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中國抗日戰爭史》編寫過程及特點
《中國抗日戰爭史》編寫課題組
《 人民日報 》( 2011年09月22日 06 版)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振奮和升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為了進一步深化中國抗日戰爭史的研究,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九一八事變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80周年前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組織全國最強研究力量,歷時七年,編撰出版了新版《中國抗日戰爭史》。
這部《中國抗日戰爭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統一組織下開展編寫工作,軍事科學院作為承辦單位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具體的編寫工作。書稿的提綱、初稿,經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著名抗戰史研究專家多次審議,經過了工程辦公室組織的多次集中修改,最後經中央領導同志審定批准。
這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大量已有和新挖掘的檔案資料為依據,汲取學術界的前沿成果,全面記述了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艱難曲折的歷史,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前仆後繼、同仇敵愾、血戰到底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民族精神。全書以抗日戰爭的歷史淵源和歷史進程為主線,採取分階段和按專題相結合的方法展開敘述,力求體現學術研究的繼承性、創新性和科學性。全書共約60萬字,分為12個部分,即:總論,主要論述中國抗日戰爭的性質、進程和歷史地位等;第一章,主要記述中國人民局部抗戰興起,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內容;第二章,主要記述中國局部抗戰的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的內容;第三章,主要記述中國全國抗戰爆發,開闢世界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的內容;第四章,主要記述中國兩個戰場的戰略配合,粉碎日本法西斯速戰速決戰略企圖的內容;第五章,主要記述中國全民族抗戰高潮的掀起,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的內容;第六章,主要記述中國獨立堅持抗戰,敵後戰場逐步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的內容;第七章,主要記述中國軍民艱苦奮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內容;第八章,主要記述日軍侵華戰爭中的法西斯暴行的內容;第九章,主要記述中國戰場實行局部反攻,與盟軍共同對日戰略反攻作戰的內容;第十章,主要記述中國解放區戰場全面反攻,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的內容;結語,主要論述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經驗。總的看,這部著作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著眼於十四年抗戰的整體性,全面反映六年局部抗戰和八年全國抗戰的歷史進程。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本侵華戰爭經歷了一個由局部發展到全面的歷史過程。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一個整體,也經歷了由局部抗戰演變為全國抗戰的一個歷史過程。一部完整的中國抗日戰爭史,既包括六年局部抗戰,又包括八年全國抗戰。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準備,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發展。抗日戰爭史是中國人民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的完整歷史。
第二,將中國抗日戰爭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充分認識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作用。中國是最早開始反法西斯戰爭的國家,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軍民率先並獨立抗擊日本侵略達10年之久,開闢了東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仍然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為戰勝日本法西斯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書稿充分闡明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突顯了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突顯了中華民族偉大覺醒對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意義。
第三,突出全民族抗戰的主線,客觀反映國共兩黨在抗戰中地位作用。在20世紀30、40年代發生的這場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政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此,本書作了充分肯定。中國國民黨作為當時的執政黨,在六年局部抗戰中,由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和對日不抵抗的錯誤政策,逐步轉變為準備抗戰;全國抗戰爆發初期,國民黨抗戰比較積極,其領導的正面戰場是中國抗戰的主戰場;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逐漸轉向消極抗日,但仍然堅持抗戰到最後勝利。而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抗戰的旗幟,從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到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後組成八路軍、新四軍和為數眾多的抗日游擊隊,在敵後大量牽制和消滅日偽軍,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武裝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實現了全民族抗戰;共產黨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領導人民軍隊挺進敵後,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廣闊的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形成夾擊敵人的戰略格局。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人民軍隊逐步上升為抗戰的主力軍。共產黨實行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維護了全民族抗戰的大局。
第四,深刻揭露日本侵華的歷史根源和侵華日軍的法西斯暴行。從理論上深刻剖析日本軍國主義的產生、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日本法西斯崛起的歷史淵源和一脈相承的侵略本質;深入揭示日本侵華的戰爭性質和滅亡中國稱霸世界的擴張野心;深刻論述日本「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方針及在中國淪陷區的殖民統治;全面敘述侵華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等血腥慘案、實施細菌戰化學戰、強征勞工、推行慰安婦制度、摧殘中國文化等法西斯暴行。
第五,在廣泛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抗日戰爭史研究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和前沿性問題進行了新的探索。如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歷史的發展脈絡、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階段劃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作用、國共兩黨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的異同、敵後正面兩個戰場地位的變化、中國戰場戰略反攻的特色、東京審判的缺陷和由其產生的嚴重後果,等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討,進行了新的理論概括。
第六,基於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歷史的反思,總結了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中國抗日戰爭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戰勝法西斯強國的範例,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歷史經驗。本書對此歸納了五條基本經驗:一是喚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取得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二是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爭取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三是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是弱國戰勝強敵的指導方略;四是創造敵後與正面兩個戰場戰略格局,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獨特舉措;五是結成廣泛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
第七,創新安排全書的框架結構。既注重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側重反映中國抗日戰爭的軍事內容,同時又多視角、全方位地敘述中國抗日戰爭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和思想理論、抗日根據地建設,港澳、台灣地區人民的抗日鬥爭,華僑對祖國抗戰的支援,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戰的支持,侵華日軍的法西斯暴行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全書內容總體上按歷史進程展開撰寫,但對一些關聯度較大的內容則設置專題、專節甚至專章來進行介紹,既體現對抗戰整體性、系統性的把握,又對這些專題性問題作相對集中的闡述。
總之,這部《中國抗日戰爭史》集中了我國抗戰史學界多年研究的智慧和心血,是對幾代史學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繼承和發展。在長達七年的編寫實踐中,我們深深地感到,中國抗日戰爭史不但是史學研究的一座富礦,而且裡面還蘊藏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它激勵著我們不斷地去挖掘,去探索,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促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早日實現,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維護世界人民的和平與發展的正義事業,發揮應有的作用。
由於抗日戰爭歷史的複雜性和我們認識的局限性,本書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我們願與學界同仁一道努力,把抗日戰爭研究不斷推向深入。
推薦閱讀:
※吹一波毛主席的偉大(再補充)
※百萬大軍爭先恐後向兩萬侵略者投降,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最大恥辱
※《五國海軍條約》的噸位比究竟是怎麼來的?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九)海馬山之戰 01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二)第一次奧斯登山之戰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