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發現的驚天秘密,華夏九鼎,傳國玉璽竟然悉數登場?
自發現秦始皇陵墓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對其進行研究,發現了諸多的謎團,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關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謎。
一、秦始皇陵的16大「奇葩」謎團
1、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誰?
這個學術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築學家陳景元先寫成《兵馬俑真相: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一書。陳景元在書中從服飾、軍事、交通等角度對兵馬俑進行了剖析,指出兵馬俑的主人並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把持秦國朝政41年的秦宣太后。
懸疑一:他們為何梳奇怪的「歪髻」
兵馬俑一向被視為秦始皇的士兵,但與一般戰場上的士兵不同,他們不僅沒有戴頭盔,而且梳著奇怪的「歪髻、偏髻」,頭髮盤出多種多樣的花式,最後髮髻歪在一旁。在其他一些楚墓中,也出土過頭上梳著「偏髻」的泥俑。問題是秦朝的士兵,是否會如此裝扮自己?陳景元說,如果將俑坑裡武士俑頭上的髮髻和髮辮散開,這一頭的長髮,至少也有0.6米長。軍營里的士兵,要將自己頭髮精心編成髮辮,盤出各種花式的髮髻,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而且在水源不豐富的西北地區,成千上萬的大軍要洗一次長頭髮更是一種很不容易的事。
懸疑二:他們怎麼敢穿如此絢麗的衣服
秦始皇「尚黑」,但剛出土的兵馬俑,身上還殘留著一些顏料,從這些顏料的位置和顏色判斷,他們的衣服應是絢麗多彩的。三號坑裡秦俑的顏色更豐富,共有朱紅、玫瑰紅、粉紅、桔紅、紫紅、粉紫、深藍、珠寶藍、石綠、赭及粉白等13種。由此可見秦俑身上衣服的色彩是以紅、紫為主調的。這與秦始皇「尚黑」的記載顯然是不符。
懸疑三:「車同軌」為何在這裡成一紙空文
與兵馬俑一起出土的,還有不少車輛。不少專家根據秦俑是士兵的論斷,將這些車輛定性為「戰車」,但有專家認為其不屬於「戰車」,因為這些車輛的型制不利於軍事作戰。陳景元表示,無論這些車輛的用途是什麼,其型制顯然是不統一的。
秦始皇對車輛的型制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造車必須「輿六尺」。但現在秦俑坑裡出土的車輛,車輿的寬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1.4米、1.43米、1.45米、1.5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國都要「車同軌」,又怎麼會允許自己陪葬品的車軌有寬有窄呢?
2、地宮中水銀濃度有多大?
關於秦陵地宮中的大量水銀記載較多。《史記》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說的很明白,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水銀的量不可估量,強哥思來,要在5個足球場大小的地宮中做一套江河系統,幾百噸水銀未必夠,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噸水銀。
上世界80年代,相關部門對秦始皇陵進行了首次土壤汞含量測量,在陵墓封土堆的中心區域,發現了一個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強汞異常帶,異常區域汞含量的變化範圍為70-1500ppb(ppb是一個單位,1ppb相當於濃度為十億分之一),平均汞含量為250ppm,而封土之外土壤中汞含量為5-65ppb,平均值為30ppb。
也就是說封土中的汞含量遠高於普通土壤,說明這些汞是來自於地宮中的汞揮發到封土堆中的。這麼一算,封土堆中水銀的濃度最大可達到對比值的300倍之多。揮發到封土堆中的水銀濃度值嚴重超標,說明地宮中的水銀量一定不會少。
3、有沒有人魚做成的長明燈?
中國人有視死如視生的傳統,人死後的陵墓也對應稱作陰宅,君王尤其重視陵墓,作為死後的居所,他們也希望像他們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輝煌,因此也就有了長明燈。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長明燈用的都是普通的青銅或鐵器,燈芯也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他們只能把重點放在這些燈油上。這些燈油十分的奇特,用的是動物的油脂,但是什麼動物卻查不出來,很可能是一種現代人從沒有見過的動物。
經過翻閱,一種神秘的生物進入了視野:被認為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美人魚。在中國古代,美人魚又叫鮫人,是一種人首魚身的動物。就是傳說中,眼淚會變成珍珠,日夜不停的在織布的生物。古籍中記載,古人經常捕捉這種生物,將其晾晒成干,取他的油膏製成蠟燭,可賣三千金珠。這個蠟燭可燃燒千年以上不熄滅,又稱長生燭。古時貴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為萬年燈。這裡的長生燭,和長明燈應該是同一樣東西。
在北京定陵的發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內盛蠟質燈油,還有一個燈芯,這就是長明燈了,但是顯然這盞燈在陵墓封閉後不長時間就熄滅了,原因是密閉的陵墓中缺少燃燒所需要的空氣。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中安置有長明燈。至於始皇陵墓中的長明燈,是不是人魚脂肪作為燃料就不可而知了。強哥猜想會不會是類似於海豹之類的高脂肪含量的動物被當成了所謂的「美人魚」呢。
4、有沒有代表華夏的九鼎?
夏禹當了炎黃部落首領以後,為了把人們都聯合起來,發展生產,抗拒自然災害,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測量所有的土地並畫成圖。根據測量的結果,禹按照各地的土質和物產,把土地分成了九個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並分別派出能幹的人管理,都要聽禹的指揮。
接著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召集九州的官員,讓各州貢獻出銅,鑄造九個鼎。每個鼎好比一個州,九鼎就是九州,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秦始皇本紀》載,九鼎在遷往咸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刮到今江蘇的泗水中,餘下八鼎為秦所有。那麼這些鼎,現在何方?兩千年來,一直下落不明。強哥猜想,其實很可能就在始皇陵墓之中。
5、陪葬的寶劍會是哪一把?
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鑄造武器非常講究。尤其是帝王將相,他們的佩劍都是寶劍,而這劍更多的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此外,很多人也非常喜歡劍,所以打造出的刀劍往往是精品。他們將劍等兵器看做寶貝,死後也不捨得離開,所以很多寶刀、名劍都跟著主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以延續他生前的榮耀。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便是如此。
那麼,秦始皇會帶著他的哪些寶劍一起陪葬呢?
鹿盧劍是歷代秦王的寶劍,它是王權的象徵。荊軻刺秦王時荊軻就是被秦王背負的鹿盧劍所傷。郭沫若 《高漸離》第一幕:「可超而越屏風淺,可負而拔鹿盧劍。」描述的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情景。荊軻把預先藏在督亢地圖裡的匕首搶起來,秦王大驚正要拔路奔逃,荊軻一手抓住秦王的袖子,一手舉起匕首對準秦王胸口,秦王力大把袖子扯斷奔逃。秦王的兩邊擺著屏風,秦王心急慌亂中跳過屏風去,兩人圍著圍著大銅柱你追我趕。後來秦王被隨從提醒,背負鹿盧劍擊斷荊軻左腿,更使荊軻身上八處受傷
荊軻用的是徐夫人匕首。《史記·刺客列傳》:於是太子(燕太子丹)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以試人。秦始皇的配劍轆轤劍又叫背手劍、秦王劍、宇宙鋒。長約四尺多,鋒利無比。
6、有沒有陪葬的妃嬪?
讓我們看看著名的秦景公的一號大墓吧,秦景公是秦始皇的老祖宗。他的墓葬開創了中國已開發的古墓活人殉葬的新紀錄,殉葬者達到一百八十六名。殉葬的人是按身份、地位和秦景公的關係而葬的,越在里圈越說明他(她)的身份重要,地位不凡,和秦景公的關係親近。
殉葬者分幾種,分布在裡邊幾圈的有棺有槨,安置在外邊幾圈的無槨只有一具木棺,摸一摸也是被塗成黑色的柏木,棺槨木頭基本完好未腐未朽。當這些殉葬的大臣近人,其中定然不乏秦景公的嬪妃妻妾?
早秦景公四世是秦穆公(部分記載稱為秦繆公),殉葬人多達一百七十七人。這位國君「青史留名」的是讓朝中三位最能幹最忠誠最出力的大臣集體為他殉葬。司馬遷在《史記》中講得清楚:「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到了秦始皇這一代,秦國統一六定鼎天下。殉葬的習俗並沒有取消。秦二世下令:「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以死,死者甚眾。如果有朝一日始皇帝的大墓被發掘,出土的纍纍白骨,殉葬的活人恐怕何止千百?
所以,如果在秦始皇陵里發現大量殉人是不值得驚訝的,因為,這樣一位想要在地下與地上同樣威風八面的皇帝,不可能不帶上一群妻妾與他共享在陰間的榮華。
7、有無飛禽走獸?
關於飛禽走獸的問題,秦始皇陵墓里陪葬的東西是很多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珍奇動物,一應俱全,至於是不是真有,這一點還存在很大疑問。
假如真的有飛禽走獸隨葬的話,會什麼些什麼動物呢?老虎?猴子?仙鶴?甚至會不會有熊貓?強哥也是腦洞大開了。
如果有飛禽走獸的話,隨葬的是活的動物,還是用動物皮做成的標本呢?這一點,或許沒有太多疑問,人都是活著殉葬的,何況是動物呢?以後如果真的發掘了,出現大量的動物骸骨,比對一下就知道是什麼動物了。
小編猜想,狗和馬這兩種動物可能是有的。在之前其它的秦汞墓葬中,發現了墓葬中就有平時的愛犬的骸骨,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秦國人的祖先最早是在西部游牧為生,游牧民族養狗也屬於生活需要。在秦公大墓中,他的狗竟然是被放到了黃腸題湊之中的,現在看來就是把狗放到了客廳里,地位比放在外面的所有殉人都高。
8、有無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鐫刻,後來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據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最後一次露臉是在元朝,混在一堆被元朝攻滅的國家印鑒中,被宰相伯顏全部磨平了之後分發給大臣當個人印鑒用,明清時期的玉璽全是假的。
歷代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1948年4月12日,「萬里號」津滬特快客輪沉沒,一方傳說是秦始皇登基時用過的「傳國玉璽」石沉大海。
關於傳國玉璽的消息,幾千年來各種的傳,到底有沒有這麼個東西誰也不知道。強哥大膽假設,所謂的傳國玉璽不過是秦始皇的私人之物而已,會不會也隨葬到了陵墓中呢?因為,在秦漢時期也沒有傳國玉璽可靠的記載,很多隻不過是野史罷了。
10,中國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與其地下「國庫」埋葬在一起,這一消息咋一聽匪夷所思。不過據官方報道,通過對秦始皇陵進行核磁掃描,中德雙方考古學家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穴結構,還發現在地宮中埋藏了大量錢幣,甚至還有專家說錢幣大部分是銅幣,但也會有小部分銀幣。陵墓中放置大量「硬幣」,無疑是秦朝的「國庫」,這一發現太讓人感到震驚了。不過由於技術問題,我們不應出於好奇就開棺掘墓。原因很簡單,兵馬俑退色了,馬王堆辛追濕屍也變幹了,北京十三陵中挖出來的一盤藕片更是化成灰了。挖掘就意味著毀壞,如果這些寶藏在地下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就讓我們先不要去驚擾它們的千年沉睡。
11.由於遭受空氣污染,秦始皇陵兵馬俑正在緩慢風化。這些在地下埋藏了2200多年的老古董開始地面生活後,一直面對氧化、水侵的威脅,現在出現了「水土不服」癥狀。專家呼籲如果還不採取任何措施加以保護,那麼在100年內兵馬俑將會遭到更嚴重腐蝕,鼻子和髮型都有可能消失殆盡,雙臂也有可能從身體上脫落。到時兵馬俑坑看上去與煤田沒有什麼兩樣,不再有任何美學價值。
12.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隻金雁。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13.近些年來,考古人員利用遙感技術對秦始皇陵進行地下勘測,初步確定地宮深度達30米,足足穿過了三層地下水,地宮相當於現代4層樓建築高。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封土堆上存在著嚴重汞異常,有人推測汞儲量可能多達上百噸,這也印證了司馬遷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描述。秦始皇為何要在地宮注入大量水銀,理由大抵有兩個,一是殺死入侵盜墓賊,二是防止屍體腐爛。
14.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台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15.秦陵地宮能保存下來,不得不提一道「防水大壩」,也就是地下那道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這一套阻排水渠和都江堰、靈渠有得一比,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16.垓下之戰,漢軍60萬,楊喜、楊武、呂勝、王翳、呂馬童這5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已經是奇蹟了。在十二萬分之一的幾率中脫穎而出的5人,卻是百分之百的舊秦軍的將士,而且官職都合於秦京師軍,更是決非偶然了。所謂史事鎖鏈一環緊扣一環,最後竟然在項羽之死和兵馬俑之間找到歷史鏈接點,引出」兵馬俑「殺死了項羽一事來,使人感到了歷史的深沉和神奇。
以上就是秦始皇陵的九大未解之謎,這些謎團一直困擾著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考古學家可以解開其中的秘密
推薦閱讀:
※《華夏垂拱禪法》
※《華夏掠影》從桃林口到白羊峪
※安徽績溪龍川胡氏「華夏前任一哥」之曾祖父母合葬墓考
※【中華父親山——大秦嶺尋訪】華胥氏,華夏民族共同的母親
※探究華夏幸福:選擇乃戰略之前提 || 新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