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

2009職稱晉陞材料

系務公告 2009-04-29

申請正教授材料 (按提交時間順序排列)楊立華一,概況楊立華,男,1971年3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提職時間:2002年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魏晉玄學,一般課,30人,38課時中國古代思想世界(上),通選課,100人,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上), 專業基礎課,60人,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下),專業基礎課,60人,38課時中國古代思想世界(下),通選課,100人,38課時魏晉玄學,一般課,20人,38課時中國古代思想世界(上),通選課,100人,38課時比較哲學專題,一般課, 10人,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上),專業基礎課,80人,38課時宋代哲學,一般課,20人, 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下),專業基礎課,80人,38課時中國古代思想世界,通選課,100人,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上),專業基礎課,80人,38課時魏晉玄學,一般課,40人, 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下),專業基礎課,80人,38課時宋代哲學,一般課,40人 38課時中國哲學史(上),專業基礎課,80人,38課時宋代哲學,一般課,60人, 38課時魏晉哲學,一般課,60人, 38課時儒學哲學專題,一般課,40人,38課時2、研究生教學      儒家哲學著作選讀,研究生基礎課,20人 ,57課時3、指導研究生情況      蔡傑 06碩    張永生 06碩    李可心 07碩    徐長美 07碩    田守雷 03碩    江新 04碩    王文娟 04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 1、楊立華,《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2、楊立華(譯),《王弼〈老子注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3、楊立華(譯),《章學誠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4、楊立華、吳艷紅等(譯),《宋代思想史論》,社科文獻出版社,2003年5、楊立華,《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2、論文     1、楊立華,「卦序與時義:程頤對王弼釋《易》體例的超越」,《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4期2、楊立華,「論張載哲學中的感與性」,《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2期3、楊立華,「氣本與神化:張載本體論建構的再考察」,《哲學門》2005年第2期4、楊立華,「蘇軾人性論辨證」,《哲學門》2007年第2期5、楊立華,「穿越告子的叢林」,《讀書》2005年第12期6、楊立華,「時代與傷口」,《讀書》2005年第1期7、楊立華,「獲麟絕筆以後」,《讀書》2004年第8期8、楊立華,「『陳』的力度」,《讀書》2003年第12期9、楊立華,「影子世界的獨白」,《讀書》2003年第3期10、楊立華,「時代的獻祭」,《讀書》2006年第7期11、楊立華,「批評中的自律」,《讀書》2006年第10期3其他成果1、楊立華,「讀中譯《存在與時間》札記」,《中國學術》第二十一輯(2006年)2、楊立華,「評倪德衛《章學誠的生平及其思想》」,《中國學術》第十四輯(2003年)3、楊立華,「詮釋中的道說」,《二十一世紀》2005年第2期4、楊立華,「在譜系學與精神史之間:評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5期(此文CSSCI引用)5、楊立華,「《人物誌》與魏晉玄學的政治哲學基礎」,《探尋真善美:湯一介先生80華誕紀念文集》(2006年)6、楊立華,「玄學之外的可能:魏晉思想研究中的玄學話語」,《中國哲學與易學》7、楊立華,「施特勞斯的底色」,《學術思想評論》第十一輯,2004年5月       四、社會服務2003-2004,文史哲試驗班00級本科生班主任。自2004年起任系工會委員。自2004年起任中哲支部黨支部書記。自2005年起任系黨委委員。自2004年以來,為系裡的各種研究生課程班、國學班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             葉闖一、概況      葉 闖,男,1956.8,博士,副教授,提職時間1997.8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西方哲學史,本科生基礎課,43人 ,36課時科學哲學,全校性選修課 ,31人,36課時知識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39人 ,36課時西方哲學史,本科生基礎課,42人, 36課時知識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36人 ,36課時現代西方哲學,本科生基礎課 ,38人,36課時知識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33人, 36課時知識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28人 ,36課時語言哲學,全校性選修課 ,27人,36課時知識論,本科生專業基礎課,41人, 36課時2、研究生教學 科學哲學,研究生專業基礎課,14人,54課時技術哲學,研究生選修課 ,6人, 54課時分析哲學,研究生基礎課, 12人,54課時喬姆斯基語言哲學討論班, 研究生選修課,7人,54課時分析哲學原著 研究生選修課,8人 ,54課?語言哲學,研究生專業基礎課 ,11人,54課時克里普克哲學討論班,研究生討論班,5人 ,54課時語言哲學,研究生專業基礎課 ,10人 ,54課時科學哲學,研究生選修課 ,7人,54課時語言哲學,研究生選修課,7人,54課時語言哲學,研究生專業基礎課 ,9人, 5課時4語言哲學,研究生專業基礎課 ,8人, 54課時知識論,研究生選修課, 6人, 54課時名字與指稱理論,研究生選修課,5人,54課時英美分析哲學,研究生基礎課,7人, 54課時美國哲學研究,研究生選修課,4人 ,54課時 課時名字與指稱理論,研究生選修課, 5人,54課時美國哲學研究 研究生選修課, 4人, 54課時語言哲學,研究生選修課, 6人, 54課時語言哲學原著選讀,研究生選修課 ,4人, 54課時美國哲學研究 ,研究生選修課, 5人 ,54課時名字與指稱理論,研究生選修課 ,4人 ,54課時實在論專題,研究生選修課,3人 ,54課時英美分析哲學原著,研究生基礎課, 14人,54課時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孫婧 07碩    梁澤生 01碩    周麗璇 05碩    郭躍 98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序 《理解的條件-戴維森的解釋理論》,商務印書館,2006年5月       2、論文 1.翻譯不確定性與對意義的否定,《世界哲學》,2009年第1期2.與指稱主義相衝突的滿足貝葉斯確證的信念對象,《世界哲學》,2009年第2期3. 「The Limit of Charity and Agreement」,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 3, No. 1, 2008.4.統一理論中非統一指稱條件的疑難,《哲學研究》,2007年第1期5.《經驗論的兩個教條》中的分析性概念的分析,《哲學門》,第8卷,2007年第1期6.信念之謎弗雷格式解決的有效性分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11期7.善意原則對語言解釋的普適性問題,《西學研究》第2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9月8.實在論先於認識論和語義學-對德維特的解釋,《多元》,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9月      9. 判定真的標準與塔爾斯基真定義在概念上的區分 《外國哲學》 第17輯 商務印書館 2005年9月10. 善意與一致性原則的限度 《世界哲學》 2004年第5期11. 站在近端與站在遠端的兩個奎因 《外國哲學》 第16輯 商務印書館2004年3月12. 直覺與哥德爾對數學概念實體存在之證明 《哲學研究》 2003年第7期13. 克里普克語言理論再思考-語義值的刻畫與指稱的確定 《哲學門》 第2卷 2001年第2冊14. 弗雷格:形而上學與語言交流 《德國哲學論叢》 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年6月四、其他成果翻譯:奎因《悖論的方式和其他論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3、獲獎情況      正大獎教金,校級,2007年  安泰獎教金,校級,1998年  4、教學或科研項目      當代西方語言哲學研究(重點項目),10萬元,2007.7—2010.7,四篇論文西方形而上學史(重點項目) ,10萬元,2006.12—2009.1,一本專著分析哲學和實用主義的復興,10萬元,2000.12—2003.1,翻譯論文語言分析與科學哲學的反實在論思潮,1萬元,2002.11—2007.11,論文寫作       四,社會服務2001.09--2002.07 哲學系99級本科生班主任2003.10--至今 哲學系外國哲學黨支部書記2007.03――至今  哲學系黨委委員     王錦民一、概況      王錦民,男,1963,10,本科,副教授,提職時間 1996,8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中國美學史(2000-200每年開設一次),通選課,100人,2學分2、研究生教學      課程 中國美學專題(共開設11次),研究生選修課,10人,3學分中國美學概論,研究生必修課,10人, 3學分中國美學原著(2001-2009每年開一次),研究生必修課,10人,3學分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塗學梅 01碩    趙麗君 02碩    趙翔 03碩    徐唯 04碩    劉妮 05碩    趙麗萍 99碩    王浩 99碩    聶萌 06碩    蘇陽 06碩    崔凱華 07碩    謝波 07碩    蔣秋芬 08碩    許迪 08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1,王錦民:《古學經子——十一朝學術史述林》(修訂版),35萬字,華夏出版社,2008年2月;(按:此書初版於1996年,原書約20萬字,此次修訂增改近20萬字。)2,王錦民:《中國哲學史研究》(20世紀中國人文學科學術研究史叢書),36萬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3,袁行霈、嚴文明、張傳璽、樓宇烈主編,王錦民撰寫了6萬餘字:《中華文明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此書獲得北京市社科特等獎)第三卷:「第六章 儒學與宗教的新開展?第三節 道教的全盛與內丹學的發展」第四卷:「第二章 早期啟蒙思潮與政治文明中的新因素」「第八章 宗教信仰:觀念與實踐」「第十一章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4,顧彬、劉小楓、王錦民、啟良合著:《基督教、儒教與現代中國革命精神》,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9年5月。5,王錦民:《<王制箋>校箋》,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6,葉朗主編,王錦民參與校注約5萬字:《中國歷代美學文庫?清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2、論文1,王錦民:「《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駁正」,《二十一世紀》1999年第1期。2,王錦民:「建立中國形上學的草案——宗白華《形上學筆記》的初步研究」,載《美學雙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3,王錦民(Wang Jinmin):《上帝的棋局》?Das Schachspiel Gottes),德文發表於德國 「Lettre」 雜誌,1999冬季號;中文發表於《開放時代》2004年2期,並有韓文等其他譯本。4,王錦民(Wang Jinmin):「Revolution,Traditionalismus,Wahrhaftigkeit」(《革命、傳統與守真》),德國《minima sinica(袖珍漢學)》,2000,1。5,王錦民(Wang Jinmin):「Die Zeit und der Raum des Lebens」(《性命時空》),德國《minima sinica(袖珍漢學)》,2000,1。6,王錦民:「略釋影響晚明思想發展的兩段歷史」,《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7,王錦民:「由《禮經》看古代喪祭之禮中所蘊涵之形神與身心觀念」,《經典與解釋》第3輯,華夏出版社,2004,6。8,王錦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疏論顧彬對於中國『解釋學』的質疑」,《經典與解釋》第15輯,華夏出版社,2006,10。9,王錦民:「鄭齊斗在江華期的經學研究」,載《霞谷與韓國陽明學的開展》(論文集),韓國陽明學會出版,2006,11。 3、獲獎情況      《上帝的棋局》,德國魏瑪市、LRTTRE雜誌、歌德學院聯合舉辦世界徵文比賽第六名,1999,12  4、教學或科研項目      《中華文明史》(四卷本),1999~2007,參與撰寫第三、四卷的部分章節《中國美學史》(七卷本),2007~,本人負責清代卷的編寫《新編新注十三經》,2008~,本人負責《周易》校釋四,社會服務 2004~2007年擔任哲學系碩士班主任;積极參加系裡的黨政活動,認真完成上級所交給的任務。                      仰海峰一、概況      仰海峰,男,1969.12,博士,副教授 ,提職時間2001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下),基礎主幹(本),42人,36學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專題,專業必修(本),38人,36學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專題,專業必修(本), 19人,36學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公選(本),8人,36學時當代西方左派思潮評論,選修(本),2人,36學時後現代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比較,通選(本),10人,36學時2、研究生教學      哲學原理研究,專業必修(研),7人,36學時哲學原理研究,專業必修(研),7人,36學時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選修(研),4人, 36學時馬克思哲學基本問題研究,選修(本、研),6人,54學時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選修(研),4人,54學時馬克思哲學前沿問題研究,選修(研), 4人,54學時馬克思哲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選修(研),4人,36學時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王輝 06碩    姜欣 07碩    郭先紅 05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一)、出版著作(譯著、專著) 1仰海峰,《走向後馬克思:從生產之鏡到符號之鏡——早期鮑德里亞思想的文本學解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版,專著。據「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統計,共引用40餘次,主要引用情況如下:《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哲學研究》2007年第5期;《哲學動態》2006年第1期;《外國文學》2005年第1期;《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3期;《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5期;《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文學評論》2008年第3期;《東南學術》2007年第1期;《現代哲學》2007年第3期等。其他引用情況略。2仰海峰,《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專著。主要引用情況如下:王慶豐,《學習與探索》2007年第1期引用;白剛/張榮艷,《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0期引用;張梧,《福建論壇》2007年第5期引用;劉釗,《邢台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引用;董學文,《西北師大學報》2008年第5期引用;高寧,《思想戰線》2008年第4期引用;周洪波,《西南民族大學學服》2008年第1期引用;陳宇宙,《世紀橋》2007年第4期引用;張振鵬,《北方論叢》2008年第5期引用;白剛/張楊,《社會科學評論》2008年第1期引用。3仰海峰,《實踐哲學與霸權——當代語境中的葛蘭西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專著。4仰海峰譯,鮑德里亞原著《生產之鏡》,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版,獨立譯著。(二)參著1參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全軍統編教材2.參著,《馬克思?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參與寫作第十四到第十八章。教育部推薦為研究生教學用書。              (三)、論文       發表於核心期刊的論文1.仰海峰,「生產理論與馬克思哲學範式的新探索」,載《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4年第9期複印。《社會主義研究》(2005-5)、《學術研究》 (2007-5)、《天津社會科學》(2006-5)、《學術界》(2006-2)、《南京社會科學》(2006-7)引用。2.仰海峰,「《資本論》與歷史科學的新發現——對阿爾都塞《讀〈資本論〉的再思考》, 載《哲學研究》2009年第2期。3.仰海峰,「形而上學的解構與面向未來的承諾——德里達解讀馬克思」,載《哲學研究》2006年第1期。《哲學動態》(2006-10)引用。4.仰海峰,「商品社會、景觀社會、符號社會——西方批判理論的一種遷」,載《哲學研究》2003年第10期。《求索》(2006-9)、《江漢論壇》(2007-9)、《中國圖書評論》(2008-5)、《上海大學學報》(2005-1)、《新聞與傳統研究》(2008-4)引用。5.仰海峰,「馬克思與形而上學的顛覆」,載《哲學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理》2002年第6期複印。被引用8次。6.仰海峰,「鮑德里亞的誘惑概念」,載《哲學動態》2008年第1期。7.仰海峰,「商品交換與社會的同質化」,載《哲學動態》2007年第4期。8.仰海峰,「葛蘭西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當代效應」,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年第2期。9.仰海峰,「巴特與大眾文化的神話學解碼」,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2年第5期。10.仰海峰,「反思與建構——馬克思哲學當代闡釋中的幾個問題」,載《社會科學戰線》。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9-1全文複印。11.仰海峰,「馬克思哲學的三大主題」,載《學術月刊》2007年第7期。《光明日報》2007-8-19轉摘。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07-10複印,《全國高校文科文摘》2007-5轉摘。12.仰海峰,「在當代視域中激活歷史文獻——從克羅齊的一個命題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史論關係」,載《學術月刊》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6-5複印。13.仰海峰,「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後馬克思思潮:早期鮑德里亞思想的轉變」,載《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03-6)轉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5)引用。14.仰海峰,「拜物教批判:馬克思與鮑德里亞」,載《學術研究》2003年第5期。《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5)引用。15.仰海峰,「現代藝術與符號拜物教: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解讀」,載《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3)複印。《經濟學家》(2007-1)引用。16.仰海峰,「後生產理論與激進批判理論:鮑德里亞《象徵交換與死亡》解讀」,載《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17.仰海峰,「馬克思與古典政治經濟學:一種後現代的挑戰——鮑德里亞《生產之鏡》解讀」,載《理論探討》2003年第5期。《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2)引用。18.仰海峰,「馬克思的勞動概念:鮑德里亞的批評及其誤讀」,載《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2)引用19.仰海峰,「鮑德里亞的象徵交換理論」,載《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2期。20.仰海峰,「葛蘭西對克羅齊哲學的批判改造」,載《現代哲學》2005年第2期。《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2)引用。21.仰海峰,「葛蘭西論知識分子與霸權的建構」,載《吉林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22.仰海峰,「為何重讀葛蘭西」,載《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1期。23.仰海峰,「葛蘭西獄前思想發展的四個階段」,載《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24.仰海峰,「《精神現象學》中的主人—奴隸的辯證法——讀《黑格爾導讀》」,載《現代哲學》2007年第3期。25.仰海峰,「符號-物?虛像與大眾文化批判」,載《求是學刊》2003年第3期。26.仰海峰,「列菲伏爾與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載《現代哲學》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列主義研究》(2003-4)轉載。27.仰海峰,「拉克勞與墨菲的霸權理論」,載《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8期。《延邊大學學報》(2009-1)引用。28.仰海峰,「德波與景觀社會批判」,載《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10期。29.仰海峰,「阿爾都塞多元決定理論的後馬克思主義解讀」,載《東嶽論叢》200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8-6)複印。30.仰海峰,「彈性生產與資本的全球空間規劃:從馬克思到哈維」,載《江海學刊》2008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8-7)複印。《電影文學》(2009-3)引用。31.仰海峰,「權威主義性格與法西斯主義思想的心理基礎:讀《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載載《東嶽論叢》2009年第1期。32.仰海峰,「現代社會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讀《逃避自由》」,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33.仰海峰,「形而上學與權力支配:《啟蒙辯證法》對馬克思社會批判理?的發展與背離」,載《理論探討》2006年第2期。34.仰海峰,「馬克思哲學:客觀描述與哲學批判的內在統一——重讀柯爾施的《卡爾?馬克思》」,載《學習與探索》2007年第2期。35.仰海峰,「觀念哲學的終結與馬克思哲學的批判本質:重讀柯爾施《馬克思主義與哲學》」,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36.仰海峰,「馬克思哲學唯物主義的批判意蘊」,載《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4-3)複印。37.仰海峰,「形而上學批判?資本邏輯與總體性?社會批判理論:馬克思哲學批判的三個理論?度」,載《學術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5-10)複印;《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6)轉摘;《光明日報》(2005-7-11)論點摘編。《學術界》(2006-3)引用。38.仰海峰,「後現代語境與馬克思哲學總體性概念的再思考」,載《現代哲學》200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5-2)轉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6-5)引用。39.仰海峰,「馬克思哲學建構的理論起點」,載《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5期。40.仰海峰,「全球化與資本的空間布展」,載《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光明日報》(2005-8-16)「理論周刊?學術」版「論點摘編」。41.仰海峰,「馬克思哲學與西方哲學:視域開啟與理論界劃」,載《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9期。《新華文摘》(2006-4)全文轉載。42.仰海峰,「消費社會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拓展」,載《河北學刊》2005年第3期。《學術月刊》(2006-10)引用。43.仰海峰,「馬克思哲學當代理解的方法論自覺」,載《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03-6)轉載。《河北學刊》(2005-4)引用。44.仰海峰,「認識的歷史性構成」,載《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3-10)轉載。45.仰海峰,「「現實的個人」與人學形而上學的顛覆」,載《長白學刊》2002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3-1)轉載。46.仰海峰,「馬克思哲學本體論研究:回顧與展望」,載《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2-11)轉載;《中國哲學年鑒2003年》轉摘。《社會科學研究》(2006-2)、《人文雜誌》(2006-2)、《哲學動態》(2003-5)、《教學與研究》(2004-5)、《教學與研究》(2004-7)引用。47.仰海峰,「阿倫特眼中的馬克思:思想史語境中的重讀與誤釋」,載《吉林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8-2)轉載。48.仰海峰,「具體的普遍、相異辯證法與克羅齊哲學的建構」,載《理論探討》2004年第4期。49.仰海峰,「重思馬克思與黑格爾的關係」,載《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3-10)轉載。《教學與研究》(2003-9)引用;50.仰海峰,「從分化到整合:重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總體性方法」,載《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2)轉摘。51.仰海峰,「《政治經濟學批判》中的資本邏輯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建構」,載《江海學刊》2009年第2期。52.仰海峰,「馬克思與哲學觀念的轉變」,載《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53.仰海峰,「鮑德里亞消費社會批判理論評析」,載《長白學刊》2004年第3期。《南京社會科學》(2007-8)、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7-6)、《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7-3)引用。54.仰海峰,「『物』的分析:從馬克思、海德格爾到鮑德里亞」,載《東嶽論叢》2004年第2期。《新華文摘》(2004-15)論點摘編;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4-8)轉載。55.仰海峰,「鮑德里亞與現代自然觀的顛覆」,載《理論學刊》2004年第2期。《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4-2)引用。56.仰海峰,「功能化時代的物的意識形態批判:鮑德里亞《物體系》解讀」,載《福建論壇》2003年第3期。《理論觀察》(2008-1)引用。57.仰海峰,「葛蘭西對市民社會與國家理論的新探索」,載《長白學刊》2006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2007-1)、《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6)引用;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6-6)轉載。58.仰海峰,「葛蘭西的霸權概念研究」,載《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社會學研究》2007-1)、《福建論壇》2008-8)、《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2)引用;人大複印資料《政治學》(2006-3)轉載。59.仰海峰,「存在與人:一個歷史性的映照」,載《探索》2002年第1期。60.仰海峰,「從生產關係批判到生產力批判:盧卡奇物化理論的邏輯推進及內在困境」,載《貴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61.仰海峰,「國家:自由與倫理的現實體現——讀《法哲學原理》」,載《福建論壇》2005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2)引用。62.仰海峰,「超越市民社會與國家:從政治解放到社會解放」,載《東嶽論叢》2005年第2期。《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5)、《中國社會科學》(2007-1)引用;《光明日報》(2005-4-13)論點摘編。發表於其他期刊?的論文1.仰海峰,「消費社會的物像結構——鮑德里亞《物體系》解讀」,載《哲學門》2002年第2期。《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6)引用。2.仰海峰,「葛蘭西實踐哲學的邏輯建構」,載《哲學門》2006年第2期。3.仰海峰,「鮑德里亞的媒介理論」,載《視界》總第11期。《新聞大學》(2007-3)引用。4.仰海峰,「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一般理論建構」,載《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5.仰海峰,「鮑德里亞與消費社會的哲學批判」,載《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2008》,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6.仰海峰,「鮑德里亞?符號之鏡」,載第三屆「馬克思哲學論壇」論文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7.仰海峰,「人的單向度化與形而上學的回歸:讀《單向度的人》」,載《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7年卷。8.仰海峰,「物化之境:後期海德格爾與形而上學的神化」,載《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9.仰海峰,「曖昧的物性與消費社會的藝術旨趣」,載《魯迅美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10.仰海峰,「現代性與物體存在方式的轉變」,載《嶺南學刊》200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7-4)轉載。11.仰海峰,「生產方式的轉變與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變遷」,載《黨政幹部學刊》2008年第12期。12.仰海峰,『Critique of metaphysics, capital logic and totality, and social critique theory: the three critical dimensions of Marx』s philosophy』,載Springer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13.仰海峰,『The Marxist Negation of Metaphysics』,載Rethinking Marx: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2007。其他成果1.仰海峰,消費社會與資本邏輯,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第8期第5版。2.仰海峰,消費社會的理性審視,載《中華讀書報》2007年1月24日第4版。3.仰海峰,要重視人文社會科學中的跨學科溝通,載《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8期。4.仰海峰,在現代性語境中深化社會主義價值觀研究,載《哲學研究》2007年第8期。 5.仰海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義,載《學習時報》2009年3月23日理論版。 6.仰海峰,馬克思的「哲學」理念,載《學習時報》2009年3月30日理論版。7.仰海峰,評《無調的辯證想像——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文本學解讀》,載《學海》2003年第1期。 8.仰海峰,評《後革命氛圍》,載《學海》2004年第4期。9.仰海峰,讀《阿多諾早中期哲學思想的文本學解讀》,載《江海學刊》2004年第3期。10.仰海峰,馬克思哲學唯物主義的形成路徑,載《哲學門》2003年第2期。   四、獲獎情況北京大學—中國工商銀行獎教金,2008  全軍院校第四屆政治理論優秀成果,三等獎,2003  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  五、教學或科研項目      1.馬克思與形而上學批判,4.8萬,2005-2009,獨立主持2.後馬克思主義研究,4萬,2006-2010,獨立主持3.葛蘭西實踐哲學思想研究,1萬,2003,獨立主持4.形而上學批判——馬克思哲學的理論前提及當代效應,2萬,2005,獨立主持5.實踐哲學與霸權——當代語境中的葛蘭西哲學,2萬,2005,獨立主持       六、社會服務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教學與研究》特約編審;哲學系2006級碩士班班主任            彭峰一、概況      彭鋒,男,1965.09,博士,副教授,提職時間2000.08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美學原理,本科通選,180人,40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40課時美學原理,本科通選,180人,40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40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通選,40人,30課時美學原理,本科通選,164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西方美學與藝術,本科通選,81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通選,120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通選,163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西方美學與藝術,本科通選,137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西方美學與藝術,本科通選,150人,36課時美學原理,本科必修,40人,36課時2、研究生教學    人  環境美學專題,研究生,10人,60課時現代中國美學,研究生,15人,60課時現當代美學專題,研究生,,15人,48課時西方美學專題,研究生,10人,48課時西方美學專題,研究生,6人,48課時西方美學史研究,研究生 ,8人,64課時20世紀西方美學,研究生, 5人,48課時20世紀西方美學,研究生 ,6人,48課時西方美學專題,研究生,6人,48課時西方美學專題,研究生,9人,48課時       3、指導研究生情況      何江寧 06碩    沈童 06碩    高輝 07碩    溫世君 08碩    於洺 08碩    寧曉萌 01碩    張漢英 01碩    楊震 02碩    宋蕾 03碩    曹錫笑 04碩    黃智允 04碩    許紅蕾 05碩    劉躍兵 05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1.彭鋒 《詩可以興——古代宗教、倫理、哲學與藝術的美學闡釋》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獨著 (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彭鋒 《完美的自然——當代環境美學的哲學基礎》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 獨著3.彭鋒 《引進與變異——西方美學在中國》 ?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獨著4.彭鋒 《回歸——當代美學的11個問題》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3月 獨著5.彭鋒《美學的感染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6.彭鋒《西方美學與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007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7.葉朗等主編《中國文化導讀》,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承擔部分章節的撰寫8.彭鋒譯 《實用主義美學》 商務印書館 2002年 獨譯9.彭鋒等譯 《哲學實踐》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5人合譯,第一譯者10.彭鋒、賀立平、徐陶、尹樹廣譯《社會、經濟和哲學》 商務印書館 2006年第一譯者11.彭鋒等譯 《生活即審美》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 4人合譯 第一譯者12.彭鋒譯 《景觀美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 獨譯13.彭鋒等譯 《美學指南》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 8人合譯 第一譯者        2、論文 1.彭鋒,《自然全美及其科學證明》,《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2.彭鋒,《從分析哲學到實用主義——當代西方美學的一個新方向》,《國外社會科學》,2001年第3期3.彭鋒,《「自然全美」:一個古老而全新的觀念》,《南通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4.彭鋒,《從實踐美學到美學實踐》,《學術月刊》,2002年第2期5.彭鋒,《從狹義美學到廣義美學》,《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6.彭鋒,《作為哲學方法論的美學》,《哲學研究》,2002年第3期7.彭鋒,《舒斯特曼與實用主義美學》,《哲學動態》,2003年第4期8.彭鋒,《從博蘭尼的默識理論看中西繪畫》,《文藝研究》,2004年第4期9.彭鋒 《孟子論牛羊之別新解》,《孔子研究》,2004年第4期10.彭鋒 《現代藝術的皇帝新衣》,《裝飾》,2005年第2期11.彭鋒 《意圖主義與反意圖主義的檢驗》,《文藝研究》,2005年第2期12.彭鋒 《從「禮後乎」看儒家美學倫理的美學基礎》,《中國哲學史》,2005年第2期13.彭鋒 《身體美學的理論進展》,《中州學刊》,2005年第2期14.彭鋒 《審美經驗與審美對象》,《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15.彭鋒《環境美學的興起與自然美的難題》,《哲學動態》16.彭鋒《自然與文化的張力——從席勒看審美教育的實質》,《文史哲》,2006年第6期17.彭鋒《環境美學的審美模式分析》,《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18.彭鋒《前現代、現代、後現代?——20世紀中國美學在世界美學語境中的理論定位》,《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19.彭鋒 《重回在場》,《學術月刊》,2006年第12期20.彭鋒 《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21.彭鋒 《藝術的終結與重生》,《文藝研究》,2007年第7期22.彭鋒 《國外分析美學現狀與進展》,《哲學動態》,2007第7期23.彭鋒《呼喚有中國立場的當代藝術》,《美術觀察》,2007年第12期24.彭鋒《新實用主義的美學視野》,《哲學動態》,2008年第1期25.彭鋒《關於西方後現代時代藝術狀態的研究》,《美術研究》,2008年第1期26.彭鋒《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迷誤》,《光明日報》理論版,2008年02月17日27.彭鋒 《美育在全球化時代的新任務》,《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28.彭鋒 《「不是」之「是」》,《文藝研究》,2009年第2期29.彭鋒 《在爭論中發展的當代美學》,《哲學動態》,2009年第3期30.彭鋒 《分析美學對維特根斯坦的誤解》,《文藝研究》,2002年第2期3、其他成果(一)發表於國內外期刊和文集的英文論文1. Peng Feng, 「Against Aesthetic Modernity: A Combined Action between Pragmatism and Confucianism,」 Sungkyunguan East Asia Studies 20032.Peng Feng, 「Natural Beauty and a Review of Chuang Tzu』s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Faculty Letter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esthetics, Vol. 25 20013. Peng Feng, 「How to Understand Chinese Aesthetics」, Pilozofski Vestnik, No. 1, 20064.Peng Feng, Aesthetic Experience as Present Experience, Aesthetics and Culture: East and West, Anhui Jiaoyu Press, 20065. Peng Feng, 「The Beautiful in the Presence」, Congress Book: XVI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20086.Peng Feng, 「The Limits of Aesthetic Modernity in Zhu Guangqian』s Aesthetics,」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pecial issue, 2004(二)發表於國內非核心期刊和文集的論文1.彭鋒《另一種哲學實踐》,載《在北大聽講座》(九),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2月2.彭鋒《禮與生活藝術》,《儒教文化研究》(韓國),2003年第3期3.彭鋒《牛羊之別——兼談從儒家哲學立場對後現代哲學的批判》,《韓國哲學論集》(韓國),2003年第12期4.彭鋒《齊與眾:莊子多元論思想及其意義》,《道教與文化》(韓國)第13期,2003年7月5.彭鋒《從生活方式和談論方式來理解諸子哲學》,《國際中國學研究》(韓國),2003年第6期6.彭鋒《儒家思想中倫理學與美學的深層關聯》,《儒教文化研究》(韓國),2004年第1期7.彭鋒《?國維美學的現代性及其問題》,載《薪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彭鋒《超越現代性:當代中國美學方向探尋》,載《風範長存——馬奇先生紀念文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9.彭鋒《從身心關係看中西繪畫》,《美術史論壇》(韓國),2004年第8期10.彭鋒《讓繪畫回歸手藝》,載《白石?油紀》,上海書店,2004年11.彭鋒《從渾沌、象罔和鴻蒙看莊子美學思想》,《中國美學》,商務印書館,2004年12.彭鋒《後現代美學與藝術的幾種傾向》,《飾》,2004年第4期13.彭鋒《審美化情形中的科學與藝術》,《藝術與科學》卷一,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4.彭鋒《中國美學的現代意義》,《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15.彭鋒《中國近現代美學的批判精神》,《溫知論叢》(韓國),2005年第13期16.彭鋒《從普遍聯繫到完全孤立——兼談生態美學如何可能》,《江蘇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17.彭鋒《可說的與不可說的——馮友蘭與維特根斯坦美學的一種比較研究》,《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18.彭鋒《中國畫的意義世界》,《清華美術》2006年卷2,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19.彭鋒《審美經驗作為呈現經驗》,載《美學與文化:東方與西方》,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彭鋒《中國美學的「現代」定位》,《中國美學研究》第1期,上海三聯出版社,2006年21.彭鋒《所有自然物都是同等的美?——自然全美的科學證明》,《科學時報》,2006年12月5日22.彭鋒《自然全美:從科學和美學的角度看》,《意象》第1期,2006年12月23.彭鋒《走出中國哲學的「現代」困境》,《思想的歷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4.彭鋒《從知識分層看百家講壇》,載《會診「百家講壇」》,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25.彭鋒《阿多諾論自然美》,《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10期,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06年26.彭鋒《自然、心靈和文化——中國藝術的三個維度》,《本體與詮釋》第6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7.彭鋒《後現代社會與後現代藝術》,《美苑》2007年第4期28.彭鋒《美的回歸——一個尚待展開的話題》,《美術焦點》,2007年第8期29.彭鋒《不可定義之後的定義——分析美學的藝術定義理論》,《意象》第2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0.彭鋒《標準還是偏見?——休謨論趣味標準的批判性解讀》,《外國哲學》,2008年第19期,商務印書館,2008年31.彭鋒《從文化身份到國際風格》,《飾》,2008年第2期32.彭鋒《什麼是當代藝術?》,《藝術地圖》2008年第9期33.彭鋒《從藝術的新定義看藝術的多學科研究》,《北方美術》(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34.彭鋒《重提美學的阿基米德點》,《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收錄35.彭鋒《現代性還是當代性?》,《世界藝術》2008年11期36.彭鋒《水的境界》,《水墨中國》2006年第1期37.彭鋒《交織、凝聚與升華》,《世界藝術》,2006年第6期38.彭鋒《重要的是將生活做成藝術作品》,《文匯讀書周報》,2007年9月27日39.彭鋒《邪不壓正——讀丁方近作有感》,《藝術界》2008年第5期40.彭鋒《刺痛與撫慰——談平作品的哲學解讀》,《今日美術》2008年第4期41.彭鋒《當代藝術的新方向》,《東方藝術》2008年第10期42.彭鋒《關於土的宏大敘事》,《東方藝術》2008年第12期43.彭鋒《哲學在藝術中該如何出場》,《今日美術》,2009年第1期44.彭鋒《朱光潛美學體系的矛盾及其克服》,《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收錄45.彭鋒《生命哲學與「散步」美學——宗白華與20世紀中國美學》,載《美學的歷史——中國美學的學術進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46.彭鋒《馮友蘭美學初探》,載《馮友蘭研究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47.彭鋒《分析與解構之間》,《哲學門》,2001年第2期48.彭鋒《馮友蘭美學的三個層次》,《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三)譯文1.彭鋒譯《實用主義美學和亞洲思想》,《世界哲學》200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收錄2.彭鋒譯《新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適時性》,《學術月刊》2006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收錄3.彭鋒譯《杜威和羅蒂之間的實用主義與自由主義》,載《一位真正的美國美學家:美國哲學家論杜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四)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收入非正式出版論文集)1. Peng Fe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2001,08 (日本)2.Peng Feng, 「All Natural Things Are Equally Beautiful,」 East Asian Tradit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2002,11(韓國)3.Peng Feng, 「Perfectionism between Pragmatism and Confucianism,」 Yong In University 50th Anniversar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 Culture", 2003.05(韓國)4.Peng Feng 「Nature, Mind, and Culture: The Three Aesthetic Dimensions of Chinese Art,」 Aeshthetics and Multiculture, 2006.06 (成都) 5. Peng Feng, 「Pluralism: Presence vs.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BESETO Conference of Philosophy, 2007.12 (北京)(五)新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辭條1.美學 (彭鋒)2美 (彭鋒)3.中國美學 (彭鋒)4.審美經驗 (彭鋒)5.意境(葉朗 彭鋒)6.意象(葉朗 彭鋒)7.崇高 (彭鋒)8.悲 (彭鋒)9.滑稽 (彭鋒)10.荒誕 (彭鋒)11.環境美學 (彭鋒)12.科學技術美學 (彭鋒)13.朱光潛 (彭鋒)14.宗白華 (彭鋒)15.葉朗 (彭鋒)(六)編選編注1.彭鋒編《無言之美:朱光潛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2.葉朗 彭鋒編《宗白華選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與葉朗合編,第二編者)3.葉朗總主編《中國歷代美學文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部分編注     4、獲獎情況      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4年4月  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年10月  5、教學或科研項目      英國經驗主義美學體系研究,9萬,2007.07-2009.09,獨立研究從分析美學到實用主義,20萬,2005.07-2009.07,承擔分析美學部分中國美學通史(五六七卷),20萬,2008.07-2010,承擔第七卷       四、社會服務2002.05-2006.05擔任哲學系黨委副書記1997-2001年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工作2004年以來擔任本科生美學專業導師2003-2004擔任研究生課程班班主任2001-2002承擔《哲學門》的編輯工作2005-2006承擔《意象》的編輯工作2003.11-擔任中華美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外國美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7.07-擔任國際美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esthetics)全體代表(delegate at large)          程煉一、概況      程煉,男,1965.8,博士,副教授,提職時間 2000年8月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生與死,選修,8人,320世紀分析哲學—弗雷格 ,選修,15人,2學分倫理學史原著選讀,必修,8人,3學分心靈哲學,選修,20人,2學分政治哲學,必修,8人,3學分倫理相對主義,必修,8人 3學分20世紀分析哲學—弗雷格,選修,10人,2學分生與死,選修,8人,3學分形而上學,必修,20人,2學分倫理學導論,校通選,300人,2學分哲學倫理學,必修,8人,3學分語言哲學,選修,15人,2學分心靈哲學,選修,15人,2學分倫理學導論,校通選,400人,2學分倫理學導論,必修,50人 2學分20世紀元倫理學,必修,10人,3學分應用倫理學—生死難題,必修,40人,2學分心靈哲學(英文課),選修,20人,2學分倫理學導論,必修,50人 2學分心靈哲學(英文課),選修,8人,2學分20世紀元倫理學,必修,8人,3學分倫理學導論,必修,30人 2學分心靈哲學,選修,16人,2學分20世紀元倫理學,必修,6人,3學分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趙妍妍 06碩    劉艷姣 07碩    韓格圖 01碩    盧華常 01碩    曹成雙 02碩    黃鵬飛 03碩    董鵬 05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 1, 程煉,《倫理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2, 程煉,《倫理學關鍵詞》,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3, 程煉,《思想與論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4, 譯著(原作者:Dave Robinson)《尼采與後現代主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5, 譯著(原作者:Charles Taylor)《現代性之隱憂》,中央文獻編譯出版社,2001年6月     2、論文      1, 「意向性:或如何將之安置在自然界」,《哲學門》(總第十八輯)第九卷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2, 「弗雷格的語言哲學」,《科學文化評論》第五卷第六期,2008年3, 「傑克遜的「知識論證」錯在何處?」《哲學研究》2008年第4期4, 「評《有無之間——虛擬實在的哲學探險》」《哲學門》總第16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5, 「何謂計算主義?」《科學文化評論》第四卷第四期,2007年6, 「休謨的因果性說明」,《哲學門》第五卷第二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 「尼採的挑戰」,《科學文化評論》第一卷第六期,2004年8, Book Review: Key Concep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Vol. 63:2, 20049, 「On Zhang Dainian"s Synthesizing Innovation Theory of Chinese Culture」,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5 Special Issue, April 2004.10, 「人是機器又何妨?」,《哲學門》第二卷第一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 「一點二階哲學」,《讀書》2000年2月號。12, 「公平遊戲與政治義務」,《哲學門》第一卷第一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其他成果13, 「科學主義與倫理學」,《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二輯),杜麗燕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月。14, 「當?碰上道德」,《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一輯),杜麗燕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1月。15, 「哲學史作為哲學的真子部分」,《哲學名家對談錄》,鄧曉芒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16, 「普蘭丁格與自然主義」,《知識、信念與自然主義》,趙敦華等主編,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17, 「論戰爭倫理中的一個道德區分」,《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18, 「誰開啟康德?」,載《斯人在思》,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9, 「成乎敗乎改革宗?」《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二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20, 「蒯因的本體論」,《外國哲學》第16輯,商務印書館,2004年。21, 「劉易斯與懷疑論」,《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22, 「論自由」,《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23, 「Creative Synthesis and Chinese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eds.) Nicholas Bunnin & Chung-ying Cheng, Blackwell, 2002. 四,社會服務(1) 班主任:2000-2001任2000級本科班主任;2002-2005任2001級本科班主任。(2) 圖書館:2003-2008任哲學系資料室主任,任期內協調完成哲學系分館的建立和系圖書資料併入大館電子檢索系統的任務。(3) 工會:2004至今任哲學系工會文體委員。(4) 計算機房:2000-2003年協助孫永平管理計算機房和系網站。(5) 其他:2004年協助趙敦華教授參與首屆「北京論壇」哲學分論壇管理工作。兩次參加系崗位評定小組工作。徐春一、概況      徐春,女,1965年2月,博士,副教授,提職時間 1994年8月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環境哲學 ,本科生一般課,20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本科生基礎課,40人,72課時環境哲學 ,本科生一般課,20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本科生基礎課,40人,72課時環境哲學,本科生一般課,25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本科生主幹基礎課,40人,72課時環境哲學,本科生一般課,25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本科生主幹基礎課,40人,72課時環境哲學,本科生一般課,25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選讀,本科生主幹基礎課,70人,72課時環境哲學,本科生一般課,25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8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2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15人,36課時環境哲學 ,校通選課,180人,36課時環境哲學 ,校通選課,18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15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80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80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2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15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20人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15,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20 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15人,36課時馬克思恩格斯原著選讀 , 本科生一般課,20人,15課時環境哲學 ,校通選課,12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8人,36課時環境哲學,校通選課,120人,36課時人學概論,本科生一般課 ,16人,36課時2、研究生教學      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8人,60課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10人,60課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10人,60課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10人,36課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10人,60課時馬克思主義原著研究,研究生專業基礎課,8人,60課時              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郭春雨 97碩羅永劍 99碩李聯敬 01碩    田毅松 01碩單提平 02碩阮芝蓁 03碩    肖紅 04碩    孫要良 05碩李鈺 06碩    史葉 07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一)出版著作(共9部,其中自著4部,參著3部,主編2部)自著4部:1、 徐春專著:《人類生存危機的沉思》,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2、 徐春專著:《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北京出版社2000年12月;3、 徐春專著:《全球化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2月。4、 徐春專著:《人的發展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參著3部:5、徐春參著:《全球問題與中國》(全部作者:尹希誠、侯文若、何賢傑、余謀昌、巫寧耕、顧慰萍、徐春、夏立平)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6、徐春參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論》(陳志尚主編,全部作者:武錫申、王善超、徐春、張維祥、陳金芳。其中徐春撰寫第四章「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7、徐春參著:《人學原理》(陳志尚主編,全部作者:陳志尚、徐春、劉曙光、王善超、夏甄陶、王銳生、張維祥、秦維紅、文兵、李星良、任存芳、李少軍、陳金芳、崔新建、張永、黃楠森。其中徐春撰寫第二章「人和自然」)北京出版社2005年3月。主編2部:8、徐春、張維祥主編:《人學與現代化》第二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9、徐春、張維祥主編:《人學與現代化》第四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二)參寫教材1部《困擾人類的全球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三)發表文章(核心期刊18篇,其他成果22篇)核心期刊18篇:1、 徐春:《可持續發展: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現實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2、 徐春:《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雙向互動》《光明日報》學術周刊2000年8月1日 3、 徐春:《人的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雙向互動》《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3期。4、徐春:《第四屆人學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2年第6期5、徐春:《社會可持續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02.8.27。6、徐春:《處於全球化悖論中的可持續發展》《北京大學學報》 2002年第6期。7、徐春:《生態文明蘊涵的價值融合》《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04年2月17日8、徐春:《生態文明與價值觀轉向》《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4期。 9、徐春:《哲學通選課教學不能程式化》《中國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10、徐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14卷,2004年7月。11、徐春:《以人為本與人類中心主義辨析》,《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12、徐春:《自然與人文資源價值的重構》,《晉陽學刊》2005年第4期。13、徐春:《社會形態與文明形態辨析—唯物史觀研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14、徐春:《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社會控制體系的挑戰》,《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第2期15、徐春:《人的發展邏輯:從自由發展到全面發展》,《晉陽學刊》2007年第2期16、徐春:《科學發展觀與人的全面發展》,《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17、徐春:《對馬克思人的現實生存理論的當代反思》,《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18、徐春:《生態文明建設與人的全面發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其他文章選錄:1、徐春:《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提高人的素質的雙向互動》,《人學與現代化》第三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2、徐春:《生態文明與人的全面發展》,《人學與現代化》第二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3、徐春:《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人學與現代化》第四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4、徐春:《SARS引發的生態價值關注 》,《北京大學文科通訊》2003年12月。5、徐春:《全球化與人的發展》,《人學與現代化》第五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6、徐春:《生態文明蘊涵的科學與人文價值》,《薪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 月。7、徐春:《應用哲學教學與研究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哲學的應用與創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5月。8、徐春:《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生態的影響》,《全球化?人的發展》,寧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9、徐春:《生態文明與環境正義》,《綠葉》,2006年第12期。10、徐春:《科學發展觀與人的發展》,《人學論叢》2005-2006,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11、徐春:《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題中之義》,中共中央黨校主辦《學習時報》2007年10月1日。12、徐春:《馬恩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共中央黨校主辦《學習時報》2007年10月15日。13、徐春、武錫申等:《經典作家關於人的發展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叢——人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12月。14、?春:《科學發展觀內蘊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叢——人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12月。15、徐春:《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四)論文被轉載、引用情況(不完全統計)1、《可持續發展: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現實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B1《哲學原理》1999年第4期第123-128頁。在諶克祥、曹鴻飛《可持續發展的哲學研究綜述》中被引用,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期,第27-31頁;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2年第5期。2、《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雙向互動》《光明日報》學術周刊2000年8月1日 ;轉載於《新華文摘》2000年第11期。3、《人的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雙向互動》《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3期;入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編:《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獻?先進文化卷》第717頁,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同時被評為優秀論文。4、《第四屆人學學術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2年第6期;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B1《哲學原理》2002年第10期第155-157頁。徐春:5、《生態文明蘊涵的價值融合》《光明日報》理論周刊2004年2月17日;在王正平著《環境哲學——環境倫理的跨學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6頁引用。在姬振海主編《生態文明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頁引用。6、《生態文明與價值觀轉向》《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第4期。在是麗娜、王國騁《生態文明理論研究述評》載《社會主義研究》2008年第1期,第11-13頁中被引用和評論。 7、《以人為本與人類中心主義辨析》,《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轉載於人大複印報刊B1《哲學原理》2005年第1期第140-145頁。8、《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提高人的素質的雙向互動》,《人學與現代化》第三集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轉載於《新世紀探索——全國理論創新文論》第135-139頁。 9、《社會形態與文明形態辨析—唯物史觀研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轉載與《新華文摘》2006年第16期第158頁。(五)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主持科研項目3項: 1、1998年9月-2001年9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可持續發展與社會文明建設」(項目批准號98BZX011,經費3.3萬),已結項; 2、2003年5月-2003年7月主持北大社科部「非典專向研究基金」:SARS引發的生態價值關注 ,已結項; 3、2008年1月-201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鄧小平發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項目批准號:07JJD710021,經費20萬); 參加科研項目7項:1、2004年9月-2007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馬克思主義人學基本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人的發展部分研究工作(項目批准號04@ZH004,經費20萬); 2、2004年9月-2007年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經典作家關於人的基本觀點研究」(項目批准號04ZMD025,經費30萬),負責經典作家有關人的發展理論研究。3、2003年7月-2005年參加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濟全球化與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研究工作;4、2005年1月-2007年 參加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重點資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堅持、發展和創新研究」(經費40萬)。5、1997年9月-2002年12月參加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人學的歷史與理論研究」。 6、1996年-1998年,參加中華社科基金「全球問題與中國」課題研究。7、2002年-2004年,參加山西省軟科學課題:山西生態環境狀況對人的生存發展影響研究。    (六)獲獎情況      陳志尚主編《人學原理》(北京出版社2005年出版)獲得吳玉章優秀獎 , 2007年, 陳志尚、徐春、劉曙光、王善超、夏甄陶、王銳生、張維祥、秦維紅、文兵、李星良、任存芳、李少軍、陳金芳、崔新建、張永黃楠森。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1998年  四、社會服務現任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支部書記。1997年-2000年曾任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支部書記。擔任過1997級和2002級兩屆碩士研究生班主任。1994-1995年任人學理論研討班班主任。現任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馬哲史學會理事。全國應用哲學學會理事。         曾志一、概況      曾志,男,1955.7,博士,副教授,提職時間 1995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哲學導論 ,本科基礎課 ,36學時西方哲學導論,通選課    後形而上學與後現代主義,通選課    二十世紀歐陸哲學,通選課    中西哲學比較,選修課    社會哲學,選修課    文化哲學,選修課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本科基礎課    2、研究生教學      現代西方哲學,研究生選修課    哲學原理研究,研究生基礎課                  3、指導研究生情況      姓名 年級    任建黨 06碩    馬千里 02碩    魏偉 02碩    胡偉 02碩    王玲 03碩    黃建江 01碩    趙如發 98碩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1、曾志 著:《西方哲學導論》(第2版)。45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7。2.曾志 著:《西方哲學導論》。40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3、曾志 主編:《哲學引論——中西哲學基礎問題舉要》。主編及主要撰稿人,41萬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6(本書已印刷13次,發行逾13萬冊)。4、曾志 著:《哲學引論》。16集系列電視教學片(每集50分鐘)。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音像出版社2005,1。5、曾志 著:《真理的意義與詮釋》,35萬字。(即將出版)。        2、論文      1、「道德判斷與倫理學的情感主義化」。《北京大學學報》2006,92、「道德判斷與倫理學的非形而上學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13、「後形而上學與後現代主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1。4、「共同善與合法性權利的來源」。《論和諧社會》(論文集);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5、「作為一種制度權利的人權」。《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06,4。6、「西方知識論哲學中的真理融貫論」。《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1。 《7、「反本質主義語境下的後現代主義」。《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6。8、「作為一種道德權利的人權」。《陝西行政學院學報》2004,6。9、「真理符合論的歷史與理論」。《北京大學學報》,2000,6。10、「契約與社會的道德本質」。《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6。11、「真理的意義探究-實用主義真理觀的意義視界」。《天津社會科學》,1999,6。12、「西方知識論哲學中的真理範疇」。《北京大學學報》,1997,4。四,社會服務曾經擔任系科研秘書和教研室主任多年            申請副高職稱材料 (按提交時間順序排列)劉哲一、概況      劉哲,男,1977年8月,博士,講師,提職時間2007年    二、教學(任現職以來)      1、本科教學      西方哲學導論(上),本科生基礎課,94人,32課時2、研究生教學      法國哲學研究:梅洛-龐蒂哲學導論,研究生一般課,3人,24/48課時法國哲學研究(A):薩特的《自我超越性》,研究生一般課 ,8人,48課時法國哲學研究(B):勒維納斯的「他者」與「他人」,研究生一般課,4人,24/48課時法國哲學研究: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研究生一般課,7人,48課時自我意識與主體性理論:康德B版演繹,研究生一般課,12人,48課時法國哲學研究:梅洛-龐蒂的身體概念,研究生一般課,5人,48課時自我意識與主體性理論:費希特《倫理學》中的基礎性論證,研究生一般課,4人,48課時歐陸哲學原著選讀:梅洛-龐蒂的世界概念,研究生基礎課,8人,48課時        三、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黑格爾辯證-思辨的真無限概念》,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2、論文      Hegel on Fichte"s Practical Self-consciousness,Philosophy Today(52),2008知識、自由與歷史,《外國哲學》(19),2008 Sartre on Kant i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Ego,Idealistic Studies(37),2007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Pure Practical Reason,Tijdschrift voor Filosofie,20063、教學或科研項目      耶拿早期黑格爾對費希特的批評(中國國家博士後基金),5萬元 2007.7-2008.7,項目獨立負責人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問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3萬元,2008.12-2011.12,歐洲大陸哲學中自我意識理論四、社會服務哲學系圖書館分館主任外國哲學研究所外事秘書         谷建一、概況      谷建,女,1977.8,博士,助理研究員,提職時間2004.8            二、科研(任現職以來)             1、論文      《蘇洵易學淺論》,《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四輯)》,2004.10 《蘇軾<論語說>補正》,《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 2008.6 《孫奇逢〈四書近指〉編纂與刊刻考略》,《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一輯)》,2009.1 2、教學或科?項目      《儒藏》編纂與研究,0.24萬2004-2009,《四書賸言》校點《儒藏》編纂與研究,1萬2004-2009,《四書改錯》校點《儒藏》編纂與研究,16萬2004-2010,《經義考》1/2部分的校點三,社會服務1. 負責《儒藏》精華編稿件接收及退改等與部類主編和校點者進行直接聯繫的環節。負責同各合作單位的部類主編及校點者進行聯絡及協調,按照分冊計劃催稿,並及時更新校點進度。走訪上海、湖南、山東、天津等地合作單位,與校點者座談,進行溝通和交流。2. 負責統計各合作單位的版本?求信息,進行版本核查,並聯繫相關單位進行複製,必要時前往相關圖書館(如上海圖書館、湖南博物館、人大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等)進行善本過錄和拍攝。3. 擔任《儒藏》工程研究生的班主任,負責其管理工作,進行日常聯絡和溝通。4. 每周在《儒藏》編纂中心辦公室值班一天,處理日常事務。5. 承擔2004-2009年《儒藏》工程歷次會議的會務工作。2004-2005年撰寫《儒藏》工作簡報13期             沙志利一、概況      沙志利,男,1977年8月,博士,助理研究員,提職時間2005年7月            二、科研(任現職以來)      1、出版著作(譯著、專著) 《論語註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主要校點工作       2、論文      唐以前的《史》《漢》比較研究綜述,泰山學院學報,2005年7月略論蜀大字本《論語註疏》的校勘價值,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1月 漢朝人名字特點及命名心理,華夏文化,2007年12月 「他校」小議,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2009年1月論《漢書》刪削《史記》疊筆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集刊,2009年1月 《揅經室集》版本初探,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年3月從《漢書》對《史記》材料的挪置比較馬班的敘事手法,渭南師範學院學報, 2008年1月 3、教學或科研項目      《儒藏》精華編《論語註疏》校點,2萬,2005.1-2007.4,主要校點工作(35萬字左右)《儒藏》精華編《清儒學案》校點,30萬,2008.4-2010.12,1/2的校點工作(200萬字左右)三,社會服務(1)與《儒藏》合作者的日常聯繫工作。(2)《儒藏》工程工作流程的運行工作:我負責與通審專家的聯繫工作(含北京、上海兩地),及稿件往來登記工作。(3)走訪各地合作單位,與校點者面談《儒藏》校點工作,共計6次,9家單位。(4)中心組織的各種會議的會務工作,其中較大型工作會議7次。
推薦閱讀:

佔領北京城的李自成, 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北京西城區----儀親王府導遊詞
北京打造通州行政副中心或兼并香河、大廠、三河
一點資訊【北京城裡的10處雷人建築,你認得幾個?】
[轉載]特別推薦: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定弘師北京禧園開示(感悟很深)

TAG:大學 | 北京大學 | 北京 | 哲學 | 哲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