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一次泄密事件
近日,同學在微信群里轉發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已經解密的中國八大軍事工程》,文中列舉的八大軍事工程分別是:湖北省咸寧市「131」工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7381」工程、湖南省臨湘市「6501」工程、重慶市涪陵區「816」地下核工程、北京門頭溝京西古道景區內的一座軍事工程——當年林彪的秘密司令部、浙江省杭州市「704」工程、北京市東城區神秘的北京地下城、廣東省樂昌市「7011」工程。 讀著這些文字,特別是看到居已經解密的八大軍事工程之首——湖北省咸寧市「131」工程,塵封的記憶瞬間被打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因為「131」工程所經歷的一次泄密事件。 1993年春天,是我在《咸寧日報》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當時,我分工負責報紙《周末》刊的編輯工作。 一天上午,我正在編輯部忙著當天發稿的有關事宜,突然接到老總的通知:省保密辦的一位同志想要和你當面談談。不要緊張,有什麼就說什麼。我知道,還是因為那篇刊登在周末版頭版介紹「131」工程的長篇報道。 走進報社會議室時,只有省保密辦的來人一臉嚴肅地坐在那裡。見我進來,他忙起身將門緊緊關上,然後在我對面坐了下來,開門見山地說起了報道的事。 你知道嗎?你們報道「131」工程的文章刊登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好的影響,部隊有些老同志非常氣憤,甚至驚動了中央領導。 我們這張報紙是市州級黨報,主要是在咸寧地區發行,影響不可能那麼大,中央領導更不可能看得到這張報紙。再說,文責自負,即使這篇文章真是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你們為什麼不去找作者了解情況,而要單單追究我們的責任呢? 跟你說實話吧,不管怎麼講,這篇文章最開始是在你們報紙上刊登的,「131」工程屬絕密軍事工程,嚴格說起來,這是一起嚴重的泄密事件。 我們報紙發稿有規範的程序,不是隨便就可以見報的。這篇稿件是我編髮的,我該負什麼責就負什麼責。我只是不明白,「131」工程明明早已由軍隊移交給了地方,而且也已經作為景點對外開放了,我們的報紙只是對這個軍事工程作了一個較為詳細的深度報道,怎麼就成了嚴重的泄密事件?不是說你們不能報道,關鍵是文章中不應該出現「『131』工程」、「絕密」這樣的字,你們可以用澄水洞來替代嘛? 如果要是將文中的「131」全部用澄水洞來替代,這篇文章還有報道的意義嗎? …… 或許是見我的情緒有點不冷靜,或許是他覺得自己的說法也有些不妥,兩人的對話短暫冷場後,他的態度慢慢有了一些轉變。 你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131」工程確實有它的特殊性。但如果要是了解了保密的有關規定,你也許就不會輕易編髮這樣的稿件。 我承認自己頭腦中保密的概念確實比較淡薄。但我還是認為,一旦成了景區,再絕密的軍事工程也沒有保密的必要了。 面對我的固執己見,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不能就這件事情寫一份情況說明? 我笑著說,既然你們認定這是一起嚴重的泄密事件,那你的真實目的就是想要我寫一份檢討,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而已。我是不會寫這樣的文字交給你的。 看著他有些尷尬的神情,我又接著說,不過,我可以向你詳細地說說這篇文章從約稿、編稿、標題製作、發稿的整個過程。 他終於微笑地點了點頭。作為市州級黨報,一貫強調的辦報宗旨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喉舌作用,弘揚主旋律。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周末刊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周末刊的指導思想是:黨報性質、晚報風格、內容新穎、形式活潑;明確提出:走向社會、貼近家庭、啟迪思想、指導生活的方針;並注重突出社會性、知識性、娛樂性、服務性的特色。 1992年初秋,我正在按上述的辦報宗旨和要求,為剛接手的周末刊四處約稿。一位骨幹通訊員送來一篇約20000多字、關於「131」地下軍事工程來龍去脈的稿件,我當即興奮不己。因為當時地處咸寧的「131」地下軍事工程雖說早己對外開放了,但經歷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131」始終讓人感到神秘而傳奇。刊發這樣的稿件,無疑有較強的可讀性。 根據版面的要求,我們與作者多次溝通並對稿件進行認真編輯,經值班老總審核簽字後,我們又對標題再三推敲,最終將原標題《131——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改為《絕密131》。自1992年10月31日開始,分三期在周末刊頭版刊載,主要從五個方面對「131」軍事工程進行詳實的報道:一、黃永勝與「131」,一根割不斷的線;二、一個師的空降兵,黑夜直抵高橋;三、安裝工兵走進「131」,睜大了驚訝的眼睛;四、物是人非,澄水洞終於洞門大開;五、在澄水洞賓館,人們講述著沒有結尾的故事。《絕密131》是首次公開全面系統介紹「131」軍事工程的文章。 在此之前,我們已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林彪「9·13」事件後,「131」工程仍在進行。直到1973年5月,整個「131」工程才由武漢軍區接管並停止安裝施工。1981年7月,「131」工程全部移交原咸寧地區管理。自此,「131」工程開始有限度地向社會開放。到八十年代末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131」建起了「澄水洞賓館」,變內部參觀為對外開放,「131」從此始為天下人知。既然已經作為景點對外開放,一篇相關的報道為什麼就成了泄密事件? …… 從那次談話以後,再也沒有人找我追究此事了。 後來才知道,之所以要將公開報道「131」工程當作泄密事件查辦,據說是因為《絕密131》一文見報後,被一本名為《東南西北》的雜誌轉載,並很快引起軍隊有關人士的警覺。幾位當年曾參與「131」等軍事工程設計的離退休老軍人聯名上書,向中央反映此事。江澤民將此信批轉給劉華清,隨後便有了相關部門對此事的嚴肅查辦。好在時代畢竟在進步,政治環境也隨之寬鬆,待真相大白以後,緊張一時的「嚴重泄密事件」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說起「131」地下軍事工程,真的是神秘而又傳奇。1969年3月,中蘇軍隊在珍寶島發生激烈的武裝衝突。為了準備打大仗,中共中央於1969年8月28日下達了加緊戰備的命令,要求加快趕修防核工事和工程,以便戰爭一旦爆發,便將黨、國家、軍隊的最高指揮機關疏散、轉移到那些遠離北京的地下防核工事中,繼續指揮全國的反侵略戰爭。澄水洞地下工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由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總參謀長黃永勝親自選址(「131」工程與黃永勝的家鄉僅一山之隔)簽署命令後,開始修建的地下軍事工程。黃永勝簽署工程日期的這一天是1月31日,所以「131」就成了該工程的代號。「131」工程原計劃投資3億元,後因林彪事件發生後停建。實際完成投資仍高達一億三千萬元。主體建築由地面15畝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長456米的坑道設施而成。「131」工程三面環山,南面一條柏油公路通向山外。工程共分上中下三層,地面建有毛澤東和林彪的別墅,從外觀絲毫看不出絕密工程的痕迹。四合院內樹木參天,枝繁葉茂,除了毛澤東和林彪的別墅,還有原警衛部隊的宿舍和有關生活設施。「131」工程向遊人開放的中層,是部隊首長及戰勤人員的工作居住區,地下工程出入口共有8個,現在人們看到的只有2個。一個是與毛澤東的地面別墅連在一起;另一個是遊人參觀進入的主洞口。主洞口坐東朝西,高約六米,寬約5米。穿過洞中兩扇重達數噸,厚度達50多厘米的鉛門,走過一個直徑4米的鐵制轉盤(供車輛調頭所用),向右轉進入另一道鉛門後,才到達地下作戰指揮中心。司令部、作戰部和參謀部在地下主洞內呈「V」形排列,全長456米,主洞總面積為3288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130套(其中有毛澤東、江青、林彪等人的專用房間)。按設計要求,「131」地下工程部分即使在戰時封閉狀態下,200多人的指揮部系統也能正常運轉半年之久。洞內擰開龍頭,自來水嘩嘩流出;放鍋點火,廚房便可煮飯炒菜。神奇的是洞內不受煙熏,洞外不見炊煙,工程施工長達兩年,當地的老百姓竟然毫無察覺,甚至於當時的地、縣領導也不清楚大批軍人來到咸寧山鄉的目的。而且洞內當年挖出的泥土和石塊如何處置,至今仍是一個無法解答的謎……二十多年過去了,泄密一事早已淡忘。但令人一直無法忘懷的是:四十多年前,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當滿臉威嚴的老校長對著麥克風一字一頓地念出:「林,森林的林;彪,彪形大漢的彪」那一刻,內心所產生的強大震憾……
推薦閱讀:
※一個女人關於老公出軌經歷的文章~~~(我們男人錯一次或許就錯一生……)
※究竟是想法改變經歷,還是經歷決定想法?【圖文】
※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句句入心)
※【病例】撥雲見日:就醫經歷一波三折 病在大腦終有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