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間質纖維化「可逆可控」
近年來,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肺間質纖維化都成為困擾人們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每到換季之際,醫院呼吸科的病人就會驟增。肺間質纖維化多在40-50歲發病,男性多於女性。輕度肺間質纖維化時,呼吸困難常在劇烈活動時出現,因此常常被忽視或誤診為其他疾病。而慢阻肺更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平均每分鐘就有2.5人死於慢阻肺。東城中醫醫院肺病科特聘專家陳銀魁教授表示,肺間質纖維化更加適用於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於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及早進行肺功能檢測。
肺間質纖維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因為受氣候以及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呼吸道疾病在我國呈現出上升趨勢,而肺間質纖維化這一疾病近年來有著明顯的增長。肺間質纖維化在西醫上是一組主要累及肺間質、肺泡和(或)細支氣管炎為主的肺部瀰漫性疾病,對健康威脅極大。從發病看,近年或有年輕化趨勢。這種病發病不分季節,但遇到霧霾天氣會使病情加重。由於中晚期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存活期短,臨床上肺間質纖維化被稱為「亞癌症」,很難有效控制。肺間質纖維化在臨床上分為多個病種,塵肺就是其中之一,從事礦業,矽肺佔比較大。臨床上亦經常會見到肺間質纖維化合併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乾燥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目前,肺間質纖維化常常被認為具有不可逆性,存活期較短。陳銀魁教授認為,針對肺間質纖維化的治療如果把中西醫的優勢結合起來,往往會事半功倍,出奇制勝。
中藥口服:培元固本,活血化瘀中醫上稱肺間質纖維化為「肺萎」、「肺痹」,兩者皆屬肺絡脈病變。陳教授認為,在中醫理論上,肺間質纖維化雖然病在肺臟,但其反覆發作、纏綿難愈,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脾、腎為咳喘之本,肺為咳喘之標。若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影響至肺臟,即會出現咳痰等癥狀。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若肺氣虛損影響到腎臟,患者即會出現氣短、喘息、呼多吸少等腎不納氣癥狀。所以治療上,陳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自擬通痹化纖湯,旨在活血通絡,補腎納肺。輔以黃芪、白朮、太子參等補氣健脾,五味子固精斂腎,淫羊藿補腎助陽,補骨脂納氣平喘,對於肺陰虛者,加生地、玄參、北沙參等以養陰生津。
內病外治:局部給葯,直達病所;三穴五針,事半功倍中藥外用療法包括中藥藥罐、藥物熏蒸、中藥熱敷。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素問·上古天真論》稱汗孔為肺之氣門。在病理上肺與皮毛有密切的聯繫。陳銀魁教授認為,在臨床的治療上可以用藥物直接接觸皮膚的辦法,使藥物通過汗孔的介導作用,傳輸至臟腑,發揮其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功效。藥物中常加活血化瘀之三七、莪術、穿山甲,祛瘀通經之水蛭;有清熱解毒之金銀花、射干;有祛風通絡之防己。其中穿山甲既有活血化瘀之功,又有通絡散結之力,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醫理論中,經絡有溝通表裡、聯絡內外的生理功能,在人體正虛邪盛時,經絡又是病邪入侵的途徑。經脈病可以傳入內臟,內臟病亦可累及經脈。所以,陳銀魁教授認為通過針刺療法,亦會有一定療效。在臨床治療中,他總結運用「三穴五針」的方法。中醫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理論,此「三穴五針」並非固定的三個穴位,而是根據癥狀的輕重、累及的臟腑,選擇不同的穴位。例如肺間質纖維化的早期,只有輕微的咳嗽、咯痰癥狀,未明顯累及其他臟器時,選擇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當患者出現胸部憋悶、胸痛、喘息等累及心臟癥狀時,選擇風門穴、至陽穴、心俞穴;當有的患者出現氣短、喘憋、乏力、甚則尿失禁癥狀時,選擇命門穴、腎俞穴、脾俞穴。
臨床上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選擇不同的三穴相輔相成配合治療肺間質纖維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肺間質纖維化的診斷和治療的不同環節中,要按照中西醫各自的理論指導優選各自的療法,或側重以中醫理論指導治療,或側重以西醫理論指導治療,或按中西醫結合後形成的新理論指導治療,取長補短,這樣能獲得更好的療效。還有,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樹立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幾個簡單問題幫你「揪出」慢阻肺如今環境的污染如此嚴重,呼吸道疾病可能和每個人都沾上了邊兒,但是究竟我們是得了簡單的呼吸系統疾病,還是已經到了危險的慢阻肺階段呢?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分辨。陳教授表示,只要通過幾個問題,就可以初步辨別是否有慢阻肺徵兆:1.是否經常咳嗽?2.是否經常咯痰?3.是否經常感覺活動後氣短?4.年齡是否大於四十歲?5.現在是否吸煙或曾經經常吸煙?
如果你有3個或3個以上問題回答「是」,說明你就應該到醫院做肺功能檢查了。那麼,發現得了慢阻肺該如何治療呢?這也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目前,慢阻肺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但也是一種不能完全可逆的疾病,疾病不治療會呈進行性進展,每年肺功能都會繼續下降,直至呼吸衰竭。目前,西醫用氣管擴張劑和激素混合製劑吸入的方法,有一定效果,但療效有限,常常不能阻止疾病進展。
中醫扶正祛邪有效阻擊慢阻肺祖國醫學治療該病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漢代張仲景對「喘症」進行精闢論述,在古方理論基礎上,陳教授經多年的臨床研究總結了自己的辯證治療經驗,認為該病歸屬於咳嗽、喘症、肺脹、痰飲範疇,是一種本虛標實之症。病位首先在肺,肺為五臟之華蓋,易受外邪侵襲,造成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肺病日久必傷及腎,最終導致肺、脾、腎、心等多臟腑功能失調,成為發病的基礎。
陳教授認為,人體就是一個特殊的工廠,不同的車間錯綜複雜卻又四通八達。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呼吸系統出了問題,不單單是治療一點那麼簡單,中醫重在對人體進行全面調理,「虛則補,實則瀉,互相調劑,促進五臟和諧。」而陳教授多年臨床形成了特殊的「外埋內疏」的治療體系,通過「穴位藥罐」「腧穴中藥透入」及「三穴五針」「磁葯疊加調節免疫療法」等系列療法,可以明顯改善慢阻肺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和活動能力,阻止慢阻肺病情發展,降低病死率。
專家呼籲肺功能監測常規化陳銀魁教授透露,現在治療慢阻肺60%都會用到激素,但是激素的使用會有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希望患者能夠在發病的初期就選擇中醫調理,盡量減少或者不用激素。一些嚴重的病人無法避免激素的使用,但是也要慎用。
他還同時強調,慢阻肺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預後至關重要,對於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及早進行肺功能檢測。陳教授呼籲,如今心血管方面的檢測逐漸簡單化,很多人能夠在日常監測自己的血壓、血糖等指標,如果肺病患者也能夠做到常規化體檢,患者和醫生都能對病情的發展瞭然於胸,慢阻肺是完全能夠人為干預和控制的,也可以讓患者和醫生早期發現慢阻肺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會儘早阻止病情發展。
文/本報記者彭小菲
專家資料
陳銀魁教授:東城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40餘年,是「外埋內疏」系列療法的創始人,獨創「穴位藥罐」「腧穴中藥透入」及「三穴五針」「磁葯疊加調節免疫療法」等系列療法。擅長治療哮喘、肺纖維化、支氣管哮喘、急慢性咽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過敏性鼻炎及小兒慢性呼吸道咳喘、反覆感冒、發熱等各類呼吸系統疾病。
推薦閱讀:
※冠狀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的5個表現
※每日讀片:縱隔孤立性纖維瘤
※高纖維 低脂肪 = 低結腸癌發病率 ?
※乳腺增生和乳腺纖維瘤有什麼區別
※高纖維素食物
TAG:纖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