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遺滿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小常識你都清楚嗎?一起來劃重點吧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小時候背過的二十四節氣歌,現在你還能清楚背出來嗎?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基礎小常識,你了解多少呢?一起來劃重點吧!
立春:「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迎「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習俗。
雨水:「春雨貴如油」。每年2月18日或19日迎「雨水」。此時節,我國正處在「七九河開,八九燕來」的階段。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每年3月5日左右迎「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每年3月20日或21日迎「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從春分這一天以後,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清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每年4月5日前後迎「清明」。此時節,我國南北氣溫普遍回升,杏花微雨,桃李爭艷,天下皆春。
穀雨:「帆得樵風送,春逢穀雨晴。」每年4月20日或21日迎「穀雨」。雨生百穀。穀雨時節,正是莊稼生長的最佳時節。
立夏:「立夏前後,種瓜點豆。」每年5月5日或6日迎「立夏」。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此後,氣溫開始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小滿:「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每年5月21日前後迎「小滿」。該節氣是收穫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拉開,是農民一年中繁忙的季節。
芒種:「芒種芒種,連收帶種。」每年6月6日前後迎「芒種」。這是一個臨近麥收、顆粒歸倉的節氣,也標誌著盛夏時節即將登場。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迎「夏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意味著炎熱天氣正式開始。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小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每年7月7日或8日迎「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此時節不僅天氣炎熱,也多陰天多下雨。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大暑」。此時節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迎「立秋」。「秋」指暑去涼來,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處暑:「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
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每年9月8日前後迎「白露」。這也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
秋分:「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每年9月23日前後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這一天,晝夜在春分之後又一次平分。從秋分以後,白晝短於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
寒露:「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寒露」。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霜降:「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每年10月23日前後迎「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暮秋、殘秋和晚秋。
立冬:「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此時節,朔風起,地始凍,水始冰,天氣一天天變冷。
小雪:「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迎「小雪」。此節氣內,氣溫走低,天氣更冷,降水狀態由雨變成雪。
大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每年12月7日或8日迎「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
小寒:「小寒已近手難舒,終日掩門深閉廬。」每年1月6日前後迎「小寒」。這一節氣也標誌著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節氣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
大寒:「大寒已過臘來時,萬物那逃出入機。」每年1月20日左右迎「大寒」。此節氣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際,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青衫老祖:習總,讓中華文化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為什麼電子管、真空管朋克在朋克界內混的那麼差?
※蝙蝠在玉文化中的寓意
※黃姓的祠堂文化——賦予時代信息
※【曲周文化名人】 ——任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