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喝什麼酒?(多圖)
Chen Cherry,WSET 4,獵奇經歷一大堆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微信搜我:purewinefood)
兩年前我大四(瞬間暴露了年齡.....),做了人生第一份兼職工作,就在學校附近一家極負盛名的 Wine Store,地方很小,毫無裝修,但是酒的種類繁多,算是 boutique 精品酒店。
這家店的位置在溫哥華最好的區之一,客人基本是白人,但是有看起來就大富大貴的,也有看起來就生活拮据的;有成功商人,有家庭主婦,有耄耋老人,有建築工人,甚至還遇到過我的兩位教授。做為服務至上的私人酒店,我們經常會與客人攀談很久,甚至會為附近的住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葡萄酒,烈酒和啤酒是白人的日常飲品,而不是奢侈品。就跟我們吃羊肉串時喝青島,磕花生米時喝二鍋頭一樣。
據我的觀察,不管是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年齡,白人基本只會購買$20-$40 之間的葡萄酒用於家庭餐(加拿大的酒被政府徵收黑心錢所以比其他國家貴很多,$20 的酒在美國也就$10),或者普通款烈酒日常飲用和開 party,要麼就是半打啤酒回家就著爆米花看電視。
有個 80 歲 + 老奶奶讓我給她送貨上門一瓶 Ballantine"s, 去她家之後發現她獨居一人,連走路都走不了,駕著輪椅慢悠悠的來開門。後來聽同事說,這個老奶奶每周都要他們送貨上門一瓶低價威士忌,每天都要來兩杯。
我的教授是一位看起來就很有知識的女性,是我們院的院長,老公也是我們學校的知名教授,據說他們的房子價值差不多 800 萬加幣。她選擇的是一瓶$20 出頭的義大利起泡酒,因為那天天氣很好,想回家吹著小風和老公聊聊天喝喝酒。
隔壁工地有個建築工人,每隔兩天會來這裡買一打啤酒,說是帶去工地跟同事一起喝。中間有過兩周沒來,第三周的時候手上包著紗布重新出現。原來前段時間他在工地上打樁,手受傷了,現在剛好一些,就繼續跑來買啤酒。
有一位很美麗的家庭主婦跟我聊家裡的孩子是多鬧心,老公做生意太忙了也不回家。一回頭看見冰箱里有一瓶叫 Mad Housewife(瘋狂主婦)的白葡萄酒,$20,激動的說「不就是我嗎!」瞬間買下,放進剛買好的菜的袋子里開心的走了。
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莫過於 party 神器平價伏特加和朗姆酒了。經常在大晚上十點多快關門的時候,衝進來一群白人小呆逼,大喊:Smirnoff 來一發!繼續回宿舍開 party!
有一個走路搖搖晃晃的老爺爺每隔一周就會來採購一次葡萄酒,他告訴我,這酒是他和兒子每天晚上聊天時的必備物品。他所購買的酒包裝很特殊,是一個紙盒子包著一個塑料(?)袋子,外加一個水龍頭,打開以後可以直接把酒接到杯子里。這種酒一般價格不高。
至於為什麼會招我這麼一個當時屁都不懂的中國女孩來招待白人,原因只有一個:提高銷售額的最佳途徑就是接待中國客人,所以這家店很聰明,永遠保留一名會說中文的員工。
店裡有個櫥子里放的全是$1500+ 的好酒,白人基本都是掃一眼就嚇跑了。曾經有個白人大叔跑去看了看,跟我說:嘖嘖,$2000 的酒,真的有人買嗎,太貴了吧誰能買得起。殊不知剛剛才有個中國大叔抱了兩瓶走,深藏功與名。還有個爺爺級的指了指櫥子里的幾瓶酒,說,小姑娘,這些全要了么么噠。
雖然我時常會給同胞們爭取很多折扣,經理依然常常熱淚盈眶地看著我,拉著我的手說:有你真好!
我認為導致這樣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文化。
葡萄酒威士忌啊對中國人來說是舶來品,但對外國人來說就跟二鍋頭一樣。加拿大的二鍋頭賣價為超過$20,老外看見都以為是什麼高端貨,殊不知!而對於接觸葡萄酒時間並不長的中國,還是有一些將葡萄酒高端化奢侈品化的趨勢,認為只有拉菲這些才是葡萄酒真正的奧義。
當我們把葡萄酒威士忌這些酒類看做日常消費品,,讓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許能從中獲得更多更廣的樂趣。
---------------
※神站導航→⌒精品資源永久網址⌒|《你所看不見的神站大爆光》|♂邀請碼自取♀
查看知乎原文(35 條討論)推薦閱讀:
※你家孩子智力高不高,看這件日常小事兒上表現是不是很明顯
※「十個女人九個炎」, 日常堅持吃點它, 抑菌消炎, 婦科病不來擾!
※痔瘡詳解:分類、臨床癥狀、治療及日常提示!
※我在菜場和小販互懟的日常
※復歸平常 安住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