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歐洲(六):飲食,旅店,少數民族

你好歐洲(六):飲食,旅店,少數民族

(2011-05-11 14:25:10)

轉載

標籤: 旅遊 分類: 歐洲隨筆

羅馬街頭的美女

下班了,走在路上的修士們

本人正在視察羅馬的書店,裝逼照,本人完全不懂義大利文。

我們在羅馬住的這一區在市中心附近,往東走十五分鐘到中央火車站,往西走十五分鐘到圓形競技場(沒錯,就是最著名的那個)。這一帶中國人很多,學校放學出來一半多都是中國孩子。街上能看見中國教堂教會,中國人開的批發小零碎的店也很多,塑料項鏈啊、鑰匙扣啊、廉價錢包啊之類的,生意似乎很好。羅馬核心景區內到處有老黑賣假LV包,一看就是天朝出品,而且此處賣的都是B級貨,仿得都很糙,我懷疑都是從我們住的那一區批發來的。

說到賣中國貨這件事,頗值一講。在歐洲比較大一些的旅遊城市,比如羅馬、米蘭、巴黎、巴塞羅那等地,有很多阿拉伯人(注1)和黑人向來往遊客兜售中國產的小玩意,潮流緊跟內地行情。最顯眼的,就是晚上站在廣場或者大街上,向空中高高彈射出一個螺旋槳似的的東西,帶閃光的,看上去很好玩兒的樣子;還有帶電池的陀螺,這類東西在國內的景點也到處有人賣而且流行好幾年了。總之國內的景點賣什麼這裡一樣賣什麼。沒見有遊客買過,不過,如果完全沒市場,他們也不會賣了是吧。

有一次我在巴塞羅那坐地鐵,看見幾個賣小零碎的黑人躲在地鐵站里躲城管,我從他們身邊走過,其中一個竟然摘下帽子伸向了我……不知是對所有人都這樣,還是只對我這樣的東方遊客如此。做小買賣的和乞丐,這在我們看來距離很遙遠啊,從這鏡頭,或許底層黑人在歐洲的處境可見一斑。歐洲的底層黑人,據我感覺,不管做著多麼辛苦的工作全都老實本分,若上去問路,也特別的彬彬有禮,甚至會比白人還更親切熱情似的。在歐洲,像法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許多殖民地延續至今,殖民地上的黑人、阿人屬法國籍,所以過來打拚的很多。像齊達內、西塞、亨利這些法國隊里的大哥們,其實祖上或自己都是這些殖民地來的,有些阿人開的咖啡館、小吃店還會懸掛齊達內等人的照片。

阿人的年輕少女,也會像我們國內的打工青年一樣在公共汽車上用手機播放流行歌曲,而且你放心,一定是阿拉伯流行歌曲。但黑人就不會,他們的種族自尊顯得安靜禮貌,在大街上走路都習慣溜邊兒似的(純說一個感覺,沒有不敬之意),與阿人那種稍帶侵略性和耀武揚威的自尊感不同。在歐洲的大城市走一走,常能見到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黑人,但衣冠楚楚的阿人是肯定沒見過的(海灣地區來的遊客不算),至於華人,沒錢的穿戴和國內窮人差不多,有產中國人穿得都像美國人。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歐洲的飲食、交通、旅店都貴,其中尤其以旅店為甚,不提前預訂的話真的會有點兒吃不消。便宜旅店一概統稱B&B,取Breakfast & Bed之意,帶獨立衛生間的小房間其實相當於青年旅店的小標間,我們在歐洲通過預訂得到的打折價在35-75歐一天,這在歐洲旅店中已經是極低的價格了。

羅馬這家旅店太小,早餐要拿著餐劵去一條街之外的Bar吃。順帶說一下,在歐洲,Bar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酒吧,而是全天營業的。早晨經營早餐,白天賣三明治,晚上周圍的住戶來喝酒聊天。以我的經驗,早餐都沒有問題,午餐晚餐就千萬不要來了,這種Bar都不開火,一切食物包括Pizza和意麵都用微波爐加熱,雖然便宜倒是比吃正餐的Restaurant便宜吧,但吃那個真不如乾脆吃三明治或者麥當勞……

早餐店是最讓人覺得溫馨親切的地方,在那裡坐一坐,吃個牛角麵包喝杯咖啡,看周圍的熟客進來和老闆打招呼,你會覺得在這樣的地方不會有任何不好的事發生。就像我們中國的早點店一樣,只有周圍的住戶才會來,尤其是早晨陽光明媚的時候,連太陽都顯得很家常。與我們所住旅店搭夥的這家Bar,店長是個義大利老頭,雇了兩個中國夥計(輪流上班)和一個韓國收銀員(想必這一帶韓國人也很多?)。沒事店長就唱歌,完全沒有徵兆「嗷」的一聲就開始,而且大多是在客人少的時候,客人多的時候他盡顧著聊天了。我們到的早,和一個顫顫巍巍的穿皮草的佝僂老太太共享店裡唯一的桌椅,各自吃各自的麵包喝各自的咖啡(注2),互相偷偷瞧對方。那幾天在那裡吃早點,見到了各種各樣住在附近的人:聾啞美女是老顧客,一進門就依依呀呀的和大家打招呼,最奇怪的是店家全聽得明白她在說什麼,幾個人擁抱行吻頰禮後還聊天呢;上班去的壯勞力一進門就跟店裡每個人,包括我們點頭致意說早晨好;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匆匆走進來,話都沒說店家就給了他一包東西,打個招呼付了錢就走了。店家迎來送往,客人少的時候「嗷」一聲開唱,我和媳婦互相瞧瞧,都覺得闖進了不得了的地方,趕緊三口兩口吃完走人。兩個死遊客,不好意思總占著人家如此家常的雅座啊。

有天中午,在萬神殿附近一家Restaurant吃正餐。真坐下點了菜之後才發現,坐下來仔細吃的全是遊客,當地人,比如旁邊政府機關里出來的職員們,全站在吧台旁邊吃三明治喝咖啡。我照樣買了個三文魚三明治吃(3歐左右,比正餐要便宜很多),比正餐好吃。我覺得我們吃的那個意麵意粉太多起司了,以東方人吃來口味太重太膩。而且不僅僅這家如此,幾戶每家中等餐館(名曰某某Restaurant的,歐洲各地價格相差不多,基本都算中等餐館吧,最便宜一個人20歐左右,上不封頂)都是如此。想起在國內看的一個美國的美食電影,講一個美國小妞兒學做法國菜的,裡面的總結陳詞有一句:怎麼做好吃?多放起司就可以了。

你看看這pasta起司有多少,這怎麼吃啊啊啊啊啊

翡冷翠街頭的糖果攤位,看著花花綠綠的,買來吃吃的慾望真的木有!

這種飲食觀念在我等看來實在振聾發聵,天下難道真有一勞永逸這個事情嗎?常識告訴我們:當然沒有!喜歡起司直接去吃起司好了還做什麼菜!總之,我感覺中等餐館最捨得放起司,低檔餐館考慮成本或許捨不得多放,高檔些的做飯講究,大約還懂得平和中正之道,因此懂得控制。

桑說羅馬人最偉大的發明是冰激凌,這個說法雖然誇張,但用來讚美義大利人的冰激凌手藝並不為過。我們在義大利境內吃的每一口冰激凌全都可圈可點,價格不同、地點不同、口味不同,但每一口的好吃等量齊觀。旅行書上說「每個羅馬人都會說自己家門口的冰激凌店最好」,誠如斯言!一般旅遊景點附近的冰激凌會貴一點,2.5或3歐兩個球,較合理的價格是2歐兩至三個球(球的大小不同,總量其實差不多,都以擱在蛋筒上不至於掉下來為極限)。大大的一捧冰激凌拿在手裡,就覺得很踏實。一入口,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說不出種類的奇妙口味融入唇齒,口口提神,哪怕是最普通的香草味,也能做到大巧不工,吃起來就是和國內的不一樣(相形之下,巴黎的胡椒味和芥末味就顯得輕佻獵奇了)。

翡冷翠老城一家冰激凌店,完美的冰激凌店,沒有其他可以形容。店主乃年輕夫婦二人,女主人的笑容能夠融化太陽,冰激凌好吃量大還便宜。我們在翡冷翠期間每天吃兩到三次。

羅馬街頭的一隻小狗,愛吃冰激凌。一開始我們還以為它是自己出來遛自己的,後來看見一大美女從旁邊雜貨店裡出來,吆喝了一聲,小狗就扔下我們和冰激凌屁顛兒屁顛兒的走了。

回國後和一個義大利朋友聊起兩國飲食,你猜她怎麼說?她竟然聲稱麵條、餡餅、餛飩這些東西是馬可波羅帶到中國的!說完連她自己都笑了,又補充說,至少是中國人、義大利人一起跟中亞人學的。這話聽上去像謬論,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道理,至少馬可波羅在中國時是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先不說麵食,冰激凌這一項,確實是元朝貴族的專項發明(注3),並由馬可波羅帶回歐洲。不過那時候的所謂冰激凌,其實是用窖藏的冰,混合果醬、蒙古乳酪、牛奶製成,冰晶較大,類似於現在的刨冰。現在說的Ice Cream,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冰奶油,是1774年法國御廚發明的,就像歐洲的其他飲食一樣,甭管誰發明的,最後還是義大利人做的最好。

歐洲的正經飯館貴,據觀察,即便本地人去吃一次Restaurant也還是很鄭重其事的。附近住戶穿著睡衣來吃飯的事情(像我們在國內常乾的那樣)一次也沒遇上過。若學著當地人普通吃一吃,三明治總嫌太冷,不願意選擇麥當勞的話,簡單吃個熱乎的唯一選擇就剩下由阿人壟斷的生意——土耳其烤肉。這種店普遍有兩種吃飯:1、烤肉配米飯;2、烤肉夾饃。價格在歐洲算便宜的,配米飯8歐以下搞定,肉夾饃大約5歐左右,都可吃。

還是那句話,歐洲的葡萄酒太便宜了,隨便進家超市買上幾瓶回去慢慢喝,好喝不貴品種豐富,實在是大快人心!我在歐洲期間,以每天兩瓶的速度消耗各種以葡萄為原材料的酒,後來喝得牙根直犯酸。唉,若說歐洲的特產,什麼都是假的,唯有這葡萄酒貨真價實啊!

超市裡買的便宜葡萄酒、起泡酒。一晚上兩瓶,兩天的量!

注1:

到了歐洲才知道,阿拉伯人並不是都有錢,恰恰相反,除了幾個海灣地區的石油出口國之外,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其實並不富裕。歐洲到處都是阿拉伯人,中國人一般都叫他們「阿人」。這個名詞多少帶有貶義,阿人多的地方據說搶劫和打架鬥毆就多,我是沒遇上過,但是個海外華人見著我都提醒我:「在旅遊景點見著阿人躲著走。」

據說,「阿人」這個詞後來阿拉伯人聽得懂了,為了中國人與中國人在公眾場合說話方便,一概改口管阿拉伯人叫「神燈人」了。神燈人這詞發音相對複雜一點,據說阿拉伯人還沒有掌握。相對來說,在歐洲,我切身的感受是黑人都很彬彬有禮,稍微混的好些的穿戴一定比白人還要挺拔講究,而且有些頂級的奢侈品店鋪會僱傭高大帥氣的大老黑(穿筆挺的西服煞是好看)當店長,卻真的沒見過阿拉伯人經營除土耳其烤肉外的其他正經營生。

當然,土耳其烤肉是好東西,沒有它東方人在歐洲太難活了。

注2:

不管在法國還是義大利,人們都愛喝濃縮咖啡,天啊,你見過中藥是怎麼熬的吧,中藥把草根熬成汁,這濃縮咖啡就是把咖啡豆熬成汁,味道也差不多。小小的一杯,差不多和咳嗽糖漿的計量杯差不多,一口或者兩口喝下去,喝完走人。這不就是喝中藥嗎?或者說的更那什麼一點兒,這跟打一針咖啡因在身體里有什麼不同嗎?!

我們飛哥也愛喝濃縮咖啡,在自己家裡買了價格不菲的咖啡機每天來兩杯,並因此很煩惱,據說除了喝濃縮咖啡外已經沒法再喝別的了,喝普通咖啡就像喝白開水一樣。可憐啊。

我們在國內喝咖啡,常會點一款叫「拿鐵」的,其實這拿鐵在法文和義大利文的咖啡術語里都是「兌」的意思,你跟人家說拿鐵人家會等著你說下文:您是咖啡兌牛奶,還是牛奶兌咖啡啊?

我在國內喝星巴克怎麼就不知道這層講究呢?星巴克不是號稱要將什麼「咖啡文化」帶到中國嗎?工作做的不細緻,要批評!

注3:

其實唐和宋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製作刨冰性質的冷飲小吃了。只是到了元朝,才開始在刨冰中加入牛奶和乳酪。這當然與蒙古人喜食奶製品有關,但奶製品+冰這對組合雖屬偶然,卻至關重要,使這種冷飲的口味在根本上發生了變化。

當時,蒙古貴族對這項發明也很重視,製作方法的傳播嚴格限定在貴族範圍內。據說,馬可波羅當時費盡心機才搞到了配方,美食家要飯不要命的風範盡顯。個人以為,馬可波羅帶回的其他食品都屬於照貓畫虎,唯有冰激凌這一項創出了新意創出了高峰,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分享

33


推薦閱讀:

糖尿病飲食指南,看這一篇就夠了
飲食宜忌
調理飲食增加精子質與量
給跑者的5條健康飲食守則
與飲食有關的幾種癌症!

TAG:民族 | 歐洲 | 飲食 | 少數民族 | 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