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經濟學」這134天
艾經緯
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就職以來,這134天中市場預期經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恐慌調結構、試探增長容忍度,再到迎合穩增長。可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月以來,從總理的增長底線論到經濟運行的上下限論,到上下限的指標量化,再到小微企業減稅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筆者試圖管窺「克強經濟學」的內涵。
逆預期的三把火
李總理上任伊始,市場預期新總理會迅速出手扭轉元宵節後的經濟頹勢,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新總理的三把火顯然讓市場訝異了。
一是促改革。3月17日,李總理在「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上就講到,政府機構要職能轉變,下放或取消部分行政審批權。5月16日,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
二是去產能、調結構。3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分行業化解產能過剩」。這一點讓市場尤為恐慌,待到緩過神來,便開始推漲創業板。
三是去槓桿。3月27日銀監會下發「8號文」和「71號文」,拉開影子銀行的治理序幕。6月的錢荒衝擊波可謂此輪治理的一個結果。
這三把火不可謂不猛,但資本市場顯然難以接受後兩把火的陣痛。與此同時,隨著3月PMI等低於預期的經濟數據出爐,市場依舊沉浸在過去時的思維中,即是經濟要增長、貨幣要寬鬆,投資和城鎮化要開閘。
但市場註定是失望的,失望之下預期開始扭向,開始打探新總理的經濟增長容忍度,一直持續到6月末。
微妙的逆轉
筆者管窺,李總理上任後的一個多月中,粗略地展示了經濟政策思路,並逐步影響著市場預期,試圖用改革超越危機,即用空間換時間,抑制或推遲產能危機和槓桿危機的爆發。
但糟糕的經濟數據之下,出現了微妙的逆轉。4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傳遞出「穩增長」。從召開時點來看,這次會議很不尋常,堪比2004年4月26日的政治局會議。
此次會議指出,「從國內看,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潛台詞無疑是現在的增速還不夠強。會議還要求「宏觀政策要穩住」,應該是要求政策要穩住經濟增長。
筆者在當期《弱復甦的容忍度與微妙的逆轉》中提到,之所以說是微妙的逆轉,是因為弱復甦仍在黑糊糊的隧道中,這一絲光亮還難以判斷是來自出口還是迎面的火車,這是個多空都很尷尬的時刻。
但一個迅速的政策佐證是,4月26日下午財政部和國稅總局發出通知,對企業和個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後年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從增長底線論到經濟上下限的量化
市場的預期猶若鐘擺,一旦前期失落,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當時鮮少有人注意到上述4月25日會議的不同尋常之處。市場猶猶豫豫中還是在試探總理的增長容忍度。
但現在回首兩個月的總理表態和政策思路,就比較清晰了。6月8日,李克強總理表示,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
6月26日,《國務院關於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出爐,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對城鎮化實施路徑的表態。
7月以來,李克強總理則密集調研,多次表態,「穩增長」開始得到認可。在廣西經濟座談會上,李克強表示,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在7月16日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明確了宏觀調控的「上限」與「下限」。「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而7月22日新華社發文,將經濟運行「上限」與「下限」量化。筆者總結下來為:1.下限「穩增長」是GDP增速7.5%,底線是7%;2.上限「防通脹」是CPI漲幅3.5%;3.核心三句九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順序視情況調整;4.財政收入增速要保7%。其實這也是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的經濟指標,無非再次重申而已。
穩增長的「五把斧」
同樣是穩增長,但李總理沒有選擇走老路。財政部長樓繼偉也在數個場合表態,中國不出台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從日前出台的「五把斧」看,有股小處著手但又「精確制導」的意味。
先是在6月末,一是推動棚戶區改造等投資;二是地方自行發債試點擴容步伐提速。前者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拉動經濟增長,後者希望化解地方融資平颱風險。
7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1.部署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2.8月1日起,對符合規定的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3.承諾為出口企業簡化審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
央行行長周小川7月25日在《人民日報》撰文談如何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稱「保持合理的貨幣信貸總量,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發改委也在7月25日公布了11條小微企業融資指導意見。
從市場輿論看,很多人對扶持小微企業表示不屑,但在李克強總理看來,小微企業「鋪天蓋地」,是就業的最大吸納器,直接關係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這不正是保就業嗎?
政策本是相機抉擇,總理的經濟決策思路也必定視實際經濟運行靈活調整。在梳理總理就職以來134天的政策與表態基礎上,筆者認為,「克強經濟學」內涵應該是——「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
這個內涵還可以簡化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至於其中的順序自然會視經濟運行的前景而適當調整。緊跟總理經濟決策思路方可走在市場的前面,就從這三詞九字開始吧。(作者為本報編輯,新浪微博:@艾經緯CBN)
推薦閱讀:
※讀許興亞-關於政治經濟學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曝「黑馬」失業率成就諾獎三劍客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非理性的經濟人
※剩女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