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本遊記(必備書單)
讀書與旅行,都是一場自我與世界的對話。
在另一個時空里,用想像和腳步,思考我們在世上的位置,和世界的樣子。
50本遊記,與你一起經歷一場行與思。
一、探險之旅
1. 《庫克船長日記:「努力」號於1768-1771年的航行》庫克「發現」了澳大利亞,使得世界地圖擴大了近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
和哥倫布一起,庫克為地理大發現做出了重要貢獻。
《庫克船長日記》描述的是庫克船長探險紐西蘭和澳洲的航行事迹,是庫克船長本人逐日記錄的他率「奮進」號所進行的偉大航行。
此次航行是庫克奉英王之命、以科學考察為名而進行的一次對南太平洋(當時名為South sea)的探察活動。
其間他環繞紐西蘭南北兩島,「發現」了澳大利亞,並在悉尼植物學灣登陸,後沿岸北上,在離開澳洲大陸之前宣布澳洲(當時名為新荷蘭,庫克將其重新命名為新南威爾士)為大英帝國所有。
2. 《南極:"忍耐號"歷險記》 第一批登陸南極大陸隊伍的生死歷程。
本書講述了沙克爾頓爵士及其探險隊在去往南極大陸的科考途中發生的故事。
書中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並大量引用了隊員們的航海日記,更加真實地還原了當時的情況。
1914年,在歐洲戰爭的陰影下,由歐內斯特·沙克爾頓爵士帶領的一群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首次橫穿了南極大陸,成為了第一批登陸南極大陸的隊伍。
他們最初的樂觀主義是短暫的,然而,隨著冰原逐漸地變厚,死神籠罩在「忍耐號」的周圍。最終,「忍耐號」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並被冰原吞噬,將船上28名探險家孤立在了浮冰上。
沙克爾頓爵士率領他的團隊與天氣、地勢和命運頑強地抗爭著。無數的碎冰、波濤洶湧的海浪、巨大的冰山、無盡的嚴寒,以及時而因為食物短缺帶來的飢餓都成為他們致命的敵人。
他們強大的意志力、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忍耐精神成就了他們這次的巨大偉業。
3. 《南極洲:從英雄時代到科學時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兩百餘年的南極洲歷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極探險史。
在個人故事背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間對土地和資源控制的競爭。這本書帶我們進入緊張的氛圍,遙遠的南極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 《自然》
原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院士做序。
譯者李占生,多年隨外交部組建的政府代表團出席海洋、南極的國際會議,參加過南極礦產資源和南極環境保護的國際談判。1988年曾親手將「中山」旗幟插在南極拉斯曼丘陵之上,參加了「中山站」建站的全過程。
1929年12月挪威探險隊到達恩德比地,芬恩·霍爾姆登陸後升起了挪威國王和王后送給他的絲質國旗。他回國後宣布「恩德比(地)屬於挪威所有」。(挪威極地研究所)
自1770 年到今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南極洲—那片遙遠神秘的冰雪大陸的征服與探索,探險家、科學家、政府官員、環保人士、商人紛紛登場,上演著一幕幕驚心動魄、曲折跌宕、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
4. 《發現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第八屆文津圖書獎,收錄了歷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險故事。
這本書實在很難讓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幾乎每張素描畫作都在低語訴說:「將我剪下來,貼在牆上吧!」
——《國家地理雜誌》
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
航向牙買加(1687~1689)
探索錫蘭(1672~1757)
居游蘇利南(1699~1701)
漫遊北美洲(1753~1777)
橫跨太平洋(1768~1771)
回到南太平洋(1772~1775)
勘測澳大利亞(1801~1805)
小獵犬號航行(1831~1836)
深入亞馬孫雨林(1848~1862)
深海探測(1872~1876)
5. 《偉大的探險家》透過倫敦自然史博物館二百餘幅珍稀圖像資料,來自英倫的專家學者為您講述四十餘位偉大探險家的故事。
讓我們追隨這些偉大探險家的足跡,去發現海洋,去發現陸地,去探索河流,去探索荒漠……
貝恩斯描畫了與花園島維多利亞瀑布相對遙望的一群水牛(1862年),捕捉了大瀑布在
背景中呈現的莊嚴。這幅油畫貝恩斯至少畫了三個版本,並選了這幅進行平版印刷出版。
托馬斯·貝恩斯在1859年作此畫於莫三比克,當時他正陪同利文斯通旅行。貝恩斯對於所走過的地方進行了充滿感情和共鳴的描繪,他的筆觸也極其真實精準,可以根據他的畫作鑒定植物種類和當地地形。
庫斯托發明了第一批能夠在水下拍攝靜態或運動物體的攝像機。他在為《雅克·庫斯托的海底世界》的製作而潛水,正在攝影的他像平常那樣並不用取景器,水下攝像機的保護外殼也是他率先研製的。
本書從克里斯托夫·哥倫布的遠航講到安德魯·詹姆斯·伊文斯的尋覓地下新世界,以40組人物的探險經歷配以204幅插圖,圖文並茂地講述了人類歷史上各時期在探索不同領域有重大發現和影響的偉大的探險家們的事迹,勾畫了人類對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南北極以及太空的探索記錄。
二、尋城中國
6. 《尋城記·廣州》 「千年商都」,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中國最「洋氣」的城市?
作為海上絲路的起點,東方第一大港市,廣州註定會成為西域文明進入中國的第一站。
蕭梁的達摩、唐初的宛葛素、明萬曆的利瑪竇,三位聖人的使者都先後由印度、阿拉伯、義大利隨商船遠洋至廣州,或譯經傳法,或結廬築堂,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神聖而漫長的傳教生涯。
聖心大教堂——遠東的巴黎聖母院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法國傳教士攜來五十萬法郎,仿照巴黎聖母院的樣式在已經成為廢墟的廣東省府督院行署舊址上蓋起了西方哥特式教堂,成為整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被西方人譽為「遠東巴黎聖母院」。
黃飛鴻和霍元甲曾相距不過百米之遙?
近些年屢屢活躍於銀屏的武之聖者無外乎四人:方世玉、黃飛鴻、霍元甲、李小龍。
這四人的傳奇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四人雖沒有一位生於廣州,但在廣州西關卻有那麼四處沉跡,講述著四位武者的俠義之舉:西禪寺、寶芝林、精武門、李小龍祖居。
「北有霍元甲,南有黃飛鴻」。
四人中,黃霍二位師傅雖一南一北,但同屬一個時代,年齡相差也不過21歲,且象徵二人武學精神的寶芝林和精武門,在1919年同處西關十三行,南北相距不過百餘米之遙。
7.《尋城記·重慶》 一座找不著北的城市。
重慶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典型的碼頭城市。
這裡沒有東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
這就是傳說中的——九開八閉十七門。
東水門——古渡通津,八省會館
自明清乃至民國,東水門城裡城外的碼頭街肆,皆為市廛最盛處。商賈雲集、桅檣林立,乃重慶府的古渡要津及商業中心。
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1938年的10月,宜昌,這座川江門戶上的小城一片混亂。數十萬的難民、傷兵、機關工作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滯留在碼頭,候船西上。數十萬噸的廠礦、設備、物資也沿著江灘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等待運輸。
就在這危急關頭,川江上的航運大亨盧作孚臨危受命,趕赴宜昌,將屯集在宜昌碼頭上的大量人員和物資及時搶運入川。盧作孚飛抵宜昌後,在穩定人心的同時,制定了一個「四十天搶運計劃」。調集輪船24艘、木船1200條,不分晝夜,分段搶運。
終於在長江枯水季節來臨前,將所有物資和人員運到了四川,保住了中國工業的命脈,被譽為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在搶運過程中,民生公司16艘輪船被日機炸沉,116名船員為國捐軀。
如今的重慶,多年的再造,使今日的山城已經沒了原般的模樣,呈現出來的更多是一份日新月異的欣欣向榮。然而重慶與生俱來的城市性格卻延續了下來,古巴人的剛烈豪邁、好勇重義;碼頭人的熱情大方、耿直爽朗;山城人的吃苦耐勞;以及移民城市的包容大度、樂觀豁達……重慶的歷史,隨重慶特有的地貌,也是跌宕起伏,變幻不定。
8.《尋城記· 杭州》 中國七大古都,天下風物,最費文人筆墨的,非杭州西子莫屬。
它是時間上的路標,從東漢華信築塘,隋煬帝開鑿運河,到吳越錢鏐和宋王朝對杭城的營建。
它也是空間上的路標,從南朝四百八十寺,九廂八十坊,到石庫門裡弄和湖畔公館別墅群。
通過這座路標,我們走進了杭城的街巷,尋訪這些失落的記憶碎片,同時驚喜地發現:在失去時間感的現代的都市下,還深藏著濃厚的歷史。
南宋大肚彌勒,粗眉大眼,喜笑顏開,坦腹踞坐,十八羅漢兩側環繞,各具姿態。他既是飛來峰最大的一尊造像,據說也是我國現有最早的大肚彌勒。
延伸閱讀:
《微觀杭州》以420餘條微博文字、190餘幅圖片從不同側面講述杭州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社會生活以及人文精神。
9.《尋城記·武漢》 開風氣之先的國際大都會。
匯兩江,擁三鎮,為九省通衢;開埠口,興洋務,領革命先聲。
徜徉在江漢路、中山道,步和的正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足音;
輾轉於戶部巷、吉慶里,體味的乃漢味美食和荊楚民風。
漢陽兵工廠——百年滄桑「漢陽造」
1894年,與鐵廠毗鄰的槍炮廠建成。在張之洞「器必求精求新」的指導下,槍炮廠向德國訂購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制槍設備,生產仿德國88式毛瑟步槍(即「漢陽造」)、毛瑟手槍(即「駁殼槍」),以及陸路快炮、過山快炮等武器。
始開女校風氣之先
中國有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古代教育,但其教育的對象基本上以男子為主,而對女子的教育,卻僅停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階段。19世紀中期,這種延續上千年的陳腐觀念被徹底打破。
聖若瑟女校——百年女校,芳影猶存
隨著民眾日漸開化,女校逐步為開明人士所接受。到民國末期,武漢已有十餘所女子學校。聖若瑟女校便是一所擁有從幼童到高中教育的完全女子學校。
10.《尋城記·成都》「天府之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
關於蜀地,千餘年前,李太白就為其開了篇,「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蠶叢、魚鳧,再加上柏灌、杜宇、鱉靈,謂之「古蜀五祖」。
千百年後,當年的蜀地成都卻成了名副其實的「逍遙城」。
如果拋開人世的功名利祿,剩下的人的慾望、美食、美酒、美景都聚在了成都。
這種聚不是掰著手指數來的,更不是為打造逍遙之都而生拉硬扯的湊數,而是來自上天的眷顧,採得一把珠玉撒向了西蜀大地。
三國·成都
沿著這張手繪的地圖,可以找到:
武擔山:劉備在此設壇稱帝;
漢昭烈廟:今武侯祠,為君臣合廟;
三聖祠:紀念劉、關、張的祠廟;
點將台:諸葛亮操兵點將的校場;
還有丞相府、八陣圖、娘娘廟……
快來看看你能找到幾處?
三清殿前的青羊購自京師,相傳是宋開封府經梅閣之物。實為十二屬相化身的異獸,被視為「神羊」。自打神羊入了青羊宮,成都民間又多了一種習俗——摸青羊。
11.《尋城記·南京》「四大古都,天下文樞」,擋不住的王氣之都。
為什麼說金陵是「帝王之宅」?
兩千兩百多年前,秦始皇東巡會稽,途經金陵,有望氣者進言道:「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一聽此話,始皇大為不悅,遂命人掘斷連岡,塹長隴以通流,泄散王氣。
據說,秦淮河就是為了泄王氣而開挖。
高人術士一番折騰之後,水也放了,勢也絕了,氣也泄了,就連「金陵」這個名字也改成了「秣陵」,意思是喂牲口的草料場。
秦朝術士所做的一切似乎並不太奏效。四百多年後,吳東大帝孫權率先在金陵建都立國,此後一發不可收拾。虎踞龍盤的金陵城,成為10朝49帝2總統450年的王氣之都。
沈氏故宅——江南第一巨富
馬道街西段,多有當年江南第一巨富沈萬三的產業。沈家沒落後,那些高森的大宅、商埠、機坊等相繼變賣,或廢為民居,或改作他途。
三、微觀中國
12. 《微觀西藏》(漢英版) 收錄520餘條精彩微博,150餘張精美圖片,用微故事,呈現超越視覺和感覺的西藏真容。
為更好認識西藏提供了一條捷徑。——藏學家 旦增倫珠
小切口,大視野,深挖掘。——《光明日報》副總編輯 劉偉
一本以「微博體」形式展示真實西藏的書。
《微觀西藏(漢英版)》追求新媒體環境下最佳閱讀體驗,用最短的文字還原了那些最了解西藏的人心中最真實的西藏。
13. 《微觀西安》(漢英版) 一群最了解西安的人寫出的、最真實的西安故事。
一本由古往今來無數個「碎片」組成的微博書。
一口碗、一塊饃,一個字……處處都是故事,處處都是文化。
西安人讀了會愛上這本書;外地人讀了會愛上這城市。
《微觀中國:微觀西安(漢英版)》通過約500條短小精悍的「微博」和200餘張精彩圖片,展示西安當地的飲食、交通、方言、文學、人情等方方面面。
14. 《微觀新疆》(漢英版) 微距體驗大美,500餘條微博,暢享「輕閱讀」。
【時光的挽留】喀什老城是對時光的一次挽留。觸目可見的土灰色幾乎是時間本身的顏色。建築材料是生土、土塊、磚、磚坯和南疆最常見的白楊木。布局是隨意的、自由的,巷子總是那麼狹小、幽深,沿著它們,彷彿能走到時光的盡頭去。
【巴扎】巴扎是集市,又不完全等於集市。巴扎也是養育維吾爾族人的地方,有諺語說:巴扎是父親,巴扎是母親。
四、「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一輯)
15.《鑒真和尚東征傳》日本僧人真人元開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撰寫,向後人再現鑒真東渡日本及傳播佛教的事迹。
唐代的佛教高僧鑒真和尚為了弘揚佛法冒險東渡日本傳播佛教文化的行為,主要靠的是個人的膽魄與毅力。
16. 《大唐西域記》根據章巽、季羨林、董志翹等學者的整理研究,《大唐西域記》是絲綢之路文獻中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唐代僧人玄奘於唐貞觀三年(629 年)踏上絲綢之路,繞道蔥嶺前往天竺求法。於645 年到達唐都長安。
撰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為中外研究佛教史和古代中亞、印度、南亞歷史地理和社會文化變遷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17. 《真臘風土記·西遊錄》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的行程。
真臘是古代柬埔寨的中文名稱,真臘因其吳哥窟的歷史遺產而聞名全球。
元朝元貞元年(1295 年),作為元外交使團的一名外交官員,周達觀奉命乘坐海船出使真臘,使團取海路從溫州開洋,經七洲洋、占城等地,橫渡淡洋至真臘國都吳哥登岸。回國後以遊記形式創作了《真臘風土記》。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 年)和西夏乾定四年(1227 年),耶律楚材兩次隨成吉思汗西征中亞花剌子模國(今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和中原地區的西夏國(今寧夏、甘肅、內蒙古西部一帶)。
《西遊錄》一書就是對其隨軍西征、駐守西域的經歷的記錄。耶律楚材的旅行線路,向後世生動再現了草原絲綢之路的歷史軌跡。
18. 《佛國記》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陸上親歷中亞、印度並從海上航路經馬六甲海峽和南海返回祖國的佛教旅行家。
東晉時佛教大師法顯所撰,故本書又名《法顯傳》。
法顯,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法顯一行於399 年從長安(今西安)出發,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於413年返回東晉國都建康(今南京)。
法顯的旅行記錄不僅對於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全球學者研究中亞、印度、南亞的歷史地理、交通發展、佛教歷史提供了關鍵資料。
19. 《瀛涯勝覽》鄭和船隊翻譯撰寫關於鄭和遠航的記錄。
自明永樂三年(1405 年)至宣德八年(1433 年)的28 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
前後七次所經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30 多個國家,建立或加深了中國和所到各地的貿易和文化交流。這些遠航足跡大多數都可以在馬歡撰寫的《瀛涯勝覽》中觸摸到歷史的脈搏。
作者馬歡是出生於浙江會稽(紹興)的回族人,被鄭和聘為船隊的通事(翻譯官)。從1416 年開始撰寫《瀛涯勝覽》,經過35 年的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1451 年)定稿併流傳至今。
20. 《馬可波羅行紀》世界歷史上個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著作。
有史記載的第一位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由海上絲綢之路返回歐洲的旅行家。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 ~1324 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
17 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歷了17 年。馬可波羅對東方蒙元帝國的描述,激起歐洲人對財富的嚮往和對比歐洲更高文明的景仰,某種程度上促發了其後歐洲人的航海地理大發現。
21. 《伊本·白圖泰遊記》在阿拉伯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遊記,大大促進了中阿之間的文化交流。
元至正二年(1342 年),伊本·白圖泰奉印度國王(德里素丹)之命由海上絲路出使中國拜見元順帝,幾次經停阿拉伯商人十分集中的當時中國最大港口貿易城市刺桐(福建泉州),並且出訪過沿海的其他幾個著名城市,如穗城(廣州)、行在(杭州)和汗八里克(北京)。
22. 《亞洲腹地旅行記》被譯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幾十種語言,將古老的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到世界。
《亞洲腹地旅行記》,記錄了發生於19 世紀末葉與20 世紀初葉之交的中亞、新疆、西藏等地的地理探險和科學發現事迹。
斯文·赫定陸續將其在中亞和中國西部的考察材料整理髮布,成果總共超過50本書。《亞洲腹地旅行記》出版後,對世界各地的讀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3.《徐霞客遊記》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之一。
1609 年,22 歲的徐霞客開始外出旅行,直到明崇禎十四年(1641 年)在雲南旅途中去世,32 年間基本上都在職業化的旅行生涯之中。
他先後遊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特別是在廣西、貴州及雲南三地的旅行,留下了最為詳盡的文字記錄。
其中「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和「滇游日記」三個部分尤為引人入勝,也是今天了解明代南方絲路的重要文獻。
五、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二輯)
24.《海路校釋》近代早期民間遠洋船員的「盲人」摸象。
《海錄》一書形成於鴉片戰爭發生之前20年的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第一作者謝清高原籍廣東嘉慶州(今梅縣),年輕時出海航行遇到海難,被葡萄牙商船救起後便留在商船上當了船工,一干就是14年。後因病導致雙目失明,只能回到澳門陸上定居,靠給人當口譯謀生。
基於失明前多年豐富的遠洋輪航行和沿線國家的探訪經歷,他把依靠自己的記憶獲得的對南洋、北印度洋、地中海周邊沿線的見識,逐地轉述給他的同鄉楊炳南記錄下來。楊炳南又在謝清高口述經歷的基礎上,引征了其他一些世界地理資料,於1820年整理成書並刊行於世。
25.《乘槎筆記·航海述奇》近代中國最早的官方使團行記。
同治五年(1866年)春清政府派出一支臨時出訪使團,訪問遊歷了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十個國家。
使團隨員主要是同文館(清朝第一所外語專科學校)的4名學生,其中一位同文館學生叫張德彝,他和使團團長斌椿在回國後,分別撰寫了相當於考察報告《乘槎筆記》和《航海述奇》。
斌椿的《乘搓筆記》,第一次向國人介紹了工業化之後的歐洲的各方面技術進步,第一次參觀並記述了歐洲博覽會、芭蕾舞、大英博物館、國家議院、近代報社、高等學院等西方近代的科技與文明。
26. 《歐遊雜錄》 中國最早的歐洲科技考察記錄。
光緒五年(1879年)6月,徐建寅作為近代中國最早派出國外考察工程技術的專業人士,以駐德國二等參贊名義出使德、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
在歐洲諸國考察期間,他將所見所聞,編著成《歐遊雜錄》一書。
其中介紹了造船、機械、槍炮、火藥、熔鐵、鑄鋼、採煤、開礦、電器、印刷、水泥等幾十個門類和行業的技術,涉及到設備、工藝、機器安裝、船塢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餘項,以及關於金屬加工方面的技術60多項。
這些內容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創辦,都是非常及時和有益的,在許多方面至今仍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27. 《傅雲龍遊歷各國圖經余記》 最勤奮的清末外交特使的地理信息記錄;關於中南美洲諸國的考察筆記,填補了近代中國人考察遊歷世界的一個空白。
在清末受政府委派前往各國進行社會考察、外交活動的官員中,來自浙江德清的傅雲龍可以稱得上是最為勤勉的學者型外交官,沒有之一。
光緒十三年(1887年)9月,作為當時外交部(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出洋遊歷大臣(外交特使)。
他通常白天考察、收集資料,夜晚常常通宵達旦整理材料、編繪地圖。這些圖經專業性和學術性太強,為比較方便閱讀的作品單獨編輯成《傅雲龍遊歷各國圖經余記》,提供給今天的讀者閱讀品賞。
28. 《環遊地球新錄》中國第一部關於世界博覽會的現場參展、觀展的實錄。
光緒二年(1876年),適逢美國建國100周年,美國邀請世界各國共襄盛舉,在費城舉辦盛大的世界博覽會。
美國舉辦費城世博會期間,清朝政府接受邀請組團前往美國正式參加盛會。李圭成為第一個以官方身份參加世博會,也是費城世博會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
29.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喚醒國人推進洋務的駐外使節歐洲行記。
薛福成率領的外交使團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3月到達法國馬賽港,先後奔波於法、英、比、意諸國,期間還到過德國、瑞士等國。薛福成將他在歐洲四年所聞所思詳盡地作了日記,後據以編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印行於世。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的行程及其考察思索的結果,使薛福成成為了堅定的維新改革分子,並具體提出了「求新法以致富強」、「選賢能以任庶事」、「造機器以便製造」等洋務計劃,努力推動中國的近代化建設,擺脫當時已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的被動局面。
30. 《使東述略·扶桑遊記》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駐日使臣的日本考察記。
光緒三年(1877年),清朝政府派出何如璋出任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駐日使臣。何如璋在日本大使任上工作了四年多,至光緒八年(1882年)離任回國。
作為一份駐外工作的考察報告,他撰寫的《使東述略》較豐富地觀察、提倡了日本明治維新及其取得的改革開放成就,力倡容納西方科學思想以改造中國傳統文化和改變封建專制,渴求強國之道。
王韜,長期在上海、香港與英國傳教士一起工作,從事英文圖書翻譯和新聞出版工作。其間他曾分別接受英國傳教士和日本文人的邀請,前往歐洲和日本旅行考察並將所經見聞記錄下來,其中《扶桑遊記》是其光緒五年(1879)前往日本遊歷考察的記錄。
31. 《使西紀程·西洋雜誌》中國首位駐外使節的歐洲考察報告。
作為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於光緒二年(1876年)冬率隨員30餘人啟程赴英,在倫敦設立了中國駐英使館。
赴英途中,郭嵩燾將沿途見聞記入日記,整理成考察報告《使西紀程》上呈清廷總理衙門,遭到朝中頑固派的一片圍攻。
跟隨郭嵩燾首次駐外的從員中有一位同為曾國藩麾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黎庶昌,在郭嵩燾黯然結束其履外任期後,繼續跟隨新的使臣陳蘭彬出使英、德、法、西等國。
基於以上外交官旅行經歷,黎庶昌整理了多年的旅行記錄,撰成《西洋雜誌》一書
32. 《新大陸遊記》近代啟蒙思想家流亡北美時的旅思。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2月,梁啟超應美洲維新會之邀到新大陸遊歷。
他自日本橫濱啟航,先至加拿大溫哥華,後轉至美國紐約。
在美國旅行的9個月當中,梁啟超一面觀察、了解美國科技、產業、城市發展的現代化成果,一方面思考美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得失及其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啟示作用,所撰《新大陸遊記》不僅是一部遊程記錄,還被譽為「一部全面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情況的綜合性著作、國內秘密傳布的維新立憲名著」。
33. 《康有為列國遊記》 流亡歐美的改良派的長時觀察與博引深思。
康有為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逃亡海外,背井離國16年,至民國二年(1913年)始返故國。
在十數年的流亡過程中,康有為「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路」,沿途留下了大量遊歷筆記,這些筆記都一一體現在根據其遺稿整理出版的《康有為列國遊記》之中。
六、異域的想像
34.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第一個指出羅布泊位置的地理學家,「絲綢之路」命名者的中國奇異見聞。
中國地質學之鞏固基礎,實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因李氏之成就,而節省吾人十年之工作時間。
——著名地理學家 翁文灝
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近150年前在中國的考察日記,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當時大江南北的山川、氣候、人口、經濟、交通、礦產等。
35. 《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英國政府派出的正式訪華使團來華見聞。
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政府以向乾隆皇帝補祝80壽辰為名,派出以馬戈爾尼為首的使團來華。
本書是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各種見聞的記錄,包含「馬戛爾尼勛爵私人日誌」和「巴羅中國行紀」兩部分。
36.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誌》使團副使撰寫,最早向英國人介紹中國的著作之一。
阿美士德使團訪華是一個值得後世慢慢玩味的歷史事件。
在英國人看來,欠缺外交風度的滿清皇帝和官員們表現出的蠻橫和固執完全辜負了英國政府的好意。
而在中國官方眼中,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因為他們捍衛了帝國的尊嚴。
37. 《伊加利亞旅行記》 法國著名空想社會主義者卡貝的代表作。
書中設想建立一個沒有剝削、人人平等和人們自願聯合起來的「伊加利亞共和國」。這個理想共和國的基本原則是,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成員和兄弟並在權利、義務上完全平等, 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實行社會所有。
38. 《克拉維約東使記》15世紀的手抄本,到1582年才將抄本付印出版;研究中世紀中亞史的重要歷史文獻。
作者克拉維約(Klaviyo)十五世紀初葉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到中亞撒馬爾罕覲見帖木兒大帝。
他以遊記的體裁將沿途各地的軍事、政治、文化、宗教以及風土人情記載下來寫成了這本書。
39. 《世界歷史上的前近代旅行》描繪從公元前400年到公元1500年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旅行長卷。
《世界歷史上的前近代旅行》描繪從羅馬時代的旅行家,到公元7世紀跋涉於通往中國和印度的絲綢之路上的行者,再到馬可·波羅等人類歷史上的偉大的旅行的案例。
本書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1)為什麼要旅行?
(2)古典時期的旅行;
(3)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中東地中海地區的旅行;
(4)中國、中亞的絲綢之路;
(5)佛教的傳播與旅行;
(6)穆斯林的旅行;
(7)馬可·波羅與基督教旅行;
(8)15世紀旅行的成熟。
40. 《達摩大師傳》 向世人展現了一位開闢出中國禪宗的大智大勇者的形象。
達摩大師為到中國傳播佛法,歷經三載,才來到了廣州。
後又至當時梁國都建康,與梁武帝會見,因語句不契,遂渡江北上,從而迎來了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的時刻——「一葦渡江」。
達摩先到達洛陽,後至嵩山少林寺,在後山面壁,一坐九年。
最後於公元五二八年滅度,並留下了「只履西歸」的神跡。
七、行與思
41. 《震驚世界的壯舉:鄭和七下西洋》鄭和發現美洲?
本書講訴英國學者加文·孟席斯提出:發現美洲大陸的人不是哥倫布,最早實現環球航行的人也不是麥哲倫!
孟席斯的鄭和發現美洲說引起了世人關注,鄭和率領的船隊七下西洋的研究重新成為熱點。
無論如何,鄭和六百年前的這個壯舉,極大開拓了中國人的海上視野。這一段六百年前的壯舉,牽動著世人對中國歷史的執著探索。
42.《唐代遊記選譯》收錄王維、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文人的經典名篇遊記24篇。
本系列以漢英對照的形式呈現,力圖用流暢的現代英語準確地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遊記文學中的精品.同時也為中國讀者學習英語和漢英翻譯提供可用的資料。——汪榕培
選取唐代名家遊記(如《蘭亭集序》、《小石譚記》等)27篇作為原文,譯成英文,字數大約為10萬字。
延伸閱讀:
1. 《宋代遊記選譯》
2. 《明代遊記選譯》
3. 《清代遊記選譯》
43. 《西出陽關:歷代親歷西域詩人剪影》 講述中國古代親歷西域的詩人們的故事。
第一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第二章 萬里長徵人未還第三章 不妨終老在天涯第四章 弓刀閑掛只春耕第五章 中原無此好春風
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古代親歷西域的詩人們的故事,他們前往西域的原因,路途見聞,詩歌作品。由於西行的風物、環境等原因,這些詩作風格質樸,具有一種穿越時空、震撼歷史的力量。
44.《西行畫記——蔣彝傳》「可口可樂」的中文名譯者;最成功的華人英語作家之一。
蔣彝,著名藝術家、詩人、遊記作家,1903年生於江西九江。1933年西行英國,1955年應邀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教,1977年病逝於北京,葬於故鄉廬山之麓。
在國外他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創作出版了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他的「啞行者」遊記系列熔詩詞、書畫、散文於一爐,吸引了西方各國的讀者,使他們看到東西方之間的相似之處,從而對他們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45.《美加十萬里行記》本書主要介紹了作者在美加旅行時的所見所聞。
主要內容包括:美國的高速公路、過境、奧爾巴尼——帝國州的象徵、紐約·百老匯、走近波士頓、華盛頓D.C.的計程車司機、奧蘭多之旅、奧運會之外的亞特蘭大、新奧爾良、休斯敦:航天中心和其它、熱辣辣的美國、美國的峽谷等等。
46.《龍州遊記》 28位廣西散文名家寫就對龍州的真摯情感。
他們乘興而來,以天為幕,以草地為台,面對春風,輕彈柔唱。於是,謠音琴韻,鈴聲管鳴,飛旋而起,甜美。綿長,不絕於耳。——聽天琴
本書是中,我們可以讀出龍州歷史的厚重、山川的壯麗、勞動人民的純美。
47. 《驛站》 八位寫作者記錄下自己與驛站之間的旅程。
PART 1 通往幸福的八個驛站PART 2 停泊與漂流的七種時態郵簡——從我的手,到你的手公路——離家五百里港口——誰家今夜扁舟子火車站——鐵軌的逗點票券——時空買賣的契約機場——飛翔的開始流行歌曲——望呀望,等呀等,等無心愛船入港
知性雜文——從郵簡到飛行、從緩慢到音速、從簡約到繁華,帶領人陸、海、空迅速位移,在揮手道別,與重逢相擁間,便是所有故事的起點。
48. 《噢,巴馬》 中國最美的小城,最適宜人居和休閑養生的十個小城之一。
本書作者以行者的身份來到巴馬,講述一個外來人眼中的那山、那水、那人。
他將以全新的視角、翔實的資料、系統的分析、優美流暢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全面解讀巴馬這塊神奇的土地,展示這塊土地奇異、古樸、自然、純凈的風情風貌,帶領讀者走進巴馬,品讀巴馬,破譯巴馬,感受巴馬。
49. 《歐遊心影錄》1918年,梁啟超赴歐考察的記錄與思考。
《歐遊心影錄》全面反映了梁啟超對戰後歐洲的觀察,對西方文明的態度和看法,以及對中西兩種文化的觀點:
認同和推崇西方文化的核心「自由精神」;
反對西方把物質生活、科學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但並不反對科學,更不是要放棄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
倡導個體本位的文化理論觀;對歐洲文明的前途抱持樂觀。
50. 《行萬里路:葛劍雄旅行自選集》著名歷史地理學者葛劍雄的文化跋涉,行與思。
以深邃的目光探尋歷史軌跡;
以堅實的腳步丈量文化時空;
葛劍雄富有行動能力,足跡遍歷神州大地和世界七大洲,善於捕捉體驗生活中的美感和詩意,並將之行諸於文字。
猜你喜歡:
史上最全「漢譯名著」書目
17本哲學社會科學經典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200個書單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150篇暖文
100本好書(必備書單)
100本中國書(必備書單)
推薦閱讀:
※5本讓人震驚的冷知識小書
※走進腐女新世界,帶你入坑的入門級經典耽美小說?
※書訊 | 仲夏書單
※幾米: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一張獻給「她們」的女性主題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