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躁狂抑鬱多才俊

躁鬱症是一種雙極性的情感疾患。此種疾病的特性是躁狂發作(manic episode)與憂鬱發作(depressive 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現。其中躁狂發作的特性為:高昂、開闊、多話、易怒、自誇、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飛躍、不尋常的快樂、盲目的投資或採購、活動量增大、睡眠時間少等等。憂鬱發作的特性為:心情沮喪、失去興趣、活動力降低、食睡習慣改變、疲累無活力、自責、自殺等等。由此可知,躁鬱症的朋友在情緒上的變化會很極端,可能前一周還「快樂得不得了」下一周就憂鬱得想自殺。甚或混合型的發作,更出現喜怒無常、陰情不定的特性。目錄躁鬱症 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主要癥狀躁鬱症的病程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躁鬱症與童年經歷有關《躁狂抑鬱多才俊》展開躁鬱症 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定義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又稱兩極情緒違常(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或bipolar mood disorder)躁鬱症,屬於精神病病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被歸類於第一軸違常。ICD-10編號F31。一般而言是指個體有時出現憂鬱的癥狀,有時又出現狂躁的癥狀,此兩種特徵不斷的交互出現之情形,因此又稱之為雙相情感障礙或心境障礙(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或bipolar mood disorder),也就是說個體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一為狂躁,另一為憂鬱。當個體在狂躁階段,其出現的特徵為情緒異常興奮、自我膨脹,睡眠時數減少,非常健談、多話,常常是滔滔不絕講個沒完,另外他們的思考或想法也經常跳來跳去,稱之為跳躍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為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常常瘋狂購物,而不管價錢多少等失控行為特徵。當個體處於憂鬱的階段,其特徵又顯示出心情沮喪低沈、對任何事缺乏反應或興趣、體重改變、產生睡眠困擾、缺乏活力、負向的認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徵。解釋躁鬱躁鬱症症是一種周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這種情緒波動因起伏較正常人大,持續時間亦長,且會影響一個人的社會生活與生理功能。躁鬱症在有效持續的藥物及心理治療下,是能有效的治癒。根據現有的研究,這樣的病症還是有遺傳的可能性。跟這樣的朋友要怎樣相處呢?您可以進一步參考醫學書籍了解這種疾病的特性。當您了解病人情緒起伏的特性後,請您包容、關懷並接納他。這時您自身的情緒比較不會受到影響。您可以協助他赴精神科就診並勸他按時服用藥物,這樣做可以增進其情緒穩定度。您仍然可以與他做朋友,並盡你所能協助他適應生活。但是,這樣的疾病確實有必要接受專業醫療的協助。由於躁鬱症還有各種型態,到醫院看診時,再針對病患特性請教相對應的相處方式會更好。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兩者都是常見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躁鬱症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為他們主要的癥狀是影響個體的情緒。憂鬱症和躁鬱症又分別稱為單極性 (unipolar,因為癥狀是單向的)和雙極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為癥狀是雙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見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輕鬱症 (dysthymia, 一種慢性的中度憂鬱症),循環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種較輕微的躁鬱症)。為什麼會患有這類疾病呢? 一個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環境因子都在疾病的發作及愈後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現有理論傾向於有些個體先天即比較容易發生腦部化學物質不平衡的現象( 和遺傳相關),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只是促使發病的近因,所以躁鬱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較高罹患躁鬱症的比例。縱使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驗過情緒上的起起落落,這和躁鬱症的情緒起伏並不相同。後者不論是在情緒強度或是持續時間上,都比一般的情緒起伏極端許多。分類躁鬱症躁鬱症書籍分成第一型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I)與第二型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II)。 大略來講,他們的差別在於第一型由狂躁及憂鬱組成,而第二型由重郁及輕躁組成(躁期與郁期說明請見下一節)。一般因躁症而送急診的是第一型。如需更精確的區分標準,請自行參閱DSM的躁鬱症診斷判准。青少年躁鬱症,多是從一種輕微情緒交替違常(Cyclothymic Disorder)引起。簡單來說,情緒違常跟躁鬱症一樣具有欣快/憂鬱交替的特徵,但強度不及躁鬱症的標準。一定比例之擁有循環情緒病徵的兒童,在青春期會轉變成躁鬱症。同樣的,若需更多關於循環性疾病的細節,請參閱DSM。主要癥狀躁病情緒過度興奮、愉悅。精力充沛,不覺得需要睡眠。易怒躁鬱症講座、喜爭論,易與人起衝突。過分慷慨、熱心,亂花錢。自認能力很強或具超能力。郁病情緒低落,表情憂愁。失眠、早醒或易驚醒。食慾減少、性興趣減退。反應遲鈍、動作減少。絕望、有罪惡感。有自殺意念或企圖。躁期與郁期躁期在「躁期」(manic episode),患者會產生欣快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可能被當事人形容為興奮的、有活力的、滿足的、躁鬱症狂喜的、衝動的等等。除此之外,患者會表現出許多與欣快情緒相關的行為,包括自我膨脹、精力旺盛、多話、性慾增加、失眠,並降低自制力和危機感。在輕躁(hypomania)時,患者會感覺特別有活力或創造力,且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因此許多病患留戀輕躁期的感覺。實際上,許多患有躁鬱症的藝術家在輕躁時作品的產量與質量都特別好。有些人很幸運地,一生長期處於輕躁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造成任何令當事人無法忍受的不便,則不需要治療,嚴格來講也不被視為疾病,但仍舊被歸類為躁鬱症的一種形式。這種精力充沛的人常常變成所謂的工作狂。輕躁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患者會花太多錢、亂交朋友、或進行不切實際的規劃或危險的投資,也有可能因為太過興奮不知自製,導致亂髮脾氣或亂講話,而在行為或言談間傷害到身邊的人。狂躁(severe mania)則會損害患者的認知能力,並可能產生妄想、幻覺和認知扭曲。有些患者在高昂的情緒與幻覺中會產生暴力或自殘的行為。有時也會做出不可理喻的行動或決定。躁症若沒有被治療,會越來越嚴重。反之若在發作初期即受到良好的控制,能保護患者的社會功能受到最小的損害。郁期在「郁期」(depressive episode),患者會感到憂鬱,包括悶悶不樂、傷心、提不起勁、悲痛等等、如果進入重郁,也有可能感到失去生存的動力。郁期的行為視輕重程度(mild or moderate depression to severe depression)而定,包括不想講話、睡眠時間變長、哭泣、自殺等等。躁鬱症的病程近來的昔日紅星躁鬱症纏身研究發現:躁鬱症的發病與腦內某些化學物質的作用異常有關。但病人的情感變化,經常是找不出與環境有什麼直接的關聯。一般而言,躁病的發病年齡約在二十歲與二十五歲之間,郁病的發病年齡則大 約在三十至三十五歲左右。躁病與郁病發作持續時間也不盡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療,躁病的癥狀可能持續三至六個月,郁病癥狀,可能長達六至九個月。診斷與鑒別診斷診斷要點躁狂期間:精力和活動增加,心理高漲或晚激惹,言語加快,失去控制,睡眠需要減少,自高自大。抑鬱期間:心境低落或悲傷,興趣或快感消失。相關癥狀:睡眠紊亂,注意力集中困難,自罪或自我貶低,食慾紊亂,疲乏或精力減退,自然觀念或行為。鑒別診斷要與酒精或藥物使用引起的癥狀相區別。治療躁鬱症能根治嗎?由於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無法根治,但能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情緒起伏的強度,患者也能夠過談話治療來學會面對自己變化過於快速又激烈的情緒。談話治療也能使患者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如何能影響到周遭的人事物,並且學會處理或彌補它造成的後果。病患及家屬若能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規則的服藥,不因病情穩定而自動停止治療,可使病人能維持正常穩定的生活與工作。協助治療癥狀發生時家人如何協助他情緒過分高昂時有什麼徵兆?當你察覺到病人突然顯得過分興奮,精力充沛,好爭論,易與人起衝突,過分慷慨、熱心,這就是情緒高昂的開始。如何「協助」它呢?此時病人會變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環境的影響,斤斤計較,愛批評、易怒又固執,甚至會出現不合理的要求及行為,我們必須了解這些是癥狀,對於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態度,誠懇的傾聽,但不立即給予答覆,來暫緩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動得無法接受勸解及轉移時,可以肯定、堅決但不責備的態度告訴他:「我們很關心你,但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達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與信任。家人該注意些什麼?因為活動量過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顧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須要------*布置一個簡單、安全的環境。將剪刀、煙灰缸收起來,防止作為攻擊的武器。*協助注意營養的攝取。因為耗費大量體力,須少量多餐以補充所須的營養。*注意個人衛生的處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換,須定期提醒。情緒過分低落時,有什麼徵兆?病人呈現出憂鬱情緒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沉溺於不說一句話,不做任何事,活動減少而緩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態是易驚醒或早醒時,就該注意了。家人該注意些什麼?*用簡單、直接、重複的語句來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態度來鼓勵他。*注意營養的攝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準備,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品。病人大多不會主動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絕,就把食物取走。*個人衛生的處理協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換。*給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協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動運動。*注意周圍的環境減少吵雜聲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動,並鼓勵與人接觸。*為預防病人因憂鬱而產生的自殺行為,故須避免讓病人自己保管藥物或單獨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緒與言行舉止,並應遵從醫師指示,按時給葯,必要時須接受住院治療。如何來預防自殺行為?*60--80%自殺病人,都曾直接或間接提過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殺的警訊,不要認為宣稱自殺的人絕不會自殺。*密切觀察病人言行,發現有自殺前兆,隨時陪伴病人*自殺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緒與行為突然改變,如嚴重憂鬱病人轉變成開朗或活躍;或怨恨、攻擊轉變成退縮或拒食;或言語中有想死的暗示。*發現自殺前兆時,應給予充份的關心與支持,鼓勵病人說出心中的仇視、憤怒與哀傷。*安排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除去周圍環境中的危險物品,須特別注意的時間是清晨與深夜。*耐心傾聽病人痛苦的心聲,讓他感覺到有人在關心他與了解他,願意幫助他。*不要否定或譏笑病人所說的,也不要與他爭論。*發現自殺前兆,最好能協助、鼓勵病人就醫。*情緒改善後,至少三個月內仍有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仍須注意即預防。藥物治療現在人類對這個疾病的認知還很是模糊,情感障礙患者的群體中也只有50%的比例對藥物有正向反應。躁鬱症患者對鋰鹽有正向反應,而其他的精神病患沒有,因此臨床上會以來測試患者罹患的是否為躁鬱症。作為一種情緒穩定劑,能協助穩定躁鬱症患者情緒起伏。不過,由於鋰鹽會造成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多用在急性狂躁發作或對其他藥物反應不佳的病患身上。目前又有許多新的藥物能代替鋰鹽,和帝拔癲(Depakene,成分Valproic Acid)對患者副作用的痛苦,如果患者對過去藥物有不良反應,可試著請醫師開立如Topamax(成分topiramate)等抗躁劑。其他可用的抗癲癇藥物還有癲通(Tegretol,成分:Carbamazepine),樂命達(Lamictal,成分Lamotrigine)等。至於也可用來抗癲癇的利福全(Rivotril,成分Clonazepam),則是早期某些個案的用法,目前的抗癲癇藥物藥效顯著, 並不需要使用此葯。(Clonazepam屬於BZD類鎮定劑Lamictal抗憂鬱效果比抗躁症效果強,是目前美國德州規範建議的雙極性憂鬱期的首選藥物。 其他的抗癲癇藥物或鋰鹽或抗精神病藥物多半以抗躁症的能力較強。抗精神病藥物,也常被用來控制躁症,甚至是鬱症。如思樂康Seroquel(Quetiapine)、金菩薩Zyprexa(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al(Risperidone)等。由於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長期使用後,容易導致憂鬱的傾向,所以上述的這些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便顯得相當重要。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維拉帕米verapamil也有人認為有效,不過目前健保不給付此葯。 事實上,以樂命達為例,其本身即具備鈣離子和鈉離子通道阻斷的效果,至於其他的藥理作用,則包括減少glutamate產生,以及阻斷NMDA受器。(NMDA受器活化後的傳訊路徑產生之NO會對神經細胞有毒性) 而鋰鹽則是抑制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ol)路徑,並有一些促進GABA受器的功能。舉例:越獄第二季登場的馬洪探員患的就是躁鬱症,在第三季中馬洪探員在第一次在SORA監獄中會見他的律師時提到那白色的藥丸(varatril)能夠抑制躁鬱症。躁鬱症與童年經歷有關美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孩童時期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虐待可能會導致成年後出現時而憂鬱,時而狂躁的精神疾病——躁鬱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月31日報道,美國紐約Zucker Hillside醫院的約瑟夫·戈德堡博士和他的同事對100名躁鬱症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大約將近一半的成年躁鬱症患者都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時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躁鬱症患者曾遭受過多種形式的虐待,包括情感虐待、身體虐待或性虐待。 調查還顯示,童年時有過被虐待經歷的躁鬱症患者比普通患者患病的時間要早,而且他們的癥狀也更嚴重。另外,童年時期遭受性虐待也常常導致患者企圖自殺的高風險性。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 報道說,躁鬱症(manic depression)一般而言是指個體有時出現憂鬱的癥狀, 有時又出現狂躁的癥狀,這兩種癥狀不斷交替出現,因此又稱之為雙極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說個體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目前,科學家還不能確定引起這種精神疾病的原因是什麼,但由於它是在家庭中流傳的,所以研究者認為這種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國際在線 2005年02月01日《躁狂抑鬱多才俊》簡介 · · · · · ·一個共識已在我們心目中形成:「天才」多少總得有點毛病,一路正正常常走到底的人要麼不夠天才,要麼只是例外。我們小時候就被傳授以各種偉人的奇聞軼事,比如阿基米德跳出澡盆子裸奔,比如巴爾扎克寫不同情節的作品要用不同顏色的紙,還有個什麼科學家,兜里揣著懷錶,等到想出個問題來,一激動把懷錶當石頭扔了。《躁狂抑鬱多才俊》里的敘述頗能勾起我們的一些童年記憶。還記得牛頓牽馬的故事嗎?它可是和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地板上留下的那對傳說中的「腳印」齊名的動人事迹。牛頓牽馬翻山坡,一邊走路一邊思考問題,馬半道跑了他也不知道,愣是提著根韁繩回到家裡。這個故事當年如雷貫耳,牽連著中國孩子根深蒂固的科學家崇拜,好像是個偉人都得廢寢忘食,泰山崩於前而目不瞬。但從來沒人告訴我們,牛頓為了當這位千年一遇的天才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精神「入定」的時候丟馬是小事,喜怒無常,疑神疑鬼,乃至丟掉最好的朋友,這就嚴重了。大概是勵志傳說聽多了的緣故,讀到這些情節總有些難以接受:他跟萊布尼茨爭微積分的發現權,一直爭到後者被英國人的長壽「熬死」;他無法容忍惠斯頓在學術上與他意見不一,把這位被他一手提攜上來的後起之秀打入冷宮;他一次次樹敵——羅伯特·胡克,萊布尼茨,法蘭西科學院——容不得任何人爬到他頭上。「偉人的另一面」本就是許多傳記小品作者寫來得心應手的題目,但《躁狂》的作者還想走遠一步,告訴讀者:這「另一面」源於一種寬泛的病。貝多芬、牛頓、狄更斯、梵·高,他們為自己的流芳百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們「有毛病」的事實或多或少都為人所知,尤其最後一位,那是藝術史上有名的瘋子,有名到連藝術的門外漢都能一眼認出《向日葵》里混亂的質素。《躁狂》的兩位作者以他們為臨床考察的病例是出於一種野心:試圖把各種天才的奇怪舉動都納入到「躁狂」、「抑鬱」這一對精神病理性範疇中去,也就是說,提出一個可以一攬子打盡的解釋框架。閉塞、孤僻、乖戾、暴躁、嫉妒或排擠同行、貪戀權力、強烈的焦慮乃至深度失眠,所有這些,都可以歸於這對範疇的名下。這《躁狂抑鬱多才俊》另解了天才,幾乎就是一部洋洋大觀的「人類瘋癲史」。作者簡介 · · · · · ·朱立安·李布(Julian Lieb)醫學博士,私人執業的精神病醫師,藝術家和小說家,曾任耶魯-紐黑文醫院的達納精神科門診部主任。D.傑布羅·赫士曼(D.Jablow Hershman)與朱立安·李布合著有《暴君的手足之情——躁狂抑鬱與絕對權力》(A Brotherhood of Tyrants:Manic Depression & Absolute Power)、《天才的奧秘——躁狂抑鬱與富於創造力的生命》(The Key to Genius:Manic Depression and the Creative Life)等書。目錄 ······譯者序《躁狂抑鬱多才俊》前言第一章 剖析天才第二章躁狂抑鬱症第三章 牛頓第四章 貝多芬第五章 狄更斯第六章 梵·高第七章 減弱創造力第八章 增強天才結語參考書目《躁狂抑鬱多才俊》譯者序近來,有關大學生自殺的報道不時地見諸網路和報章,自殺的手法從暴烈的跳樓到血腥的割腕,不一而足,讓人惋惜之餘又瞠目不已。這些本該在以後的人生中發揮其創造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年輕人們,過早地以非正常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反思。對於此類事件,曾有人評論說:「高學歷低素質的現象令人擔憂。」這樣的觀點,當然有其合理的一面,這是因為,心理素質的高低,無疑是人才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樣的觀點又未免有失偏頗,這是因為,心理素質如同身體素質一樣,不僅僅是後天的鍛煉和培養就可以使之不斷提升,從而讓人不受情緒苦悶之擾的。和身體素質一樣,心理素質有相當重要的一面是具有先天性的。先天的人格特質,再加上後天的經歷所塑造而成的性格特點,可以決定一個人面對事件的應激模式的類型。在本書中,偉大的梵·高自殺了,原因在於他嚴重的躁狂抑鬱症的驅使。而貝多芬和狄更斯的健康則都因其各自躁狂抑鬱性的行為而受到了重大的損害,從而導致兩人都在60歲之前就暴病身亡。牛頓的情形比前三位要好多了,但是,他也受到躁狂抑鬱的折磨而飽受苦楚。「有創造力的躁狂抑鬱者們,他們的傳記讀起來一點兒也不讓人感到歡欣鼓舞,在他們中間,很少有快樂幸福的結局。」是的,本書列舉的大量實例都向世人系統昭示了以往人們所隱隱約約感覺到了的真實景象。《躁狂抑鬱多才俊》一書,是一本深入探討躁狂抑鬱與創造力二者之間關係的著作,本書作者所做出的努力,應被看作是提醒和規勸人們認知自我、善待自我以及發揚自我的性格特質的一次有益嘗試。區別於通常的醫學和精神病學著作以及其他以專家姿態自居而做出的論述的是,本書更多地將躁狂抑鬱放在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審視,並且試圖通過大量鮮活生動的事實來讓規律性的認識浮出水面。作者深刻地指出,「天才是一種關係。」作者認為,天才一定是被社會認可了的、具有超卓能力的人們,而尚未得到認可的所謂「天才」,只能被認為其是具有「稟賦」而已。正如作者所言,「天才不是一種屬性,而是天才潛力擁有者與社會之間的一種動態關係。」天才是一種應運而生而又應運而起的、人的稟賦與社會關係高度契合的產物。換成我們熟悉的敘述方式,這種關係則可以表達為:時代呼喚天才,而天纔則回應了社會的呼喚。沒有呼喚,就構不成應答;沒有齟齬,就彰顯不出契合。隨著現代科技的昌明,過去被認為是幾乎無藥可救的躁狂抑鬱症,現在都有相應的藥劑和療法可以控制和穩定病情了,從而有可能避免無謂的痛苦與傷害。於是,問題的癥結就轉而發生在人們對躁狂抑鬱的認識上面了。沒有深入而普遍的認識,人們對於躁狂抑鬱癥狀的看法和反應就只能是直覺的和本能的,從而無法採取理性的和有益的對應措施。許多本該在早期就予以關注的「異動」人士,因此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不能不讓人遺憾。對於富有創造力的躁狂抑鬱者而言,造成的損失則更是讓人扼腕。即使不以功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僅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來呼籲,對於躁狂抑鬱以及躁狂抑鬱者們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愛,也是社會和諧、見賢思齊的要求所在。躁狂抑鬱雖有千般不是,但其所帶來的魅力與才智、活力與幹勁、自負與堅持、觸及本質與直指人心,卻無疑給世人帶來了更具原創性、更加震撼人心、更為橫空出世的各種作品,這些作品包括藝術、科技、哲學、宗教等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智識果實。這些果實嘗起來味道好極了,顆顆香濃,讓人意猶未盡。而香濃的背後,卻往往是創造者不為人知的苦澀與辛酸。這,簡直就是一個悖論。本書的作者是兩位美國人,因而,他們的研究對象集中於西方社會的歷史和現實,集中於身處其中的精英們。而對於西方精英群體的研究,就不能不涉及到大量的西方社會和文化現象,這一特點和訴求,既增加了譯者忠實和貼切地表達原著意義的難度,同時,又為翻譯過程本身帶來了西方社會和文化之旅的愉悅。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本書,滿足閱讀書籍時對其背景必要的「知情」的權利,譯者對本書所提及的大量人名、地名以及少量的物品名和事件名酌情添加了儘可能兼顧全面與趣味的注釋。儘管過多的注釋會影響閱讀的快感,但譯者堅信,更多的信息應該會給予閱讀這一追求快感的行為以更為充實的滿足。受惠於現代科技的發展與發達,本書的翻譯和注釋得到了網路資源的充分滋養,也使得譯者本人通過這次譯文之旅,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邃與奇詭有了更為切近的認識。在這一點上,譯者隨著章節的展開和延伸,在心靈上竟產生了一種休戚相與共、榮辱一時同的感受。這些感受部分地來自於書卷帶來的知識提攜,部分地來自於網路相關資源帶來的信息衝擊。在此,譯者要向網路上默默耕耘的有識者致禮,共贊信息大餐的饕餮豐盛。本書是一本關於精神疾患的專業著作,同時,它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此外,它還是一本引發人們閱讀人物傳記之濃厚興趣的嚮導書籍。正是因為西方社會人物傳記品種和內容的豐富,才為本書的成就提供了厚實的「物質基礎」。而對於本書所引領的對於人物傳記的初步分析解讀,則又會讓人因「窺一斑」而產生「見全豹」的衝動。也就是說,當你吃到一盤好菜的時候,有時難免會想要見一下做菜的廚師,以便進一步討教佳肴的奧妙。相較而言,中國的人物傳記則大多重大體而輕細節,重評價而缺探究,即便是有少量的生活細節描寫,也殊少多視角的審視和小心求證式的因果關係探索。這樣的疏漏和不足,恐怕有時難免是故意的。其中原因多種多樣,很重要的,包括「為賢者諱」之類的文化迴避,也包括「為尊者諱」之類的現實考慮。因此,讀來就更加讓人癢不可止又觸不可及。閱讀傳記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啟迪,恐怕更有獲得安慰、尋求共鳴甚至直接「拿來主義」般地模仿榜樣人物一言一行的需求,在這一點上,西方的傳記讀物普遍達到了上述有關實用性的判斷標準。而《躁狂抑鬱多才俊》一書,則同樣具有人物的「精神傳記」的特點,閱讀本書,可以直接讓人深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體會他們的狂熱與悲哀、得意與痛苦、自大與困惑、無畏與辛酸,讓人感同身受,暗自警醒。相比於人物的行為傳記而言,我國人物的精神傳記則更是有著不可言說之痛了。因此,就不得不依靠小說等想像性的文學品種來探尋人類心靈中的宇宙,但即便是這樣,也只能是探到冰山的一角而已。不過,即便是為了這一角的寒氣逼人,也還是有那麼多的聰明才智蘸著滿腔的熱血踟躕而行。為此,恐怕也只能感動了。工作之餘,本書的譯出費的是錙銖之力,但卻並不奢望成就集腋之裘。當書稿在鍵盤上敲定最後一個字元的時候,正是葉落他鄉時分,燈寒夜獨景象,可是,心裡的爐火卻漸漸升騰起來,氤氳起絲絲縷縷的溫暖。稿成之日,必須要衷心感謝我的好友,上海三聯書店的編輯王笑紅小姐的熱情推薦。她不但向我推薦了這本好書,而且也不遺餘力地向潛在的讀者推薦了潛在的譯者。一切都是機緣,一切都妙不可言。我還要感謝我的弟弟郭文欽先生,我們之間展開的一些探討,既帶給譯者智識上的愉悅,又增加了譯述盡心儘力的動力。當然,囿於本人水平的限制,譯文中不免錯訛之處,還請讀者與方家不吝指正。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本序,並徐徐開啟本書的閱讀吧:我們對於人,知道得那麼多,可是,我們所知的,終究又是那麼少。崔永元說得抑鬱症的都是天才,其實不對,躁鬱症患者才都是天才。因為抑鬱症不會迎來創造力的大爆發,只有躁鬱症可以。


推薦閱讀:

抑鬱的「莫比烏斯」世界
中風腦萎縮抑鬱症方
抑鬱,是我生命中最好的老師
「秋季抑鬱」自我調節
"你如果自殺,能不能別死在宿舍?" | 正視抑鬱症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