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窯講堂】閻崇年:大故宮《御窯千年》(四十三)唐英督陶之唐英心語
各位遊客、嘉賓,大家好!
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國內一流、陶瓷文化知識經典旅遊景區,景德鎮古窯精心策劃、特邀國內相關行業頂級專家,為您打開文化知識寶庫!
傳承中華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鎮,向世界講述中國陶瓷文化的神奇與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古窯講堂,現在開講!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先生為您講述大故宮《御窯千年》(四十三)唐英督陶之唐英心語
唐英心語
唐英的文集《陶人心語》,收錄他的主要作品。其詩文樸素無華,恬淡自然,他多選擇自然景色和庭院風光,利用律詩對仗平仄,繪出一幅幅清淡圖畫。唐英也有言志詩,如他在墨彩雲龍三現紋筆筒上,有七律一首:「指日春雷震太空,甲麟頭角動英雄;乘雲帶雨飛千里,吸霧呼風上九重。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思波挑浪溶溶暖,一任邀游四海中。」
唐英的人生,自謂「蝸寄」,具體分析,是任勞、任怨、任貧、任賤。
任勞,就是一個字——累。雍正時雖窯務由年希堯統管,但實際重擔全壓在唐英身上:「一切燒造事宜,俱系奴才經營。」後來,他成為統管,春秋巡廠,督辦窯務。二十八年,如同一日,小心謹慎,不敢懈怠,積勞成疾,三患大病,在景德鎮,終於累死。
任怨,就是一個字——冤。瓷器數量少了、質量差了、破損多了、工期遲了、花錢超了,不滿意了,不管他是否有過,都會受到皇帝指責。除了挨罵,還要挨罰。皇帝不悅,責令罰錢,一次「賠補二千一百六十四兩五錢五分三厘三絲五忽二微」。相當於唐英四年多工資。一切委屈,自己忍耐。
任貧,也是一個字——窮。歷朝陶官,都是肥差,趨之若鶩,因可以貪。唐英不損公肥私,還自掏腰包:「所有新樣,皆奴才自出工本。」進項少、開支多,捉襟見肘,自然要窮。唐英多次吟詩嘆貧:「心為情緣熱,家隨宦況貧」;「六十五年半賤貧,賤貧琢練老精神」,以此解嘲。
任賤,還是一個字——卑。唐英雖官為督陶,卻身為包衣,深知自己是皇帝家奴,唯「冰兢自持」,以自保平安。唐英「淵深臨戰慄,冰薄屢彷徨」——從未辦過出格事、說過出格話。他遇到位高權重之人,還要「冷熱面前賠色笑」,指望對方伸手不打笑臉人。這種低賤身份,內心備受煎熬。
風塵學者,冠蓋陶人;唐英曾作《書懷》詩云「風塵中學者,冠蓋里陶人」,道出了內心的憋屈:雖為學者,卻染風塵;雖頂冠蓋,卻是陶人。如此糾結,焉不苦惱?
學者之稱,唐英當之無愧。他不僅在御窯建功立業,而且工詩、善畫、能書、篆印,還會制瓷,更懂戲劇。唐英平生最快樂之事,大概是懸賞征詩。他在九江任職時,捐俸重修琵琶亭。亭為白居易寫《琵琶行》遺迹,在署左,臨江邊,重建後,有故事。史載:
唐蝸寄英,榷九江,置紙筆於亭上,令過客賦詩,開列姓名,交關吏投進。唐讀其詩,分高下以酬之。投贈無虛日,坐是虧累,變產以償,怡然絕不介意。
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真是「一角琵琶亭,千秋翰墨叢。公今既往矣,何人繼高風?」著名文人袁枚曾躬逢其事:「賤子當年系短橈,也曾援筆賦鷦鷯。」後舊地重遊,回憶當年詩酒高會、徹夜雅集的盛況:
一紙詩投兩手迎,敲殘銅缽幾多聲。
姓名分向牙牌記,賓主重中縞紵情。
酒賦琴歌聽不足,風警晨烏夜秉燭。
寸子高擎鸚鵝標,侍兒爭進防風粥。
從文人雅趣,回到了現實,唐英又變得風塵僕僕,甚至灰頭土臉。俗雅之間,糾結不已。
唐英在景德鎮,受到敬重。他從粵海關調回九江關,首次巡視景德鎮御窯廠,民眾夾道歡迎:
抵鎮日,渡昌江,闔鎮士民工賈,群迓於兩岸,靡不咨嗟指點,嘆余之龍鍾老為者,且歡騰鼓舞,頗有故舊遠歸之意。
唐英感泣萬分,賦詩詠懷:
青絲染霜回故地,何勞鎮民夾道迎。
衰翁有負眾家恩,關外孑身吾陶人。
百姓的熱情,令唐英感動,更成為他製作和創新瓷器的一股動力。
唐英署名瓷器作品數量多,製作精。據耿寶昌先生研究,故宮博物院收藏多件有唐英署名自製的瓷器,如白地墨彩篆書壽字筆筒、白地墨彩行書筆筒、仿官釉墨彩行書詩句水丞、冬青釉隸書《朱子家訓》瓷板等,堪稱精品。另如清乾隆像生瓷山子,故宮博物院藏。高6厘米,長12.3厘米,寬4厘米。此山子仿自然山峰,先燒成白瓷胎,後施土色彩釉,再低溫焙燒而成。底部暗刻「蝸寄居士清玩」六字一行款。另有「萬年甲子筆筒」等「唐窯」瓷器精品。
清乾隆像生瓷山子
唐英的人生已成定局。唐英的心結是寄望後輩考功名,成重臣,擺脫包衣身份。其長子庚保,在內務府造辦處供奉。次子寅保,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仕途一片光明,唐英欣喜萬狀。不料乾隆帝仍讓他學習陶務,準備接班。眼看兩個兒子都走上自己的老路,包衣身份,何時是了?唐英黯然神傷,吟詩消愁。然而,唐英一生酷愛讀書:「予性喜讀書,每漏下四五,披閱不休。」(《陶人心語》)讀書,既為其心性使然,也為其心苦解脫。
「未能隨俗惟求己,除卻讀書都讓人。」這是唐英人生觀的寫照:既有嚴於律己的內省,又有寬以待人的胸懷。但唐英一生,脫不掉包衣身份,洗不掉俗務風塵,換不掉陶人身份,忘不掉心靈宏願。
唐英留下著作《唐英全集》和《唐英督陶文檔》;也留下詩作,據統計有590首,實際有600餘首;特別是留下了精美珍貴的「唐窯」瓷器。
「真清真白階前雪,奇富奇貧架上書。」唐英不幸,淪為滿洲阿哈;唐英有幸,成為陶瓷英傑。而有幸與不幸嫁接出的一枚碩果——唐英功業,燦爛輝煌。唐英既有論著又懂工藝,既長文史又善書畫,既敏於學又篤於行,既為官員又做工匠。「浮粱城下水,清照使臣心」,其清廉情操,其敬業精神,其理論著述,其「唐窯」精品——做出歷史結論:御窯千年史,唐英第一人。
【小資料】
【1】漢軍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其狹義,是指八旗漢軍;其廣義,是指後金和清初歸附的漢人,被編入漢軍和內務府三旗包衣佐領、包衣旗鼓佐領人。如唐英,《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被列入內務府滿洲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領人,而不列入漢軍;但其子寅保,參加科考,而成人科考只有三種學籍——滿洲、蒙古、漢軍,內務府三旗包衣佐領、包衣旗鼓佐領下人,均被列入「漢軍」學籍,所以《清史稿·唐英傳》記載:「唐英,字俊公,漢軍旗人。」這是指廣義的漢軍,也就是科考時的學籍,並不是唐英及其子寅保被編入八旗漢軍。
【2】唐英書名,茲據統計,四字款識有九個:蝸寄居士、蝸寄老人、陶成居士、沐齋居士、榷陶使者、陶榷使者、甄陶雅玩、陶成寶玩、瀋陽唐英;三字款識有五個:俊公氏、督陶使、古柏堂、古泉堂、陶成堂;署二字款的有十三個,唐英、俊公、雋公、叔子、蝸寄、陶人、半山、片月、松風、玉峰、非齋、居士、古泉。
【3】唐英「佑陶靈祠」青花瓷匾,於雍正九年(1731),為「風火仙廟」所書,匾長135厘米,寬43.5厘米,現藏中國景德鎮陶瓷博物館,具有重要史料與文物價值。
不管你來不來景德鎮
都要聽這首歌
《讓愛復燒》
主講:閻崇年
執行:一把火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20080406《康熙大帝》10 治理黃河 – 閻崇年
※觀閻崇年「康熙大帝」後,筆記!(to be continued)
※《百家講壇》20080323《康熙大帝》07 收攬士心 – 閻崇年
※歷史不能戲說:一蒙古族同胞對閻崇年被打的看法
※閻崇年老師考證,《揚州十日記》是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