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 - 你可以不生氣:消除人際溝通障礙的訣竅】
【佛學 - 你可以不生氣:消除人際溝通障礙的訣竅】圖文:網路 編輯:小絲
現在的時代充滿各種複雜的溝通工具,資訊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到地球的另一端;但也是這樣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父子、夫妻、母女之間的溝通,變得困難重重,如果我們無法重建管道,快樂將遙不可及。一行禪師在這本《你可以不生氣》書中,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為什麼生氣,別人為什麼生氣。更重要的,當憤怒生起時,我們如何不去壓抑它,反而能面對它,認識它,然後轉化他。下面摘錄2個典型案例。這些具體方法,可以啟發和幫助我們轉化內心的貪、嗔、痴,如果我們按照這些方法好好地照顧痛苦,就能幫助身邊其他的人。為了更好,改變吧!例如有對父子彼此不滿對方,因完全無法溝通而深受其苦。他們都不想困在憤怒的情緒里,卻不知該如何化解。好的教導能讓我們實際應用於生活中,轉化內心的痛苦。當生氣時,所受的痛苦就如同被地獄之火焚燒;當絕望或嫉妒時,便如同身陷地獄之中。這時,就必須請教修行的朋友,要如何修行才能轉化憤怒與絕望。慈悲地傾聽,能化解別人的痛苦當他人的語氣總是充滿憤怒,那是因為他(她)的內心正滿懷憤怒而飽受痛苦,所以老想把自己的問題怪罪他人。因此,我們難免會覺得聽他說話是件很不愉快的事,而想逃避他。要真正了解與轉化憤怒,我們必須學習慈悲地傾聽與愛語。有位菩薩是個偉大的人、覺悟者,她能以慈悲心深深地傾聽眾生的痛苦,人們她為「觀音」或「阿縛盧枳低濕伐羅」(Avalokiteshvara)——大慈大悲的菩薩。我們應該學習觀音菩薩般諦聽,才能給予想重建溝通之道的人們一些切實的指導。雖然慈悲地傾聽可以幫助他人減輕痛苦,但除非你先以諦聽的藝術自我訓練,否則即使滿懷善意,依舊難以達成。如果你可以靜靜地坐下來,以慈悲心傾聽,只要一小時,就能幫助對方減輕許多痛苦。傾聽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對方盡情地抒發內心的痛苦,且要以慈悲心傾聽。當你傾聽時,必須非常專註,全心全意的傾聽,把整個自己——眼睛、耳朵、身體與心完全投入。如果你只是假裝在聽,或未以百分之百的心傾聽,對方一定會有所感覺。而無法釋放痛苦。如果你知道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並能持續地將念頭專註在想幫助對方解除痛苦上,傾聽時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慈悲地傾聽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傾聽時沒有評價與責怪,你只是為了讓對方減輕痛苦。對方可能是我們的父親、兒女或伴侶。學習傾聽,確實可以幫助他人轉化憤怒與痛苦。即將引爆的炸彈我認識一位住在北美洲的天主教女士,她因與先生關係惡劣而痛苦不堪。這是個高學歷的家庭,夫妻雙方都擁有博士學位,但先生一樣痛苦萬分。長久以來,他與妻子、兒女都處在冷戰中,完全無法與家人溝通,全家人都在逃避他,因為他就像是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他是如此憤怒,以致無人想靠近,但他卻認為家人都鄙視他。事實上,他們並未輕視他,只是非常恐懼而已。因為他暴躁、易怒,接近他變成是件很危險的事。有天,這位妻子受不了了,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如此生活下去,而想自殺。但在自殺前,她打電話給一位學佛的朋友,告訴她正準備自殺。這位朋友曾多次激她一起禪修以減輕痛苦,但是她都以身為天主教徒,不該修行佛法為由而拒絕。那天下午,當這位佛教徒朋友知道她正準備自殺,就在電話那端對她說:「你口口聲聲說是我的朋友,可是現在你就要去死了,我唯一的請求也不過是請你聽聽我師父的開示,你卻拒絕我。如果你真是我的朋友,請你現在就搭計程車來聽錄音帶,然後你就可以死了。」這位天主教女士到達後,朋友讓她獨自在客廳,聽一段有關如何「重開溝通之門」的開示。在那一小時或一個半小時里,她內心經歷了一番深層的轉化,看清了許多事,了解其實必須為自己的痛苦負起一部分責任,而且丈夫也因她受了許多苦,她發現自己完全無法幫助他,事實上,她對丈夫的逃避,反而一天天地加深了他的痛苦。她從錄音帶的開示中領悟到,如果要幫助他人,就必須慈悲地傾聽對方,而這正是過去五年來,她一直無法做到的。拆除炸彈聽完開示之後,她有了很深的感悟,決定立刻回家練習諦聽可以幫助丈夫。但是那位學佛的朋友卻告訴她:「不行!我的朋友,你不應該今天就去做這件事。慈悲地傾聽是個非常深奧的教法,為了能像菩薩一樣地傾聽,你至少應該先發一、兩個星期來練習。」朋友便邀她參加禪修,以學習更多諦聽的智慧。那次禪修營為期六天,大約有四百五十人參加,大家一起吃飯、睡覺與修習。在那段時間裡,我們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覺知吸氣、吐氣,以違身心一如的境界;我們也練習念念分明地走路,將自己百分之百的投入每個步伐當中。練習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與坐下,以觀照與擁抱內心的痛苦。參加禪修營的人不僅要聆聽開示,還要學習傾聽的藝術與使用「愛語」每個人都試著學習諦聽,以了解別人的痛苦。這位天主教女士學得非常起勁與用心,對她而言,這關係到她的生死大事。禪修營結束後回家,她內心非常平靜且充滿慈悲,真的很想幫助丈夫移除內心的炸彈。配合呼吸的節奏,如步履從容、心情平靜,並滋養著慈悲心,她走路時保持正念,連丈夫都注意到她的改變。最後,她走近丈夫,安靜地坐在他身旁,這是她五年來從未做過的事。她沈默許久,大概有十分鐘吧!然後把手輕輕地放在他手上說:「親愛的!我知道這五年來,你的內心飽受折磨,我很抱歉!我知道,對你的痛苦我必須負很大的責任,因為我不但未幫助你減輕痛苦,反而把情況弄得更糟。我犯了很多錯誤,使你更加痛苦,我真的很抱歉!希望你給我機會重新開始,我一直很想讓你快樂,但不知如何做,所以才會使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我不想再這樣下去了!所以,親愛的!為了更了解你、更加愛你、請幫助我。請告訴我,你心裡在想什麼?我知道你很痛苦,我必須了解你的痛苦,才不會一錯再錯。沒有你,我無法做到,我需要你的幫助,才不會繼續傷害你。我只想好好地愛你!」當她如此說時,他像小男孩般地哭了。過去曾有段時間,他的妻子脾氣非常暴躁,經常對人大呼小叫,言詞充滿憤怒、諷刺、責備與批評,因此,彼此只有不斷地爭吵。她已經多年未用如此深情與溫柔的方式對他說話了,當看到他流淚,她知道機會來了,多年以來,他一直深鎖的心門,此時再度開啟。她知道自己必須非常小心,所以持續念頭念分明地呼吸,「親愛的!請告訴我,你心裡在想什麼,我很想學習怎樣做得更好,這樣我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這位女士與丈夫同樣是知識分子,也擁有博士學位,但他們都因不知如何慈悲地傾聽對方而受苦。但是那一夜她真了起!成功地做到慈悲地傾聽,前後不過幾小時,兩人就和好如初了,那一夜是他們心靈的療愈之夜。正確的教法,正確的修行如果你的修行是正確的、良好的,無須花五到十年,只需幾小時,就足以轉化與療愈內心。這位天主教女士那夜做得非常成功,她讓丈夫報名了第二梯的禪修營。第二次禪修營為期六天,在結束前,她丈夫也有很大的轉變。在茶禪的活動中,他將她介紹給其他學員;「各位親愛的同修、朋友們!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位菩薩,一個偉大的人——我的太太。過去五年中,我十分愚蠢而讓她吃盡苦頭。但她的修行改變了一切,拯救了我的生命。」接著,夫妻倆說出他們的故事、參加禪修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更深的層次上重燃舊愛。當農人使用的肥料不再起任何作用時,就必須換另一種肥料。同樣地,經過幾個月的修行後,還未帶來任何的轉化或心理的安慰,就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情況。為了轉化自己與所愛的人的生活,我們必須改變修行的方法,做更多的學習,以找出正確的修行法門。只要接受、學習正確的教法與修行,每個人都可以轉化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很認真地修行,像那位天主教女士一樣把修行當作生死大事,那麼,就沒有任何事是你無法改變的。快樂是可能的現在的時代充滿各種複雜的溝通工具,資訊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到地球的另一端;但也是這樣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父子、夫妻、母女之間的溝通,變得困難重重,如果我們無法重建管道,快樂將遙不可及。在佛陀的教導中,清楚地說明如何修行慈悲地傾聽、說愛語與照顧憤怒。我們必須實踐這教導,專註地諦聽,口出愛語,才能重新溝通,將快樂帶入家庭、學校與社區,於是,我們就能幫助世人其他的人。第二個故事發現憤怒的本質當生氣時,我們會傾向相信憤怒是由別人所造成,而將所受的痛苦都責怪到別人身上。但是如果深入地觀察就會明了,造成痛苦的主因,其實是內心那顆憤怒的種子,因為很多人面臨與你相同的情況時,都不會那樣生氣,雖然他們也聽到相同的話或看到相同的情形,但是心都能保持冷靜而不被憤怒之火所轉。為何你卻那麼容易生氣呢?那是由於你內心憤怒的種子已成長茁壯,你從未好好照顧它,以致於讓它獲得太多的灌溉了。每個人的意識里都深藏著憤怒的種子,但是有些人憤怒的種子,比正面的愛與慈悲的種子還強大,這可能與過去從未修行有關。當我們不斷地滋養正念的能量,很快就會發現,原來造成痛苦與悲劇主因的並非別人,而是自己內在憤怒的種子,這才停止責怪別人,因為我們了解他人只不過是造成痛苦的次要原因而已。當你有如此的洞察時,心就會得到解脫,而覺得比以前舒坦多了。但這時你生氣時的對象可能仍在地獄之中,他(她)還不知如何修行。一旦你明白如何照顧憤怒,就會覺察到對方正在受苦,此刻便可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幫助他,不要懲罰他當一個人不知如何處理痛苦時,就會把它擴散到周圍的人身上,當你痛苦時,也會讓周遭的人感到痛苦,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才不會讓它四處擴散。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一定會希望家人都很平安——你很慈悲,不允許自己的痛苦傷害家人,而且你知道痛苦不是個人的事,快樂也是如此,所以會學習如何處理痛苦。當人不知如何處理憤怒時,會很無助、痛苦,也會使周遭的人痛苦。這時你可能會生氣而認為她應該得到某些懲罰——她曾經使你受苦,所以你想懲罰她。但是經過十到十五分鐘的行禪與念念分明地觀照,你開始了解她真正需要的是幫助而非懲罰,這是非常好的洞察。這個人可能是與你很親近的人,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想想看,如果你不幫助他(她),還有誰能幫助呢?你知道如何擁抱憤怒而覺得舒坦多了,但是當你看到對方還很痛苦時,就會有股想要回到他身邊的動力,因為除了你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你會充滿想要幫助他的渴望,再也不想懲罰他,這是個完全不同的想法,你的憤怒已經轉化成慈悲了。正念的修行帶給我們專註力與洞察力。洞察力是修行的果實,能幫助我們原諒、關愛別人。以十五分鐘到半小時的時間,練習保持正念、專註、深入地觀照,如此能將你從憤怒中釋放出來,轉化成為可愛的人,這就是佛法的力量與奇妙之處。停止憤怒的惡性循環有個十二歲的小男孩,每年夏天都到梅村與其他年輕人一起修行,他與父親之間一直有些問題。每當他犯錯、跌倒或受傷時,父親不但不幫助他,反而用各種難聽的話斥責他:「你這個笨小孩!你怎麼可以對自己做這樣的事!」而這可能只是他不小心跌倒受傷了。因此,他從來不覺得父親是個慈祥的好父親,他發誓如果自己有孩子,絕不以這種方式對他,如果孩子因玩耍而受傷、流血,絕不對他大吼大叫,而立刻擁抱他,並試著幫助他。隔年他又回到梅村,這次妹妹與他同行。有天妹妹和其他女孩子在吊床上玩,突然間摔下來,頭撞在地上的石頭,血流滿面。小男孩突然怒火中燒,幾乎要大聲地責罵:「你這個笨女孩!你怎麼可以對自己做這樣的事!」他幾乎要做出與父親相同的事,但因他已在梅村修行兩個夏天,能及時阻止自己。他不但未責罵妹妹,反而在別人幫助她時,開始練習念念分明地走路與呼吸,前後大約只有五分鐘,就有新的體悟,他看到自己的反應、憤怒,還有從父親身上所承襲的習氣——他變得與父親一樣,成為父親的延續者。雖然不願這樣對待妹妹,但是父親傳給他的負面能量如此強大,使他幾乎就要做出與父親相同的事。對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而言,這樣的覺醒相當難得。他繼續練習行禪,突然間內心生起一股新的動力,想要藉修行來轉化自己的習氣,不再將習氣傳給孩子,他知道唯有修持正念,才能幫助他停止痛苦的循環。他同時發現父親其實也是憤怒的受害者,可能也不想如此對待他,但是父親內心的習氣同樣實在太強烈了。當洞察父親可能也是負面習氣的受害者後,他對父親的怒意完全消失,幾分鐘後,他突然很想回去邀請父親一起來修行。對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而言,這實在是個了不起的體悟。做一個好園丁當真正了解別人所受的痛苦,你就有能力轉化那股想要懲罰他的慾望,然後只想幫助他(她)。這時你就知道自己的修行是成功的,你是個好園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園,修行人都得回到這花園,並好好地照料它。也許過去你讓它荒蕪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現在,你應該對這花園的動靜瞭若指掌,並整理得井井有條,重視美麗與寧靜。如果你能好好的照顧它,很多人都會享受到它的美麗。
製作日期:2017.07.01.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