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斕 · 實錄】許前飛 | 優秀法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編者按:本文為許前飛大法官5月27日在江蘇法院司法大講堂上的總結講話。
作 者|許前飛(江蘇高院院長)
謝謝三位教授精彩的報告。我從大家的反應,從大家聽報告的神態和專註度也能感受到三位教授的報告是非常精彩的。三位老師在這裡聯袂出席今天的這場報告會,結合這次法官入額考試的三個考題,給大家深入淺出地講了我們在審判實踐中非常關心的一些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注、有些時候會感到有些困惑的一些問題。
三位老師側重點不一樣,李浩老師側重講方法,孫老師主要講的裁判思維的養成,佑勇老師主要側重司法能力。雖然三位老師側重點不一樣,但實際上殊途同歸。他們講的無論是方法問題、裁判思維問題還是能力問題,都是我們審判活動當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聽了三位老師的報告,我深有體會,一個法官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第一、法官首先必須具有良好的法學理論功底。我們老喜歡用霍姆斯那句話,司法的生命力在於經驗不在於邏輯,邏輯重要嗎?重要。如果沒有縝密的邏輯思維,沒有良好的法學理論功底,光憑經驗辦不了案子,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我們很多同志在辦案的時候還是單憑著過去稱之為經驗的東西,認為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就是這麼辦案的。我們國家的法學研究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和改革開放初期完全不能相比了,整個中國社會的法治化程度也有了很明顯的提高,我們辦案還停留在過去單純的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沒有辦法去面對複雜的社會變化。
這次考題中關於共同犯罪的問題,我們很容易從經驗出發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分析透,就要把共同犯罪的理論研究透,我們辦案的同志有多少人認真研究共同犯罪的理論?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有很好的法學理論功底,要有很好的法學理論知識的養成,整個司法過程就是知識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結合,如果我們不考慮知識,不考慮法學理論,可能遇到簡單問題的時候我們能夠處理,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就力不從心了。而這些複雜問題正是需要我們認真的去思考、考驗我們法學理論的功底。
今天三位教授無論講的是方法問題、思維問題還是能力問題,其實都是在講我們必須有良好的法學理論素養。沒有這一點,我們的案子辦不好,特別是遇到複雜的情況我們辦不好。
第二、法官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各種裁判方法。怎麼去運用裁判方法呢,這個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經驗積累問題,但是方法的選擇我覺得也是一個法官素質的重要體現。李老師以民事訴訟為例講了裁判方法,我理解他還是很認同王澤鑒教授所提出的請求權的分析方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我們很多案件,法官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忽視請求權本身,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判非所訴,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剛才李老師還講到一個爭點歸納整理的方法,我們辦理案件中,現在民事訴訟程序很多同志都會運用這種方法,在裁判文書中都有爭議焦點的歸納,在開庭的時候都會歸納一下爭議焦點,但是我們在其他的訴訟程序中,比如刑事訴訟程序中、行政訴訟程序中,我們對爭點的歸納有些時候還不是很熟練。把爭議焦點進行必要的整理有助於提高審判效率,提高庭審效率,把庭審的時間、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爭議焦點上。但我們一些同志在庭審過程中,甚至寫裁判文書過程中,習慣把所有的東西全部羅列上去,寫了很長一段,最後寫「雙方對此無爭議」。無爭議你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寫了幹嘛。一定要在我們的裁判過程中、在審理過程中突出爭點,這是我們很多同志需要補的短板。
我們在實踐中養成方法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很大程度上要靠經驗,但是也要靠我們的學習。剛才三位教授都給我們從不同的側面,從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角度都給我們講了方法,我們可以去領悟,去學習,同樣也可以向我們的同行學習,向我們的同事學習,向兄弟法院學習,包括鄒碧華同志寫的九步法,我們都可以學習,互相之間取長補短,方法問題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我們也一定要在這方面用心。
第三、法官應當具備全面的司法能力。我也贊成我們需要專才,我們需要在某一個領域特別鑽研的法官、司法人才,但是我們司法能力的培養,我們的司法能力靠什麼來判斷?
我贊成周老師說的一個觀點,他講到考察一個博士生的水平,要看他能不能運用多學科的原理和知識來解決問題,孫教授也同樣講到體系化思維的問題,整個刑法是一個體系,行政法是一個體系,但是對於我們法院來說,整個法律就是一個體系,我們很多案件是跨部門法的。
現在三大訴訟,現在很多案件是跨訴訟的,比如說一個經濟犯罪案件,可能涉及到很複雜的民事法律關係,這種複雜的民事法律關係我們經常會碰到。合同詐騙,涉及到很多合同法方面的問題,我們會經常碰到刑事案件的判決、刑事法律關係最後的確定直接影響民事案件的處理。最為典型的是一個刑事案件判決以後誰是被害人,接下來會有一系列的民事訴訟,刑庭的同志審理這個案件,他對這個案件的判斷一定要有民事法律關係的認識。包括現在涉及到網路的新類型案件,比如互聯網金融方面涉及到的問題,這當中不僅涉及到刑法問題、民法問題,甚至還涉及到行政法問題。
最近我們省院有的年輕人跟我說,他們也希望部門之間能夠有一些交流,當然我希望我們的法官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特長,一定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審判業務專家,但是我通過三位老師說的道理,我也悟出了一點,如果我們只在某一個方面成為專家,那個專家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家。我不希望大家成為全才,但是作為一個法官,作為一個司法人員,至少要對其他領域,從事審判領域其他的分支,要有一定了解,如果不具備這樣一個條件,我們自身的案子一旦稍微複雜一點辦起來就很困難。
現在我們的環境審判、知識產權審判都採取三合一模式,要求環境審判法官、知識產權審判法官要對三大訴訟的基本情況都要有所了解。面對這樣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應當更多的去接觸我們現在還感覺到相對陌生的領域,這個社會的複雜性迫使我們作為法官,不僅要對法律、審判工作有關的各個法律分支要了解,和審判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其他領域,比如什麼是大數據,什麼是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所帶來的一系列的變化,我們都要去了解,有些領域的知識我們要去學習。
我今年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再次和相關高校合作,開一些專題班,讓我們的法官能夠脫產去學習一些跟法律完全沒有關係的知識,面對複雜的社會,我們需要了解這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體系性思維。社會就是一個大的體系,法律也是其中的一個體系,我們如何參與大體系的運轉,對大體系的很多內容我們就需要有所了解。
三位教授做了很精彩的演講,我借這個機會說了一些我的體會,總之審判工作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法律專業知識,需要我們掌握審判工作應當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同時也需要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的需要,才能使司法更加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契合。
最後,我們再次感謝三位教授給我們帶來精彩的演講!
推薦閱讀:
※令人不齒的低素質行為【組圖】
※球迷又撿垃圾了,日本人真的天生素質高嗎?
※連載66:素質訓練—力量
※師說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你的性素質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