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藏了多少國寶?

台北故宮藏了多少國寶? 作者:卜松竹    2012-01-22 09:31:46    來源 : 廣州日報

  六大板塊,133件(組)文物,上至新石器時代的古玉,下至清代精雕的核舟,橫跨書畫、器物、文獻三大領域,炫目國寶,煌煌大觀——台北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台北故宮)的特展「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成為2011年底至2012年初最引人注目的展覽。展覽雖已落幕,仍然餘音繞梁。身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最精的博物館之一,又因「故宮」之名牽連起諸多剪不斷、理還亂的兩岸情懷,台北故宮龐大的文物庫房,向來就是各方人士心馳神往之地。此次大展的精挑細選,可以視作台北故宮以官方的眼光,以館藏最精的藏品展開對中華古文化面貌、脈絡的宏大解讀。百件精品如何出爐?國寶「寶」在何處?對此,記者採訪了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以及器物處處長蔡玫芬和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

  評價「翠玉白菜」

  不能脫離時代背景

  「歷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藝術性、人氣性是這次挑選展品的五個主要原則」,台北故宮器物處處長蔡玫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故宮68萬件文物,可能每個人來選都會有不同的選法,因此最後的清單出爐,也是議了很多次。從特展「禮樂典範」、「金匱寶笈」、「工藝創新」、「盛世極品」、「翰墨光華」、「丹青瑰寶」六大板塊的劃分中,不難看出台北故宮館藏文物的精要所在。

  儀禮之器為國之重寶。目前台北故宮館藏銅器量為6056件,玉器12123件,此外還有可觀的佛教造像等收藏。蔡玫芬介紹,台北故宮的青銅器收藏承續清宮舊藏,為青銅傳世品中相當優秀的部分,體現的更多是宋代以後對青銅器的審美和解讀,同時也考慮到它們在清代皇家品鑒中的地位。如館藏最重的青銅器、商晚期的銅倗祖丁鼎原置於清宮養心殿門廳。

  展品中,歷史最悠久的是一塊紅山文化晚期的「玉勾雲形佩」。此外,宋真宗的禪地玉冊刻有祝禱文,還附有52片各式玉嵌片,是他封禪的遺物。歷代僅有七位皇帝舉行過「封禪」大典,典禮用器極難遺存至今。

  同為儀禮重器的青銅器方面,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鐘三件均以長銘文著稱於世的「鎮館之寶」並無疑義地入選。這幾件重器近年隨著大陸赴台游的升溫,名聲已經逐漸越出業界。如宗周鐘為清宮舊藏,是西周晚期厲王自作用器,是青銅器中稀有的周王自作器。器身鑄有17行共123字的銘文,記載厲王親征南國的經過。台北故宮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告訴記者,文物南遷時,受當時重視金石學的學風影響,多選有銘文的器物,這構成了故宮藏銅器的重要特色。

  在展覽中展出的清宮舊藏「翠玉白菜」為很多人熟悉,也是因「人氣性」而位居百大國寶之列的典型。對這件作品能否稱得上「國寶」,本報曾以專文討論(詳見2012年1月15日B5版)。但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兆華亦強調,評價「翠玉白菜」不能脫離它的創作時代,也不應將今人的作品與之簡單類比。如果說它是今天的藝術家用這種材料、這樣的工藝所出,可能與「頂尖」還有距離。但考慮到它是清人的作品,並且承載著非同一般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稱其身價上億並不為過。

  最好的官窯瓷器

  龐大的善本書庫

  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為了中華文化瑰寶的安全,1933年起,故宮「文物大遷移」秘密開始。它們由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後又輾轉到四川、貴州,歷時十幾年,行程數萬公里,但是卻無一件損壞、無一件丟失。抗戰勝利後,這批文物陸續運到南京。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這些南遷文物中的精品又被分三批船運到了台灣。除了故宮博物院的2972箱文物精品,當時運到台灣的還有當時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的文物。赴台後文物先集中在台中霧峰鄉吉峰村倉庫,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落成,文物逐次遷入,也正式形成了兩岸故宮「一宮兩岸」的格局。

  藏量達25515件的瓷器是台北故宮的一大強項,且有鮮明的特色。蔡玫芬告訴記者,比如明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台北故宮的藏量是最多的;成化的鬥彩,80%以上都存在台北故宮;琺琅彩最精的部分也在這裡。

  台北故宮館藏宋以後官窯極精而全,如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為傳世唯一品;定窯白瓷嬰兒枕類似品全世界所知僅有三件,台北故宮藏品的釉色之美及裝飾之精為其中之最,枕底並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御題一首,流傳有序;南宋官窯青瓷貫耳壺被視為傳世最大件南宋官窯器;器形模仿自青銅器,器表清晰可見深色紋片;而宣德寶石紅釉瓷僧帽壺為宣德紅釉器的絕美作品。

  211190冊的善本書籍收藏堪稱驚人,嵇若昕表示,其中多達200多部的宋版書更是彌足珍貴。如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南宋國子監刊本、晉郭璞注《爾雅》(三卷),南宋寶慶元年廣東漕司刊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詩(三十六卷)等,均為極為稀見的珍罕本乃至孤本,且刻工精彩,印製優良。

  最完整精彩的

  中國古代書畫收藏

  2011年年中時節,台北故宮與浙江省博物館合作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轟動一時。

  台北故宮所藏書畫之精向來得到普遍稱頌,在重要性、精彩性、齊全度整體而言,可稱翹楚。1948年開始的從大陸向台灣的文物遷移中,僅從北京故宮就運走了5424件書畫作品,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6068件。在台北故宮,可以閱盡中國畫發展之流變,特展中這部分「丹青瑰寶」共39件,由於書畫對環境敏感,因此分為三檔輪替展出。而觀眾如想再次一睹這批傑作的風采,可能要等到三五年之後了。

  書法方面,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唐懷素《自敘帖》、顏真卿《祭侄文稿》,宋蘇軾《寒食帖》、米芾《蜀素帖》、宋徽宗《詩帖》,元趙孟頫《書趵突泉詩》等,皆為翰墨之寶。雖然王羲之的真跡至今未現,《快雪時晴帖》為唐代精摹本,《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也是以雙鉤廓填法複製而成,但作為公認的高水平摹本,仍能讓人一窺王書聖書法的神采。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卷為書法史上極為重要的文本,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一氣呵成,為公認的存世顏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跡。唐懷素自敘帖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卷,謫居黃州(湖北黃岡)期間寒食日所作,季節更替、生活睏乏和仕途挫折的情緒,轉化成筆下縱橫流轉的墨瀋,攲側錯落、跌宕生姿。此卷由宋至今,流傳九百餘年,後人譽為蘇軾存世最好的書跡。更且黃庭堅於1100年陰曆九月前為此卷作跋,令之雙美並具。

  觀眾願意常來

  是博物館的成功

  對話周功鑫

  ●作為頂尖的公共文化機構,台北故宮的運行會否受到「商業化」或者「市場化」的牽引?

  ●類似「國寶總動員」這樣的頂級大展,會不會在當下旅遊產業發展中遭遇「被拿來做招牌」的問題?如有,該如何面對?

  周功鑫認為,典藏、研究、保護、展覽、教育、休閑娛樂,六個方面相輔相成,是博物館的有機組成部分,台北故宮力圖將各部分都做到夠專業,談不上有「商業化」的問題。比如,故宮紀念品店中的各色紀念品,對遊客來說是對一種美好回憶的保存,可以看做是博物館教育的延伸。一座博物館,如果在有好的典藏、深入的研究、好的成長性之外,還能提供好的服務,讓觀眾願意常來,這才是博物館成功的地方。

  周功鑫說,從2008年到2011年,台北故宮的紀念品銷售額從3.9億增長到8.5億,增幅不小。但作為公立藝術機構,博物院的日常運行經費出自公庫。而經營衍生產品等的收入,除了需要交納稅金、權利金,支付場租、水電等費用外,有一部分作為基金,充實博物院開發產品、收購藏品等的經費,其餘的盈餘部分,也都要入公庫。如果要辦一些大型展覽,台北故宮常選擇和企業合作。這樣的好處是為納稅人省卻了許多公共開支。目前台北故宮方面已經和企業界達成了相當的默契:專業的部分故宮負責,經費的部分企業籌劃。一般而言,企業並不會因為出了錢而向博物院提出不當的要求,「即使他們提出了我們也不會接受」。

  「國寶總動員」這樣學術性較強的展覽應當怎樣和對大眾的普及推廣結合?周功鑫認為,展覽實際上是一種教育的工具,所以本身必然要以一個主軸思想或者說主題想法為核心,以一條精心設計的故事線串聯,同時輔以一系列的出版、研討、演講、網路介紹、媒體推廣手段。策展往往要花去很長時間。

  如今收藏界有些人熱衷於向博物館捐東西,但東西的真假往往存疑,成為影響博物館權威性的一個隱患。周功鑫說,台北故宮接受捐贈品需要經過「三審」程序:第一道關卡是館內專家組成的小組,第二道關卡由館內館外專家共同組成,第三道關卡則全由院外專家構成,而且每道關卡都實行「一票否決」制度。


推薦閱讀:

台北故宮收藏龍泉窯瓷器精選(2)
中評社台北論壇:兩岸關係無回頭路
台北故宮館藏繪畫
台北故宮史前玉器(三)
如何從台北向大陸寄書?

TAG:台北 | 國寶 | 故宮 | 台北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