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中國父母做媒擇偶易致子女婚姻不幸
對於不少單身一族而言,春節闔家團聚當然是好事,但卻總能遇到被「逼婚」的尷尬,不少心急如焚的父母們特別喜歡在春節期間為外工作回家的兒女們安排一些頻繁的相親會面,希望能夠給他們找到一段好姻緣。在今年這場 「逼婚」戰爭還未打響前,類似「女子半年相親20多次,一提相親便失眠噁心耳鳴」、「大學生面臨每逢佳節被相親 學霸寒假不敢回家」便已經上了各大媒體的版面。
那麼,父母主導下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參考消息今天(2月12日)引述美媒報道稱,世界銀行剛剛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中國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做媒和擇偶,隨之而來的婚姻可能會不幸福。世界銀行的這份題為《愛情、金錢與養老:父母做媒重要嗎?》的報告說:「父母做媒與婚姻不太和諧密切相關。」
相親會上,「剩男剩女」們的父母們唱了主角(資料圖)
一名父親正在相親會上為女兒徵婚(資料圖)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11日報道,研究人員說,父母將自己的養老需要置於愛情之上是婚姻不幸福的原因。由於缺少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有些中國父母對退休後的生活以及將如何養老憂心忡忡,所以他們要為自己的孩子尋找能提供經濟保障的有錢人當配偶。報告說,他們還希望孩子的配偶百依百順,喜歡做家務,從而提高家庭生產力。
1991年,研究人員對中國7個省份的3400對農村夫婦和3800對城市夫婦進行了調查。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徐立新說,相關數據也許比較老了,但父母的影響在中國文化中依然重要。如今,中國不再流行傳統包辦婚姻,但徐立新認為,在相親過程中,中國父母依然傾向於採取高壓手段。在中國各地的公園內,有些父母經常替子女相親,互相交換有關子女學歷、資產、薪水和職業的信息。
當然,很多婚姻都是基於個人選擇,父母沒有插手,但社會學家認為,與在美國相比,家長指導的情況在中國可能要普遍得多。說來有趣,中國各地的子女感受到了醫療費用上漲和缺少投資工具帶來的壓力,所以有些人最後也默許了受經濟因素驅動的婚姻。
甚至在美國,有人最近也提出了父母是否應該進一步插手子女婚姻的問題。
世界銀行的這份研究報告並沒有發現由父母做媒的夫婦受到很多積極影響,但該報告也沒有指出父母做媒是導致中國離婚率上升的原因。民政部提供的數字顯示,2013年,全國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同比增長了12.8%,達到350萬對。而據國家統計局介紹,1985年的這個數字僅為約45.8萬對。
儘管如此,撇開婚姻的幸福程度不談,許多中國父母確實在多方面實現了自己的經濟目標。研究報告說,對城市夫婦而言,父母撮合的婚姻能帶來較高收入。
徐立新說,世界銀行希望這項研究能「幫助我們了解印度這樣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父母包辦婚姻的傳統也很深厚」。
推薦閱讀:
※中國風水的最高理論指導——《葬書》
※【解局】一旦薩德入韓,中國不排除與韓國「准斷交」
※劉奇葆論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
※中國央行無預警突升息0.25% 近三年首次
※【教育】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看中國教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