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魚台的婚俗志
今爸近媽NO2017-09-09初五十五二十五,鞋襪爛了無人補。為娘若有疼兒意,快給為兒娶媳婦。
「娶媳婦」,是多麼痛快的一件事——尤其在一般情竇將開的孩子們看來,幾乎有莫可言諭的妙秘。因此,你只要注意,這些孩子們的行動,往往會見到他們背著人扭捏著在哼這一類的歌子。「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古聖先賢的寶訓,在一般百姓們,更是認為千古不磨的。於是,在魯西,孩子們長到七八歲時,父母早就給他們定下婚了。假使父母疏忽,以至於使孩子們到十幾歲還沒有訂婚,那無疑的,會引起大眾的物議。而尤其是女孩子,一過十五歲,十之七八有填房的危險。訂婚之手續,非常簡單,什麼「聘」、「彩禮」,在魚台是沒有的。媒人(也有女的,但和使錢的媒婆不一樣)徵得兩家的同意,都認為「門當戶對」、「才貌相當」之後,只須兩張「媒人柬」(即婚約),只須請媒人吃一頓酒席,這婚事就算定了。不過,在年紀方面,女的總是比男的大一二歲乃至於四五歲,據說:這樣是預備著早娶來早中用,而特別注重的,是年命的合不合(所謂年命,即是十二辰屬相):假使一個是寅年生人屬虎,一個是未年生人屬羊,即使門當戶對,才貌相當,而因為年命的相尅,也決不能定婚的。婚姻訂就,等到男的長到十六七歲——至多到二十歲左右——就要迎娶了。結婚的日期,由男家主動,男家多半在結婚的前三四個月里看定日期,告訴女家,以便女家在這個時期預備嫁妝。「閨女出門,糞也撅三天嘴。」(撅嘴是生氣的樣子)賠送嫁妝,在女家認為是極大的事情。中產之家,在木器方面,至少要賠送一隻大櫥,一隻條幾,一張方桌,一張抽屜桌,兩條睡凳,兩把椅子,一隻木櫃,一隻皮箱。在衣服方面,衣箱衣櫃中,總須填滿,論價值,少的也總在二百元以上。迎娶有大小之別,貧寒之家,都用「小娶」,抬一個轎子,由「壓轎的」乘到女家,這轎由新婦乘回來,而壓轎的則改乘車子。中產以上的人家,都用「大娶」,大娶是抬兩個轎,大鼓樂,有旗鑼旗幟,聲勢非常煊赫,路途稍遠些的,都要頭一天過轎。這兩隻轎,一隻由新郎乘著,一隻由壓轎的乘著,須在夜色朦朧時,走到女家,女家設宴款待。第二天早晨,再大宴一次,於是新郎才到後院里謝了親,新娘這時也上了轎——壓轎的乘來者——一同回來。在結婚的前天,無論大娶小娶,新郎磕頭,是必不能免的。提到這,作者到今天還有些談虎變色,那磕頭,由拜祖墳起,以至於祖先的牌位、家長、本族的長輩、較近的親戚、乃至於鄰人的長輩,都不得倖免;這實在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新娘在臨上轎之前,自然要有一番裝束:這裝束,並不必定多好的衣裳,只是顏色一定紅的。無論是冬天,或是盛夏,「催妝衣」是必須穿的。催妝衣,是填著棉絮的紅襖,不管天氣冷暖,在上轎時必穿上。此外,頭面須有一幅紅綾里子,這紅綾,叫做「蒙頭紅子」。當轎往女家時,男家除跟隨些執事等人以外,還有兩位要角——娶女客。娶女客是女性的,多半是新郎的長輩親戚;最要的條件,是娶女客的屬相,不得和新娘的屬相相尅。娶女客只須跟到新娘家裡就是,並沒有什麼任務。轎子回歸的時候,女家也有送女客二人跟著。這送女客,是男性,多半是新婦的長輩親屬。他們把新婦送到夫家,一飯即歸。
一陣鞭炮響,是告訴新娘的轎子,已經到大門了。這時,就有兩位年方及笄的姑娘,叫做「接轎的」,一個用卜羅端著麩子,一個拿了一部書,書里夾著兩支蔥,迎上轎來。當轎剛落地時,先有人用樹草捆成火把,在轎前烘一烘,叫做「燎轎」,接著才把轎門撕開(新婦上轎時,須把轎門縫上)。於是接轎的一個把書交給新娘,一個把麩子撒在新娘身上。這時,轎前已放下了一把柳木做的椅子,旁邊站著兩位新娘的族兄或表兄;當新娘坐到椅子上的時候,便由她兩位——族兄或表兄——一直抬到天井裡。天井裡放著一張桌子,上面除擺著香爐和燭台外,正中放著一個斗,斗里滿貯著穀物,頂上橫放著一條秤。把新娘抬到桌前時,新郎也就過來,站在新娘的左邊,共同磕頭。磕頭的次序,是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和父母,然後夫婦對拜:這叫做拜天地。拜完天地,接著把新婦送到新屋裡;新房裡放著兩把椅子,新娘坐在右邊的一把。於是,許多「鬧房的」便把新郎簇擁進來,坐在新婦左邊。接著便有嫂子或表嫂提著紅色的酒,滿斟一杯,先放在新娘的嘴上一醮,然後再送到新郎嘴上,一口喝凈:這叫「喝心酒」。這時,提酒的人,口裡還念念有詞:新媳婦醮一醮,新女婿喝個干。酒喝罷,新郎暫時退出。新娘的「蒙頭紅子」和「催妝衣」,這時才卸下。幫著脫卸的,仍是嫂們或表嫂們,她們在脫卸時唱著這樣的歌子:蒙頭紅(或催妝衣),往上搭,一年以內抱娃娃。接著由這些嫂們拿著栗子、棗和花生,向床上撒去,叫做「撒帳」。據說,「栗子」和「立子」同音,「棗」和「早」同音,是祝他們立子宜早;「花生」又叫「長生果」,是祝他們長生不老之意。這時,新娘已換了華美的衣服,新郎也過來同新娘共同向著床作揖,叫做「拜床公床母」,接著新娘開開衣箱,新郎把手往箱里一伸,叫做「抄櫃」,然後新郎退出新房。不久,便要「上拜」。上拜是新郎和新娘再同到天井裡磕頭,從祖宗磕起,以至於戚族鄰里,等到上拜完了,一對新人,都已鞠躬盡瘁了。這時桌上的斗,便抱往新房裡,斗旁並放下一條布袋。等,等,等到天黑,大家吃完團圓(新娘帶來的挂面)之後,新郎入房了。到夜深人靜時,新人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新娘掙著布袋,新郎把斗里的穀物倒進去。此外一宿晚景,則不必細提。但第一個晚上的燈——叫做長明燈,是不準熄滅的。第二天,新娘再拜翁姑。第三天,新娘還要給戚鄰磕一遍頭,便和新郎同車回到娘家,當天轉回來,叫做「接三天」。此後,到九天或十天,新娘再獨自回一趟娘家,也許住六天,也許住十幾天。這「終身大事」的舉辦,至此便算終了。屈萬里,(1907~1979年) 字翼鵬,山東魚台人。曾任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一生致力於教學及中國古代經典文獻和甲骨文研究工作,成績卓著,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漢魏石經殘字校錄》、《詩經釋義》、《古籍導讀》、《書佣論學集》、《尚書釋義》、《圖書版本學要略》、《〈殷墟文字甲編〉考釋》等。下載天天快報,我來說兩句精彩推薦三書六禮,十里紅妝,看古代女子出嫁究竟有多風光
推薦閱讀:
※中國式婚俗里藏著性健康
※中國傳統婚俗的十大禁忌:還是有必要看看的(34)
※滿族婚俗
※奇特的婚俗-先生娃娃後結婚 大松甸印象(轉)
※彝族婚俗
TAG: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