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病了,社會也病了,誇張的報道能帶來什麼,醫生再次成為背鍋俠
以點帶面,誇大事實,採訪三兩個人就弄個大新聞,甚至為了吸引眼球不惜造謠,無中生有似乎成了當今某些媒體的通病。最近又看到某記者發表的《心臟支架的內幕:國外手術用3個國內用10個》,一看標題確實觸目驚心,很吸引人,一下子挑起了我對醫生的仇恨,看看下面的評論,可以說作為記者,成功的為脆弱的醫患關係再添上一把火。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得到的數據,國外用3個,國內心臟支架用10個,至少我沒查到這方面數據,不可否認,在心臟血管多處狹窄的患者,可能放置支架比較多,但也是根據患者病情來放置支架。同樣不可否認,確實醫生收受回扣問題,但是現在任何耗材進醫院都是省里主管部門統一招標,中標價格是多少,進醫院價格就是多少,醫院根本沒有自主權。那麼到底是高價格產生了回扣,還是回扣導致了高價格,因果關係似乎沒弄明白。那麼是誰讓高價格的耗材進入醫院,到底是哪個環節得到了最大的好處?記者卻在文中隻字未提,不知道是沒看見,不了解,還是不敢寫,反正醫生這個黑鍋是背定了,就像前不久說的高葯價一樣,醫生作為整個鏈條的末端環節,明明只喝了一口湯,卻要背負起所有的罪責。因為醫生最軟弱,無權無勢,任人宰割。
文中提到:國際上,支架和搭橋手術的比例是7:1~8:1,但在中國,這個比例高達12:1。斷章取義,不懂裝懂,糊弄外行也是無良媒體的常用手法。7:1-8:1與12:1差很多嗎?記者根本沒考慮中國的人口基數,更重要的是沒考慮到中國嚴重不平衡的醫療資源。首先讓我們看看什麼是心臟搭橋手術。常說的心臟搭橋手術往簡單里說實際就是血管置換手術,就是從身體其他部位取下一段血管,將心臟發生堵塞的血管替換掉,常見的部位有大隱靜脈血管(5年閉塞率高達50%),橈動脈(用的較少)等或者左乳內動脈血管遠端直接連到狹窄部位遠端(10年通暢率90%,但只有一條)。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搭橋手術,答案是否定的。搭橋手術需要極高的技術水平與醫療條件,以及病人的體質也要求極高,肺功能要好,術後呼吸恢復要好,有部分病人,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就有可能術後醒不過來,同時還要求開胸,心臟停跳,體外循環,手術完成後,心臟復跳,這些技術都是胸心外科頂尖技術,一般醫院都無法完成,同時要求搭橋血管不能太細,如果太細即使戴著顯微鏡,也無法縫合。體質差,不能耐受開胸手術的也無法行搭橋術,可見心臟血管搭橋並不是誰想做就做,記者同志想的太簡單了。作為優質醫療資源大都高度集中於大城市的中國,甚至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級三甲醫院都無法完成這個手術。而支架置入,以其創傷小,見效快,可重複性,操作相對簡單而得以在中國得到較多開展,一般縣級二甲醫院都開展了心臟支架植入術,而且有很多患者病情危急,根本等不及轉院,心臟支架的置入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這樣的文章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頂多一笑了之,或者不屑一顧,而對於老百姓,則是起了誤導作用,不單單挑起了醫患矛盾,而且也害了患者,前幾天剛看到某公眾號文章,一患者因胸悶憋氣,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用藥後緩解,便大喊:把針拔了,我要回家。醫生告訴他:你的心臟病很嚴重,不能回去。患者大喊:你們不就是想騙錢嗎,我自己身體我自己知道。終究還是回家了。然而第二天,救護車再次把他送來了,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可惜沒能搶救過來。
某大記者,當你發這篇文章的時候,可曾想到這篇文章能為醫療帶來什麼?一,不會因為你的這篇這篇文章降低耗材價格,因為跑偏了,關注點錯誤,沒有觸及高價格耗材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在招標環節,希望有人能夠去深挖一下;二,成功吸引了眼球,博得了點擊率。三,割裂了醫患關係,挑起了醫患矛盾,在眾多傷醫事件中你就是幫凶;四誤導了患者,造成了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讓很多本該受到恰當治療可以挽救生命的患者失去了治療機會,如果真有患者因此死亡,你就是劊子手。
長按.識別.關注
推薦閱讀:
※現今社會, 最欠缺的 ------彼此的寬容
※緬甸銀河國際八哥說社會:澳門有名的賭場
※一個移居16年的老移民對加拿大社會的感悟!
※社會探實男人和女人誰比誰更現實
※我逐漸喪失作為一個人尊嚴,甚至都沒力氣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