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世界:伊斯蘭與多元主義—美國穆斯林的學術爭鳴

一、引言

關於伊斯蘭與多元主義的關係,美國著名伊斯蘭學者賽義德﹒海珊﹒納塞爾(SeyyedHossein Nasr)已從宗教多樣性和伊斯蘭內部的多樣性進行過深入的闡述,還有大量作品闡釋過特定背景下多元主義的存在條件:在先知時代和《古蘭經》的啟示里,在伊斯蘭與其他信仰群體關係的整個歷史中,在當代世界的伊斯蘭內部,在穆斯林反思自身文化位置的美國文化境域。就持續的爭論而言,部分學者視多元主義為一種態度、一種方法、一種肯定,承認多樣性乃真主之選擇。

二、經典解讀與伊斯蘭多元主義

1.艾法德:在歷史語境中解讀經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阿布﹒艾法德(KhaledAbou El Fadl)強調:歷史環境很重要,閱讀經典時應超越文本的字面意義。因為多樣性是神聖創造的一個主要目的,《古蘭經》不但認可而且期待差異而多樣的現實。他稱:伊斯蘭文明既豐富多彩,又相當寬容。艾法德認為《古蘭經》雖然明確地喻示了伊斯蘭的絕對真理,但「它並未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可能存在其他的救贖之道」,「《古蘭經》承認宗教信仰和法律的合法多樣性」,「非穆斯林有可能獲得救恩。」他認為,宗教無強迫,戰爭從來不神聖,非信徒不低級。當代穆斯林有責任去肯定經典對他者的寬容開放態度。

2.赫爾敏斯基:對伊斯蘭的兩種解讀

卡比爾·赫爾敏斯基(KabirHelminski)為穆斯林「旋轉舞道團」(the Mevlevi Order)的蘇菲謝赫。他強調,真主並未賦予任何一種宗教以精神的壟斷,《古蘭經》鼓勵所有的信仰者競相培養美德和善良。伊斯蘭的獨特位置在於努力調和不同的宗教,因為伊斯蘭的核心思想乃促進對所有人的寬容和尊重。他特別指出:「Islam」和「islam」這兩個術語有著區別,《古蘭經》(3∶19)中講到,信仰真主的本質宗教是伊斯蘭教(Islam)。他以「submission」(順從)這一術語,表明一切順從真主的信仰都是伊斯蘭。他認為:一切信仰真主的人都是小寫的「muslims」。

3. 阿薩尼:普遍性和多樣性

伊斯馬儀派的哈佛學者阿里·阿薩尼(AliAsani)的許多觀點列舉了伊斯蘭教歷史上的寬容案例、《古蘭經》對普遍性和多樣性的肯定以及對「宗教無強迫」的堅持。他提議擴展「有經人」這一術語,去包括伊斯蘭教早期穆斯林遇到的其他宗教團體,尤其是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教徒、印度的印度教徒與佛教徒。他認為:「事實是,這些類型的解釋使《古蘭經》世界觀的多元性質成為可能。」在兩個相關的語境中,阿薩尼反思穆斯林對待宗教多元主義的態度:一是跨宗教的,即穆斯林對待非穆斯林及其宗教傳統的態度;二是宗教內部的,即對待穆斯林社區內部宗教信仰多樣性的態度。對於伊斯蘭內部的多元主義,他認為:應該在穆斯林的生活經驗里尋求對經典的解釋,讓他們明白對宗教文本的解讀受到宗教、政治、文化和經濟因素的複雜網路之影響。在為全球政治和文化霸權而展開競爭的動態背景下,語境在不同的地方都具有特殊性。因而,語境的途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釋穆斯林社會那衝突而矛盾的態度:如何對待多元主義,如何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相關問題。至於宗教間的多元主義,在《古蘭經》和「聖訓」里,充滿了強有力的多元主義觀念。穆斯林理解宗教多樣性的一個核心概念是:真主的喜訊具有普遍性,但它呈現的是多樣性,而且通過許多先知來傳達。猶太教、基督教也是真主神聖啟示的一神信仰傳統,《古蘭經》反覆地肯定著他們的根本真理,承認他們的喜訊和福音來自獨一的、同一位造物主。阿薩尼引用《古蘭經》(3∶84)來表明,《古蘭經》是真主最後的啟示,用以肯定和明證先前的經典。真主向全人類言說,確保同一性寓於多樣性的原則。同樣,在看待伊斯蘭內部的多樣性時,《古蘭經》昭示的普遍原理與穆斯林內部的多元主義息息相關。他指出:《古蘭經》界定的「muslim」這一術語強調的是其字面意義,是「順從真主的人」;它並非通常理解的那個狹義的術語,狹義的理解僅只表明社會學意義的宗教身份。從這個廣義的層面看,它視一切順從真主的人為穆斯林(muslims)。因而,廣義的概念從神學意義確保了成為一名穆斯林(muslim)的多樣途徑。

4. 薩徹迪納:人類的統一性

弗吉尼亞大學的阿卜杜拉齊茲·薩徹迪納(AbdulazizSachedina)認為,一些古典的穆斯林經注家努力把自己的救恩歷史與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區別開來。在普遍的道德—精神的話語水平上,他討論人類的統一性,認為《古蘭經》中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地方足以廢止先前的經典。他大膽地猜測:穆斯林談論《古蘭經》對先前兩部經典的廢止,其靈感也許來自基督徒們的討論——基督教已經取代了猶太教。他說,在殖民和後殖民時期,穆斯林經注家們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消減了《古蘭經》的多元主義動力。在這裡,他再次肯定了神聖宗教教徒(theahl al-adyan al-ilahiya)信仰的本質統一性,這基於三個因素:他們的「fitra」, 也即信仰真主的先天品性;他們通過啟示而連續領受的神聖引導;他們酷愛善行。薩徹迪納認為:伊斯蘭世界只有提高有關宗教的讀寫水平,穆斯林才能懂得應用《古蘭經》的相關教義,「視宗教和文化的多元主義為人類社會共存的神授原則。」

5.薩菲:智慧與慈憫的源泉

科爾蓋特大學教授歐米德·薩菲(OmidSafi)強調:多元主義既是正義的副產品又是其前提。他說:「堅決保持穆斯林社會對正義和多元主義的責任是進步穆斯林的一個重要部分。」要成為一名多元主義的穆斯林,就必須不僅考慮《古蘭經》和「聖訓」,還要關注如何與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命和諧共處。這就意味著要對某些解釋發起挑戰,他把這些解釋歸類為排他主義的、暴力的和厭惡女人的解釋。他斷言,美國社會必須為很多渴望正義和多元的穆斯林騰出一個地方。薩非認為,穆斯林必須努力培養的真正的多元社會,就是「我們通過差異和共性而彼此尊敬和擔當的社會」。他提醒人們,我們都共同擁有真主恩賜給人類的精氣。對真正多元主義的考驗,就是敞開心扉投入到智慧與慈憫的源泉,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

三、宗教對話與伊斯蘭多元主義

1.奧斯曼:擴展對話的範圍

儘管大多數學者都選擇把他們的宗教多元主義局限於「有經人」的範圍之內,遜尼派埃及人、洛杉磯當代世界伊斯蘭研究所的穆罕默德·法希·奧斯曼(MohamedFathi Osman)還是走得更深入。他強調了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對話的重要性,還根據《古蘭經》(17∶70)明確地指出,人人都享有真主恩賜的精神引導和尊嚴,對話的內容應該擴展到包括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他引用《古蘭經》(49∶13)說道:「通過互動和合作,個人和團體的專長能夠相得益彰,因而豐富了人類的多樣性。天生的差異表現著豐富的多樣性。」總體而言,奧斯曼對多元主義的論述依然限定在亞伯拉罕信仰體系之內,他曾多次提醒穆斯林們:所有「有經人」分享的共同基礎在於他們是神聖經典的受益者。他寫道:「一神教徒必須站在一起,在信仰獨一真主的信徒當中培育一神論的道德,在世界各地的人們中間培育普遍的道德。」

2.海珊:對話與包容

加州州立大學的阿米爾·海珊(AmirHussain)也從宗教對話的視角闡述多元主義。海珊像其他人那樣,以《古蘭經》的某些章節為基礎,維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多元主義。他承認一些《古蘭經》的段落還達不到包容性,但總體而言,它「提出人道行為的恆久原則。」所以他把經典文本解釋為多元主義。他說,穆斯林參與嚴肅的跨宗教對話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就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社區成員之間的關係而言,《古蘭經》的說法似乎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一些經文既可在信仰之間維護良好關係和搭建橋樑,也可用來證明彼此之間的排外主義。於是,對話所面臨的挑戰在於要能想到話題所涉及的完整範圍。當然,他承認:一位對話夥伴是否一神論者是塊試金石,這必須成為伊斯蘭宗教多元主義的界限。「誠然,在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之外的其他人進行對話及產生關係時,情況有所不同,因為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論宗教,穆斯林相信最嚴重的罪是多神論。」海珊參考諸如《古蘭經》(49∶13)那樣的章節,它們肯定真主把人類創造成不同宗族和民族的意圖。他還參考那些不強迫信仰宗教的章節,指出這些經文意味著:真主是針對全人類而不僅限於穆斯林啟示,多樣性有積極的價值,人們受到鼓勵去相互學習彼此的差異。

3.利根霍森:非化約的伊斯蘭多元主義

穆罕默德·利根霍森(MuhammadLegenhausen)是位皈依伊斯蘭的哲學博士,曾執教於德克薩斯南部大學。他公開挑戰某種基督教神學立場的多元主義,主要因為它與宗教多元主義的先驅、英國哲學家兼神學家約翰·希克(JohnHick)有關。希克的「哥白尼革命式的」宗教多元主義持一種完全開放的立場,認為所有的宗教都包含真理,就好比它們都蘊含著有用和無用的兩個神話。利根霍森覺得這根本不能讓人接受,對希克的部分觀點逐一給予批駁。在寫於1999年的《伊斯蘭與宗教多元主義》一書中,利根霍森駁斥了自由主義神學的多元主義,反駁人們常說的多元主義和排外主義之間那種「中庸的」基督教神學立場,即所謂的「無所不包」。那麼利根霍森提倡的伊斯蘭多元主義究竟是什麼樣呢?他回顧了多元主義產生的源頭和歷史,歸納了當代七種主要的宗教多元主義類型,使用「伊斯蘭之非化約的宗教多元主義」標籤說:必須承認,我們不知道真主如何準確地對真誠的信徒施以指導。他欽佩的是,希克對傳統基督教關於基督道成肉身教義的拒絕,展示了一種在伊斯蘭傳統里表現得更完美的寬容。總而言之,利根霍森提倡的非化約的伊斯蘭多元主義,有個底線:「那些選擇伊斯蘭教之外任何宗教的人們犯了一個錯誤,」不論他們是否故意為之而獲罪,還是因為他們僅只犯了一個可原諒的錯誤。

四、結語

在很多情況下,上述作者都堅持伊斯蘭固有的多元主義傳承,在多元的美國社會裡捍衛這一包容的信仰,以回應「9·11」後視伊斯蘭為暴力、排他、只允許一個聲音的批評。他們的基本意見,大概如下:先知穆罕默德曾面對不同的宗教社群講經佈道;在整個伊斯蘭歷史上,各個穆斯林社會都處於多元主義的環境中;當代多元主義的世界尤其美國社會必須找到尊重差異、促進合作的有效途徑;必須遵照《古蘭經》多元主義的根本精神看待現實問題;《古蘭經》確認:真主創造了不同的民族和宗族,宗教無強迫,只有真主才是真理的終結主宰。

參考文獻:

[1] Abou ElFadl, The Place of Tolerance in Islam, (Dar Taiba, 1997), p. 17.

[2] Ali Asani,「On Pluralism, Intolerance, and the Qur『』an,」 71 The American Scholar (Winter2002), pp. 52-60.

[3] AbdulazizSachedina, Islamic Roots of Democratic Plur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2001), p. 139.

[4] OmidSafi,「Introduction:『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a Muslim Quest for Justice,Gender Equality, and Pluralism,」 in Safi, Progressive Muslims, (Dar Taiba,1997).

[5] Mohamed FathiOsman, 「Monotheists and the 『Other』: An Islamic Perspective in an Era ofReligious Pluralism」 in LXXXVIII Muslim World Journal (July-October 1998).

[6] AmirHussain,「Muslims, Pluralism and Interfaith Dialogue,」in Safi, ProgressiveMuslims, (Dar Taiba, 1997).

[7] MuhammadLegenhausen, Islam and Religious Pluralism (Al-Hoda, 1999).

(馬旭系昆明醫科大學外語部講師;JaneI. Smith系原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

(作者:馬 旭 Jane I. Smith)


推薦閱讀:

一普通穆斯林的認主之道[轉]
[轉載]穆斯林如何解讀:性?
非穆斯林怎樣談論伊斯蘭?
回族穆斯林青年婚姻觀調查
穆斯林道德規範漫談:和平篇 敬業篇 中道篇

TAG:學術 | 美國 | 世界 | 主義 | 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