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證經方論壇記錄(5)四逆散,摧毀有形之邪痰,使無形之邪隨柴胡外出
2017-07-20中醫臨證經方論壇群聊精華記錄
南寧—陳朝經:3.脾經:
補脾人蔘綿黃耆,
扁豆白朮共陳皮,
蓮子山藥白茯苓,
芡實蒼朮甘草宜。
瀉脾葯,用枳實,
石膏大黃青皮奇。
溫脾官桂丁藿香,
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涼脾葯;
白芍升麻引入脾。
欽州—高一萍:中醫文化與象數理論:(六)中醫臨證察機
意象思維,實質上是中醫學在認識疾病、處理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方法。你要觀象的時候。
1.觀表象 ;
2.觀它的相關性,知其情。比如說一個病人跟別人吵完架,說「口苦咽干」,這是現象。為什麼出現「口苦咽干」?因為吵架後,肝氣鬱滯造成肝鬱化火。
3.察其機,這個就是「數」了,就是規律了,就是我們最後得到的結論:病機在什麼地方。
這個「機」有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對問題的觀察,最後找到它最關鍵的地方在哪裡。第二 這個機反映了它向什麼地方發展。你如果見其證不知其機,就會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所以中醫又把「象」叫做「藏象」,臟腑的內在表象。《內經》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那樣就可以以簡馭繁啦。
上海—徐貞梅:雷公曰:請言膀胱之經。
岐伯曰:膀胱之經屬足太陽者,蓋太陽為巨陽,上應於日,膀胱得日之火氣,下走於足,猶太陽火光普照於地也。其脈起目內眥,交手太陽小腸之經,受其火氣也。
上額交巔,至耳上角,皆火性之炎上也。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兩旁下行,抵於腰,入循膂絡腎,蓋膀胱為腎之表,故系連於腎,通腎中命門之氣,取其氣以歸膀胱之中,始能氣化而出小便也。雖氣出於腎經,而其系要不可不屬之膀胱也。
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以貫臀,入腘中而止,亦借腎氣下達之也。其支者,從膊內別行下貫脾膂,下歷尻臀,化小便通陰之器而下出也。過髀樞,循髀外下合腘中,下貫於兩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交於足少陰之腎經,亦取腎之氣可由下面升,以上化其水也。
欽州—陸檸:人生的真諦就是「適時放下,不要執著」。
上海—肖春宏:張乘成與鄭欽安對病機的認識,主流是一致的,陽起不來。施治套路就不同了。張乘成會使用四逆散,摧毀有形之邪痰,使無形之邪隨柴胡外出。而鄭欽安不會使用四逆散,另選他方化掉陰邪。
目的相同,都是祛邪扶正,而方法各異。
咱們的成長教育,非常不好,學生時代,解題方法多數單一,答案唯一。形成單線思維,非黑即白。而中醫不是這麼回事,多途經,多答案!
多途徑,多答案,擇優而用之。
【一位針灸高人的感慨】他因母親被疾病折磨的死去活來,發奮苦讀《黃帝內經》,探得九針奧妙。欲傳之天下,廣收門徒。然傳授學術精髄思想時,學員全睡著了,而傳授一招一式時,個個眼晴瞪的大大。此現象令他無限感慨!
他說,來了沒繼承學術精髓思想,只學會了一套招式,回去只能治幾個病,很難有發展。
欽州—李嘉偉: 兩千年的《傷寒論》在現代空調病里得到印證
學中醫的人一定要看《傷寒論》,《傷寒論》里有112個方子,絕大多數人肯定覺得有些方子一輩子都用不上,或者根本碰不到這樣的證候,我曾經也這麼認為,但隨著看過的患者越來越多,基本各種證候都能遇到。問題是,即使你碰到了,還要看你辨證是否正確,對《傷寒論》的理解是否通透,應用是否靈活。
前天(2017年7月18日),有朋友請求我給開方,由於我比較忙,等了一會兒才看到他的留言:昨天開始低燒,嗓子疼,流鼻涕,眼睛鼻腔乾熱,舌頭也熱,無力,心悸,夜裡睡不好總醒,怕冷,便溏,小便有些熱,呼吸也有些熱,昨天口水特別多,今天好一點,想喝熱水,不算渴。我問:出汗嗎?身體疼嗎?胸悶嗎?他說:昨天出汗,今天不出汗,關節疼、胸悶,而且噁心。這完全符合麻黃湯的證候。因此也沒問別的,就給開了麻黃湯。
到前天下午2點多,他告訴我:深刻體會了一把麻黃湯,太神奇了,吃藥出了一身汗,中午冷的要死並且高燒,現在終於不冷了。而且其他癥狀也沒有了,骨節不疼了,不噁心了,也不胸悶了。
到前天傍晚,他又問我:晚上還能再喝一劑嗎?,我還是有點噁心,也可能因為一天沒吃飯,但不那麼怕風冷了,手心很燙,腳心也是,眼睛也熱。我想了一下,覺得他可能是汗出不透,告訴他再吃一次吧。
我以為這樣就會好了,可是到昨天上午7點多他就給我留言了:胸口中間一條特別疼,後背也疼,脖子後面也疼,一直出冷汗,汗出帕風,冷的要命,胸口摸著熱。我到上午10點多才看到留言,各位懂行的,看到這條留言,你會想到什麼呢?
我覺得至少會想到《傷寒論》里的5個證候:桂枝湯證、芍藥甘草附子湯證、四逆湯證、桂枝加附子湯證、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那接下來就要確認具體用哪個方證最合適了,這就要看病機了。
我問:昨天是否在空調里睡?大小便如何?自己摸摸脈感受一下如何?他說:沒在空調里睡,但是開窗睡,今天一直在出汗,大便溏,小便不多,也沒喝什麼水,但小便黃,感覺小便有點熱。我問:脈促?胸悶?他答:脈弱、不浮,心率90,有點悶,胃裡有些緊緊的。
看到這個,會不會想到桂枝去芍藥湯證呢?那繼續求證吧。我問:四肢是否屈伸不利?他答:肘關節、肩關節有些疼,身體沉重。這時候,應該馬上想到桂枝加附子湯,你可以分析一下桂枝加附子湯的病機,然後用這個病機解釋一下患者的所有癥狀,能解釋嗎?很容易解釋。所以就用這個方了。
他中午買的葯,到晚上他告訴我,半天時間,他吃了3次,現在所有癥狀都沒有了,而且身體感覺有點熱,正常了。
那麼前天的麻黃湯開錯了嗎?應該沒錯,否則他吃了不會癥狀消失,而且感覺舒服。那他為什麼會又病呢?我推測,他平素陽虛,加上晚上睡覺開窗,而病情剛剛好,陰陽處在弱平衡狀態,因此一早就又病了,但病機證候不同了。
看看《傷寒論》原文:「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這樣一下就明白了吧,原來醫聖早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可能和我遇到的情況完全一樣。因此用固陽以攝陰的桂枝附子湯,一劑而愈。
批判中醫的人還敢說《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是胡說嗎?因為《傷寒雜病論》的這一條就包含了《黃帝內經》的理論,因為有理論,才有治法,然後才有方葯。相信或者不相信中醫的都可以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推薦閱讀:
※上廁所蹲下去起不來…這一味讓膝關節更有力 | 中醫傷科 | 中醫 | 健康新知 | 華人健康網
※晚上吃了水果,第二天起床嗓子居然啞了???
※頭條 | 中央第十五巡視組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反饋專項巡視情況
※這碗湯號稱「補腎一哥」,老中醫親手教你做
※中醫治百病(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