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起源
王(Wáng)姓源出有六:1、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2、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3、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又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4、秦滅六國後,各國王族避難散居,至漢朝初年紛紛易姓為「王」氏。5、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國燕王丹的玄孫嘉被王莽賜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6、出自北方少數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據《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① 南北朝時,西魏鮮卑族複姓可頻氏,亦改為王氏。② 古高麗國君有王氏。③ 西鉗耳族有王氏。王姓有諸多家族,據《廣韻》記載,王氏家族較為著名的有二十一處,其中尤以太原(今山西)和琅琊(今山東省)兩地最為顯著。王姓遷徙分布:王姓在秦漢時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咸陽,山東淄博等地,而子姓為王的後裔則由河南衛輝遷至今甘肅天水、山東東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兩漢時期,開始出現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為開基祖;太原王姓,以東漢徵士王霸為開基祖,分為晉陽支(以三國魏司空王昶開基),祁縣支(以三國王允為開基)。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琊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琅邪王姓的後裔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由此,王審知被譽為「開閩第一人」。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尤以江蘇崑山一支賢才輩出,成為望族。元末戰亂和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人口銳減,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運動,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強令山西人外遷,在洪洞大槐樹集結的山西人被分別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甘肅等地。於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另外,開閩王姓漂洋過海,揚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於太原王姓,長沙王源於江南上亢王姓。海寧王氏即清末學者王國維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長江以北地區,約佔北方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八點八,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區,僅佔百分之四點五,為第四大姓,在全國漢族中,以內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廣東最低。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
推薦閱讀:
※太極拳的起源(轉)
※人類的起源(下)
※禪宗的創立與起源考辨
※也說太極拳起源
※風雨「共和路」(3.2.1)—— 法律的起源及其特點(一)
TAG: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