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還有多少看電影的耐心?
不久前,澳門朋友夢子小姐編劇的電影《奧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我從夢子小姐那裡索取了三十多張請柬,邀請幾位朋友、一些中國研究生和來自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的十幾位外國留學生,前往觀看。
《奧戈》之所以能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是因為它跟澳門回歸十周年有關:它講述的是1999年澳門回歸前夕澳門出生的中葡混血兒「土生族群」去留抉擇的故事。
主人公奧戈是一名情況比較特殊的「土生」, 生長於一個典型中國家庭中的奧戈,有著一張混血兒的面孔。雖然他雖然隱約知道生父是葡萄牙人,但具體是誰他並不清楚。奧戈的養父是一位善良、寬厚的中國人,奧戈的妹妹也是中國人。奧戈本人是海關的邊檢警察,每天的工作就是審查進出海關者的身份和合法性。隨著澳門回歸日期的一天天臨近,「土生族群」面臨著人生重要的抉擇:是留在澳門,還是去葡萄牙?奧戈和他的土生朋友們都在為這一問題苦惱著。自然,困擾奧戈的,不僅僅是去留的抉擇,還有身世的問題。在為去留大事苦惱、焦慮的同時,奧戈也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後來,當奧戈從養父口中得知自己親生父親的信息,便離開澳門,去他所陌生的葡萄牙,開始了他的「尋根」之路。當奧戈在葡萄牙尋根的時候,生母卻在澳門離開了人世。最後,奧戈在幾經周折才找到的生父的家門前止步,選擇了回到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澳門。
圍繞著奧戈的選擇、尋根過程,還展開了幾個跟土生有感情糾葛的中國女子關於友情、親情、愛情的選擇、等待與尋找的故事。
導演張弛,是《東京審判》的編劇,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地下的天空》,便先後在卡羅為法利電影節、曼谷電影節、釜山電影節大受好評,並收穫多個獎項。
影片放映不到一半的時候,我的朋友們,多數現出了失望的表情,有人開始交頭接耳,還有人甚至離開座位,走到劇場外閑逛。他們之所以終於沒有離開人民大會堂,據說是為了照顧我的面子和心情。說實話,我一點也不怪他們。因為,我本人也覺得,這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我之所以坐在那裡認真看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久前在澳門,我曾經主動請纓,表示要給夢子小姐這部電影處女作寫影評;還有一個是,澳門回歸前我在那裡工作過一年,澳門回歸後,我前後三次赴澳門參加文學獎評選活動,對「土生族群」、對回歸、對澳門我都有濃厚的興趣。首映結束後,夢子小姐也為《奧戈》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幾次致歉,說大冷的天(那天晚上北京氣溫很低)害我們跑那麼老遠的路,心裡很過意不去。
中國研究生那裡,我也沒有聽到什麼熱烈的反應。估計,他們對有機會走進人民大會堂看一看,更感興趣
但是,過了幾天,從十幾位外國學生那裡反饋回來的信息卻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紛紛表示喜歡這部電影,說電影很有意思,感謝我給他們提供了這個機會。一位西班牙女生說,她喜歡這部電影,除了故事內容有意思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和風格不完全是中國的,有一半是歐洲的,她因為熟悉而感到親切。一位韓國女生,則認為,這部電影除了可以幫助她更多地了解澳門、了解「土生族群」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國際意義。她說,在國外出生長大的人,尋找自我的時候,總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歸屬於哪個國家。她認為,這些人「通過這部電影可能找到自己想要尋找的某種答案」。即:一個人出生、長大的地方,就是他應該歸屬的地方。韓國學生也承認,這部電影當然不屬於好萊塢那種「好看」類型的電影,但是,她反覆強調,她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通過這部電影,她學到了許多東西。最後她總結道:「這不是娛樂類型的電影,這是讓人思考的電影,是嚴肅的電影。」其他外國學生,不少人對這位韓國學生的說法深表贊同。
坦白地說,聽了這些外國學生的意見,作為他們的中文教師,我感到慚愧。
也許,我們中國人由於心情浮躁、眼光飄忽,已經只能看看熱鬧、熱辣、熱炒(過)的「進口大片」和「國產賀歲片」,而沒有耐心坐下來看一點有內涵、有思考、有深度的嚴肅題材的電影了。
推薦閱讀:
※中國,仍需逼近現代典範
※中國最知名的這十大紅茶,96%的茶友都不知道
※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仙」
※宮腔粘連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