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秀」煙標上的古代發明

①「華秀」套標中副版呈現「司南」的煙標。

②「華秀」套標中副版呈現「地動儀」的煙標。

③「華秀」套標中副版呈現「渾儀」的煙標。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就獲得了西方學者的肯定。後來,伏爾泰對我國的造紙術、雕版印刷術、火藥、羅盤「四大發明」做過更細緻的闡述和評論。

  在我國捲煙工業企業出品的煙標上,也可以欣賞到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具有代表性的發明創造。

  如上世紀70年代,貴州遵義捲煙廠曾出品4枚套「華秀」煙標,副版展現了4種發明創造的圖片及相關文字簡介。該套煙標主版紅色底,在「華秀」兩字下面展現了一條飛舞的黃色長龍,極具中國特色,副版呈現的發明圖案均採用青銅色,極富歷史感。四種發明中,除記里鼓車外,司南、地動儀、渾儀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司南。據《古礦錄》記載,司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河北磁山一帶,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作為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的一種儀器,司南在長期實踐中得到不斷完善和改進。戰國時期《韓非子》中有對司南的記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東西方向。《鬼谷子》中記載,鄭國人采玉時就帶著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到了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至宋代,時人根據掌握的人工傳磁技術製作了指南魚,並用于軍事活動中。據《武經總要》記載,指南魚藉助人工磁化鋼片的方法製作而成,把指南魚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別方向,使用起來更為方便。後來,人們用鋼針摩擦天然磁體,成功製作了指南針。由於司南沒有實物遺存,在「華秀」煙標上呈現的司南(圖①)是根據《論衡》等書的記載,並參照出土的漢代地盤實物復原而成的,司南上方有「公元前三世紀」的字樣,下方有「司南·指南儀器·戰國」字樣。

  地動儀。公元132年,我國東漢天文學家張衡發明了一件能觀測地震的儀器。該儀器用銅鑄造,「圓徑八尺,形似酒樽」,其周身共有八個龍頭,按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布列。龍頭和地動儀內部通道中的發動機連在一起,每個龍頭嘴內有一個銅球。地動儀下方,八個蟾蜍分別對應八個龍頭蹲坐在地上,張嘴準備承接銅球。一旦某個方向發生地震,樽體就開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吐出銅球,銅球隨之掉落到蟾蜍的嘴巴內,並碰撞出聲響,告訴人們地震發生的方向。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並未流傳下來。現在人們看到的地動儀,其實是後人根據史書記載,加入想像,並遵循一定的設計原理製作而成的模型。「華秀」煙標在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圖②)下面標註有「地動儀·記錄地震儀器·東漢(公元132)」字樣。

  渾儀。渾儀是中國古代一種天文觀測儀器,以「渾天說」為理論基礎製造而成。「渾天說」是我國古代一種認識宇宙的理論,認為「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渾儀由一個個同心圓環構成,整體看起來像一個圓球。有資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中國就開始使用渾儀觀測天象。到了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設計了一架更為精密完善的渾天黃道儀。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將其簡化,創製了簡儀。中國現存最早的渾儀製造於明朝。「華秀」煙標上的渾儀為明正統年間(1436~1449)所造(圖③),其下方有「渾儀·測量天體運行用·明(公元1437)」字樣。

本文圖片由南京煙標收藏愛好者張才林提供


推薦閱讀:

筷子是不是蘇妲己發明的?
漢字究竟是誰發明的
14個別的用途的發明!
愛吃土豆粉的老媽發明了個新做法,是讚不絕口!
三大發明」是怎樣變成「四大發明」的 ——方旭東

TAG:發明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