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路了》說課設計
|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後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的第一課《我們上路了》。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童年充滿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我們上路了》是一首現代兒童詩。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繪「我們」邁著稚嫩的腳步上路,前面可能回遇到美麗和挫折,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堅定信心,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去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首現代詩歌,篇幅不長,韻律較自由,不拘於一格。全詩有三個小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琅琅上口。詩歌內容淺顯,大部分詩句的意思學生可以自己理解。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點是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時我只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點撥。 二、說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了解象徵手法。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能力。 4、嘗試簡單的詩歌創作。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三、說教學特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採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四、說教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將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 接下來我說一說設計這節課所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文字優美,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彆強烈。」我在讓學生理解了象徵手法的運用後讓學生自主探究。 五、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詩歌表達的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習詩歌的很好方式。在對詩歌的音節美的感受中,詩歌的內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體驗。所以教學時,可以採用范讀、引讀、賽讀等多種方式,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寫」仿照詩歌的形式,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或者替作者補寫自己覺得合理添加的詩節。 基於以上的一些理論指導,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告別童年」,請同學們讀一遍;再讀——談談感受;接著輕輕地讀「告別童年」,說出你的感受(輕輕地讀,彷彿無比留戀,童年往事一一浮現。童年是一副畫,每張畫的內容都不一樣,無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再大聲地讀出來,你的感受又是什麼?(自豪的、滿是憧憬)。 師小結:是啊,我們就要告別童年,成為少年了。我們的雙手變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儘管路上會有風雨飄搖,但不管怎麼樣,我們上路了! 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帶著感情,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歌,藉助工具書,掃除朗讀障礙、把句子讀准、讀通順。隨手做批註。 談談你的認識和收穫。(發言自由不限) 小結:現代詩的特點——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只要心有所感,誰都可以進行詩歌創作。 2、默讀全詩,邊讀邊思考:每一節各講了什麼? 學生通過朗讀知道 第一節:雖然我們很稚嫩,但我們還是上路了; 第二節:路上可能遇到美麗也可能有挫折,但我們決不後退; 第三節: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一小節。 (註:學生有可能按著小節順序逐一解讀,但也有可能打亂順序,需靈活處理。學生提出第幾小節,當隨機學習第幾小節。) (1)一小節 美美地讀,優美流暢、充滿詩意地朗讀。可排序讀,指名讀等。同時指出「剛剛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兒, 剛剛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紅, 剛剛才撿到一張很小的郵票,」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在詩歌中用得非常普遍。指名讀,提問:在這一句中,這些事物象徵著什麼呢?(我們稚嫩的人生之旅,我們才剛剛起步的人生之路。)啟發:除此之外,還有相應的事物也能代表我們人生的剛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們怎麼說,」 老師可以和同學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學了,臨走時,媽媽會說些什麼?你怎樣回答?(體會 讓學生接著體會下一句:「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應該讀出什麼感情?(自豪、驕傲、擺脫了束縛的快樂……) 理解完了詩歌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詞語的意思,讀出句子的感情色彩。指名讀,讓學生點評。 最後齊讀第一小節。在最後一句運用輪讀的方法激發情感,「反正我們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 (2)學習第二小節 生思考:你感觸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划出來,做上批註。 學生自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批註。 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見解。師引導:結合自己生活、學習的實際,談談對這一小節中象徵手法的理解。 引導學生自由談論,當你遭遇打擊、困難時,會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會怎麼樣去處理? (3)、學習第三小節 承接學生的滿懷豪情,引讀第三小節。 提出「前面有相思鳥、金孔雀、橄欖樹、曼陀鈴」這句,教師指出:這句也運用了象徵的手法。讓學生結合小資料進行理解。(相思鳥:指美麗的愛情;金孔雀:象徵事業的成功;橄欖樹:指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美好嚮往;曼陀鈴:預示著「我們」富有情調的生活。) 「那一條條被我們用腳踏出來的路,才是我們每個人留在這世上的真正姓名。」談談自己的理解。師總結:所謂的真姓名,正如同學們所說,是不虛度年華,不浪費光陰,是腳踏實地做高尚的事,做有價值的事! 師讓學生從這小節中找到一個關鍵詞語。(走下去) 師:人生之路,你準備怎樣走下去? 讓學生按照「人生之路,尋找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人生之路,昂首闊步腳踏實地走下去;人生之路,無怨無悔高尚地走下去;……」的形式說一說。 師:說得真好!說得人心情激蕩,說得人鬥志昂揚!讓我們痛痛快快地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集體朗讀最後一小節。 (三)回顧全文,創作詩歌 請學生大膽地仿寫「告別童年」的小詩,朗讀、賞析。
[2010-01-21]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推薦閱讀:
※早些年,我們的老家是哪個鄉哪個村?你還記得嗎?
※最完美的人永遠在我們的夢裡
※老子告訴我們的秘密——「道生一」
※「天子守國門」真相!那些年,我們差點把無奈當成了勇敢!
※格非:今天中國最可悲的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被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