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興八首》
杜甫《秋興八首》
其一 押侵韻玉露凋傷楓樹林1,巫山巫峽氣蕭森2。江間波浪兼天涌3,塞上風雲接地陰4。叢菊兩開他日淚5,孤舟一系故園心6。寒衣處處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其二 押麻韻夔府孤城落日斜9,每依北斗望京華10。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11。畫省香爐違伏枕12,山樓粉堞隱悲笳13。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其三 押微韻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14。信宿漁人還泛泛15,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16,劉向傳經心事違17。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18。
其四 押支韻聞道長安似弈棋19,百年世事不勝悲20。王侯第宅皆新主21,文武衣冠異昔時22。直北關山金鼓振23,征西車馬羽書馳24。魚龍寂寞秋江冷25,故國平居有所思26。
其五 押刪韻蓬萊宮闕對南山27,承露金莖霄漢間28。西望瑤池降王母29,東來紫氣滿函關30。雲移雉尾開宮扇31,日繞龍鱗識聖顏32。一卧滄江驚歲晚33,幾回青瑣點朝班34。
其六 押尤韻瞿塘峽口曲江頭35,萬里風煙接素秋36。花萼夾城通御氣37,芙蓉小苑入邊愁38。珠簾綉柱圍黃鵠39,錦纜牙牆起白鷗40。回首可憐歌舞地41,秦中自古帝王州42。
其七 押東韻昆明池水漢時功43,武帝旌旗在眼中44。織女機絲虛夜月45,石鯨鱗甲動秋風46。波漂菰米沉雲黑47,露冷蓮房墜粉紅48。關塞極天惟鳥道49,江湖滿地一漁翁50。
其八 押支韻昆吾御宿自逶迤51,紫閣峰陰入渼陂52。香稻啄餘鸚鵡粒53,碧梧棲老鳳凰枝54。佳人拾翠春相問55,仙侶同舟晚更移56。彩筆昔曾干氣象57,白頭吟望苦低垂58。
詞句注釋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2.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谷。蕭森:蕭瑟陰森。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雲蓋地。「接地」又作「匝地」。5.叢菊兩開: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雲安,此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6.故園:此處當指長安。 7.催刀尺:指趕裁冬衣。「處處催」,見得家家如此。8.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 砧:搗衣石。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9.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為府署所在,故稱。10.京華:指長安。 11.槎:木筏。 12.畫省:指尚書省。13.山樓:白帝城樓。 14.翠微:青山。 15.信宿:再宿。16.匡衡:字雅圭,漢朝人。抗疏:指臣子對於君命或廷議有所抵制,上疏極諫。17.劉向:字子政,漢朝經學家。18.輕肥:即輕裘肥馬。《論語·雍也》:「赤之造齊也,乘肥馬,衣輕裘。」19.聞道:聽說。杜甫因離開京城日久,於朝廷政局的變化,不便直言,故云「聞道」。似弈棋:是說長安政局像下棋一樣反覆變化,局勢不明。20.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嘆自身所經歷的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覆無定,令人傷悲。21.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22.異昔時:指與舊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種種變化,悲嘆自己去京之後,朝官又換一撥。23.北:正北,指與北邊回紇之間的戰事。金鼓振:指有戰事,金鼓為軍中以明號令之物。24.征西:指與西邊吐蕃之間的戰事。羽書:即羽檄,插著羽毛的軍用緊急公文。馳:形容緊急。此二句謂西北吐蕃、回紇侵擾,邊患不止,戰亂頻繁。25.魚龍: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後,水族潛伏,不在波面活動。《水經注》:「魚龍以秋冬為夜。」相傳龍以秋為夜,秋分之後,潛於深淵。26.故國:指長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說在夔州秋日思念舊日長安平居生活。27.蓬萊宮闕:指大明宮。蓬萊,漢宮名。唐高宗龍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宮,改名蓬萊宮。南山:即終南山。28.承露金莖:指仙人承露盤下的銅柱。漢武帝在建章宮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盤。唐代無承露盤,此乃以漢喻唐。霄漢間:高入雲霄,形容承露金莖極高。29.瑤池:神化傳說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崙山。降王母:《穆天子傳》等書記載有周穆王登昆崙山會西王母的傳說。《漢武內傳》則說西王母曾於某年七月七日飛降漢宮。30.東來紫氣:用老子自洛陽入函谷關事。《列仙傳》記載,老子西遊至函谷關,關尹喜登樓而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知有聖人過函谷關,後來果然見老子乘青牛車經過。函關:即函谷關。此二句借用典故極寫都城長安城宮殿的宏偉氣象。31.雲移:指宮扇雲彩般地分開。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編成,是帝王儀仗的一種。唐玄宗開元年間,蕭嵩上疏建議,皇帝每月朔、望日受朝於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眾人看見,等到坐定之後,方令人撤去羽扇。後來定為朝儀。32.日繞龍鱗:形容皇帝袞袍上所繡的龍紋光彩奪目,如日光繚繞。聖顏:天子的容貌。這二句意謂宮扇雲彩般地分開,在威嚴的朝見儀式中,自己曾親見過皇帝的容顏。33.一:一自,自從。卧滄江:指卧病夔州。歲晚:歲末,切詩題之「秋」字,兼傷年華老大。34.幾回:言立朝時間之短,只不過幾回而已。青瑣:漢未央宮門名,門飾以青色,鏤以連環花紋。後亦借指宮門。點朝班:指上朝時,殿上依班次點名傳呼百官朝見天子。此二句慨嘆自己晚年遠離朝廷,卧病夔州,虛有朝官(檢校工部員外郎)之名,卻久未參加朝列。35.瞿塘峽:峽名,三峽之一,在夔州東。曲江:在長安之南,名勝之地。36.萬里風煙:指夔州與長安相隔萬里之遙。素秋:秋尚白,故稱素秋。37.花萼:即花萼相輝樓,在長安南內興慶宮西南隅。夾城:據《長安志》記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依城修築復道,經通化門,達南內興慶宮,直至曲江芙蓉園。通御氣:此復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賞而修,故曰「通御氣」。38.芙蓉小苑:即芙蓉園,也稱南苑,在曲江西南。入邊愁:傳來邊地戰亂的消息。唐玄宗常住興慶宮,常和妃子們一起遊覽芙蓉園。史載,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傳到長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興慶宮花萼樓飲酒,四顧凄愴。39.珠簾綉柱:形容曲江行宮別院的樓亭建築極其富麗華美。黃鵠:鳥名,即天鵝。《漢書·昭帝紀》:「始元元年春,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此句是說因曲江宮殿林立,池苑有黃鵠之類的珍禽。40.錦纜牙檣:指曲江中裝飾華美的遊船。錦纜,彩絲做的船索。牙檣,用象牙裝飾的桅杆。此句說曲江上舟楫往來不息,水鳥時被驚飛。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說昔日繁華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屢遭兵災,荒涼寂寞,令人不堪回首。42.秦中:此處借指長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43.昆明池:遺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門鎮一帶,漢武帝所建。《漢書·武帝紀》載元狩三年(前120)在長安仿昆明滇池而鑿昆明池,以習水戰。44.武帝:漢武帝,亦代指唐玄宗。唐玄宗為攻打南詔,曾在昆明池演習水兵。旌旗:指樓船上的軍旗。《漢書·食貨志(下)》:「乃大修昆明池,列館環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幟加其上,甚壯。」45.織女:指漢代昆明池西岸的織女石像,俗稱石婆。《三輔黃圖》卷四引《關輔古語》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牽牛、織女於池之東西,以象天河。」在今斗門鎮東南的北常家莊附近有一小廟,俗稱石婆廟。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約190厘米,即漢代的昆明池的織女像。機絲:織機及機上之絲。虛夜月:空對著一天明月。46.石鯨: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鯨魚。《三輔黃圖》卷四引《三輔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鯨,刻石為鯨魚,長三丈,每至雷雨。常鳴吼。鬣尾皆動。」漢代石鯨今尚在,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47.菰(gū):即茭白,一種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似蘆葦,根莖可食。秋天結實,皮黑褐色,狀如米,故稱菰米,又名雕胡米。此句是說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過去黑壓壓一片,像烏雲一樣濃密。48.蓮房:即蓮蓬。墜粉紅:指秋季蓮蓬成熟,花瓣片片墜落。中二聯刻畫昆明池晚秋荒涼蕭瑟之景。49.關塞:此指夔州山川。極天:指極高。唯鳥道:形容道路高峻險要,只有飛鳥可通。此句指從夔州北望長安,所見惟有崇山峻岭,恨身無雙翼,不能飛越。50.江湖滿地:指漂泊江湖,苦無歸宿。漁翁:杜甫自比。51.昆吾:漢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漢書·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東南至宜春、鼎湖、昆吾。」御宿:即御宿川,又稱樊川,在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至韋曲一帶。《三輔黃圖》卷四:「御宿苑,在長安城南御宿川中。漢武帝為離宮別院,禁御人不得入。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逶迤:道路曲折的樣子。52.紫閣峰:終南山峰名,在今陝西戶縣東南。陰:山之北、水之南,稱陰。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陝西戶縣西,唐時風景名勝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閣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閣峰秀美的倒影。53.香稻啄餘鸚鵡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鸚鵡吃剩下的。此句為倒裝語序。54.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鳳凰所棲。同上句一樣,是倒裝語序。此二句寫渼陂物產之美,其中滿是珍禽異樹。55.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相問:贈送禮物,以示情意。《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56.仙侶:指春遊之伴侶,「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處,以盡游賞之興。57.彩筆:五彩之筆,喻指華美艷麗的文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干氣象:喻指自己曾於天寶十載上《三大禮》賦,得唐玄宗讚賞。58.白頭:指年老。望:望京華。
創作背景 《秋興八首》是唐大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的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當時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因此寫下這組詩。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鬱。 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 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 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故國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莊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聖顏」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 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 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產富饒的盛景。 第八首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 全詩感物傷懷,借深秋衰慘冷寂之景抒寫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無依,空懷抱負的悲涼心境,表達了深切的身世之悲、離亂之苦和故園之思。八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樂章,以憂念國家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特別是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為基調,其間穿插著輕快歡樂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獨特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作者的思想情緒。
整體賞析 《秋興八首》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它是八首蟬聯、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 「秋興」這個題目,意思是說因感秋而寄興。這興也就是過去漢儒說《詩經》的所謂「賦比興」的「興」(在四聲應讀去聲)。晉代的潘岳有《秋興賦》, 也是一篇感秋寄興之作。但《秋興賦》的體裁是屬於辭賦類。而杜甫的《秋興八首》則是律詩,是唐代新興的一種詩體。若論它們創作的成就和對後世發生的影響,杜甫的《秋興八首》當然不是潘岳的《秋興賦》所可比擬。 《秋興八首》的結構,從全詩來說,可分兩部,而以第四首為過渡。前三首詳夔州而略長安,後五首詳長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長安,後五首則由思長安而歸結到夔州;前三首由現實引發回憶,後五首則由回憶回到現實。至於各首之間,則亦首尾相銜,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隻如一首。八首詩,章法縝密嚴整,脈絡分明,不宜拆開,亦不可顛倒。從整體看,從詩人身在的夔州,聯想到長安;由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滿目蕭條景色而引起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嘆;以對長安盛世勝事的追憶而歸結到詩人現實的孤寂處境、今昔對比的哀愁。這種憂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時一地的偶然觸發,而是自經喪亂以來,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表現。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作為,其中曲折,詩人不忍明言,也不能盡言。這就是他所以望長安,寫長安,婉轉低回,反覆慨嘆的道理。 為理解這組詩的結構,須對其內容先略作說明。第一首是組詩的序曲,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兩句上,下啟第二、三首。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上應第一首。最後兩句,側重寫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懷渭北,「每依北斗望京華」,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面臨種種矛盾,深深感嘆自己一生的事與願違。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前三首詩的憂鬱不安步步緊逼,至此才揭示它們的中心內容,接觸到「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核心:長安象「弈棋」一樣彼爭此奪,反覆不定。人事的更變,綱紀的崩壞,以及回紇、吐蕃的連年進犯,這一切使詩人深感國運大非昔比。對杜甫說來,長安不是個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過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戀,有愛慕,有歡笑,也有到處「潛悲辛」的苦悶。當此國家殘破、秋江清冷、個人孤獨之際,所熟悉的長安景象,一一浮現眼前。「故國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莊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聖顏」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值此滄江病卧,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華。帝王佚樂游宴引來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了「自古帝王州」,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產富饒的盛景。第八首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彩筆昔曾干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 八首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正如一個大型抒情樂曲有八個樂章一樣。這個抒情曲以憂念國家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特別是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作為基調。其間穿插有輕快歡樂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有壯麗飛動、充滿豪情的描繪,如對長安宮闕、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現慷慨悲憤情緒的,如「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有極為沉鬱低回的詠嘆,如「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白頭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現詩人孤獨和不安的情緒而言,其色調也不盡相同。「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以豪邁、宏闊寫哀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以清麗、寧靜寫「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平靜的心緒。總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基調的思想情緒。它們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撐,構成了整體。這樣不僅使整個抒情曲錯綜、豐富,而且抑揚頓挫,有開有闔,突出地表現了主題。 《秋興八首》中,杜甫除採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外,反覆運用了循環往複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組詩的綱目是由夔府望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組詩的樞紐是「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相去遙遠,詩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撫今追昔,憂邦國安危……種種複雜感情交織成一個深厚壯闊的藝術境界。第一首從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繫到「故園」。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四處砧聲所打斷。這中間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府的往複。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著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這是兩次往複。聯翩的回憶,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喚醒。這是第三次往複。第三首雖然主要在抒發悒鬱不平,但詩中有「五陵衣馬自輕肥」,仍然有夔府到長安的往複。第四、五首,一寫長安十數年來的動亂,一寫長安宮闕之盛況,都是先從對長安的回憶開始,在最後兩句回到夔府。第六首,從瞿塘峽口到曲江頭,從目前的萬里風煙,想到過去的歌舞繁華。第七首懷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關塞極天惟鳥道」的冷落。第八首,從長安的「昆吾……」回到「白頭吟望」的現實,都是往複。循環往複是《秋興八首》的基本表現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論從夔府寫到長安,還是從追憶長安而歸結到夔府,從不同的角度,層層加深,不僅毫無重複之感,還起了加深感情,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贈鄭諫議十韻》)了。 情景的和諧統一,是抒情詩里一個異常重要的方面。《秋興八首》可說是一個極好的範例。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波浪洶湧,彷彿天也翻動;巫山風雲,下及於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後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風雲匝地,秋天蕭森之氣充塞於巫山巫峽之中。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詩人不是簡單地再現他的眼見耳聞,也不是簡單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風雲、三峽秋深的外貌特徵,詩人捕捉到它們內在的精神,而賦予江水、風雲某種性格。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勃不平,也象徵了國家局勢的變易無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兩句詩把峽谷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家喪亂都包括在裡面。這種既掌握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人生經驗中最深刻的感情融會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圖表現的感情也就有所附麗。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語簡而意繁,心情苦悶而意境開闊(意指不局促,不狹窄)。蘇東坡曾說:「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確實是有見識、有經驗之談。 杜甫住在成都時,在《江村》里說「自去自來堂上燕」,從棲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來,表現詩人所在的江村長夏環境的幽靜,顯示了詩人漂泊後,初獲暫時安定生活時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興八首》第三首里,同樣是燕飛,詩人卻說:「清秋燕子故飛飛。」詩人日日江樓獨坐,百無聊賴中看著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辭歸,好像故意奚落詩人的不能歸,所以說它故意飛來繞去。一個「故」字,表現出詩人心煩意亂下的著惱之情。又如「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瞿塘峽在夔府東,臨近詩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長安東南,是所思之地。黃生《杜詩說》:「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卻只寫景。杜詩至化處,景即情也」,不失為精到語。至如「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的意在言外;「魚龍寂寞秋江冷」的寫秋景兼自喻;「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的純是寫景,情也在其中。這種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處處皆是。 前面所說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詩人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此外,杜甫善於運用壯麗、華美的字和詞表現深沉的憂傷。《秋興八首》里,把長安昔日的繁華昌盛描繪得那麼氣象萬千,充滿了豪情,詩人早年的歡愉說起來那麼快慰、興奮。對長安的一些描寫,不僅與回憶中的心情相適應,也與詩人現實的蒼涼感情成為統一不可分割、互相襯托的整體。這更有助讀者體會到詩人在國家殘破、個人暮年漂泊時極大的憂傷和抑鬱。詩人愈是以滿腔熱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詩人雖老衰而憂國之情彌深,其「無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興八首》中,交織著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國家的衰敗殘破。按通常的寫法,總要多用一些清、凄、殘、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這組詩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絢爛、華麗的字和詞來寫秋天的哀愁。乍看起來似和詩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們在詩人巧妙的驅遣下,卻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蕭條和心情的蒼涼。如「蓬萊宮闕」、「瑤池」、「紫氣」、「雲移雉尾」、「日繞龍鱗」、「珠簾綉柱」、「錦纜牙檣」、「武帝旌旗」、「織女機絲」、「佳人拾翠」、「仙侶同舟」……都能引起美麗的聯想,透過字句,泛出絢麗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筆下,這些詞被用來襯托荒涼和寂寞,用字之勇,出於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無處不在常情之中。這種不協調的協調,不統一的統一,不但絲毫無損於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協調的字句來寫,能產生更強烈的藝術效果。正如用「笑」寫悲遠比用「淚」寫悲要困難得多,可是如果寫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現得更為深刻有力。劉勰在《文心雕龍》的《麗辭》篇中講到對偶時,曾指出「反對」較「正對」為優。其優越正在於「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豐富內容的積極作用。運用豪華的字句、場面表現哀愁、苦悶,同樣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說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礎上的交融。其間的和諧,也是在更深刻、更複雜的矛盾情緒下的統一。 有人以為杜甫入蜀後,詩歌不再有前期那樣大氣磅礴、濃烈熾人的感情。其實,詩人在這時期並沒消沉,只是生活處境不同,思想感情更複雜、更深沉了。而在藝術表現方面,經長期生活的鍛煉和創作經驗的積累,比起前期有進一步的提高或豐富,《秋興八首》就是明證。
名家點評 其一《唐詩品彙》:劉云:此七字拙(「叢菊兩開」句下)。《杜臆》:前聯言景,後聯言情;而情不可極,後七首皆胞孕於(五、六)兩言中也;又約言之,則「故園心」三字盡之矣。《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甸曰:江濤在地而曰「兼天」,風雲在天而曰「接地」,見洶浦陰晦,觸目天地間,無不可感興也,屠隆曰:杜老《秋興》諸篇,托意深遠,如「江間」「塞上」二語,不大悲壯乎?范槨曰:作詩實字多則健,虛字多則弱,如杜詩「叢菊」「孤舟」一聯,此等語亦何嘗不健?蔣一葵曰:五、六不獨「兩開」、「一系」為佳,有感時濺淚,恨別驚心之況。末句掉下一聲,中寓千聲,萬聲,周珽曰:天鈞異奏,人間絕響。《唐詩評選》:籠蓋包舉一切,皆在「叢菊兩開」句聯上景語,就中帶出情事,樂之如貫珠者,拍板與句,不為終始也。挨句截然,以句范意,則村巫儺歌一例。以俟知音者。《杜詩解》:若謂玉樹斯零,楓林葉映,雖志士之所增悲,亦幽人之所寄託。奈何流滯巫山巫峽,而舉目江間,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陰接地之風雲。真為可痛可悲,使人心盡氣絕。此一解總貫八首,直接「佳人拾翠」末一解,而嘆息「白頭吟望苦低垂」也。《義門讀書記》:中四句,虛實蹉對。「江間波浪兼天涌」二句,虛含第二首「望」字。「叢菊兩開他日淚」一句,虛含「望」之久也。《而庵說唐詩》:此是《秋興》第一首,須看其筆下何等齊整。《圍爐詩話》:《秋興》首篇之前四句,敘時與景之蕭索也,淚落於「叢菊」,心繫於「歸舟」,不能安處夔州,必為無賢地主也。結不過在秋景上說,覺得淋漓悲戚,驚心動魄,通篇筆情之妙也。《杜詩集評》:吳農祥曰:驚心動魄,不可以句求,不可以字摘。後人言「兼天」、「接地」之太板,「兩開」、「一系」之無謂;豈不知工中有拙,拙中有工者也。《唐宋詩醇》:錢謙益曰:首篇頷聯悲壯,頸聯凄緊,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黃生曰: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生心神結聚所作也。八首之中難為軒輊。《讀杜心解》: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五、六,則貼身起下……,「他日」、「故園」四字,包舉無遺,言「他日」,則後七首所云「香爐」、「抗疏」、「弈棋」、「世事」、「青瑣」、「珠簾」、「旌旗」、「彩筆」,無不舉矣;言「故園」,則後七首所云「北斗」、「五陵」、「長安」、「第宅」、「蓬萊」、「曲江」、「渼陂」,無不舉矣。……發興之端,情見乎此。第七,仍收「秋」,第八,仍收「夔」,而曰「處處催」,則旅泊經寒之況,亦吞吐句中,真乃無一剩字。《杜詩鏡銓》:「江間」、「寒上」,狀其悲壯;「叢菊」、「孤舟」,寫其凄緊。末二句結上生下,故以「夔府孤城」次之。言外寓客子無衣之感(「寒衣處處」二句下)。《詩法易簡錄》:末二句寫出客子無家之感,緊頂「故園心」作結,而能不脫「秋」字,尤佳。《昭昧詹言》:起句下字密重,不單側佻薄,可法,是宋人對治之葯。三、四,沈雄壯闊。五、六,哀痛。收,別出一層,凄緊蕭瑟。
其二《唐詩品彙》:劉云:語苦(「聽猿實下」句下)。《七修類稿》:通篇悲惋,實、虛、違、隱,又是篇中之目。《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畫省香爐」雖點綴意,然亦朴。吳山民曰:三、四根「京華」句說來。周珽曰:精篤快思,異情自溢。《唐詩評選》:斡旋善巧。尾聯故用活句,以留不盡。《杜臆》:「望京華」正故園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雖不奉使,然朝廷授以省郎……公不赴任,實以病故,是「畫省香爐」,因「伏枕」而「違」也。《杜詩解》:三,應雲「聽猿三聲實下淚」,今云然者,句法倒裝,與第七首三、四一樣奇妙,……「請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已」字妙,月上山頭,已穿過藤蘿,照此洲前久矣,我適才得見也。先生唯有望京華過日子,見此月色,方知又是一日了也。《義門讀書記》:後此皆「望京華」之事,三字所謂詩眼也。以「夔府」、「京華」蹉對……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變化。《錢注杜詩》:「每依北斗望京華」,皎然所謂「截斷眾流句」也。孤城砧斷,日薄虞淵,萬里孤臣,翹首京國,雖又八表昏黃,絕塞慘淡,唯此望闕寸心,與南斗共其色耳。此句為八首之綱骨。《圍爐詩話》: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詩之情景……「依南斗」而「望京華」者,身雖棄逐凄涼。而未嘗一念忘國家之治亂。……猿聲下淚,昔於書卷見之,今處此境,誠有然者,故曰「實下」;浮查猶上天,已不得還京,故曰「虛隨」、……日斜吟詩,詩成而月已在「藤蘿」、「蘆荻」,只以境結,而情在其中。《唐詩別裁》:「望京華」,八首之旨,特於此章指出。《讀杜心解》:二章,乃是八首提掇處。提「望京華」本旨,以申明「他日淚」之所由,正所謂「故園心」也。……首句,點明「夔府」。次句,所謂點眼也。三、四,申上「望京華」,起下「違伏枕」。……五、六長去「京華」,遠羈「夔府」也。……「藤蘿月」應「落日」。「蘆荻花」含「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遠無依,當此高秋,詎堪回首!正為前後筋脈。舊謂夔州暮景,是隔壁話。《杜詩鏡銓》:此八詩之骨(「每依北斗」句下)。對結無痕,(八首)篇篇映帶秋意(「請看石上」二句下)。此首言才看落日,已復探更,正見流光迅速,總寓不歸之感,故下章接言「日日」。《杜詩言志》:通首重「望京華」三字,蓋「望京華」者乃少陵之至性所鍾,生平命脈,昏在於此。
其三《唐詩品彙》:劉曰:「泛泛」無所得也(「信宿漁人」句下)。劉曰:既前後不相涉,只用二人名,亦莫知其意之所在,落落自可(「匡衡抗疏」二句下)。《唐音癸簽》:詩家雖刺譏中,要帶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興》「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著一「自」字,以為怨之,可也;以為羨之,亦可也,何等不露!《杜臆》:公在江流,暮亦坐,朝亦坐。前章言暮,此章言朝,承上言光陰迅速,而日坐江樓,對翠微,良可嘆也。故漁舟之泛,燕子之飛,此人情、物情之各適,而以愁人觀之,反覺可厭;曰「還」、曰「故」,厭之也。《唐詩評選》:此與下作,皆以脫露顯本色,風神自非世間物。《杜詩解》:「千家山郭」下加一「靜」字,又加一「朝暉」字,寫得何等有趣,何等可愛。「江樓坐翠微」,亦是絕妙好致。但輕輕只用得「日日」二字,便不但使江樓翠微生憎可厭,而山郭朝暉俱觸目惱人。《義門讀書記》:「五陵」起下「長安」(「五陵衣馬」句下)。《錢注杜詩》:《七歌》云:「長安卿相多少年」,所謂「同學」者,蓋「長安卿相」也。曰少年,曰輕肥,公之目當時卿相如此。《圍爐詩話》:第三篇乃是晨興獨坐山樓,望江上之情景。故起語云:「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一宿曰宿,再宿曰信。「信宿」與「日日」相應。「信宿漁人還泛泛」,言漁人日日泛江,則己亦日日坐於江樓,無聊甚也。「清秋燕子故飛飛」,言秋時燕可南去,而飛飛於江上,似乎有意者然。子美此時有南適衡、湘之意矣。《山滿樓箋注唐詩》:其旨微,其文隱而不露,深得立言蘊藉之妙。此章前四句結上,後四句起下,乃八篇中之關鍵也。《唐宋詩醇》:陳廷敬曰:前三章詳夔州而略長安,後五章詳長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唐詩別裁》:以上就夔府言,以下就長安言。此八詩分界處也。二句喻己之飄泊(「信宿漁人」二句下)。二句慨己之不遇(「匡衡抗疏」二句下)。《讀杜心解》:三章申明「望京華」之故,主意在五、六逗出。文章家原題法也。……前二首「故園」、「京華」,雖已提出,尚未明言其所以。至是,說出事與願違衷曲來,是吾所謂「望」之故,錢氏所謂「文之心」也。《杜詩鏡銓》:直是目空一世,此公之狂不減乃祖(「同學少年」二句下)。《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亦寓遲暮之感。五、六使事能自入情,不為泛率。評:此首以「江樓」二字作紐:「信宿」二句,江樓所見之景。下則江樓之情。《唐詩成法》:此傷馬齒漸長,而功名不立於天壤也。……有言此首首尾全不關合者。一、二即含「京華」,五、六言「京華」事,七、八正接五、六,非不關合也。《網師園唐詩箋》:首二句有身羈夔府、日月如流之感。三、四喻己之漂泊,五、六慨己之不遇。
其四《後村詩話》:公詩敘亂離,多百韻,或五十韻,或三十韻,惟此篇最簡而切也。《瀛奎律髓》:廣德元年癸卯冬十月,、吐蕃入長安,代宗幸陝。安、史死久矣,而又有此事,故曰「奕棋」。然旨篇有云:「巫山巫峽氣蕭森」,即大曆初詩也。《杜臆》:遂及國家之變。則長安一破於祿山,再亂於朱泚,三陷於吐蕃,如奕棋之迭為勝負,而百年世事,有不勝悲者。《姜齋詩話》:至若「故國平居有所思」,「有所」二字,虛籠喝起,以下曲江、蓬萊、昆明、紫閣,皆所思者,此自《大雅》來。《唐詩評選》:末句連下四首,為作提綱,章法奇絕。《錢注杜詩》:肅宗收京已後,中外多故。公不以移官僻遠,憋置君國之憂,殆欲以滄江遺老,奮袖屈指,覆定百年舉棋之局,非徒悲傷晼晚,如昔人願得人帝城而已。《杜詩解》:「聞道」妙。不忍直言之也,也不敢遽信之也。二字貫全解。世事可悲,加「百年」二字妙。正見先生滿肚真才實學,非腐儒呴吁腹誹迂論(「聞道長安」二句下)。「遲」上用「羽書」妙。羽書最急,而復遲遲,想見當時世事(「征西車馬」句下)。「故國」下用「平居」字妙。我自思我之平居爾,豈敢於故國有所怨訕哉(「故國平居」句下)。《瀛奎律髓匯評》:查慎行:三、四緊承「似奕棋」,若如評語,則首句反無著落。馮舒:歷看選家,自南宋以來,萬曆以上,不知何以只選此首?馮班:何以只選一首,好大膽!紀昀:八首取一、便減多少神采。此等去取,可謂庸妄至極!《唐宋詩醇》:陳廷敬曰:末句猶云:「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目前。」此結本章以起下數章。《讀杜心解》:四章正寫「望京華」,又是總領。為前後大關鍵。「奕棋」、「世事」不專指京師屢陷,觀三、四,單以「第宅」、「衣冠」言可見……「故國思」繳本首之「長安」,應前首之「望京」,起前後之分寫,通身鎖鑰。《杜詩集評》:似極力言之,仍自悠然不盡。《杜詩鏡銓》:三、四言朝局之變更,五、六言邊境之多事。當此時而窮老荒江,了無施其變化飛騰之術,此所以回憶故國,追念平居而不勝慨然也。
其五《唐詩品彙》:劉云:律句有此,自覺雄渾(「西望瑤池」二句下)。《唐詩評選》:無起無轉無敘無收,平點生色。八風自從,律而不奸,真以古詩作律。後人不審此制,半為皎然老髡所誤。《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常吉曰:以下幾詩,但追憶秦中之事,而故宮離黍之感,因寓其中:「蓬萊宮闕」,言明皇之事神仙;「瞿塘峽口」(見「其六」),言明皇之事遊樂;「昆明池水」(見「其七」),言明皇之事邊功,而末但寓感慨之意。吳山民曰:起聯皇居之壯。蔣一癸曰:因開宮扇,故識聖顏,有映帶法。周明輔曰:只就實事賦出,沉壯溫厚無不有。梅鼎祚曰:八首皆有大聲響,余得「玉露」、「蓬萊」、「昆明」爾。《杜臆》:極言玄宗當年豐亨豫大之時,享安富尊榮之盛。不言致亂,而亂萌於此。語若讚頌,而刺在言外。……家有豐考功《秋興帖》寫「蓬萊宮闕」詩,尾自註:「仙」(闕)誤作「宮」,……蓋下有「宮扇」,字復,宜作「仙」。《唱經堂杜詩解》:「點」字妙。先生此時之在朝班,只如密雨中之一點耳,雖欲諫議,亦復何從(「幾回青瑣點朝班」句下)。《錢注杜詩》:此詩追思長安全盛,敘述其宮闕崇麗,朝省尊嚴,而傷感則見於末句。《杜詩詳註》:陳澤州註:此詩前六句,是明皇時事;「一卧滄江」,是代宗時事;「青瑣」「朝班」,是肅宗時事。前言天寶之盛,陡然截住,陡接末聯。他人為此,中間當有幾許繁絮矣。……此章用對結,末二章亦然。盧德水疑上四用宮殿字太多。五、六,似早朝詩語。今按賦長安景事,自當以宮殿為首,所謂「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也。公以布衣召見,感荷主知,故追憶入朝覲君之事,沒齒不忘。若必全首俱說秋景,則筆下有「秋」,意中無「興」矣。此章下六句,俱有一虛字、二實字於句尾,如:「降王母」、「滿函關」、「開宮扇」、「識聖顏」、「驚歲晚」、「點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圍爐詩話》:此詩前六句皆是興,結以賦出正意,與《吹笛》篇同體,不可以起承轉合之法求之也。《唐詩成法》:此思昔日之得覲天顏也。七開筆說今日,八合,方是追昔。《網師園唐詩箋》:上半盛寫宮闕之壯麗,三、四句寫朝省之尊嚴。《唐詩別裁》:前對南山,西眺瑤池,東接函關,極言宮闕氣象之盛,無譏刺意(「蓬萊宮闕」四句下)。追思長安全盛時,宮闕壯麗,朝省尊嚴,而末嘆己之久違朝寧也。《讀杜心解》:五章以後,分寫「望京華」。此溯宮闕朝儀之盛,首帝居也,而意卻重在曾列朝班,是為「所思」之一。「滄江」帶「夔」。「歲晚」本言「身老」,亦帶映「秋」。《杜詩集評》:吳農祥云:極刺時事而雄渾不覺。徐士新云:「蓬萊宮闕」言明皇之事,神仙不若指貴妃為當。《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杜公「蓬萊宮闕對南山」,六句開,兩句合;太白「越王勾踐破吳歸」,三句開,一句合,皆是律絕中創調。《杜詩鏡銓》:此思長安宮闕之盛,而嘆朝寧久違也。前六句直下,皆言昔之盛,第七,一句打轉,筆力超勁。陳秋田云:下四首不用句面呼吸,一片神光動蕩,幾於允跡可尋。吳瞻泰云:此處指拾遺移官事,只用虛括,他人當用幾許繁絮矣。其六《唐詩品彙》:劉云:兩句寫幸蜀之怨,懷故京之思,不分遠近,如將見其實焉(「花萼夾城」二句下)。劉云:對句耳!不足為雅麗(「珠簾綉柱」二句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孟庄曰:「入」字莫輕看,見自我致之。徐常吉曰:「歌舞地」今戎馬場,「帝王都」今腥膻窟,公之意在言表。《義門讀書記》:倒起,變化。言我凝望之久,雖萬里而遙,不啻與京華風煙相接。亦從「一卧滄江」來(「瞿塘峽口」二句下)。《杜臆》:此章直承首章以來,乃結上生下,而仍歸宿於故園之思也。《唐詩評選》:揉碎亂點,掉尾孤行以顯之。如萬紫乘風,回飆一合。「接素秋」,妙在「素秋」二字止;此之外,不堪回首。《杜詩解》:御氣用一「通」字,何等融和!邊愁用一「入」字。出入意外。先生不尚纖巧,而耀人心目如此(「花萼夾城」二句下)。《杜詩詳註》:陳廷敬曰:此承上章,先宮殿而後池苑也;下繼「昆明」二章,先內苑而及城外也。上下四章,皆前六句長安,後兩句夔州,此章在中間,首句從「瞿塘」引端,下六則專言長安事。俱見章法變化。「帝王州」,又起下漢武帝。《圍爐詩話》:「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言兩地極遠,而秋懷是同,不忘魏闕也。故即敘長安事,而曰「花萼夾城通御氣」,言此二地是聖駕所常游幸。而又曰「芙蓉小苑入邊愁」,則轉出兵亂矣。又曰「珠簾綉柱」不圍人而「圍黃鵠」,「錦纜牙檣」無人跡而「起白鷗」,則荒涼之極也,是以「可憐」。又嘆關中自秦、漢至唐皆為帝都,而今乃至於此也。《山滿樓箋注唐詩》:此二句(「花萼夾城」一聯)則謂之順便成對,種種神奇,不可思議。勿但以工麗賞之。《唐詩別裁》:此追敘長安失陷之由。城通御氣,指敦倫勤政時;苑入邊愁,即所云「漁陽鼙鼓動地來」。上言治,下言亂也。下追敘游幸之時,見盛衰無常,言外無窮猛省。《讀杜心解》:六章,就「曲江頭」寫「望京華」,為「所思」之二。此詩開口即帶夔州,法變。「瞿峽」、「曲江」,相懸萬里,次句鉤鎖有方,趁便嵌入「秋」字,何等筋節!中四,乃申寫「曲江」之事變景象,末以嗟嘆束之,總是一片身親意想之神。《杜詩鏡銓》:吞吐意在言外(「回首可憐」二句下)。《唐詩成法》:此首格奇。《讀杜詩說》:意本衰颯,而語特濃麗,猶下章「織女」、「石鯨」等句。《網師園唐詩箋》:此思失陷後之長安。《唐詩集評》:吳農祥云:本言《黍離》、《麥秀》之悲,乃反擬秦中富盛,立言最有含蓄。徐士新雲,譏明皇之事遠遊誤矣。《杜詩言志》:敘次及於巡幸之地,而兼傷其變亂之所由生。……上言宮闕,則極其盛;此首言勝地,則帶言其衰:此自文可見立言之有體。且得抒柚,饒有變化也。《昭昧詹言》:他篇或末句結穴點「秋」字,或中間點「秋」字,此卻易為起處,橫空突入,又復錯綜入妙。「瞿唐」,己所在地;「曲江」,所思長安地,卻將第二句回合入妙,點「秋」字,較「隔千里兮共明月」健漫懸絕。《十八家詩鈔》:張廉卿云:收句雄遠奇妙,它人不能到。
其七《石林詩話》: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深淺以是為序。余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但先後不同。「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為函蓋乾坤句。……《升庵詩話》:隋任希古《昆明池應制》詩:「回眺牽牛渚,激賞鏤金川」,便見太平宴樂氣象。今一變云:「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讀之,則荒煙野草之悲,見於言外矣。《西京雜記》:「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籜綠節,鳧雛雁子,唼喋其間。」……便見人物游嬉,官沼富貴。今一變云:「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讀之,則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蓮房不採而任其墜,則兵戈亂離之狀俱見矣。杜詩之妙,在翻古語;《千家注》無有引此者,雖萬家注何用哉?因悟杜詩之妙。《木天禁語》:七言律詩篇法:……單拋:《秋興》「昆明池水漢時功……江湖滿地一漁翁」。《藝苑卮言》:穠麗況切,借多平調,金石之聲微乖耳。《唐音癸簽》:「昆明池水」前四語故自絕,奈頸聯肥重,「墜粉紅」,尤俗。《唐詩歸》:鍾云:此詩不但取其雄壯,而取其深寂。鍾云:中四語誦之,心魄謖謖(「織女機絲」四句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慎曰:……杜詩之妙,在翻古語,此與《三百篇》「牂羊羵首」、「三星在昴」同,比之唐晚「亂殺平人不怕天」、「抽旗亂插死人堆」,豈但天壤之隔。周珽曰:風華韻郁靜想其得力,不獨以詩學擅富者。黃家鼎曰:寫怨懷思,勁筆深情,言外自多餘想。《唐詩評選》:「旌旗」字入得分外光鮮。尾取藏鋒極密,中有神力,人不可測。《杜臆》:……且「織女」、「鯨魚」、鋪張偉麗,壯千載之觀;「菰米」、「蓮房」,物產豐饒,溥生民之利,予安能不思?乃劍閣危關,才通「鳥道」,欲歸不得,而留滯峽中,「江湖滿地」,而漂泊如「漁翁」,與前所見之「信宿泛泛」者何異?《杜詩解》:「在眼中」妙。漢武武功,固燦然耳目,百代一日者也。三、四即承上昆明池景,而寓言所以不能比漢之意,織女機絲既虛,則杼柚已空;石鯨鱗甲方動,則強梁日熾。覺夜月空懸,秋風可畏,真是畫影描風好手,不肯作唐突語磕時事也。《錢注杜詩》:今人論唐七言長句,推老杜「昆明池水」為冠。實不解此詩所以佳。……余謂班、張以漢人敘漢事,鋪陳名勝,故有「雲漢」、「日月」之言(按形容昆明湖之寬廣之詞);公以唐人敘漢事,摩娑陳跡,故有「機絲」、「夜月」之詞。此立言之體也。何謂彼頌繁華而此傷喪亂乎。「菰米」、「蓮房」,補班、張鋪敘所末見;「沉雲」、「墜粉」、描畫素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今謂「昆明」一章,緊承上章「秦中自古帝王州」一句而申言之,時則曰「漢時」,帝則曰「武帝」,「織女」、「石鯨」、「蓮房」、「菰米」,金堤靈沼之遺迹,與戈船樓櫓,並在眼中,而自傷其僻遠而不得見也。於上章末句,尅指其來脈,則此中敘致,褶疊環鎖,瞭然分明。如是而曰:七言長句果以此詩為首,知此老亦為點頭矣。末二句正寫所思之況,「關塞極天」,這非風煙萬里;「滿地一漁翁」,即「信宿」「泛泛」之漁人耳。上下俯仰,亦在眼中,謂公自指一漁翁則陋。《杜詩詳註》:末聯:陳廷敬曰:「關塞」,即「塞上風雲」;「江」即「江間波浪」,帶言湖者,地勢接近,指赴荊南也。公詩「天入滄浪一釣舟」、「欲把釣桿終遠去」,皆以「浼翁」自比。范季隨《陵陽室中語》曰:少陵七律詩,卒章有時而對,然語意皆收結之詞。今人學之,於詩尾作一景聯,一篇之意,無所歸宿,非詩法也。《讀杜心解》:就「昆明池」寫「望京華」,次武事也。為所思之三。……三、四切「昆明」傅彩;五、六,從「池水」抽思,一景分作兩層寫。《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三、四,十二實字,只著二活字作眼,雄麗生動,遂成一悲壯名句。五、六自「菰米」、「蓮房」相屬字外,一不現成,逐字琢疊,吟安定竭工力,成茲郁語,如見盤錯。豈容可幾?評:菰米沉黑,蓮房墜紅,即景言情,亂離無人之狀,宛然在目。《杜詩言志》:此第七首,因上文「自古帝王」之語,遂引漢武以為明皇之比。……末—語言天下大勢壞亂已極,憂之者唯己一人也。此一首追咎明皇喜事開邊,而寵賊臣之過也。《昭昧詹言》:中四句分寫兩大景,兩細景,收句結穴歸宿,言己落江湖,遠望弗及,氣激於中,橫放於外,噴薄而出,卻用倒煞,所謂文法高妙也。沉著悲壯,色色俱絕。此「漁翁」,公自謂,乃本篇結穴。《箋》乃謂指「信宿」之「漁人」,成何文理!此借漢思唐,以昆明跡本於武帝也,《箋》乃以為思古長安,可謂說夢。其八《古今詩話》:杜子美詩云:「紅(「香」一作「紅」)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此語反而意奇。退之詩云:「舞鑒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亦效此理。《詩學禁臠》:錯綜句法,不錯綜則不成文章。平直敘之,則曰「鸚鵡啄余紅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而用「紅稻」、碧梧」於上者,錯綜之也。《唐詩品彙》:劉云:語有悲慨可念(「香稻啄余」二句下)。劉云:甚有風韻,「春」字又勝(「佳人拾翠」二句下)。《詩藪》:七言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字中化境也。《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次聯撰句巧致,裝點得法,《詩話》謂語反而意奇。退之「舞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效此體。要知此句法,必熟練始得,否則不無傷雕病雅之累也。故王元美有曰:「倒插句非老杜不能」,正謂不易臻化耳。此妙在「啄余」、「棲老」二字。」《杜臆》:地產香稻,鸚鵡食之有徐;林茂碧梧,鳳凰棲之至老。……此詩止「仙侶同舟」一語涉渼陂,而《演義》云:「專為渼陂而作」,誤甚。「香稻」二句,所重不在「鸚鵡」、「風凰」,非故顛倒其語,文勢自應如此(「香稻啄余」二句下)。《唐詩評選》:一直盈下。八首中,此作最為佳境。為不忘乃祖,俗論不謂然。《而庵說唐詩》:「佳人」句娟秀明媚,不知其為少陵筆,如千年老樹挺一新枝。吾嘗論文人之筆,到蒼老之境,必有一種秀嫩之色,如百歲老人有嬰兒之致。又如商彝周鼎,丹翠爛然也。今於公益信(「佳人拾翠」二句下)。八首中獨此一句苦,若非此首上七句追來,亦不見此句之苦也。此首又是先生自畫詠《秋興》小像也(「白頭吟望」句下)。《義門讀書記》:安溪云:稻余鸚粒時梧老鳳枝,佳人拾翠,仙侶移棹,皆因當年景物起興,隱寓寵祿之多而賢士遠去,妖幸之惑而高人遁跡也。末聯入己事,宛與此意湊泊。按:師說更渾融,亦表裡俱徹也。《唐詩別裁》:此章追敘交遊,一結並收拾八章,所謂「故園心」、「望京華」者,一付之苦吟悵望而已。《讀杜心解》:卒章之在「京華」,無專指,於前三章外,別為一例。此則明收入自身游賞諸處,所謂向之所欣,已為陳跡,情隨事遷,感慨系之。此《秋興》之所為作也,為八詩大結局。……「彩筆」句,七字承轉,通體靈動。《杜詩鏡銓》:此首復借春景作反映(「佳人拾翠」句下)。陳註:此「望」字與「望京華」相應,既「望」而又「低垂」,並不能望矣。「筆干氣象」,昔何其壯;頭白低垂,今何其意?詩此至聲淚俱盡,故遂終焉。俞云:用作詩意總結,並八篇俱繳住,真大家手筆(「彩筆昔曾」二句下)。《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章法,結法亦同前篇,中聯亦關吟琢,特用跳脫之筆。評:第二,雋句。末語乃極沈鬱。《唐詩成法》:此思昆吾諸處之游也。一、二出諸處地名,三、四者處所見之景物,五、六諸處之遊人,七昔游,結後四首,八「吟望」,結前四首,章法井然。《杜詩集評》:吳農祥云:三、四濃艷,五、六流逸。結本「今望」,非「吟望」,是對法體,當從。
總評《唐詩援》:王阮亭曰:《秋興》八首,皆雄渾豐麗,沉著痛快,其有安於長安者,但極言其盛,而所感自富其中。徐而味之,凡懷鄉戀闕之情,慨往傷今之意,寇盜交兵,小人病國,風俗之非舊,盛衰之相尋,所謂不勝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宗子發曰:《秋興》諸作,調極鏗鏘而能沈實,詞極工麗而尤聳拔,格極雄渾而兼蘊藉,詞人之能事畢矣,在此體中可稱神境。乃世猶有訾議此八首者,正昌黎所謂「群兒愚」也。《唐詩歸》:鍾云:《秋興》偶然八首耳,非必於八也。今人詩擬《秋興》已非矣,況舍其所為秋興,而專取盈於八首乎?胸中有八首,便無復秋興矣。杜至處不在《秋興》,《秋興》至處亦非八首也。《唐詩訓解》:《秋興》八首是杜律中最有力量者,其聲響自別。《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雲霞滿空,迴翔萬狀,天風吹海,怒濤飛涌。可喻老杜《秋興》諸篇。《杜臆》:《秋興》八章,以第一首起興,而後七首俱發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拆去一章不得,單選一章不得。《唐詩評選》: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體盡失矣,選詩者之賊不小。《杜詩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
蕭森 拼音:xiāo sēn(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暫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遊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八月查晉·張華《博物志》卷十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餘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
畫省 拼音:huà shěng指尚書省。 漢 尚書省以胡粉塗壁,紫素界之,畫古烈士像,故別稱「畫省」。或稱「粉省」、「粉署」。 唐 岑參 《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詩:「盛德中朝貴,清風畫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著簪筆彤墀,含香畫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從子密之京師歸》詩之二:「一官辭畫省,三載戀 金門 。」
伏枕 拼音:fú zhěn(1).伏卧在枕上。《詩·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後多指因病弱、年老而長久卧床。《北齊書·陸卬傳》:「遭母喪,哀慕毀瘁,殆不勝喪,至沉篤,頓昧伏枕。」 唐 杜甫 《病後過王倚飲贈歌》:「 王生 怪我顏色惡,答雲伏枕艱難遍。」 明 李贄 《復焦弱侯》:「然我老矣,伏枕待死,筆墨久廢。」(2).指卧病在床的人。 唐 杜甫 《秋興八首》之一:「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信宿 拼音:xìn sù(1).連宿兩夜。《詩·豳風·九罭》:「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毛 傳:「再宿曰信;宿,猶處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品茶》:「余嘗再游 武夷 ,信宿 天游觀 中,每與 靜參 羽士夜談茶事。」參見「 信次 」。(2).謂兩三日。《後漢書·蔡邕傳論》:「 董卓 一旦入朝,辟書先下,分明枉結,信宿三遷。」 李賢 註:「謂三日之間,位歷三台也。」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及歸,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舊交。」 唐 蕭穎士 《舟中遇陸棣兄西歸》詩:「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五年》:「近日制命有信宿輒改,適行遽止,而欲風雨以信,其可得乎!」
信次 拼音:xìn cì《左傳·庄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後因稱連宿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時間為「信次」。 南朝 宋 謝靈運 《作離合》詩:「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 南朝 梁 何遜 《宿南洲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矜嫚·殘客》:「 規 恨 纘 慟兒,悲憤兼至,信次之間,又殞。」
典故匡衡抗疏《漢書》卷八十一《匡衡傳》元帝初即位「有日蝕地震之變,上問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上說其言,遷衡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衡為少傅數年,數上疏陳便宜,及朝廷有政議,傅經以對,言多法義。上以為任公卿,由是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韋玄成為丞相,封樂安侯,食邑六百戶。」
輕肥 拼音:qīng féi(1).「輕裘肥馬」的略語。 唐 權德輿 《侍從游後湖宴坐》詩:「輕肥何為者,漿藿自有餘。」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醉里磨跎,醒後吟哦,不取輕肥,免見干戈。」 清 孫枝蔚 《雜詩》之一:「少年重結友,志不吝輕肥。」(2).輕暖和肥壯。《文選·范雲〈贈張徐州稷〉詩》:「儐從皆珠玳,裘馬悉輕肥。」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三:「同學少年多不賤, 五陵 衣馬自輕肥。」 清 李漁 《風箏誤·賀歲》:「那壁廂器宇春容,這壁廂裘馬輕肥。」(3).指輕快的肥馬。 唐 萬齊融 《三日綠潭篇》:「金鞍玉勒騁輕肥,落絮紅塵擁路飛。」 唐 許渾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後池兼北樓宴》詩之二:「 江 上西來共鳥飛,剪荷浮汎似輕肥。」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揚州許待制竹柱杖》:「輕肥思比鶴,短髮任如蓬。」
霄漢 拼音:xiāo hàn(1).天河。亦借指天空。《後漢書·仲長統傳》:「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趁此秋風,乘槎霄漢。」 元 喬吉 《水仙子·重觀瀑布》曲:「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 蕭三 《張家口贊》詩:「塞上歌聲沖霄漢, 蒙 漢 回 民齊起舞。」(2).喻遙遠,高遠。 唐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詩:「霄漢瞻佳士,泥塗任此身。」 仇兆鰲 註:「霄漢泥塗,彼此懸隔矣。」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譚君挽辭》:「它日白衣霄漢志,暮年朱紱水雲身。」(3).喻指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杜牧 《書懷寄中朝往還》詩:「霄漢幾多同學伴?可憐頭角盡卿材!」 明 高濂 《玉簪記·占兒》:「親在桑榆愁日暮,兒游霄漢幾時歸。」(4).喻高位;高居顯要的地位。 明 何景明 《畫鶴賦》:「吁嗟!鳥類比之君子,遇則霄漢,失則荊杞。」
青瑣(亦作「 青璅 」「 青鎖 」) 拼音:qīng suǒ(1).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漢書·元後傳》:「 曲陽侯 根 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顏師古 註:「 孟康 曰:『以青畫戶邊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 說是。青瑣者,刻為連環文,而青塗之也。」後華貴的宅第、寺院等門窗亦用此種裝飾。《後漢書·梁冀傳》:「 冀 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疏青瑣。」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僧房樓觀一千餘間,雕梁粉壁,青璅綺疏。」 五代 張昭 《觀德舞》詩:「氤氳龍麝交青瑣,彷佛錫鑾下蕊珠。」(2).借指宮廷。《晉書·夏侯湛傳》:「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瑣,入金墉者,無日不有。」 唐 陳子昂 《為陳舍人讓官表》:「臣聞紫機務重,青鎖任隆。」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一折:「則為我五行差,沒亂的難迭辦,幾能勾青瑣點朝班。」 清 姚鼐 《鄭前村以辰州守被議授員外郎》詩:「青瑣幾人憐故侶,白頭相遇數銜杯。」(3).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築。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黃扉藹藹,青瑣沉沉,有若 張公 之萬戶千門。」 元 李致遠 《新水令·離別》曲:「青瑣畔,綉幃前,少個嬋娟,酬不了少年願。」(4).刻鏤成格的窗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說之。」喻指籬笆。 唐 元稹 《紅芍藥》詩:「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 南唐 張泌 《芍藥》詩:「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時功 拼音:shí gōng(1).謂應及時完成的農事。《管子·禁藏》:「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時功、施生谷也。」 尹知章 註:「謂及時立農功,施力為生谷。」(2).時令的功效。 北魏 賈思協 《齊民要術·耕田》:「夏至後九十日,晝夜分,天地氣和。以此時耕田,一而當五,名曰膏澤,皆得時功。」
鳥道 拼音:niǎo dào險峻狹窄的山路。 南朝 梁 沉約 《憫塗賦》:「依雲邊以知國,極鳥道以瞻家。」 唐 李白 《蜀道難》詩:「西當 太白 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 巔。」 郭沫若 《遠眺》詩:「鳥道盤松嶺,膠輪輾玉虹。」
御宿 拼音:yù sù(1).帝王出行止宿之地。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一:「蒙塵清露急,御宿且誰供?」 仇兆鰲 註:「御宿,天子駐蹕之地。」(2). 漢 宮苑名。亦川名。《漢書·揚雄傳上》:「 武帝 廣開 上林 ,南至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 顏師古 註:「 御宿 在 樊川 西也。」《文選·揚雄〈羽獵賦序〉》:「 御宿 、 昆吾 。」 李善 注引《三秦記》:「 樊川 ,一名 御宿 。」《三輔黃圖·苑囿》:「 御宿苑 在 長安 城南 御宿川 中, 漢武帝 為離宮別館,禁御人不得入。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名。」 南朝 陳 張正見 《重陽殿成金石會竟上詩》:「藻井倒披蓮,雲光開 御宿 。」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 昆吾 、 御宿 自逶迤, 紫閣 峰陰入 渼陂 。」
渼陂 拼音:měi bēi古代湖名。在今 陝西省 戶縣 西,匯 終南山 諸谷水,西北流入 澇水 。一說因水味美得名;一說因所產魚味美得名。 唐 杜甫 《渼陂行》:「 岑參 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游 渼陂 。」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一》:「 唐 元澄 撰《秦京雜記》載, 渼陂 以魚美得名。」 清 孫枝蔚 《汪夐岩招泛舟城西值河水初漲》詩:「故鄉風景亦不惡,平生未得見 渼陂 。」
碧梧 拼音:bì wú(1).綠色的梧桐樹。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明 劉基 《調笑令》詞之二:「簾捲,簾捲,人與碧梧俱晚。」(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儀態。 唐 韓愈 《殿中少監馬君墓誌》:「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業者也。」 清 許思湄 《與趙南湖書》:「久不見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風清,輒深神往。」
更移 拼音:gēng yí變遷;改變。 宋 曾鞏 《太平州與本路轉運狀》:「伏念更移歲序,阻越道途。」 清 姚燮 《雙鴆篇》詩:「一飢一飽與郎共,山崩川竭無更移。」 蔣光慈 《我要回到上海去》詩:「這半年啊!我固然奔波瘦了, 上海 的景象也有許多更移的。」
推薦閱讀:
※杜甫草堂觀感
※詩聖杜甫魂歸耒水
※【鄧小軍:杜甫疏救房琯墨制放歸鄜州考 -兼論唐代的制敕與墨制(下)】
※淺析杜甫詩作《無家別》
※麗人行——杜甫
TAG: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