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玉器精品賞析(2)

新石器時代玉器精品賞析(2)2012-7-5 14:39:59 來源:中華古典傢具網 更多

新石器時代玉器是指包括河姆渡文化時期的玉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龍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共4個文化時期的玉器。本篇是展示新石器時代玉器圖片及其說明的第2篇,供愛好者學習、欣賞。本篇出現的含山文化玉器,是指在安徽省含山縣內的凌家灘古文化遺址所發現的玉器,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5300多年,為中華玉文化的發祥地。凌家灘遺址的成功發掘,將中國城市歷史向前推進1000多年。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神人紋嵌飾

名稱:玉神人紋嵌飾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高3.2cm,寬4.8cm,厚0.7cm

玉料深黃色。器正面弧凸,背面內凹,整體似矮方琮的一角。正面紋飾以凸棱為中線,琢一組神人紋,神人大眼,但不太清晰,雙臂帶有爪足,各器官局部有重環紋襯托。背面光素無紋,兩邊緣處各有豎排的隧孔四對,可穿系。

這一飾件的造型較特殊,在良渚文化出土玉器中還未見過。考古學家認為,這一飾件可能與權杖有關。四件大小形狀相同的飾件合起來可成琮形。背面的系孔,用於穿綴權杖。它的年代可能比帶神人、神獸紋的良渚文化琮形器要早,迄今所知僅此一件。

新時期時代玉器——玉神人紋璜

名稱:玉神人紋璜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長20.8cm,寬8.3cm,高0.6cm

玉料黃褐色,局部有經火變黑的痕迹和細裂紋。體扁平,兩面沿邊有一道陰刻弦紋,弦紋內滿飾陰刻迴旋紋錦地。正面浮雕一組獸面紋和兩組鳥紋。獸面居中,琢扇葉形眼廓,兩圈形大眼向上翹,呈拱橋狀;鼻方,嘴微張,口角處露出獠牙。鳥紋分別琢在璜的兩端,側身,眼與鼻均較誇張。獸面和鳥紋上均陰刻迴旋紋。背面亦刻陰線迴旋紋錦地,當中留三小塊空白,未飾獸面紋和鳥紋。兩側各有一小圓孔,可穿系。

此器在良渚文化玉璜中,屬於佼佼者。玉璜附有一塊同形楠木板,上刻清乾隆皇帝七言詩一首:「憶昔崑山英氣發,卞氏琢成雜佩物。非琚非珩如半月,九原曾伴萇弘骨。環寶至竟難埋沒,牧童失火重瞳掘。剔除苔蘚色怫鬱,土華剝蝕不可扢。雷紋夔篆細毛髮,當年佩服朕黼黻。製為懸磬想抱屈,璜欲言之口終吃。」據此可知,此璜最晚於清乾隆年間出土並進入清宮。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刻符璧

名稱:玉刻符璧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徑22cm,孔徑4.6cm

玉料為透閃石,呈青碧色,一側有褐色沁。體扁圓形,光素無紋,中部有圓孔。表面留有多處弧形的切割痕。玉璧兩面靠近邊緣一側,分別用很淺的細陰線琢刻一個圖案,皆用硬具直接雕刻,因日久線條已模糊。

良渚文化墓葬或遺址中,玉璧的出土數量相當可觀,但在器物上雕有圖文刻符的,為數不多,此為其一,極難得。

此器為清宮舊藏。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璧

名稱:玉璧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徑28cm,孔徑4.4cm,厚0.9cm

說明:玉料為透閃石,呈土灰兼暗綠色。體扁圓形,兩面光滑平整,光素無紋,中心有一兩面對鑽且鑽痕明顯的圓孔,周邊外側有略向內弧的凹槽一圈。

《說文》稱:「璧圓象天。」《周禮》則有:「以蒼璧禮天」之說。這說明璧之圓形是仿「天圓」而作,而其功能是主要用於祭天的禮器。

良渚文化的玉璧,直徑多在20至30厘米,厚約1厘米,表面光素,做工較粗,厚薄不均。出土時,多置於死者的胸部和背部。其用途除作隨葬品外,是否用於禮天、辟邪、斂屍、或象徵等級與財富,尚需進一步研究。

此器為清宮舊藏。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直立人

名稱:玉直立人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高9.6cm,肩寬2.3cm,厚0.8cm

玉料灰白色。玉人作站立狀;大頭,頭戴冠,冠上有用陰線刻畫的格紋;臉上作眉眼、三角形鼻、大嘴、上唇有須、兩耳垂處各有一圓孔,以示佩環;短頸寬肩,雙臂貼胸,十指伸開似在閉目祈禱,腕部淺浮雕七道窄袖紋;細腰,腰系斜紋帶;長腿,兩腿間有一豎縫,露出腳趾。

玉人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刀法簡練遒勁,為迄今出土所見新石器時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反映出江淮地區原始文化期玉匠的高超技能,是研究當時服飾的珍貴資料, 在玉器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此器於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此墓共出土三件玉人,此為其中最精美和完好的一件。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勺

名稱:玉勺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長16.5cm

玉料受沁成灰白色。勺尾端有一圓孔。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玉制實用器皿,且在唐以前只此一件,出土後曾轟動考古界。此器比例尺度恰如其分,形式與今天的湯勺相同,足見古代先民的聰明才智,並知中國人之祖先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就用玉勺作餐具了。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變形側臉人面紋飾

名稱:玉變形側臉人面紋飾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長8.9cm,最寬4.1cm,厚0.2cm

玉料受沁成淡黃色,局部偏白。體片狀,中間有水滴式孔。兩面形式和飾紋相同,皆雕一側臉人面,從刻紋上看似有眼、鼻、口和帶紋的高冠。下部陰刻雙箭頭紋。前端上下有兩個圓孔,可穿系佩戴。

這樣人像玉飾,較之前於陝西神木縣石峁龍山文化出土的一件年代更早,極難得。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時期時代玉器——玉刻圖長方形片

名稱:玉刻圖長方形片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長11.4cm,寬8.3cm,厚0.7cm

玉料牙黃色。體扁平,呈片狀,背面稍凹無紋。正面微隆起,四邊有多個圓孔,數量不等。由於玉片紋飾神秘,出土時又夾在「玉龜背甲和腹甲複合器」的龜甲之間,因此很受重視,研究者不少。以為和河圖洛書、八卦等有關。

上古傳說有伏羲時龍馬在黃河負河圖,夏禹時神龜在洛河出現,由河圖洛書畫成八卦之說。玉片夾在龜甲間,照應龜負洛書之說;玉片方形,中有圓形圖像,照應天圓地方的古代宇宙觀念。小圓以一方形為中心,外有八角形圖案。大圓分為八等分,每份有一組箭頭紋;大圓外又有四組箭頭紋。二、四、八等書目引入聯想周易·繫辭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外圍鑽孔數目分別為兩側各五個,上下各九個和四個,與洛書:「大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中央」相合。因此,玉片可能是原始無文字時的八卦圖象。若此說成立,則五千年前已有八卦的概念。

鑽孔、畫圈刻圖可作計數記載時節,是一種曆法活動。玉龜、玉片或可證實中國五千年前已有曆法,並以具體圖象復現於我們眼前。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時期時代玉器——玉龜背甲與腹甲複合器

名稱:玉龜背甲與腹甲複合器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背甲長9.4cm,寬7.6cm,厚0.8cm;腹甲長7.9cm,寬7.5cm,厚0.5cm

玉料經沁蝕成灰白色。體由龜背甲和腹甲兩件組成。背甲隆起,中間有凸脊,前部有四個鑽孔,兩側各有兩個鑽孔及有陰凹槽,以備穿系捆紮,後端的一孔已破損。腹甲後端平齊,前端弧凸,中部鑽一孔,兩側翹起,各有兩個鑽孔,並有陰槽相連。

玉龜,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期都有出土,均在脊部或腹部鑽孔,可能是某種佩飾。這件玉龜背與腹甲為江淮地區原始文化器物,以寫實手法製成。器打磨精細,技藝高超。與一件刻圖玉片同時出土,玉片夾在兩甲之間。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葉形飾

名稱:玉葉形飾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高10.3cm,底寬6cm,厚0.5cm

玉料淡黃,有白色沁斑。體扁,三角形。正面中間有一條豎線,兩側各琢十八條平行且向上傾斜的直線,形似葉脈;一端有四個鑽孔。背面光素無紋。

此器造型和紋飾別具一格,迄今所知唯一的一件,是最早的植物形。據稱,含山文化先民崇拜大樹。此器或是樹的崇尚物。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時期時代玉器——玉多孔璧

名稱:玉多孔璧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徑6.9cm,孔徑2.2cm,厚0.2cm

玉料黃色,局部有水沁痕。體表光素無紋,內部外緣較薄,近外邊緣有兩個對稱孔,近孔邊有對稱的四個孔,均一面打鑽。

此器形式及穿孔布局,在其他時代的玉璧上很少見。這璧或為嵌飾,或為組佩中的一件,即各個孔可以穿綴其他佩飾。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石器時代玉器——玉雙虎首璜

名稱:玉雙虎首璜

年代:含山文化

尺寸:長11.9cm,厚0.4cm

說明:玉料受沁成牙黃色,有褐色沁斑。體略扁,剖面呈橄欖形,兩面形式和紋飾相同。兩端以切割和陰刻手法,各作一側身的老虎。兩虎相背向,虎身於中部合為一體,虎口微張,以圓形穿孔為虎目,兼作佩孔,供系佩。

玉璜始見於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此後在新石器諸文化中,也有發現,大多光素無紋,少量飾有龍首、龍紋、神人紋等。但作雙虎首式者,僅此一件,極為難得。玉璜製作精美,並以雙虎目作系孔,生動有趣,形制和虎紋裝飾均較突出。

此器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推薦閱讀:

【考古詞條】新石器時代 · 秦魏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之馬家窯文化
石器時代考古
圍觀!黃河上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馬家窯文化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TAG:時代 | 賞析 | 新石器時代 | 玉器 | 精品 | 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