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
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圖》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圖》,軸,縱102厘米,寬38.5厘米,紙本設色,作於1341年。今藏於四川大學博物館。畫右上小楷題:「至正辛巳秋八月,黃鶴山人王蒙戲學大痴老畫,經營位置間,大痴適至,遂啟玄鑰,示其□奧,至相與共成此圖。圖成酒行,復相與□□□,命畫史朱生繪色,煙雲之縹渺,山川之紆綺,又當求之圖畫之外,故不□□濃澹工拙之可計較也。因援筆書□□亭□寓舍。」左上有二題:「山擁青青螺髻,雲騰白白春綿。湖海風煙未息,草廬曾著□眠。趙晉。」下鈐「竹邨」白文印。「黃鶴山人天下士,大痴老子云間仙。共此溪藤寫胸次,石林茅屋流寒泉。山青雲白何可見,使我飛夢凌遠天。寄語黃鶴早歸來,結廬同隱南山邊。牟魯。(1)
黃公望、王蒙《山水圖》中的趙晉、牟魯題跋畫中鈐有張大千、張善孖等鑒藏印,右下方為:「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方型朱文印,「藏之大千」長型白文印,「宜黃黃氏主靜軒藏書畫印」長型朱文印,「善孖心賞」長方型朱文印;左下鈐有:「球圖寶骨肉情」方型白文印,「大風堂珍玩」長方型朱文印,「大千好夢」長型朱文印,「樹德堂圖印」長型朱文印,「金氏口鼎」長方印。畫軸有張大千題籤:「黃、王合作,無上神品。大風堂供養」。從右上小楷題字風格及內容可知此題為王蒙所書,《山水圖》為黃公望與王蒙合作。乃王蒙「戲學大痴老畫」,正畫時,黃公望恰至,王蒙便向大痴請教,大痴則告訴其奧妙,並做示範而共成此圖。畫好後則去喝酒了。而命其學生繪色。
黃公望、王蒙《山水圖》中的王蒙款識從王蒙題字及繪畫的筆墨功力上看,此圖主要為王蒙所畫,黃公望略添筆墨而已。此畫為王蒙學黃公望畫風的作品。《山水圖》為今所見王蒙署名「黃鶴山人」最早的一幅畫,也是目前所見王蒙傳世真跡中最早的一幅畫。(2)畫中題「至正辛巳八月黃鶴山人王蒙戲學大痴老畫」,說明王蒙在至正辛巳(1341)八月前已歸隱黃鶴山。(3)《山水圖》為研究王蒙歸隱黃鶴山提供了有力與較為準確的時間。從王蒙題字可看出師法其外祖父趙孟頫的痕迹,「圖」「繪」「行」「相」「戲」等字都明顯有子昂的影子。而題款小楷尚有不成熟的地方,畫中某些用筆亦有稚嫩處。可以看出此圖為王蒙年輕時作品。雖如此,但畫面所具有的氣息則足以感受到王蒙才氣過人。黃公望曾在王蒙所畫《竹趣圖》上題曰:「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天姿神品,其於翰墨深入晉漢,至於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子而誰耶?」(4)倪瓚多有詩讚王蒙:「允爾英才最,居然外祖風」「少年英邁氣,求子不多人」「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等等。(5)關於王蒙的生年大約有三種說法(6),即1298年,1301年,1308年。《山水圖》既屬王蒙年輕時作品,即可推知王蒙生於1308年(至大元年)更為準確。若王蒙生於1298年或1301年,此時已44、41歲。40多歲的書畫家,尤其是天資極高的王蒙其作品應該很成熟了,功力也應該很深厚了。今所傳的王蒙40多歲的可靠作品不多,我們可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王蒙《溪山風雨圖》(7)作比較,此作署「吳興王蒙作《溪山風雨圖》」。圖中未署「黃鶴山人」字樣,說明王蒙作此畫時還未隱居黃鶴山,也就是說此畫當作於《山水圖》之前,即至正元年(1341)8月之前,屬王蒙早年作品。《溪山風雨圖》在皴法及韻味上已具有王蒙成熟期作品的氣息。但在筆墨、構圖、造型等方面尚覺得不熟練,不如晚年作品的成竹在胸。王蒙在年輕時所作多為臨摹前賢作品,當然也包括對其外祖父趙孟頫及與其有著特殊關係的黃公望學習(8)。董其昌說「王蒙師黃大痴」。 此《山水圖》足以證明香光所言極是。此圖與今所見王蒙畫風不同。也再次說明此為王蒙早年作品。黃公望亦是此作的作者之一,雖所添筆墨不多,但可以說是此畫「最終確定者」。《山水圖》比作於至正元年(1341)十月的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同是一年而早兩個月,《山水圖》與《天池石壁圖》極為接近(9)。也可以說明《山水圖》的可靠性。此《山水圖》作於至正辛巳(1341年)八月,據年表黃公望此年8月前後也在杭州。(10)則黃、王合在時間、地點上也是成立的。關於王蒙與黃公望合作繪畫,前人多有記載。明郁逢慶所編《郁氏書畫題跋記》載王蒙在其所畫《竹趣圖》題識曰:(11)「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士見過,仆出此求印正。處士以為可添一遠山並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能就,用輟此奉獻。吳興王蒙謹題。」清吳歷《墨井畫跋》記載:「黃鶴山樵一日掃室焚香邀痴翁至,出畫學請質。子久熟視之卻添數筆,遂覺岱華氣象。相傳為黃王合作也。」(12)黃公望長王蒙39歲(13),合作《山水圖》時黃公望73歲,王蒙34歲。黃公望多次與王蒙合作繪畫並進行指導,除了王蒙的好學與聰慧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緣由是黃公望曾拜趙孟頫為師(14),王蒙為孟頫外孫,黃公望與王蒙之父王國器也有交往。這種合作與指導於理於情便成了自然的事情。有關《山水圖》流傳收藏情況。此黃、王合作《山水圖》為張大千舊藏。張大千對此圖極為珍愛。從畫中所鈐印章及題籤中足以證明大千對此圖愛之至極。張大千在1946年離開成都時,無法帶走大量收藏,無奈之下將一批收藏賣給了四川大學博物館等機構,今在川大博物館及四川省博物院都可見到張大千舊藏書畫。此《山水圖》即為大千當年所賣給川大博物館的作品。1989年5月6日,謝稚柳赴成都,謝稚柳說曾在張大千處見過此畫。(15)傅申也在其文章說:「以上兩圖原本目前均不知下落(16)。大千先生自敦煌歸成都,在桂王橋借居時期,命門人子侄輩編印一本《大風堂書畫錄》,只有文字,沒有圖片,序文的紀年在癸未(1943)十二月,以上兩圖即在其中。序中並說明:『斯卷所列,俱隨予存舊京,戊寅(1938)之夏,間關還蜀,冒鋒鏑,歷險阻,寄遞輾轉,始得附於行邁。』可見這兩圖都是他早年藏品,入藏時間至晚也在1938年夏天之前,是由北平運至成都的。」(17)黃、王合作《山水圖》描寫深秋景象,渾渾鬱郁,莽莽蒼蒼,樸厚華滋,氣象萬千。實為黃公望、王蒙傳世傑作。《山水圖》為研究王蒙早年作品提供了可靠實物。尤其對王蒙生年及歸隱黃鶴山時間提供了更為信服與接近實際情況的有力證據。註:(1)劉彥敬、牟魯應是明洪武年間人。明都穆《都公談纂·卷上》:劉彥敬,洪武間謫戌雲南大理衛。《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牟魯,烏程人,為燕州同知。死於洪武三年(1370)秋。(2)馬季戈《王蒙的生平及其藝術》(《朵雲》第六十五集《王蒙研究》,p10,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目前所知王蒙最早題款為『黃鶴山人』的畫是《秋山溪館圖》,作於至正二年(1342)。」又,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王蒙《坐聽松風圖》作於至正二年(1432年),王蒙此圖題款屬黃鶴山樵。台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幅屬王蒙款的《層巒聳翠圖》題曰「至正元年三月望日寫。黃鶴山樵王蒙」。此圖當為偽作。(3)馬季戈《王蒙的生平及其藝術》(《朵雲》第六十五集《王蒙研究》p10,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目前所知王蒙最早題款為『黃鶴山人』的畫是《秋山溪館圖》,作於至正二年(1342),此時王蒙尚不足四十歲,大約就在此時他攜妻子在杭州郊外的黃鶴山開始隱居生活」又,張光賓《王蒙年表》(《朵雲》第六十五集《王蒙研究》p208,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是年(1341)前後,攜妻張氏隱居浙江黃鶴山。」(4)明郁逢慶《郁氏書畫題跋記》。(5)倪瓚《寄王叔明》(《清閟閣》卷三):能詩何水部,愛石米南宮。允爾英才最,居然外祖風。釣絲煙霧外,船影畫圖中。他日千金積,陶朱術偶同。倪瓚《送王叔明》(《清閟閣》卷三):連榻卧聽雨,劇談清更真。少年英邁氣,求子不多人。仕祿豈雲貴,貝琛非所珍。當希陋巷者,樂道不知貧。倪瓚《題王叔明》(《清閟閣》卷八):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觀道宗少文。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6)潘天壽、王伯敏先生合著的《黃公望與王蒙》(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P16)說:「即知王蒙約生於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又,張光賓《元朝四大家的繪畫》(張光賓《元朝書畫史研究論集》p7-8,故宮叢刊甲種之十四。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五月初版):「其(王蒙)生年有多種說法,比較可採信的有兩種:一種是根據趙孟頫四十八歲,即大德五年(1301),有得外孫的記載。但是趙孟頫女婿共有六位,記載中並未指明所得外孫出於某位女婿,故不能確定就是王蒙。另一說法,吳修續疑年錄卷三,引陶宗儀詩注後說:『若年七十以外,當生至大元年』。以後歷代名人碑傳總表也就緣引此說,成為一般通認的年齡。」「根據現在已經確定的資料,趙孟頫的女婿王國器字德璉號筠庵(或雲庵)者,便是王蒙的父親。王國器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甲申(1284)(參見元四大家一書中所附年表)到大德五年才十八歲。若早婚生子不無可能。但是至大元年戊申(1308)時年廿五歲得子更為合理。」又,王伯敏先生在《中國繪畫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p575。2000.12)中說:「王蒙生年,有兩說:一說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不知何據。一說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後說有兩事可佐證:第一,1301年,趙孟頫為48歲,有得外孫的記載,蒙為其外孫,或即以此為依據。第二,有一幅被標為王蒙畫的《青山白雲圖》,其上題款雲『丁丑(1337年)三月五日,居荊村??余年四十未過等語。」(7)故宮博物院所藏《溪山風雨圖》冊,計十開,為擬古作品。其中一開屬「王蒙作」,余皆未署名。(8)見注(14)(9)此圖為絹本,藏於故宮博物院。(10)張光賓《元四大家年表》(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叢刊1,2010年。):「七月既望,(黃公望)於杭州青蓮方丈作山水以遺故交王若水。」(11)明汪砢玉《珊瑚網》之《汪氏珊瑚網古今名畫題跋》卷十一中也有記載。文字略有出入。(12)「子久熟視之卻添數筆,遂覺岱華氣象。相傳為黃王合作也。」吳歷此記載是否指此《山水圖》,尚不能確定。吳歷說「邀痴翁至」,而王蒙題曰「大痴適至」。尚有出入。而《山水圖》所表現出的「岱華氣象」確與吳歷所說相合。(13)張光賓《元四家年表》(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叢刊1,2010年):黃公望,生於宋咸淳己巳年(元至元六年,1269年),卒於元至正申午年(1354年)。(14)黃公望在趙孟頫書《千字文》後題詩:「當年親見公揮灑,松雪齋中小學生。」黃公望《天池石壁圖》上有元翰林待制柳貫題詩中有「吳興室內大弟子」句,柳貫曾從趙孟頫學習書法。(15)鄭重《謝稚柳八年鑒定,為古代書畫立戶口》有記載。筆者在川大博物館觀看此畫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亦說當年謝稚柳等先生在川大博物館鑒定書畫時亦說過此類話。(16)即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圖》及王蒙《夏山隱居圖》。(17)原載台北歷史博物館編《張大千學術論文集》,《王蒙筆力能找鼎 六百年來有大千——大幹與王蒙》,1988年。《朵雲》第六十五集《王蒙研究》收錄傅申此文,文題為《張大千與王蒙》,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7月。(本文原刊於《中華書畫家》2015年1月第1期)
推薦閱讀:
※溫家寶將主持中日韓峰會 有加強三國合作新倡議
※人類發展史之信息時代(5):人類合作指數
※通過 QQ 等即時通訊與潛在合作夥伴聊業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溝通技巧?
※傳遞友誼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