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經典入課本誰說了算?

詩詞經典入課本誰說了算?

N

習近平於教師節於在北師大考察時,表示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應該

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國家領導人就教材內容取捨所給出的建議,之所以能引起輿論強烈反響,恰是因為公眾對課本內容的去留高度敏感。

上海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新課本把古詩全部刪除,人教版語文教材刪掉魯迅文章,每一次有人對教材「動刀」,都會被公眾第一時間發現並醞釀成文化事件。這次,習近平站在捍衛傳統文化的角度,對課本刪除古詩詞進行表態,具有指導意義,在傳統文化日益冷落的今天,也契合公眾文化心理。

但就怕有人會錯意,做出矯枉過正的事情,比如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在習近平講話發表後的第二天旋即表示,由她負責主編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小學一年級《語文》的古典詩詞,將有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不少於100篇。《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在發布這條新聞時,有條評論得到了諸多網友的點贊,「不要由極左變成極右!領導可不是這個意思。」

這個因點贊很多而排在評論前列的觀點,帶有豐富的意味,一方面肯定了習近平的好意,另一方面也對冒進的教材編寫者提出了批評。把《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由6到8篇增至22篇不是小事,哪怕是這本教材的主編,也無權作出這樣的決定,以往一篇語文課中的內容被替換,都會引起關注,何況如此大換血?無視老師與學生客觀的教學、學習需求,張口就來增加多少多少篇,教材編寫的隨意性由此可見一斑。

即便是習近平發表的講話,也應被理解成一種美好的願望,而非強制性的行政指令。即便轉化為全國推行的教材編寫指導性意見,也應會同教育部門一起研究,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徵求公眾意見修改直至達成一致意見後,才可以執行。如果一位主編即可主導語文課本內容的「生殺大權」,那麼很容易形成因主編口味、品位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版本教材的標準不一和水平混亂。

語文教育事關青少年眼界視野的形成和思想觀念的培養,因此課本內容的變動不應該再是被一個小的研究團體甚至編寫組所能左右的事情,他們更應該在技術性、專業化方面盡其職責。至於替換什麼樣的內容進入教材,應根據國家的整體文化氛圍、青少年教育的現實需要,進行謹慎地編選,並且在編選過程中,綜合教育界、學界、大眾等來自各個方面的意見,有必要的話可以啟動投票的方式進行,請相信,公眾不會把劣質的內容選進教材,千百年來,時間已經沉澱出優質的作品,它們也會以自己本身的質量說話。

有人負氣地說,增加到22篇也不夠,最好全部為古詩詞。這顯然沒有可行性。我們再也回不到穿長袍、扎辮子、滿口之乎者也的時代,算盤無論能否證明我們是最早精於計算的民族,也無法阻止電子計算器取而代之,毛筆書法再怎麼充滿美感,也已經不再是日常書寫工具。重視傳統文化沒錯,畢竟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之根,但切忌冠以傳統文化的名義,拒絕新思維、新觀念、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計劃。

古詩詞很美,有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有必要讓它成為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一環,將古詩詞全部從語文課本中刪除,是難以理解的做法。但古詩詞在課本中的所佔比例,也要控制在合適的數量,畢竟課本容量有限,當學生在接受古詩詞、散文熏陶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些批判文章帶來的思維衝擊,幫助學生樹立獨立精神,也應敞開懷抱擁抱世界經典文學,體會東西方文學的不同魅力,還應嘗試了解貼近現實的新經典——課本不應該講究論資排輩,而應注重多樣性和實用性。

擔憂傳統文化的失勢,從官方到民間,態度都是相同的,傳統文化之美,需要從課本上認識,更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去發現。時代在更迭,社會在發展,人們自然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守衛傳統文化,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在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也請多給公眾一些發言權。


推薦閱讀:

【教育讀書】中國古言哲理經典語錄大全(300句含注釋)
【原創】經典留言收藏(十)
經典語錄:願你往後路途,深情不再枉付
最新微博傷感句子經典語句彙編
「共讀經典」之一《老子》講稿 (3)

TAG:詩詞 | 經典 | 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