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out| 魯迅在京故居,尋常巷陌覓樹人(12.4.4)
魯迅博物館身後的小院,就是先生在京最後的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展廳里陳列著各種先生的遺物。
人生起始於紹興,結束在上海,但最輝煌的人生篇章卻奏響於北京。魯迅先生在京生活十四載,輾轉騰挪四處居所。紹興會館裡,留下先生潛心學術的身影;八道灣的宅院中,上演了周家兄弟的悲歡離合……尋訪魯迅在京故居,追逐大師淡去的足跡,唯有深深的祝福在心中。攝影子胥文 楊多傑磚塔衚衕84號:為魯迅故居《祝福》創作過哪些佳作?名篇《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生活》、《肥皂》等短篇小說。近日,位於西城區磚塔衚衕84號院的魯迅故居要拆遷的消息,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不少網友為此扼腕嘆息。其實這座宅院只是魯迅先生在京的暫居之所。當年,魯迅先生在八道灣的宅子中與弟弟周作人發生爭執後,憤然離開。匆忙之間找不到合適的住所,經人介紹,便搬到了當時磚塔衚衕61號,也就是現在的84號院。這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第三處故居,如今這座宅院早已破敗不堪,院門外搭建著小煤棚,上面畫著大大的「拆」字。院子也早已成了雜院,若不是老街坊指點,很難想像,這就是一代文豪的故居。這座院子本就不大,魯迅與夫人朱安住在三間北房裡,總共才20多平米。要知道,當時魯迅先生住的八道灣的宅子,可是三進的大四合院。如今棲身陋室之中,可謂天壤之別。再加上兄弟反目,魯迅的心情可想而知。不過,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魯迅也沒有停止創作。寫出了《在酒樓上》、《幸福的生活》、《肥皂》等短篇小說,並編完了《中國小說史略》下卷。最重要的是,還完成了名篇《祝福》的創作。可以說這座小院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值得紀念的地方,如今卻面臨拆毀的厄運。其實,魯迅在北京的其他幾處舊居,如今境況也令人擔憂。
魯迅博物館裡展示了先生各個時期的生活場景,包括紹興老家。
「補樹書屋」:狂人在此寫《日記》創作過哪些佳作?《狂人日記》、《孔乙己》、《葯》、《一件小事》等著名小說和多篇雜文。魯迅先生在北京的第一處居所,位於如今的西城區菜市口南大街南半截衚衕路西。四合院院門外的牆上,鑲嵌著一塊漢白玉的文保單位標牌,上寫「紹興會館」四個大字。原來魯迅先生1912年5月初到北京時,是應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到教育部任職。抵京後的第二天,他就搬進了紹興會館內的藤花別館,在那裡一住四年。魯迅先生住的房間,叫「補樹書屋」。這是一個獨立的小院,院里原有一棵很美的老樹,但後來樹榦折斷,大煞風景。於是人們在第二年又補種了一棵槐樹,於是這裡便被稱為「補樹書屋」。後來一位富商的姨太太在這棵樹上弔死,許多人覺得喪氣,這房子就廢棄了。魯迅先生不信鬼神,自然也不忌諱,他反倒覺得這院子清靜,就搬了進來。並經常在這棵槐樹下獨坐乘涼,思考創作。遺憾的是,這棵大槐樹在1949年時,遭遇雷擊毀掉了。但後來,人們又補種了一棵棗樹,如今還挺立在院中,已長得鬱鬱蔥蔥。想這座院子,也可以叫「再補樹書屋」了吧。魯迅先生住在這裡的幾年,正值民國初期,新舊交替,社會動蕩。面對社會的黑暗和自己境遇的不如意,魯迅非常苦悶。他常去不遠的琉璃廠逛逛,搜尋古書,翻閱碑帖,研究古典文學。既是消磨時光,也是緩解自己鬱悶的情緒。除去書籍,在這裡陪伴他的還有各方好友。其中以錢玄同來往最為頻繁。他當時是《新青年》的編輯,經常向魯迅先生約稿,於是便有了我國現代文學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接著,魯迅在「補樹書屋」里又寫下了《孔乙己》、《葯》、《一件小事》等著名小說和多篇雜文。1917年,魯迅的弟弟周作人進京,與魯迅一起,同住在紹興會館。小小的補樹書屋就略顯擁擠了。不久後,魯迅先生買下了位於如今西城區八道灣衚衕11號的宅院,全家便搬了過去。
魯迅先生全家福。
先生生前用過的眼鏡。
八道灣11號:悲歡離合兄弟情創作過哪些佳作?《風波》、《故鄉》、《社戲》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八道灣衚衕里的生活,可以說是魯迅先生在北京最快樂的時光。別看這裡不能倖免地成了一座大雜院。但在當年,這裡是前後三進外帶跨院的大四合院。魯迅先生住在前院,母親與朱安住在中院,周作人、周健人兄弟及其家人住後院。院里一共住了一家老小十二口,這是魯迅先生全家除在紹興老家外,唯一一段一起居住的時光。每天院子里歡聲笑語,也算其樂融融。魯迅先生心情不錯,還在院子里種了丁香和青楊。舒暢的心情使得魯迅的創作十分順利,在這裡他寫下了《風波》、《故鄉》、《社戲》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據統計,在八道灣創作的小說、雜文、譯著加在一起上百篇。他的不朽之作《阿Q正傳》也是在這裡寫成的。他的弟弟周作人,在自己的書房「苦雨齋」中,也寫了很多優美的散文。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到了1923年秋,本來和睦的家庭,卻遭到了晴天霹靂的變故。起初是同桌用飯的弟兄,突然改在自己房裡獨自用餐。沒過幾天,周作人向自己的兄長魯迅寫了一封絕情信,不許魯迅再到他住的後院來,並拒絕了魯迅要與他交換意見的要求。手足弟兄,竟然走到如此田地,都是因二弟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挑撥。周作人耳根子軟,竟然輕信妻言,誤解了自己的兄長,最終釀成了兄弟失和的悲劇。後來魯迅被迫搬到磚塔衚衕居住,一次回來取東西時,還遭到了周作人夫婦的咒罵和毆打。從此,周家徹底分崩離析。
從八道灣衚衕搬出來後,魯迅一家就暫居在這所小院里。
魯迅博物館:在京最後的家創作過哪些佳作?小說集《彷徨》、雜文集《野草》、《華蓋集》。從八道灣大宅子出走後,魯迅一度蝸居在磚塔衚衕84號院,也就是如今要拆除的這套故居。這院子條件實在簡陋,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四處奔波,最後在住進磚塔衚衕9個月後,魯迅先生一家又搬到了位於如今西城區阜內宮門口西三條21號,也就是現在的魯迅博物館。魯迅博物館無需買票,市民可自由進出。進入大門,寬闊的庭院正中央,就是魯迅先生的漢白玉半身雕像。大院里建有魯迅博物館,現代化的展廳里陳列著各種魯迅先生的遺物。繞過展廳,在一條東西向的甬道北側,有一座坐南朝北,青磚灰瓦的小院,這就是當年魯迅先生住的地方了。這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四合院,南方三間是會客室。北房子三間,中間為起居室,東西兩間屋子,分別是母親魯瑞和夫人朱安的卧室。魯迅則在北房中屋向後接出一間七八平米的小屋作為工作室。那時的魯迅白天到教育部上班,有時去北師大和女師大授課、演講,晚上就在這間「私搭亂建」的小屋裡夜以繼日地寫作,創作了小說集《彷徨》、雜文集《野草》、《華蓋集》。這期間,周作人有時來看看母親魯瑞,但是兄弟二人卻不再說話。魯迅在這裡住了兩年多,離開北京後,母親和朱安仍然住在這裡。1936年魯迅先生逝世,葬禮在上海舉行,而在北京西三條寓所的書房裡,也為他設了靈堂。如今磚塔衚衕的故居面臨拆遷,紹興會館和八道灣的故居也是破敗不堪。魯迅在京留下的足跡正慢慢變淡。在日本仙台市,魯迅曾租住過的一個二層日式小樓前,鑲有「魯迅故居跡」的大理石碑。小樓的主人以魯迅在此居住過而感到驕傲,並精心保護了這所故居。魯迅先生在異國他鄉反能受到如此禮遇,不僅讓人感慨萬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