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就是這麼吃出來的——中國人常見的營養誤區

  當一個人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時,他對於吃的要求,很可能就靠直覺,或者聽信各種謠傳。當然,由於中國不同區域,人群飲食水平和特點不同,所謂「誤區」僅是對其中一些代表性問題的反映,並不是造成中國人營養問題的全部原因。誤區:吃飽了,營養就夠了

  很多人以為,我沒餓著自己,肯定營養是夠了,這是很片面的。  對於人體所需的微量營養素,它們的量小到不太可能讓你的胃腸感覺到飽,比如說維生素C在維生素族群中,已經算比較大的一種了,但如果以人體每天需要100毫升維生素C來論,100毫克大概連半片阿司匹林的份量都不到。所以飽不飽跟這些營養素夠不夠,並沒有什麼關係。  也有人問,吃很多菜吃飽了,是不是就夠了呢?這是不太可能的,我們如果要靠吃蔬菜直接吃到飽的話,需要吃很大的量,根據估算,大約要吃到3斤以上,因為蔬菜90%都是水,而一般人是吃不下這麼多的。所以,是否營養夠了,首先要看你吃的種類是否比較齊全,如果吃得很單一,營養怎麼都不會夠。只有多種多樣的食物才能供給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現在很多人雖然吃飽了,但還是有「隱形飢餓」的存在。由於長期營養不均衡,體內維生素、礦物質等缺乏,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疾病,比如免疫力降低,比如貧血、心血管疾病等。誤區:雞鴨魚肉吃得多就是營養好

  毫無疑問,雞鴨魚肉之類,確實是高營養的物質,它們的蛋白質含量都很高,但是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對某種營養的需要是有一定數量的,並非越多越好。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於魚和肉吃多少都有規定,比如魚蝦類不超過100克,肉類為50-75克,不要超過75克,同時還要吃一些豆製品、堅果類。之所以提出這個量,是因為這些動物性食物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如果吃得過量,就會造成身體當中一些高血脂的情況會出現。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對腎臟造成很大的負擔。  此外,吃動物食品較多還有一個額外的問題。由於當今環境污染比較嚴重,而動物性食品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很多動物身上可能會富集一些重金屬,長期大量攝入被污染的動物食品可能不知不覺吃進去很多重金屬。誤區:某一種食品具有神奇功效

  西蘭花抗癌、檸檬水抗癌、大蒜防心血管疾病……很多人特別推崇某一種食物,陷入了「食物崇拜」,網上甚至流傳著「癌症免死金牌」這樣的帖子。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它把食物的營養太絕對化,把食品當成了葯。  從科學理論來說,某些蔬菜確實可能有抗癌作用,但它們都是基於一些細胞的或動物實驗的證據,跟這種食物吃進去能夠抗癌是兩回事,甚至還差得很遠。  得不得癌症,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食品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且一種食品很好,不代表你的整體膳食營養就合理,如果你除了西蘭花其它都吃得很少,那麼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同樣會缺乏。  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上流傳的健康段子,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甚至已經扭曲了食物的本來面目。誤區:食物吃得越精細越好

  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其實一直更適應的是粗糧。吃雜糧可以很好地補充我們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量,它能有效降低患「三高」的風險,還能降低一部分癌症的風險。相反,天天精米白面的生活是跟糖尿病、高血脂密切相關的。可以說,當前最為嚴重的營養誤區,就是大部分人都以為糧食就是精米白面,習慣了這種「細軟」的生活。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如果沒有標明是全麥粉或者是糙米的話,那百分之百都是精米白面。不過,如果我們想吃粗糧,不一定非得挑全麥,完全可以買其他的粗糧,比如小米、高粱、大麥、燕麥、玉米、蕎麥等,還可以用紅小豆、綠豆、土豆、豌豆、紅薯、土豆、芋頭等來替代一部分主食,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要吃一到二兩的雜糧。  很多人問,五穀雜糧怎麼吃起來更方便? 正常煮就好了!如果你要把它做得特別細膩、特別軟,再加一堆糖,那它的健康價值也大打折扣了。誤區:想吃什麼就是缺什麼?

  這個說法其實很有群眾基礎,很多人認為,我特別愛吃肉,說明我身體就需要肉;我想吃甜食,說明身體就需要甜食……  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加工食品,裡面放了香精、高油、高糖,它誘惑你的感官,讓你產生錯覺,但這不代表我們的身體需要這些東西。從感覺上來說,我們肯定很喜歡加了香精的東西,但是加了香精肯定不會比不加的食品更健康。  你看見這個食品想不想吃,跟它具體好不好沒有關係,但是跟吃完了身體舒服與否,是有關係的。比如很多人特別愛吃麻辣香鍋,吃油炸食品,但是吃完了就開始長痘,腸胃也不舒服,這都是不良反應。還是要吃,這就不是理性的行為。我們要吃身體會舒服的東西,而不是任由自己吃想吃的東西。誤區:貴的食品能大補

  儘管有不少專家反覆科普,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人相信,某些食品對人體有特別的好處,比如燕窩、蟲草、魚翅、阿膠等,認為對人「大補」「滋養」。  從營養成分的角度上來說,燕窩、魚翅主要的含量就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在我們的食物里並不罕見,如魚皮、豬皮、豬蹄,以及各種動物性食物的皮類里,膠質都很多。總之,貴重「補品」與其它類似食品相比,在營養素上沒有什麼實質的差別,並非不可替代。  現在普遍流行,對這些食物賦予一些養生的觀念,養生可以推薦,但因此就把一種食物說得神乎其神是很片面的。如果你得了某種病,認為不用去治療,吃補品就行,更是胡來。同樣,因為信奉養生觀念,相信會有「食物相剋」,食物不敢搭配著吃,是得不償失的。食物相剋理論並沒有科學依據,也是背離食物多樣化原則的。誤區:相信各種概念食品更健康

  時下多了不少打著特別概念的食品,如「不含膽固醇」的油、「無反式脂肪酸」的餅乾、「無添加蔗糖」的麥片……千萬不要被這些概念蠱惑!其實,不含膽固醇並不是可炫耀的事,植物油都不含膽固醇,這些油吃多了一樣長胖;無糖的食品不等於吃多了不升高血糖;美味膨化食品的脂肪含量通常都在15%以上,少數甚至高達30%以上;「天然」這個詞兒,沒有定義,商家可以隨便用,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天然」的究竟有什麼好處。  面對這些,某種意義上,消費者自己也要反省,很多人想吃健康、想吃天然,現在商家把這些「標出來」,無非是給了他一個吃的理由。

想吃的營養,我該怎麼做?

  營養問題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別人都指望不上,唯有自己動腦、動手。按照下面的這些要求去做,你雖然還沒有成為「營養達人」,但至少可以發現和解決生活中最主要的飲食問題,跟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近。

樹立營養平衡觀念,做到膳食全面平衡

  我們這個社會並不缺信息,但就公眾所接觸到的營養知識來說,全是碎片化、概念化、絕對化的,總是什麼一定是健康的,什麼一定是不健康的。只有我們建立一個基本的營養平衡觀念,以及數量化觀念,才不會輕易被各種忽悠所迷惑。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十條基本原則去做。你吃的糧食一定要比肉多,蔬菜水果一定要比肉多很多;每種食物都有應占的份額,不 能因為這個好,別的就不吃了;蔬菜每天要吃5種以上,數量要吃到一斤;糧食也需要多樣化,要多吃雜糧,不能只吃白米白面;魚肉蛋都是有限量的,不能覺得蛋 白質好吃就吃個痛快。當你有了這些基本觀念之後,你就不會太偏離,因為你已經有一個大的框架作為限制。  樹立營養平衡觀念,然後慢慢養成一個好的飲食習慣,這是最重要的。讓自己吃完了覺得舒服,你的身體慢慢會習慣於這樣的飲食方式,以後當你想亂吃的時候,身體都會反應,會排斥。盡量自己動手,一日三餐合理搭配

   早餐是一日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質量太低會降低上午的工作質量,還可能使中午飯和晚飯的食量增加,間接地增加肥胖危險。如果對早餐很重視,我們可以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準備傳統的牛奶加烤全麥麵包片,或者快速地煮一碗挂面,加上雞蛋、青菜等,也不會特別費事。  如果在外面買早餐,記得要有主食、 豆製品或肉類或奶類,還要有蔬菜水果,三項齊全,就算是合格的早餐。  很多人特別容易忽略早上的蔬菜水果,我們完全可以在出門的時候,帶上一個洗乾淨的蘋果、橙子之類。早餐哪怕不能盡善盡美,也比完全不吃要好得多!  對於中餐和晚餐,很多人為了圖方便,總是隨便打個電話叫快餐吃,或者乾脆下館子,這是需要改變的飲食習慣。餐館的菜,一般油都很重,油鹽攝入量難免會超出標準,最後導致攝入了大量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  所以,有條件的話應該盡量自己動手做飯。有一項研究發現,在自己做飯的人當中,有31%的人每天能吃到5份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這個數據看起來似乎令人失望,但在不做飯的人當中,能夠吃到5份以上蔬菜水果的僅僅佔3%!最後研究者得出結論:自己做飯更健康。改變飲食習慣,嚴控油鹽攝入

  事實上,中國人在控制鹽的攝入量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攝入超高。  由於油鹽攝入過多是導致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因素,所以控制油鹽不用設限,因為我們現在吃的油只多不少,除非某個人刻意只吃蔬菜水果,否則不用擔心油不夠。  控制油鹽要從個人家庭做起,很多人都知道鹽不能超過6克,但是他卻不認為放多了,因為覺得放少了沒味兒。所以,我們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腌制的鹹魚、臘肉、醬菜、動物內臟這類高鹽食品,偶爾吃一次沒關係,但如果經常吃那肯定不行。  至於油,生活中重油食品太多,一方面是減少高油的加工食品,如餅乾、沙琪瑪、點心、油條、油餅、酥餅等,都是加了很多油的;還有燒菜盡量不要煎炸,增加蒸煮,減少炒菜等。學會看營養標籤,購買健康的食品

  對於很多人來說,購買食品首先想到的是品牌,但除了品牌,看營養標籤也是一門必修課。這不僅是維護所謂的知情權,更是要通過觀察產品信息,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健康食品,不被商家所忽悠。  辨別營養標籤,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比如看產品類別,「調味乳」其實是乳飲料,而不屬於牛奶;「果汁飲料/飲品」,那就是說加的水要比純的果汁更多。這些飲料中可以加入糖、香精、磷酸鹽、增稠劑、乳化劑等配料,目的就是讓口味更誘人,但卻並不更健康。  比如看配料表,按法規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依次這樣推。如果某麥片產品的配料表上寫著「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燕麥和核桃都很少。這樣的產品,營養價值可想而知了。  營養成分表是食品中較難看懂的部分,需要有一定的營養知識基礎。這裡主要看每種營養成分的所佔比例,即「佔NRV%」這一欄。對於我們想多獲取的營養成分,比如購買豆漿粉,那麼通常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產品就好;相反,要控制體重,那麼產品中的能量佔比越低越好。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運動是跟營養密切相關的問題,如果攝入很多能量卻沒有適當消耗,很容易儲存在體內,導致肥胖。從全國膳食營養調查的情況來看,中國差不多有75%的人都不運動。  首先你要合理安排一天的時間,要為運動留著一定的時間。吃完飯以後,不要馬上坐下來,可以到社區或周邊公園去鍛煉,持續半個小時,將這個習慣堅持下來,作為你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   對於如何運動,原來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認為走路就夠了,實際上應該有好多種運動方式。對於年紀大的人,不運動的話肌肉就會進一步減少,肌肉減少 會造成關節疼痛,所以需要通過運動讓全身各個關節都得到鍛煉,要保證肌肉的活動量。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將這方面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公眾可以對照 著進行鍛煉。

  (文章來源:《科技生活》周刊,作者:洪廣玉)

推薦閱讀:

【轉載】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詳解
[轉載] 外媒稱中國2020年前將建78艘潛艇 趕超美國
「智能門」自助通關,中國公民赴澳更便捷
日曆網 傳統日曆查詢工具 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表
橫店探尋大太監的足跡 行攝中國好萊塢

TAG:中國 | 中國人 | 營養 | 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