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下跪」折射教育缺失

5月4日,廣東實驗中學舉辦該校第一屆青年禮——初二全體同學在操場上給父母下跪,並從父母手裡接過父母寫給自己的家書。校長表示,青年禮源於一位普通學生的建議。老師和家長委員會認為,跪是中國的最高禮節,通過這種形式最容易讓學生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5月5日《新快報》)

孩子給父母下跪,原本無可厚非,自古以來,孩子下跪父母乃孝道的體現。湊巧的是,由於此次事件發生在「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學校組織初二學生集體參與,加上新聞媒體的「轟動效應」,「給父母下跪」就成為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件,為社會各界所熱議。

按校方所說,跪是中國的最高禮節,學生給父母下跪是學校組織的青年禮,通過這種形式,最容易讓學生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意義再延伸一點,無非是增強學生的禮儀修養,學會對父母感恩,同時也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對促進家庭、學校及社會和諧都大有裨益。儘管如此,「給父母下跪」事件卻折射出了多項教育的缺失,值得深思。

首先是禮儀教育的缺失。孩子下跪父母,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事兒,但經過學校精心組織的集體「下跪」事件,卻從一個側面映射出禮儀教育的缺失。這就好比「此地無銀三百兩」帶給我們的啟示,換言之,如果現代中學生接受過充分的禮儀教育,就不會有「下跪」事件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比如最初聽說要跪父母時,學生們大多不願意,下跪過程中有的學生表現尷尬,有的猶豫不決。由此可見,禮儀教育的缺失是導致學生尷尬的主要因素,學生不僅不覺得下跪父母是天經地義,反而覺得羞愧、丟人。

其次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在校方組織的「下跪」活動中,一方面讓學生下跪父母,另一方面讓父母準備好「家書」交給學生。許多家長表示,直到看到自己孩子下跪的那一刻,才感動不已,可見學生中向父母下跪過的寥寥無幾,「跪是中國的最高禮節」在這裡絲毫體驗不到。等到父母向孩子送「家書」時,許多家長卻用列印好的「家書」,只有極少數家長用手寫,當「家書」都變成硬邦邦的「印刷體」時,何談「家書」的情感交流?這裡讓人看到的不是「家書」的溫馨,更多的只是家長們完成學校交代任務的「應付」與「配合」,情感教育的缺失不置可否。

還有公民教育的缺失。在「下跪」事件中,校方不僅是策劃者,還是組織者和施行者,學生方面對校方開展的活動,無疑缺乏相應的話語權。學校為了在「五·四」節舉行青年禮,組織初二全體學生向父母下跪,顯然違背了起碼的公民權利,也缺乏對學生的尊重。我國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我國的公民。也就是說,中學生也享有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學生是否願意當眾下跪,家長是否願意寫「家書」,這些因素校方顯然缺乏基本的考慮,校方最直接的做法是,對於學校組織的活動,學生和家長只管參與即可,這種「決策性」活動已成多少年來教育的詬病。倘若學校自身連公民教育的意識都不具備,大談素質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也不過是自欺欺人,因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

推薦閱讀:

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沒有手的媽媽能照顧孩子嗎?不應該生孩子嗎?
有一對目光不長遠的父母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父母要常常擁抱一下身邊的孩子?對成長很重要
孩子賴皮,頂嘴,怎麼辦?

TAG:教育 | 父母 | 折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