上漲和經濟回暖,確實對債會有一個擠壓的作用,但是債券市場下跌後,其他資產也無法獨善其身。

最近很多權益投資者也擔心債券的風險,因為投資者都知道「經濟本身沒有什麼亮點,更多的是靠流動性、是存量博弈的過程」。所以,資金面和信用風險一出問題,市場就會非常擔心。從這個角度看,單純的經濟基本面好轉,不會導致收益率有一個持續性的上升。而且,從信用債市場表現也能看出來,資金面一緊,信用事件增加,市場就會非常恐慌。如果此時融資數據不佳,經濟回暖的對市場的影響就更有限了。

所以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經濟增長本身可能並不是導致債市持續調整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市場本身的脆弱性是很需要特別重視的,一旦產生波動,後面可能出現連鎖反應。

今年系統性的機會比較難,除非出現大漲或者大跌後的價格體系重建情況。過去兩年債券市場機會來自哪裡?第一波機會來自於錢荒和房地產的下跌,因為非標資產去槓桿,是金融資產的價格下跌導致去槓桿;第二個是來自於股市大幅調整,是金融資產去槓桿帶來的下滑,資產重配導致利率有大的下行。當前大量的資金湧入債券市場,債券就成為了一個「非標資產」。所以說,如果長端利率要回到2%,可能要先回彈到3.5%。

體系不穩定是很大的問題,宏觀槓桿高,金融槓桿高,雖然債券市場槓桿不高,但非常不穩定,流動性問題一旦出現,收益率容易上去。所以要去找一些安全邊際高的資產,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比如說1)長端利率到一定高度之後,可以介入;2)一些好的民營企業債也有機會。在槓桿去還未去的臨界點,不穩定性是一個最大的特點。所以,對利率債而言,很多機會是等出來的。做交易盡量採取反向模式。

總結一下我今天的看法:

1)經濟基本面還是以預期差的修正為主,大家預期經濟要起來的時候,可能它不會那麼好。但除非今年金融資產有大的下跌(比如說匯率或者債券市場出大的問題),否則經濟基本面不會有系統性風險。而在政策托底,金融資產不出現大波動的情況下,債券市場很難大幅度調整。

2)對市場而言,賺大錢需要等機會,比如流動性出現大的風險;賺小錢則是博弈,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錢多就容易引發炒作,不確定性高,等大家都投資到某一資產時,泡沫化就會出現。宏觀缺乏明顯趨勢的話,資產沒有實質性機會,這個時候更需要做一個反向操作。

(陳小玲編輯)

想了解更多財經相關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訂閱號環球老虎財經【laohucaijing01】,每日為您解讀財經實時熱點。

推薦閱讀:

債市風暴升級,中國債券市場結構解析
花9000萬自撈?債市油水多到超出你想像!
「正利率」時代?債市理財走俏
央行有意擴大銀行間債市做市商範圍
「11超日債」利息違約打破債市剛兌3月份債市集中承壓·每日商報

TAG:連鎖反應 | 連鎖 | 債市 | 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