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內經的關係
07-29
關於《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主要有戰國說、西漢說、東漢說等。主戰國說者如北宋程顥《二程全書》、明代方以智《通雅》、清代魏荔彤《傷寒論本義》等,均否定《黃帝內經》為上古黃帝手筆,而主張為戰國時期成書,現代學者任應秋將《內經》的內容與戰國時代的《周禮》相比較,將《素問》的韻文文體與先秦的韻文文體相比較,認為《內經》為戰國時成書。⑧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提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陰陽」兩面,「陰陽」二氣相互包容在一起,處在一種統一衝和狀態之中。戰國中期,《管子》的《幼官》、《四時》、《五行》、《輕重己》等篇標誌著陰陽與五行合流的實現。(18)戰國晚期的鄒衍進一步將陰陽五行結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相勝、陰陽消息的學說。《黃帝內經》的治療觀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20) 「平」就是人體陰陽的和諧平衡。《周易》和《內經》對「陰陽」的基本屬性、功用,「陰陽」之間的對立對待、和諧統一、運轉變化的關係作了十分精詳的說明。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易》就是關於宇宙「陰陽」的哲學,《內經》就是關於人體「陰陽」的科學。明代張介賓對醫與易的關係作了概括:「欲該醫易,理只陰陽」。(21可謂透闢!)當然,《內經》的「陰陽」除基本特質與《周易》相同外,還有自己特殊的醫學涵義。此外,在「陰陽」的進一層分析上,《內經》與《周易》也有所不同,《周易》是「一分為二」,在「陰陽」基礎上分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 ,再分出「八卦」;而《內經》是「一分為三」,即在「陰陽」基礎上分出「三陰三陽」。《黃帝內經》有系統的「三陰三陽」記載,三陰三陽的名稱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與「二陰二陽」相比,在「太陽」、「少陽」中增加了「陽明」,在「太陰」、「少陰」中增加了「厥陰」。三陰三陽劃分的依據是陰陽之氣的多少盛衰。《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陰陽之三者,何謂? 曰:氣有多少,異用也。」氣的多少盛衰的不同,對生命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就用三陰三陽來表示。可見三陰三陽是標記「氣」的數量、層次的符號,而「氣」又是宇宙生命的本質和精神實在,因而「三陰三陽」實際上與「一陰一陽」、「二陰二陽」一樣,都是生命的符號。在《內經》等幾部經典中,三陰三陽共有二十九種排序,按其內涵可分為九大類,即經脈生理特定性及其層次類、經脈長短淺深和血氣盛衰類、病理反映類、脈診部位類、日周期類、旬周期類、年周期類、六年至十二年周期類、其他類(22)。如果說以「二」為基數的「陰陽」範疇更適用於表現天道的話,那麼以「三」為基數的「陰陽」範疇則更適用於表現人道、表示人的生命活動、生命規律。對「五行」的考釋,出現了不同觀點。有人認為《二三子問》和《易之義》中的「五行」並不指《要》的「水火金木土」,而是指「天地民神時」,理由主要是「水火金木土」在《要》中是講「地道」的,而「五行」在《二三子問》中每與「順」連用,是講天道、人道的,因而兩者並不相同(25) ,此說似可商榷。筆者認為,水火木金土「五行」在戰國及以前不僅指地道,而且也指天道、人道。五行指地道,如《史記·天官書》所說「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左傳》中更有大量記載,如《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昭公二十五年》:「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昭公三十二年》:「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國語》也有多處記載,如《魯語》說:「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鄭語》說:「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五行」也可指天、人,甚至可以說「五行」原本就是出於定星曆、正天時的需要而創立的,如《史記·曆書》「蓋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管子·五行》:「昔黃帝以緩急作五聲……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而《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則是指人事而言。由此可見,先秦木火土火水「五行」概念所指很寬泛,涵蓋天、地、人三才之道。8 任應秋:《<黃帝內經>研究十講》,載《內經研究論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9-19頁。18 白奚:《稷下學研究》,三聯書店,1998年,239頁。22 王玉川:《運氣探秘》,華夏出版社,1993年,6-9頁。23陳松長、廖名春:《帛書<二三子問>、<易之義>、<要>釋文》,載《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24-435頁。25邢文《馬王堆帛書<周易>與五行說》,載《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330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自律神經和「大腦」的關係?(系列4)
※清華留學生要挾女子發生性關係被拘 起訴被駁回
※男女關係33個絕妙比喻【544.7】
※「孩子越哭越鬧就越不能哄,否則會慣壞」正確嗎?| 建立依戀關係的科學指南
※班主任需協調好的三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