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前景光明
從世界範圍看,「中等收入陷阱」是個常見的經濟現象。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目前正在全力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得益於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效和後勁等因素,中國跨越「陷阱」前景光明。
「陷阱」有挑戰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出自世界銀行2006年發布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
該報告提出,在20世紀後期的工業化浪潮中,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很多國家往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後便陷入經濟增長的停滯期。這些國家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2014年,世界銀行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標準對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分組: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1045至4125美元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4126至12735美元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12736美元以上為高收入國家。按此標準,目前中國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根據世行的研究,在1960年達到中等收入的101個經濟體中,到2008年只有13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而絕大部分則在中等收入水平上躑躅不前。
有專家指出,在從低收入經濟體邁進中等收入經濟體的發展階段,產業多是勞動密集型的,通常具有工資低廉的特點,企業經營成本相對較低,但這一比較優勢會逐漸喪失,從而使經濟發展面臨尋求新動能的挑戰。發達經濟體之所以能邁過這道坎,是因為在更具附加值的高端領域獲得優勢,經濟發展獲得新動力。
由此可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發展中國家需要逐漸擺脫依賴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經濟的局面,要通過創新發展,增加產業附加值,發展智慧經濟,以提升勞動生產率,實現長期經濟增長。
願景有支撐
雖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挑戰,但改革開放近40年來取得的經濟成就,以及「頂層設計」對社會經濟發展保持動能提供的保障等,為中國成功跨越「陷阱」創造了良好條件。
近40年來,中國有7億多人脫貧,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精準脫貧的攻堅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說:「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
有專家指出,中國過去多年的脫貧發展像一部史詩,未來中國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故事會更加精彩。可以預見,脫貧攻堅戰能夠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以更加負責任的姿態展現了共同發展的決心和力量,在國內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在國外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致力於與更多國家實現合作共贏,從而使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大,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民眾。
創新有動力
創新,這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遍認可的經濟發展法寶,如今在中國得到了各界廣泛認同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蓬勃發展。
曾智華認為,只要中國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浪潮,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等帶來的機遇,發掘新動能,實現增長模式由數量追趕型向質量效率型轉變,就能夠成功跨越「陷阱」。
他說,從各經濟體的發展經驗比較來看,研發能力和人力資本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這也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能跨越「陷阱」,而其他很多經濟體則落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他還認為,中國若想在全球價值鏈上有所提升,並且真正成為一個全球創新強國,進而從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經濟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經濟轉型,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系統。
令人鼓舞的是,中國始終在不斷學習、成長和進步。過去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不乏模仿和學習的烙印,「跟隨」國外是很多企業發展的特徵。如今,全球更多創新火花在中國迸發,更多「顛覆性」的科技、經濟變革和商業模式出自中國。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展現出引領性。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成為這些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四大發明」還輸出到國外,為世界貢獻新的「中國紅利」,也為中國經濟的自身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推薦閱讀:
※4大因素讓你收入低:數學不好是其中之一
※明星高片酬問題分析報告:只要是正當的,合理的高片酬收入,應該鼓勵
※韓國產業轉型多管齊下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溥儀退位後年收入達到25億元,卻直言不夠花,並變賣國家文物
※2017十二生肖出門往哪方求財能發財?找准吉位收入狂翻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