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平樂.別來春半》李煜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來自古詩詞文欣賞 14:54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我們今天分享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的詞以寫景開篇的比較多,這首詞卻一反常態,開篇即大抒別情,所以開篇第一句的「別來春半」的「別」字,就成為李煜這首詞的中心詞。整個這首詞啊,它是緊緊圍繞著這個「別」字,層層展開、逐層深入的。「別」是「分別、離別」,但是和誰分別、何時分別、為何分別,一概都沒有寫,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春半」了,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指「分別的時間在春半」,二是指「分別的時間已經有了半春」。在「春半」兩個字之前加上「別來」,那就不僅是 「別」,而且有詩人的惦念在裡邊了,「別來」是分別以來,算起來已經有半春了,如此則「春半」為「半春」的解法比較好。

春景是詞中四季寫得最多的景,而且寫春景,或者喜春、賞春,或者傷春、感春比較多。李煜這首詞是傷春,而且傷得非常重,何以見得了?「觸目柔腸斷」。「觸目」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也就是滿眼的春景,無一不讓他傷感,為什麼說他傷感呢?因為「柔腸斷」。「柔腸」是難斷的,原因在「柔」啊,「天下事剛者易折,柔者難斷」。如果是「柔腸斷」,那麼你可知道受傷之深、之重了。那麼究竟是什麼事讓他「柔腸斷」呢?只有一個原因的可能性最大,就是南唐亡國之前,李煜派他的弟弟李從善到汴京,宋太祖趙匡胤扣留了李從善,不讓他回金陵。

兄弟之情,讓李煜很傷感,李從善是誰呢?李從善是李煜的弟弟。李璟共有十一個兒子,李煜了排行第六,李從善呢排行第七,他們的三哥、四哥、五哥很早都夭折了,史書連名字都沒有記下來。二哥呢在公元951年也病逝了,大哥李弘冀是太子,但是李弘冀了在設法毒死他的叔叔後不久竟然也得病死去了。這樣排行第六的李從嘉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於是了,李璟就封李從嘉做了吳王,擔任尚書令,遷入東宮居住,並且改名叫李煜。李弘冀毒死叔叔這件事兒啊,讓中主李璟非常受傷,所以在李弘冀病死之後,他不顧大臣的反對,立即冊立當時排名第一的,也就是他的第六個兒子李從嘉做太子,改名叫李煜。當時很多人不主張立李煜,因為很多大臣了主張立那個果敢、老練的李從善為太子,也就是不主張立老六而主張立老七,但是李璟呢再也不敢改變「立嫡立長」的規矩了。

所以李煜繼位以後啊,李從善多次去承辦比較棘手的外交工作,李從善的被扣李煜很想念,那說明李煜這個人還是比較善良的(註:在國家危亡,在你死我活的鬥爭中,最不需要的就是善良。況且他殺死自己的忠臣林仁肇,他的善良又在哪裡?)。 所以這首詞上片的前兩句呀,是極力地抒寫他的傷春之情。接下來說,「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這兩句寫詩人佇立園中、落梅似雪,從頭到腳拂了一身,結果仍然是全身落梅。這個「落梅如雪」啊,它既照應了前面的春半,又寫出了詩人的站立時間之久。這句寫得最妙的詞是「砌」,什麼叫「砌」呀,「砌」是鋪砌、堆砌,「砌下」形容如雪的落梅呀彷彿堆砌而下,鋪天蓋地,寫落梅之多(註:這裡的「砌」是作動詞用?感覺砌下應該是台階下。)。這兩句是懷人,是傷離,更是對生命的傷逝。「落梅」呀,是梅花生命的終結,當梅花綻放之日,也就是梅花生命中最美的時候,梅花積聚了多少日子的能量總算得以釋放了,梅花生命中最美的日子來到了,同時梅花生命的路程也快要走到頭了。(是不是「興」就意味著「亡」?)當「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之時,梅花走了,敏感的詩人當然知道落梅在此時的含義。站在園中,任憑落梅飄飄而下,落滿全身,他讓詩人更懂得了生命的含義。

下片呢?承開篇的「別來」二字,從杳無音信的角度再敘離情。「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詩人在這裡寫了兩點,一是鴻雁無以傳書,二是夢中難成歸路。鴻雁傳書的典故啊出自蘇武,天漢(漢武帝劉徹的第八個年號)元年也是公元前100年,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漢節護送當時被扣留在大漢的十幾批匈奴使者,同時帶了很多財物,希望用這些行動交好單于,答謝單于的善意。蘇武的這次出使本來是一場正常的外交活動,但是蘇武到達匈奴以後遭遇了一件意外的事,這場意外改變了蘇武的命運,也導致了後來「蘇武牧羊」的故事的發生。

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幾年以後,漢匈關係恢復了。漢朝向匈奴提出,放還被扣的蘇武回國,匈奴就詭稱說蘇武已經死了。接著發生了一起戲劇性的事件,當漢使再來匈奴的時候,當年陪同蘇武一起出使的一個重要隨從(註:這個隨從好聰明啊),設法見到了漢使。他告訴漢朝的使者說,你就告訴單于,說我們大漢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打到一隻大雁,大雁腳上拴著一塊兒帛書,說蘇武在北海牧羊。第二天,按照這個隨從的安排,漢使了就責備單于,單于一聽十分吃驚啊,他不知道漢使怎麼知道蘇武還活著,並且在北海牧羊的事兒。馬上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確實活著。這樣匈奴很快就放蘇武回國了,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鴻雁傳書」的故事。

這首詞中間了說「鴻雁傳書無憑」,是說當李從善的音訊全無的時候,連鴻雁傳書也沒有可能。「路遙歸夢難成」,是指自己期盼夢中相見,不料了「歸途遙遙、歸夢難成」。這兩句啊更深地寫出了兄弟之間的相思之情,詩人期望夢中相見難以實現,那個心中的悲愁是可以想見的。細想一下,歸夢和路遙有什麼關係了?因為路遙才托于歸夢,期待夢中相見,如今竟然說「路遙歸夢難成」,等於說歸夢難成的原因是路遙,這是毫無道理的,但是正因為無理,所以才顯得這個情更真更誠,這就叫以無理之言寫至誠之情。

離恨難遣、縈於心間,結尾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再寫離恨,但是李煜的寫法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實屬工巧,並且成為李煜詞中的千古傳誦的名句,那麼它好在哪兒呢?草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植物,它的生命力呀是非常強大的,春草更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白居易暴得大名,就在於他極其準確地寫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正像本詞所寫,「離恨恰如春草」,春草蔓延滋生,綿綿不絕,無論你走多遠,永遠都走不出春草的邊,因為春草無邊無際,天涯海角都有它的蹤跡,這是其一,其二了,李煜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名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把它寫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啊,把它寫成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煜和白居易各有各的創造,他們各自從《楚辭.招隱士》的原文出發,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寫出了各自要表達的意思。李煜詞的特點是語淺情深、善用白描,在這首小令中啊再一次表現了他的這個特點。雖然詞中用了「蘇武鴻雁傳書」、《楚辭.招隱士》的典故,但是通篇是明白如話,表達的感情給人以巨大的衝擊力。在明白如話的詞中,用典抒情、直接抒情、以景抒情這三種抒情方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示了詞這種新興文體正在從樂工、伶人的手中轉到了士大夫的手中,這就是李璟、李煜父子二人的貢獻,他們使伶工之詞,變成了士大夫之詞,這是詞體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最後讓我們重溫一下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推薦閱讀:

李煜,一個佛系皇帝的後半生
如何評價題主自填的這首詞?
有人說納蘭性德詞可以跟後主李煜相提並論,你是在逗我嗎
《鵲踏枝》:殘唐五代的詞中大家,唯有馮延巳可以與李煜相媲美!
典◎李煜·離恨恰如春草

TAG: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