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
陳乃舉
2012年08月14日08:27來源:遼寧日報

  所謂「老不信」,是說一些百姓不相信政府的表態,不相信社會組織的承諾,不相信媒體的宣傳,不相信商家的推介,不相信專家權威的說教,不相信藥品的療效等。或許「老不信」一詞不那麼科學準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社會發生了信任危機,社會生活中瀰漫著不信任情緒。 《人民日報》刊文指出,目前社會公信力下降導致的信任危機,以政府、專家等最為嚴重。

  民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昌。現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社會公信」是其顯著標志。百姓「老不信」有其自身原因,但某些政府部門及其公職人員誠信缺失是癥結所在。政府公信力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政府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帶頭誠實守信具有匡正社會風氣,引領社會誠信建設的關鍵性作用。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當務之急是黨和政府的各級公職人員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誠實守信的表率。各級公職人員誠實守信,核心是對人民的利益高度負責。只有站在對黨和人民利益負責的高度,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的權力,時刻想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切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百姓才會擁護又喜歡。那些整天不幹實事、遇到矛盾繞著走的「庸」官,那些無所作為、熱衷喊口號的「昏」官,那些整天無所事事、只會吃喝玩樂的「懶」官,百姓怎麼能信任他呢?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和作風。百姓的信任是維繫政黨和政府執政生命的基礎。政府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要勇於擔起政治責任,以百姓的需求為行動信號,以解決民生需求為執政天職,破除官僚特權思想,讓公共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增加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提升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保障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事實表明,只要各級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勇於擔起自身的使命,一心為民謀幸福,百姓就不會「老不信」,而是「老相信」,由衷地擁護政府、信任政府。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根本是加強社會誠信的制度建設,用「制度管人」。制度,是每個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起著規範、約束和強制的威懾作用。「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經驗和教訓啟示我們,用「制度管人」,是「依法治國」的「法寶」,也是重建社會誠信的根本之策。通過制度設計來重建社會誠信,涉及的內容非常複雜,其核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防範誠信缺失,比如加強信息披露、增強審計等;二是嚴懲破壞誠信行為,大幅提高違規成本,絕不姑息手軟;三是充分發揮公眾、媒體或人大的監督作用。有了良好的社會誠信制度設計,政府就獲得了制度意義上的公信力,從而獲得百姓的信任。當然,這需要人來執行,需要人來監督。否則,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法律規定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陳乃舉

推薦閱讀:

戀愛不是互相拯救
美食榜技能團·告別食欲不振~爽口的涼拌紅油豬耳朵拯救你的味蕾
6種食物「拯救」男人不育
十款初秋美膩套裝,拯救不想搭的懶星人~~!

TAG:政府 | 拯救 | 公信力 | 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