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芻議胃病從肺論治

慢性胃病從脾、胃、肝論治者多,間有從肺論治者,其學術思想往往被人們忽略,僅限於師其方、仿其葯而已,未能系統地從理論上加以闡述。筆者在複習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臨床實踐經驗,體會到從肺論治慢性胃病,不失為一有效法則。茲作如下探討:

  • 生理病理 肺胃相關相因

  • 肺屬金,胃屬土,二者為子母臟腑,生理上互為依賴,相輔相成。肺為華蓋,主持諸氣。五臟六腑賴以維持自身正常生理技能的臟腑之氣皆通過肺所宣發的精氣而獲得,胃自然毫無例外,必受肺所主之氣而能運。因此肺氣盛則胃氣亦盛,肺氣衰則胃氣亦衰。胃喜潤惡燥,胃中津液雖源於飲入之水,但亦賴肺之肅降敷布而獲得「金津」、「玉液」。肺液不充,津不敷布,則胃津自然匱乏,燥化成痰。當然,胃為倉廩之官,與脾共同作用,化生氣血。肺所主之氣其中一部分源於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微。無胃則中氣無由,肺失所主,說明肺胃息息相關。從氣機升降的角度看,肺氣主降,胃氣亦以降為順。肺氣如果上逆,胃氣也可上逆,降肺即可降胃。

    既然生理上肺胃密切聯繫,那麼在病理上二者必然相互影響。臨床大量事實能證明這一點,首先表現在外感熱病中常見肺病及胃火肺胃同病的現象。如太陽中風證,除發熱、惡風、汗出外,還有鼻鳴、乾嘔等症。鼻鳴因肺氣不利所致,乾嘔為胃氣上逆的表現。治以桂枝湯解肌、調和營衛。表解之後,肺氣宣暢則鼻竅通利,胃氣亦下降而嘔止。又如風溫證見「身灼熱,口大渴,咳嗽煩悶……乾嘔者,此熱灼肺胃,風火內旋……」(陳平伯《外感熱篇》),這裡咳嗽、乾嘔又是溫邪犯肺及胃的例證。至於時行感冒中既有惡寒發熱等邪犯肺衛的癥狀,又有上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痛苦,此又是肺與脾胃同受疫癘之氣或病此及彼所致。另外,雜病「咳嗽」中有「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素問·咳論篇》)。此系肺臟受邪,誤治失治,邪舍於胃,胃氣上逆而致既咳且嘔。這種「胃咳」臨床的確屢見不鮮。

    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自訴除胃脘痞滿疼痛、腹脹、噯氣、嘈雜、納差除外,還常伴咽喉隱痛、乾燥,如異物梗阻狀,咳之不出,吞之不下,或僅能咯出少許白色粘痰,咽及胸膺部憋悶梗噎,噫氣難除,噯之則舒,甚則喉及胸膺部有灼熱刺激感。類似「梅核氣」,但其發病不一定與青之變化有關,故又不完全與之相同。按傳統療法,從痰氣互結論治,予疏肝理氣化痰之品如半夏厚朴湯一類,每難於奏效。而在治胃方中參以治肺之葯,上述癥狀卻可逐漸消失。這決不是個別和偶然現象。因為肺胃經脈相連,胃足陽明之脈與肺手太陰之脈會於咽喉,故胃病也表現出咽部不適癥狀,即本於胃,標於肺,二者同病。

    臨床中還常見許多右脅下固定部位隱痛患者,實驗室及理化檢查均不能確認其存在肝膽疾病,而通過纖維胃鏡檢查證明為十二指腸球部炎症。若按常法予疏肝理氣止痛,每不易取效,而在方中加入苦杏仁、白芥子、絲瓜絡等降肺化痰通絡之品卻能收效。這就是按右脅為肺氣所主,其氣行於右,以降為順,肺氣鬱滯,不通則痛的理論施治的結果。說明胃病不只涉及肝,而且涉及肺。諸如此類,胃病與肺相關相因的現象還可列出若干。

  • 從肺治胃 前賢諸多論述

  • 古今醫家善於從肺治胃者不乏其人。清代陳修園即為代表,他創用的「百合烏葯湯」治療胃脘痛,久用不衰。此方百合與烏藥用量之比為10:3,百合為本方主葯。雖烏葯能理氣止痛,但量少力微,不能獨攬本方之功。何以用大量百合為君?陳修園自謂:「百合其色白而入肺,肺主氣,肺氣降則諸氣皆調」(《醫學從眾錄》)。今之著名中醫專家焦樹德、步玉如等亦推崇此說,喜用本方。焦氏詮釋曰:「百合烏葯湯主治諸氣膹郁所致的胃脘痛。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鬱氣。肺氣降、胃氣和則諸氣俱調」(《名中醫治病絕招》)。由此可見,從調理肺氣入手治療胃病不是毫無根據的。

    近代名醫章次公先生也堪稱從肺治胃的高手。他善用杏仁霜、柿餅霜治療胃病。此二葯皆入肺經,苦杏仁宣洩肺氣,柿餅潤肺健脾。之所以選用他們治療胃脘疼痛,辨證立足點仍為從肺治胃。利用肺胃的病理關係,通過瀉肺氣以降胃氣,濡肺陰以養胃陰。章氏還獨樹一幟,善用木蝴蝶治慢性胃病,謂其「善治肝胃氣痛,瘡口不斂,還有補虛寬中,促進食慾之功」(《名中醫治病絕招》)。筆者認為,木蝴蝶不僅入肝經,更入肺經。因為有學者經驗,只用此一味治療咳嗽有效。余驗之臨床數十例,對急性肺系感染之咳嗽確實如此。加之它能清熱解毒利咽,常用作治療喉痹、乳蛾,足見其主入肺經,清降肺氣。用木蝴蝶治胃痛亦旨在從肺治胃。又如黃一峰主任醫師明確提出「治肺以展氣化,因肺主一身之氣,氣舒則脾運得健,胃氣得和……因此宣洩肺氣,伸其治節,是調升降、運樞機的一個方面……常用紫菀配桔梗、前胡和牛蒡子等宣降肺氣之品治胃腸疾病」(《當代名醫臨證精華·胃脘痛專輯》)。類似上述觀點,今之醫論醫著中常可檢及。可見從肺治胃並非無本之木,一家之言,更非杜撰而生。

  • 調肺安胃 曲徑論治效佳

  • 仔細揣摩前賢經驗多有裨益,在臨床中運用得當,確能取得明顯效果。筆者在探討慢性胃炎等一類疾病的證治規律時,將上述經驗在臨床中進行了驗證,逐漸體會到僅從肝脾胃之寒、熱、虛、實、氣滯血瘀等方面,處以溫中健脾、散寒止痛、疏肝瀉熱、和胃消痞、活血化瘀、滋養胃陰之劑,尚不能盡賅治胃之法,部分證型必須從肺治胃,曲徑論治。

    既然肺病及胃或肺胃同病不是個別現象,故其治療必有規律可循。概括從肺治胃,大抵有下列幾個方面。

    (1)宣降肺氣,寬胸調胃

    針對患者胸脘痞悶或脹痛、噯氣頻頻,甚者胸膺及咽部有噎塞感,欲噫難出,噯之則舒。多用苦杏仁、厚朴、紫蘇梗、旋復花、柿蒂、前胡。

    (2)溫肺化痰,蠲飲和胃

    針對患者脘痞,嘔惡,嘔吐痰涎,嘈雜不適,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白厚而潤。常用半夏、陳皮、茯苓、桂枝、細辛、枳殼、紫蘇子、瓜蔞等。

    (3)清肺活血,以利胃咽

    針對患者胃脘疼痛伴咽中不適,如物梗阻,咯之不出,或僅咯出痰液少許,時而咽中乾燥,喉及胸膺部灼熱感,咽部充血,或見泛發濾泡。常於治胃方中加木蝴蝶、僵蠶、蟬蛻、炒山豆根、牡丹皮、赤芍、蒲公英等。濾泡多者加莪術、浙貝母。

    (4)清潤肺液,益胃養陰

    針對口咽乾燥,嘈雜便秘,胸脘部飲冷則舒,舌面光紅、少苔者。治胃方中加百合、沙參、麥冬、玉竹、黃精、蘆根等。

    (5)溫補肺氣,以益胃氣

    針對患者面色萎黃,體倦乏力,氣短懶言,形體胃寒,或脘中怕冷,久不知飢者。可用黃芪、党參或紅參、黃精、乾薑,重用山藥加入治胃方中。

  • 病案舉例

  • 例1:周某,男,29歲,建築工人,1994年7月初診。上脘及右脅下隱痛間作,伴咽部不適,如物梗阻感2年余,於1993年作纖維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粘膜脫垂、十二指腸球炎」。多處投醫,服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中藥及消炎、制酸、止痛等西藥半年罔效。詢其平素嗜好,抽煙頗多,且常易感冒。查其咽部充血明顯,咽後壁多處散發大頭針帽狀濾泡,咽中略覺乾燥。舌紅,苔薄黃,脈弦緩。辨為肺經受熱,邪傳於胃,血瘀熱結,肺胃氣機阻滯。治宜清肺理氣,活血散結,佐以健運脾胃。處方:木蝴蝶、山藥、蒲公英各15g,射干、牡丹皮、雞內金、延胡索各10g,炒山豆根、僵蠶、旋復花、赤芍各12g,莪術8g,水煎服。守本方化裁服藥5個月,諸症消失。胃鏡複查示:十二指腸球炎及胃粘膜脫垂消失。

    例2:郭某,男,22歲,司法幹部,1992年12月初診。因胃脘隱痛,甚則嘔出痰涎及所進食物,脘痞嘈雜間作2年,於1992年11月作纖維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Ⅱ°。病期納食欠佳,大便每天2~3次,質溏。舌紅,苔白厚膩,脈緩。辨為脾胃虛弱,痰濕中阻。治宜健脾化痰,肅肺降胃。處方:山藥、茯苓、旋復花、陳皮各12g,制半夏15g,甘草6g,蒲公英、萊菔子各20g,紫蘇梗、雞內金、浙貝母、前胡各10g,谷芽、麥芽各30g,水煎服。守方加減4個月,1993年5月,再作纖維胃鏡複查,膽汁反流徵消失。續予原方加猴菇菌片口服,善後調理至自覺癥狀消失,隨訪數年未見複發。

    本文內容摘自《新中醫》1999年第31卷第11期。


    推薦閱讀:

    咳嗽、哮喘、心絞痛都可能是胃病!
    胃很難受,不停的噯氣,如何緩解?
    胃病方 陳鼎三
    多年老胃病吃這三寶一周就好(3)
    【春季膽囊炎高發期,千萬別傻傻當成胃病!】

    TAG: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