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用苦修的快速成就法
小小說 幻獅王(旺秋札巴藏巴拉)著
2016年12月3日
本文轉載自幻獅王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595594222
藍衫客打開閉關房門,鞠躬九十度,恭請老法王進關指導。
「我在其他寺院賜灌時輪金剛,見我這個家廟上空,連續七天彩虹不斷;我就知道你閉關肯定見諦(現量親見勝義諦)了。」
藍衫客大禮拜老法王九次:「感恩大寶法王拉茂·雍增金剛持,感恩您為我密傳《五圓滿凈觀》的無上竅訣;才使我在關房現量親見五圓滿的凈觀。
「我如今不再需要以第六意識,造作的意識思維(觀想)所謂的『五圓滿』了;我已完全泯滅了所緣取的『五圓滿』,及徹底泯滅了所觀的心識。
「我不需造作『凈觀』,一切『五圓滿』自然現前,二六時中,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感恩大金剛持!感恩……」
藍衫客不停地大禮拜!
老法王讚許地點頭:「是啊!這個時代,能夠現量生起『一切萬法,本來清凈無染』的清凈見,恐怕是成就最快的無上捷徑了。
「一切貪瞋痴煩惱、一切苦諦、一切不圓滿等輪迴世間,及一切無我大智、一切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一切本自圓滿本自具足的涅槃凈土等,無不是從我們的自心本性中流出。
「雖流出而顯現為一切萬物萬法;但心性本性空性光明,無生無滅。
「唯有自心清凈,則一切所顯,無不清凈、無不是諸佛凈土;若自心不凈,則一切所顯現出來的萬物,皆不清凈、皆是苦及無常法。
「成就上師,雖然直指你本自清凈的心性;但行者若不實修,再高的見地,也毫無利益、毫無價值。
「就象當年的密勒日巴尊者,在遇見瑪爾巴之前,曾師承寧瑪派大德,傳授大圓滿:『我此法,晝修晝成佛,夜修夜成佛』——將大圓滿最高法『竅訣部』直指,傳於他;他因我慢不做勤修,而毫無驗相。
「他後來依止噶瑪噶舉派祖師瑪爾巴,九死一生的苦行苦修,方一世即身成佛。成為我們整個藏族證果最高的大成就者。
「所以,無論多高的見地,都必須實修,方得真實受用——我曾向許多比丘密傳過《五圓滿凈觀》;可惜大都不生凈信,或不作實修,而毫無受用。」
藍衫客含淚合掌:「尊敬的大寶法王拉茂·雍增金剛持,我現見的五圓滿凈觀中,首先見到的是『上師圓滿』,我確實現見您是真實文殊,真實現見(不是意識觀想或思維)您是三寶(佛法僧)、四根本(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三身(由脈氣明點現證的法報化三身),及心性光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集至尊。
「我親見『處所圓滿』——我們這個地球,原本就是文殊菩薩的凈土,萬法莊嚴,一切萬物,皆是深寂離戲、清凈光明的無為自顯。
「我親見『眷屬圓滿』——我自己及一切六道眾生的自性(自心本性乃三身佛、五智佛等),皆是十地菩薩。
「我親見『正法圓滿』——您所開示的一切顯、密教法,及證法,全是大乘顯法及大乘密法,無不以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清凈見)為基礎,以文殊本尊法的生、圓二次第,及不二見等,即身成佛的圓滿正法。
「我親見『時間圓滿』——時間是恆常不變(本來恆有相續輪):即上師文殊(拉茂·雍增金剛持)、本尊文殊菩薩(文本尊文殊,武本尊大威德金剛)、護法文殊菩薩(閻羅法王)等,沒有生與死,永恆不變;文殊教法也沒有什麼興盛與衰落之變化,亦是永恆不變。
「如此『五圓滿凈觀』,了了恆明,如如不動(聖境在動,聖心不動)。」
老法王印證:「如是如是!你與我心無二,你與宗大師本心無二,你與十方佛聖心本智無二。」
老法王說完,悄無聲息地退出關房,藍衫客正透過關房小窗,遙望藍天。
2016年12月3日
附幻獅王點評:
大家看了這篇《五圓滿凈觀》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用閉關),實際修持——首先,暫且用後天意識,堅定不移地認為您的周圍,直至擴展到整個三界六道,全是「本自五圓滿境」的定解。
然後,在此基礎上,依然用後天意識,觀想一切六道眾生,全是「五圓滿凈觀」境。
最後,串習成功後,您的後天意識泯滅,直契「樂、明、無念」的禪境後,無生無執自顯「五圓滿凈觀」實境。
恭喜您!終於見諦解脫了!
真的,對於漢地居士來說,天天要為生活奔波,哪來的成塊時間閉關,而日夜薰修?
唯有這種轉變思維、轉變念頭的長期串習,方可入道見諦。
智者,一遇「妙入自心」、或「令心生喜」、或「令心安樂」的妙法,立刻「拿來為我所用」。
未遇「妙入自心」、或未遇「令心生喜」的法,說明未遇宿世串習過的法;平平淡淡、毫無感覺的法,說明與己無緣,修持百年,功德不生。
拉茂·雍增老法王的五蘊肉身,雖然早已圓寂;但其法身永恆不滅,而且大寶法王拉茂·雍增金剛持上師,本是文殊化身(格魯派創教祖師宗喀巴、寧瑪派的龍欽巴、薩迦派四祖薩迦班智達三人,亦是全藏公推的文殊化身),將以文殊菩薩的大智大願,以文字相、虛空相等自然法則,繼續利益眾生,永恆不滅。
佛陀圓寂前,亦授記他將以文字相、僧俗相、虛空相等,永恆利益眾生。
全都不生不滅(相滅、相上緣起無常,才是真正的無生空性),永恆存在。
——唯有成就上師的直指,方能透過這一層;否則,用意識思維的分別念,極難透過這一關,而契入超越思維的無為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