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覺囊派及其「他空見」與六支瑜伽法
A、覺囊派簡說
覺囊派是藏傳佛教宗派之一,它在諸多宗派中特別在教義方面獨具一格,因而在藏傳佛教史上引起爭議。覺囊派以「他空見」為主要學說,故其淵源追溯到域摩·彌覺多吉(約十二世紀初人)。域摩·彌覺多吉最初是一位在家的瑜伽修行者,後來出家並改名為丹巴傑布,他從克什米爾的班欽·達瓦貢布及其弟子卓敦·南拉孜等高僧大德前學習《時輪本續經》、《集密》等深奧密法,獲得大徹大悟,並著述《時輪》法要。正如「次赴烏郁觀修,獲得證悟,心中生起他空之見,得了神通,顯示變為鴉鵲等,於是成就者之名大為顯著。亦曾著有關於《時輪》這少分著述,壽八十二卒。」(註:《士觀宗派源流》第114頁)。這就是域摩·彌覺多吉創立「他空見」教義的大致經過。
到域摩·彌覺多吉的第五傳弟子貢邦·特傑尊珠(124—1313年)時,這位高僧在後藏拉孜東北的覺摩囊建立一座寺院,被稱為覺囊寺,覺囊派就是因該寺而得名。貢邦·特傑尊珠的門徒中出現了一位傑出人物,即凱尊·雲丹堅贊(1266一1327年),他繼承覺囊法嗣並精心培養了一名後繼者,這就是著名的多朴巴·喜饒堅贊(1290—1361年)。在這位大師期間,覺囊派有所興隆,正如「覺囊派在篤朴巴時比較興盛,但是在他以後的一段時間沒有什麼起色,也沒有什麼著名的僧人出現。」(註:《西藏佛教史略》第179頁)。引言中的篤朴巴正是多朴巴·喜饒堅贊。
但是覺囊派一直流傳下來,正如《土觀宗派源流》中指出:「法嗣多至不可計量,其中以羅朱白譯師及薩桑·瑪底班欽為其心傳二弟子,此外能繼承他的事業的如喬勒南傑等的哲嗣亦復不少。」喬勒南傑(1306—1386年)曾繼承多朴巴的事業,擔任覺囊寺和昂仁寺住持,為覺囊派的發展做過努力。但是「從此以後《時輪》灌頂和講解的傳承雖大為發展,然他空之見,則為諸智者共同之所破斥,因此,逐漸趨於消沉。」(註:《土觀宗派源流》第116頁)。後來覺囊派中出現一些著名人物,覺囊派又開始興盛起來,諸如覺囊·貢噶卓喬(1507—1569年),覺囊瓦·多羅那他(1575—1634年)等。特別是覺囊瓦·多羅那他對覺囊派的復興作出過重大貢獻。
相傳多羅那他是貢噶卓喬的轉世,原名叫貢噶寧布,出身於前後藏交界處的喀熱瓊增,幼年在覺囊寺學經,後遊歷藏區各地,廣拜名師研習顯密教法,三十歲受比丘戒,成為覺囊派的一名高僧,並得到拉堆絳地方首領(萬戶長)的支持。十六世紀後半葉,拉堆絳地方勢力衰落後,又受到第司·藏巴汗的扶持。因此,多羅那他於1614年在覺囊寺附近創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新寺,即著名的達丹彭措林寺。覺囊派在這一時期又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正如「後來覺囊·貢噶卓喬,尤其是卓喬的轉生多羅那他又將此見重行恢復,大肆宣講,廣為著述,建達丹彭措林寺,造像起塔,精美絕倫。並廣刊覺囊派的各種著述,聚集了不少的僧伽,與仁蚌巴·嘉瑪丹瓊旺布結供施之緣,在世間和出世間兩方面顯赫一時。」(註:《土觀宗派源流》第116頁)。所以,多羅那他建達丹彭措林寺不久,受到外蒙古汗王的邀請,在漠北庫倫(今烏蘭巴托)一帶傳教約二十年,得到喀爾喀部的信奉和支持,並在當地建立了許多寺廟,最後被尊稱為「哲布尊丹巴」。從此,多羅那他在漠北庫倫一帶享有崇高的地位,於1634年多羅那他在庫倫去世,次年,喀爾喀部土謝圖汗王適得一子,被認定為多羅那他的轉世,成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
1649年,第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年)進藏全面修習佛法,當學業完成即將返回外蒙古時,五世DL已握有宗教大權,便勒令哲布尊丹巴必信格魯教,從而使外蒙古地區普遍信仰格魯派;而且五世DL將西藏地區的包括著名的達丹彭措林寺在內的覺囊派寺院全部改為格魯派寺院,除了保留多羅那他的名著《印度佛教史》以及零星著述外,還將其它宣揚覺囊派教義的所有經籍都燒毀或封存起來。所以,至十七世紀末,覺囊派在西藏已經不復存在了。值得指出的是,覺囊派在西藏地區的消失不等於它在整個藏族地區就已經滅亡。目前,覺囊派不僅在四川阿壩和青海果洛等藏族地區存在,而且在這些地區仍具有一定勢力。例如,四川阿壩州境內的阿壩縣、馬爾康縣和壤塘縣以及青海果洛境內的甘德縣、久治縣和班瑪縣等境內仍有三十多座覺囊派寺院。其中壤塘縣境內的壤塘寺,則是以上兩大地區覺囊派寺院的母寺或祖寺,享有崇高地區。
B、「他空見」
由於覺囊派「他空見」的觀點,對佛家「性空」義的解釋不同於其他教派,因而遭到其他教派的反對,被認為是「外道邪說」,在藏傳佛教的諸多教派中十分孤立,並成為藏傳佛教的一支特殊宗派。
該教派教義以「他空見」為核心,即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真實體性,這個本體是絕對的、永恆不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在這個本體之內,所以本體自身不能說是性空。但是人們在思維活動中,由於錯誤的認識而加在本體之上的東西是空,因此說性空是「他空」而不是「自空」。「他空見」說事物有它的實性,但要認識它必須採取瑜伽靜坐的辦法,細心體會,最後才能把一切事物的煙霧外衣看透,真實性也就顯露出來了。「他空見」就是將一切事物都看成「斷」「滅」、絕對不存在的,只有事物的真實性才是絕對存在,這個存在即至高無上的佛。但因為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斷」「滅」,就犯有把「涅槃」「因果報應」「善果」等也看成是絕對不存在的嫌疑,所以受到其他教派的反對是可以理解的。對此,已故義大利著名藏學家圖齊先生也曾作過重要論述,他在《西藏的宗教》一書中指出:在這一問題上,覺囊派和格魯派之間的教理對立非常明顯地顯示了出來。這後一種教派的代表人物一般都心甘情願地承認心由於靜修就可以變成佛,但他們否認這種變化必然會產生。所以格魯派由此而與覺囊派分道揚鑣,覺囊派的教理認為,可知物是不存在的,而唯一的存在物卻是被稱為「真如的本質」(如來教義,本性)者、存在或「勝諦」(真諦)。
空就是心的存在本身,光是語言,這二者的統一就是「覺」(心)。這種劃分法與三身的劃分相同;心的真實存在就是具有無限精神潛力的身(法身)、光明是受用身,其表現形式是化身。一旦當升華的智慧(智神)出現時,幻覺現象就停止了;如果相反而表現出了幻覺現象,那麼神智就會中斷。事物的世界是無實的,事物僅僅是一些現象,而現象又僅僅是由心造成的。任何從事冥想的人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大家可以冥想的某種東西也是不存在的,因為冥想者和被冥想物都僅僅是思想的一種發光的特徵。因為實際上甚至不存在需要修習的全神貫注的活動本身,所以此人所追求的目標,也被取消了。
我們所看到的、聯想到的和想像到的一切實際上都是一些名字和稱呼,而不是指具有一種真實存在的現實和一種可以對心施加影響的存在。這種心是空,但在這一方面也是光明,它可以照亮具體的物品,因此我們可以把它視作在生死輪迴內外表現出的一切基礎。這是把兩種不同的觀點(這二者又屬於同一類別)同時置一於此的一種錯誤。這僅僅是由於它們似乎是產生了義諦和勝諦兩種真諦的兩種情況。因為它們二者事實上是一個整體,所以它們形成了其統一性的先決條件,即一種簡單想像的存在,而不是一種實質基礎的存在。
心之空並不是一種消極的空,因為絕對的空本身並不反對應被否認的某些東西,它是「他空見」,這就足夠了。雖然在純粹經驗中的可知物僅僅是一些名詞和術語,大家還是錯誤地承認它由於誕生和指導經驗界的義諦而具有一種真實的存在。
C、如何修六支瑜伽法
《土觀宗派源流》記載:「關於他空見的論點在《了義海論》中說:『一切諸法實相勝義諦是常恆堅固不變的。阿賴耶有識智二分,此屬智分,復是勝義法性的三寶周遍一切情器世間,是界覺性無差別的天眾,此與如來藏本住種性,四續部中所說百部諸尊者,皆同一意趣。承認它是因位果位無別的相續中居住之相,承認它在法身三分位中存在之相,承認它雖然常住因位,然說決不能在識上顯現。住因位之相既然如是,所以應依六瑜伽次第修習才能現證此果位法身。』」可見,六支瑜伽法是覺囊派獲取最高成就的重要途徑。下面就六瑜伽或六支瑜伽法作一一介紹:
1、收攝
收攝是指感官的回攝,這是將感官置於心靈的控制之下。感官是指眼、耳、鼻、舌、皮膚,運動器官是指手、腳、聲帶、肛門、生殖器官。感官和運動器官傾向於向外的行為,並與外在的事物相接觸,心靈容易受其役使。因此,修鍊者必須使自己很徹底地放鬆著,經由鼻孔深長緩慢的呼吸,嘗試使自己忘卻外在的世界,甚至不再感覺自己的呼吸,不再覺察坐著的身體,然後再去試著控制自己的思想,不去注意可能會生起的各種念頭,把心靈完全從外在的世界裡收攝回來,把持在單一的理念上。在開始一段時間,這種做法可能會覺得受到挫敗,但是,經過不停的努力,將會馴服散亂的心靈,獲得成功。
2、排定
禪定幫助修鍊者將心靈提升到永恆喜悅及和平的最高境地。瑜伽的神秘階梯將粗鈍和精細連結起來,並帶引修習者超越一切粗鈍和精細而達到至上的境界。禪定是單一正念之流不斷的持續。練習靜坐最好的時辰是早上三時至六時和下午五時至八時。道行高深的修鍊者可以在午夜周圍環境寧靜祥和時練習靜坐。
靜坐有許多方法,總括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有為法;第二類是無為法。它們分別被稱之為有形和抽象的靜坐。在有形具象的靜坐法里,修鍊者冥觀想超越身體、感官、心靈智慧和自我的「唵」,或是清凈圓明的自性。在靜坐時,不應讓雜念干擾到靜坐的目標。觀想冥思永恆的聲音「唵」及其意義和覺悟感受是控制心靈最好的方法之一。此稱為無為禪定。在瑜伽經典中所記載的聖音就是「唵」。對瑜伽而言,「唵」是非常重要的聲音,是給予修鍊者安樂和平靜的聖音,可以幫助修鍊者進入禪定。除了反覆不斷的「唵」聲外,沒有任何其他雜念的介入。練習一段時間後,修鍊者逐漸發展出把心靈從感官及其目標上可以轉移的習慣。當心靈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內在妄想所擾,並了悟無上喜悅的寧靜狀態時,修鍊者就體驗到了靜坐所得到的無比的喜悅和強烈的深沉。
觀想清凈圓明的自性,當然比觀想任何其他目標來得正確。自性位於心穴之內。瑜伽之心並非外科醫生手術刀所能觸及的肉團心。它不是一團肌肉,而是一個控制整個生命和光明系統的焦點,它是靈性之心。心輪就是焦點的核心。心輪與底下的海底輪、生殖輪和臍輪,與上端的喉輪、眉心輪和頂輪相關連。心臟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事實上,瑜伽認為,人有三個身體:粗鈍的、精細的和最精細的。瑜伽修鍊者所冥想的靈性之心,是位於肉團心的腔穴內,但是依憑人的感官卻完全無法見到它。
越多的參禪靜坐,就能得到越多的洞察力和內觀內省的力量。在內觀內省階段,心靈和感官無法再玩弄它們習氣的鬼把戲,感覺的目標也失去了它們的吸引力,此時心靈充滿一片光明,無知的遮幕落了下來,一切世俗之見都消失了。在靜坐觀禪的最後階段——三摩地,一切差異和分別都消失了,個體與至上本體結合在一起。三摩地是絕對的一體,是勝王瑜伽的最高境界。
3、受命
當心靈有了良好的外在及內在的控制後,就要開始修習瑜伽受命法。修鍊者應該將他的軀幹、頭部和頸部保持在一直線上,身體也應堅穩不動。四肢不可隨意晃動,身心保持寧靜安祥。此時只有呼吸和心跳繼續不斷,有時候呼吸也能加以控制,但是對心臟的跳動卻無法隨心所欲地支配。雖然如此,仍應忘掉身體的存在。當生命的能量流經脊椎而無絲毫的阻礙時,稱之為平衡的狀態。能量之流從脊椎的底端上升到頭頂,又從頭頂流向脊椎的底端。此處匯聚了兩股不同的能量之流,一個是陽;一個是陰。陰陽兩股能量在中脈得以調和,能量之流不受干擾的狀態,整個神經系統的功能才能完美無疵。正確的姿勢可以幫助修鍊者在完美的靜坐中得到自然的喜悅。脊髓雖然並不附屬於脊柱,但是卻在脊柱內部,如果彎腰駝背的坐著,就擾亂了脊髓。為了達成靜坐的目的,身體的三個部分——胸部、腰部和頭部必須經常保持在一直線上。
這裡提供幾種坐勢,修鍊者可任意選擇其中一個適合於自己的姿勢。
①蓮花坐式。此姿勢是先坐下,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然後再將左腳置於右大腿上。閉口,舌抵上齶。雙手交叉,拇指相抵,置於腹前,呼吸保持自然、細長。
②完美坐式。此姿勢是先坐下,彎曲左膝,以左腳腳蹬壓住海底輪(會陰穴)。然後再彎右膝,用右腳履壓住生殖輪(在生殖器根部)。雙手各置於兩邊膝上,手心向上,保持自然呼吸。女性不宜用此式,因此式對女性較低部位的腺體刺激多於控制。
③舒適坐式。此姿勢是先坐下,將右膝蓋彎曲,腹部放在身體前面,與兩肩之線成平行位置。再彎曲左膝蓋,提高左足踝,使其放在右足踝上,背肌伸直,肩膀放鬆。相反左右兩腳的盤腿法也要練習。重疊足踝時,當將踝骨錯開一點,以防磨痛。
4、持氣
將身體保持在舒適平穩的姿勢後,接著就是通過呼吸的控制法來控制神經系統,控制生命的能量。在開始的階段應該儘力以均勻深沉的呼吸來凈化瑜伽脈,幫助神經系統的調和。過一段時期後,便著手練習呼吸控制法,即以左鼻孔(右脈)將氣吸滿脈部(可用右手大拇指壓緊閉住右邊鼻孔),稍停一下,然後再由右鼻孔(左脈)吐氣(可用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閉住左邊鼻孔,並將大拇指移離右邊鼻孔)。當氣從左鼻孔呼完時,再次從右邊鼻孔盡量吸氣,然後用拇指閉住右鼻孔,從左邊鼻孔呼氣。如此構成一次呼吸控制,它包括三個部分:吸氣,停息,吐氣。開始時每個過程,早晚至少應各練習四次。
5、集中
集中是將心靈專註於外在的目標或者內在的一點上,心靈若無所緣之處就不可能有集中。在開始時,感官的作用把修鍊者的心靈拖向外在的世界,而擾亂心靈的安寧。修鍊者應該學會調伏起伏不定的念頭,並且安定情緒。如果無法控制感覺器官,放任感官的活動,心靈隨感官而奔逐,那麼集中是不可能的。心靈的集中不應有肉體的活動,甚至思考都應避免,歡愉、悲傷、頹唐、憤怒、色慾和貪婪都會干擾心靈的集中。同樣,在饑渴的影響下,精神也無法集中。
要做好集中,就應該小心翼翼地把正當的行為、正確的姿勢、有規律的呼吸以及將感官從外在的事物中收攝回來的基礎打好。從事集中修鍊開始時,應把心靈固定於一個令人愉悅的目標上,或固定在一個冥想之處,此冥想之處與宇宙的本體有一層特殊的關係——這是一個特別的能量控制中樞,它控制了五種基本原素:土、水、火、風、空。因此,當心靈向這一特定的中樞集中時,自然就會得到宇宙源源不斷的能量。
6、三摩地
三摩地,又稱為無限的喜悅,是一種很深的禪定。通過由心靈的集中和禪定,就會很自然地到達三摩地的境界。三摩地是所有瑜伽的目標,在這種境界里,個體的意識與宇宙的意識合而為一,低層次的小我已擴展為宇宙的大我。這是靈性上狂喜的境界,此時就會覺得萬物都為一整體,心靈意識融入潛意識,與那至上意識合而為一。三摩地的狀態為純然的喜悅狀態,永恆的喜悅,沒有痛苦的喜悅。因為由物質中所得到一的不過是相對的快樂,很容易被相對而來的痛苦所抵消。在三摩地中,所達到的是全然無痛苦的喜悅——這是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的,無法用外界任何甜美的事物來加以比較,無法形容這種境界的美妙。這必須去親身體驗。
有兩種不同的三摩地:有餘依三摩地和無餘依三摩地。
我見證到心靈的各種不同境界,它們不斷地顯現和消失,並且我感知外界的事物,但與我毫不相關,這就是有餘依三摩地。在這個境界中,瑜伽修鍊者看世俗的事物就像是旅人走在路上,不管周圍的地形如何,眼睛只管盯著路面。瑜伽修鍊者超然地注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狀態及其變化過程,好像這些全不屬於他,如同變戲法者不為他所創造的幻影所騙。瑜伽修鍊者不會把肉體和心靈的狀態認為是屬於他的,他保持著完全的不執著,安住在他的了悟里,他有別於它們。
另外一種狀態即無餘依三摩地,不再執著,並且本自存在,本自明白。一切安詳和平,不動搖地安住在「沒有二元性、只有我存在」的狀態。在這個深沉的狀態中,思想和所想的事物都不存在,只有自己存在。它是前一種狀態的極點。無餘依三摩地是最高的狀態,瑜伽修鍊者自身融入永恆的喜悅里,並且擴展認同到「只有我存在」的狀態。它是一體、相同,又非筆墨所能盡言的境界。
人類的生命受到無數的束縛,能夠將束縛逐一加以拋棄的人,終有一天必會達到自性的國度。達到了三摩地,就得到永恆的自由。這就是勝王瑜伽的最高境界。
藏密靜坐的過程就是喚醒那位於人的脊椎底端的沉睡生命意識能量,並提升到最高的能量控制中樞(松果體)。這沉睡的意識能量位於海底輪,它以其粗鈍的本質將那無限意識束縛住,像冬眠的蛇一樣躺在海底輪——最粗鈍的特性。如何從粗鈍走向精細呢?通過六支瑜伽,可以喚醒這個沉睡的生命意識能量,由海底輪提升到頂輪,並叩開那與宇宙至上本體合一的門戶,修鍊者就能體會到天人合一與永恆喜悅的滋味(註:參見《密宗密法》)。
D、表示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時輪金剛
覺囊派以《時輪》作為本宗的根本大法。所謂「…··則名為他空見,以此見又摻入《時輪》的引導,成為隱秘宣說之法。」 (註:參見《土觀宗派源流》)。所以,覺囊派很推崇時輪金剛,而且奉時輪金剛為本宗的最高本尊神在修鍊密法時加以觀想或禮拜。
時輪金剛,是藏密諸多本尊之一。是修鍊時輪密法時的本尊神,約十二世紀傳入西藏(註:詳見《西藏王臣記》)。時輪密法認為,一切眾生都在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迷界之中,所以,以時輪表示「三時」。該法又宣揚釋迦牟尼之上還有一個「本初佛」,此佛為一切事物的根本源泉,還提倡修鍊此法應控制體內的「有生命的風」,以保長壽,並通過所謂「五智」和「禪那」((註:禪那,梵文、巴利文的音譯,即禪定)合一相應法,去追求即身成佛。在許多藏傳佛教寺院里有專門研習時輪密法的學院或機構。
為了便於修鍊者觀想或禮拜時輪金剛,下面對時輪金剛,特別對他的形象作詳細介紹:
時輪金剛具有多種多樣的形象,是一尊最為複雜的神佛像。就一般形象而言,他的身子呈藍色,放射五色光,都是純光。有三個頭的:居中的是藍色,居右的是紅色,居左的是白色。有四個頭的:在前面的是藍色,憤怒的牙齒伸出嘴外;在右面的是紅色,臉帶慾望;有後面的是黃色,是靜修的模樣;在左面的是白色,是肅靜的模樣,每一張臉上都有三隻眼,每一個頭上都戴著人頭骨的帽子。居中的頭髮上有多種裝飾,由下而上是各種顏色的金剛、半月、小型的金剛薩埵,右手拿鈴。左手拿金剛杵,身上裝飾著寶石、耳環、手鐲、腕圈、腰帶、踝環、領巾、珠子,都是金剛石的,虎皮裙子掛在腰間。
時輪金剛有三副肩背,每副由下到上,是藍、紅、白色的。每個肩上有兩隻胳臂,一共十二隻胳臂,頭兩對是藍色,外邊是紅色,上面兩對是白色。每一胳臂上有兩隻手,共有二十四隻手:前面四雙藍色,中間四雙紅色,上方四雙白色。每隻手的手指,由拇指到小指,依次是黃、白、紅、藍、綠;每一根指頭的關節,由尖到掌,依次是藍、紅、白;每一根指上戴有指環,都放光芒,手上拿著各種器具:前面四雙手呈藍色,右邊依次拿著金剛、刀、三叉戟、月形刀;左邊依次拿著金瓶柄的鈴、盾、降魔杵、充滿血的人頭骨。中間的四雙手裡紅色,右邊依次拿著火箭、金剛鉤、有聲的鼓、錘;左邊依次拿著弓、帶金剛的套馬索、寶石、白蓮。下面的四雙手呈白色,右邊依次拿著輪、槍、杵、斧;左邊依次拿著白色螺殼、鏡子、金剛的鏈子、瑪哈布拉瑪的頭。
時輪金剛均為雙身像:一身為自己,另一身是他的明妃。明妃身為金黃色,雙腿和時輪金剛平行站立,有四個頭、八隻手。前面的、後面的、右面的、左面的頭,各呈黃、白、藍、紅等顏色,每一面頭有三隻眼。右邊的四隻手拿著刀、鉤、響鼓和珠子;左邊的四隻手拿著人頭骨、套索、百瓣蓮花和寶石。在她的頭頂中央,有一小型的金剛薩埵,其姿勢與時輪金剛完全一致。
時輪金剛和他的明妃以相互擁抱的姿態站在蓮花上,他倆伸直右腿,作遊戲狀。腳下有紅色慾望神,慾望神有一個頭,四隻手,拿著五花箭、弓、套索和鉤。他倆的左腿均作彎曲狀,腳下是白色可怖妖魔,這妖魔有一個頭三隻眼四隻手,拿著三叉戟、人頭骨碗和天杖。慾望神和可怖妖魔的明妃恭敬地捧著時輪金剛的腳掌,俯首下視。
通過以上描述,不難看出時輪金剛是一尊極其複雜的神佛像,但要明白他的每一種形象或動作,以及各種不同顏色都象徵著特殊的意義。這些在其它章節中有所涉及,在此不贅。
推薦閱讀:
※正確練習瑜伽體式,遠離傷害
※驚艷瑜伽13
※連續堅持100天早起練瑜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day100
※瑜伽,心靈的陪伴!
※減肥瑜伽專題介紹
TAG: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