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成熟之作
前兩代產品在體驗的過程中,總會讓你覺得少了點什麼,畢竟這是一部主打生產力工具的平板電腦。10.6 英寸的 Surface Pro 2 如果你是用來工作,那麼我認為你可能需要先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現在我自己用的筆電是 13 英寸,平時工作時也會接上 27 英寸的顯示器。也因此,實際上對於我來講 12 英寸始終還是小了點,當然 Surface Pro 從一開始就是定位平板,它必然會做出一些取捨,這些取捨也使得這款平板犧牲了一部分的體驗而換取了其它傳統筆電所做不到的事情。
正因此,有時候你反而會覺得 Surface 這樣的二合一設備,定位稍顯尷尬,當平板,它不如 iPad 那樣輕薄優秀,擁有眾多出色的平板應用和體驗。當筆電,它又因為本身定位就是平板形態,類似觸控板體驗、膝上使用等都不如筆電來得舒服。當然,我想說的是,上面這一看法是僅限於表面,在沒有真正深度接觸 Surface Pro 3 之前,我想這種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這段時間的體驗看來,Surface Pro 3 遠遠沒有前兩代那麼尷尬,但依然有些不足之處。
屏幕表現:顯著提升生產力12 英寸的屏幕加上 2160 × 1440 的解析度,這意味著必須得將 Windows 8 的屏幕顯示內容比例擴大到至少 125%,而微軟默認給 Surface Pro 3 設定的是 150%,儘管能夠得到更加舒服的閱讀體驗,但由於 Windows 生態並沒有很好的適配屏幕顯示內容比例這一體驗,使得放大後的像素會有模糊的情況,特別是在如此細膩的屏幕上。
∷ 外接顯示器體驗有待提升我在 Surface Pro 3 設定的屏幕顯示比例是 125%,但後來我用了幾天,發現這個比例接上顯示器之後很難受,我沒有 2K 或更高解析度的超清顯示器,而是一台 1080P 全高清 27 英寸顯示器,若屏幕顯示內容設定為 125% 的話,顯示器會讓所有的內容顯示都太大,尤其是右下角的任務欄,QQ 等常用應用的圖標都出現了模糊的現象。我想,如果選購一部解析度更高的顯示器大概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我沒理由為了 Surface 而買。
▲ 使用外接顯示器時,推薦使用鍵鼠。最終,使得我在 Surface Pro 3 上只能每天接上顯示器後手動更改為顯示比例 100%,使用 Surface Pro 3 顯示屏時則改回 125%,雖然麻煩了一點,但習慣了之後也還好。如果微軟能夠在未來針對不同的場景做更人性化的設定就好了,例如,我沒有接上顯示器而是使用 Surface 的顯示屏時,那麼屏幕顯示比例是 125%;而我接上顯示器後,屏幕顯示比例就是 100% 。目前為止,我沒有發現 Windows 8 具備類似的體驗,同樣,OS X 似乎也是沒有這樣的體驗,但至少 Apple 在高解析度屏幕下的體驗做得更優秀,這是微軟所無法企及的,生態太龐大也有壞處。
▲ 外接顯示器時用 Surface 實體鍵盤輸入,屏幕還能觸摸。希望在下一代 Windows 10,這個現象能夠得到改變,微軟理應針對越來越高的屏幕解析度做出行動。要知道,系統和硬體均掌握在他們自己手裡,追求軟硬體的高度結合是理所當然的。下一代 Windows 10 支持將 Windows 應用窗口化,我相信屆時也會讓高解析度下的軟體體驗更好,甚至說不定以後我們在用 QQ 的時候,會選擇用 Windows 應用商店而不是傳統桌面版的 QQ 。當然,如果你是一直使用著 Surface Pro 3 的顯示屏而不像我一樣同時使用外接顯示器,那麼上述提到的煩惱其實毫無影響。像 Office 和瀏覽網頁、QQ 等應用體驗,我推薦選擇 125% 的屏幕顯示比例,不僅可以讓文字顯示更大,也可以避免出現像素模糊的問題。不過即便如此,我也希望微軟能夠為了追求更好的體驗,做出一些改變,畢竟微軟不是 OEM,它理應實現更好的軟硬結合,對於 Surface ,我也是抱著比 OEM 產品更高的期待。∷ 屏幕表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下面,我們再繼續聊聊 Surface Pro 3 這塊屏幕。因為對於 Surface 來講,屏幕是非常重要的硬體體驗,從第一代 Surface Pro 開始,微軟在屏幕方面的表現一直讓我非常滿意,新一代的 Surface Pro 3 依然延續了這方面。亮度儘管沒有前兩代產品那麼高,但也依然要比不少筆電更加出色。特別是我用的 VAIO Pro 13,同為觸摸屏,亮度和 Surface Pro 3 相比差距太大,後者優秀太多了。Surface Pro 3 儘管其定位是和 MacBook Air 相近,但微軟帶來的卻是可以媲美 MacBook Pro Retina 版的屏幕體驗,從之前 AnandTech 的屏幕評測結果我們可以發現,Surface Pro 3 在對比環節中輸給了 MacBook Pro Retina 和 iPad Air,但也有一些環節要比這兩者優秀。
相比之前兩代 Surface Pro ,12 英寸的 Surface Pro 3 在生產力方面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雖然這個尺寸對於平板有點大,但對於筆電來講也算是恰到好處,如果能夠在 13 英寸相信會更好,只是很可惜的是平板由於要考慮雙手握持問題不能像手機一樣追求超窄邊框和屏佔比,不然以目前 Surface Pro 3 的屏佔比,做到 13 英寸的屏幕相信應該是可行的。屏幕大了,比例變為 3:2 ,閱讀會變得更舒服,橫屏體驗和握持感更好。至於觀看視頻的體驗,肯定沒有 16:9 和 16:10 那樣舒服,但 iPad 的屏幕比例是 4:3 這點其實很多人也能夠適應,所以這方面我認為並不會成為問題。因為比例變了,瀏覽網頁,Office 等體驗感覺好了很多,本來 Surface Pro 就是定位生產力工具,3:2 的屏幕比例和這一理念高度契合。
無論對於平板電腦還是筆電,屏幕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而對於平板來講,還有一個特性很關鍵,就是便攜性。
硬體工藝:大屏輕薄化Surface Pro 3 在便攜性並不是 Windows 超極本裡面最好的,但無論是硬體做工還是輕薄便攜程度,它是屬於相當極致的產品。前兩代 Surface Pro,幾乎我身邊所有人都覺得它重且厚,而到了新一代的 Surface Pro 3 ,接近 800 克的重量和 9.1 毫米的厚度,相比過去兩代有了質的飛躍。
薄了意味著你塞進包包裡面時更加輕鬆,輕了則是讓你哪怕背著單肩包,也不會感覺負擔很明顯。Surface Pro 3 加上鍵盤的重量實測約為 1.09 公斤,剛剛好和 1.08 公斤的 MacBook Air 11 相近,與 1.06 公斤的 VAIO Pro 13 相比要重 30 克。如果你要更加極限一些,那麼 Surface Pro 3 僅平板的重量剛好和 NEC LaVie G Z 超極本一致,後者應該算是目前為止最輕的超極本,僅 795 克。∷ 硬體細節體驗改進全新的支架角度和鍵盤吸附設計則可以讓桌面和膝蓋上的體驗更好,對於桌面上使用來講提升會比較明顯,但是膝蓋上的體驗依然無法和傳統筆電媲美。
另外,在飛機上使用時,如果你接入鍵盤,會發現小桌板是根本放不下 Surface Pro 3 的,因為開啟了支架支撐的平板就應該佔據了不少面積,鍵盤的話就根本放不下了,所以在飛機上使用時,我只能放在大腿上敲打。當然,如果你只是看看視頻,那麼卸下鍵盤的 Surface Pro 3 會給你很好的體驗,因為它有支架,立著看視頻會很舒服,也不需要保護套支撐或手捧著。
Surface Pro 和其它二合一設備不太一樣,大多數二合一設備的鍵盤會有更強的支撐力,藉此來讓其筆電形態更加靠攏傳統,但這也導致了鍵盤重量成為問題。今後微軟若能夠讓 Surface Pro 接上鍵盤的體驗做到和筆電相近,而不是依靠支架來調整屏幕角度,我相信會真正成為替代筆電的產品。而就現在來講,因為支撐平板的是支架,例如我在床上連著鍵盤使用時,軟綿綿的床墊,還有我的大腿就會成為問題,而傳統筆電則不會如此。不管你放在什麼樣的表面都不會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外媒的評測始終認為,Surface Pro 3 替代不了傳統的筆電。除此之外,12 英寸的屏幕大小也和傳統 13 英寸、14 英寸和 15 英寸的筆電相比小了不少,微軟若希望 Surface Pro 替代傳統筆電,那麼勢必要在今後推出更大尺寸的 Surface ,並且在使用場景上,應該做到能夠超越筆電。∷ 介面不齊全,影響日常使用另外,Surface Pro 3 的 USB 介面僅有一個,儘管電源適配器有一個可用於充電的介面,但它也就只能用於充電。一個 USB 介面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沒有藍牙滑鼠,那麼插上無線接收器就不能插別的硬體。因此,購買 Surface Pro 時,意味著你必須得花成本去買多一套藍牙滑鼠,如果你是外接顯示器,那麼你則需要一個擴展塢。對了,如果你是攝影師,那麼你還會遇到讀卡器的問題,Surface Pro 3 連 SD 卡插槽都沒,只有一個用於擴展內置存儲的 microSD 卡介面。所以我想將相機的照片傳輸到手機時,只能用數據線和 Surface Pro 3 與相機連接在一起。說到這裡,這也是 Surface Pro 在產品設計理念上,更靠攏平板的體驗而不是生產力工具的體驗。只有一個 USB 介面,沒有 SD 卡插槽,這些都是筆電特別需要的,而剛好 Surface Pro 缺失了這些。
如果你想讓整套筆電體驗更加完整,以淘寶集市的售價為準,i3 版 64GB 售價 5000 元左右,i5 版 128GB 則是 6400 元,均比微軟商城售價要便宜將近 800 元。兩者都加上一個 700 元左右的實體鍵盤保護套,以及一套入門級的 USB 擴展塢,如果只是擴展 USB 口的,大概是在 60 元左右,如果是要微軟官方的擴展塢,則是售價要 1100 元左右,加上一個售價 150 元左右的入門級藍牙滑鼠,整套 Surface Pro 3 最低售價是 5900 元起,若是 i5 128GB 版,則要到 7300 元起。
▲ Arc Touch 滑鼠 Surface 定製版,操控感極差,華而不實。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Surface Pro 3 的售價高,但是考慮到它是平板和筆電二合一,實際上已經幫你節省了平板電腦的錢。平板電腦主要用來幹什麼?看看視頻,瀏覽網頁,Surface Pro 3 可以很好的滿足這點,在 Windows 8 模式下觸摸的體驗相比桌面模式優秀許多。而作為筆電而言,它作為平板來講儘管犧牲了一些體驗,但其性能也足夠優秀,屏幕、做工等各方面的體驗,實際上即便是放在 PC 陣營裡面,Surface Pro 3 也算是性價比相當突出的產品。當然,我認同 iPad 擁有最好的平板體驗,但考慮到一部 iPad 加上一部筆電的便攜性,因此對於出差的用戶來講,Surface Pro 3 某程度可以更好的去滿足差旅過程中的工作需要和輕量化的娛樂需求。畢竟,出差就是能夠少一樣設備就少一樣,一部 Surface Pro 3 能夠解決工作上的煩惱,也可以讓你躺在床上看視頻瀏覽網頁,聊聊天,我想也夠了。
續航與性能:性能優異,續航一般我所體驗的 Surface Pro 3 搭載的是 i5-4300U 第四代酷睿處理器,8GB 內存和 256GB 存儲空間,除了玩遊戲,無論你是用來辦公還是編輯照片,這個性能使用起來都綽綽有餘。微軟本身在性能優化方面一直做得很到位,所以在體驗 Surface Pro 3 的過程中,並沒有遇到性能不足的現象。作為一部主打生產力的設備,Surface Pro 3 並沒有像 Apple 那樣與英特爾展開更深層次的定製合作,i5 版的 Surface Pro 3 所使用的核芯顯卡是 HD4400,這直接導致 Surface Pro 3 真正淪為生產力工具,假如你想玩一些遊戲,那麼最低特效是必須的,稍微大型點的作品就不必考慮了,完全無法運行。也因此,如果你想工作之餘玩玩遊戲,那麼建議優先選擇一些配置不高的作品,以及 Windows 8 應用商店的遊戲。比如說英雄聯盟,它在 2160 × 1440 的屏幕解析度下,低特效可跑 30 幀數左右,如果將解析度降低一些,相信幀數會好很多,因為 Surface 的屏幕解析度太高,加上使用的不是 Iris 或 Iris Pro,遊戲這塊建議尾巴們如果打算選擇 Surface Pro 3,最好不要抱以太大希望。我自己用的 VAIO Pro 13 ,從來不玩遊戲,就是因為集成的 HD4400 核芯顯卡無法提供優秀的遊戲體驗。
續航方面,Surface Pro 3 在連接顯示器時可工作長達 7 小時,但是這個數據是屬於理論值,如果你是使用 Surface Pro 3 顯示屏工作,這個時間會明顯降低,看你亮度而定,我嘗試過最高亮度使用,大概在 5 個小時左右,如果你將亮度降低,相信這個續航會有明顯的提升。從之前國外媒體 AnandTech 的測試來看,Surface Pro 3 可持續播放 7.5 小時的視頻(iPad Air 為 13.6 小時),8 小時的網頁瀏覽(iPad Air 為 10 小時),但這個數據絕對不是最高亮度。和 MacBook Air 相比,OS X 的 MBA 可在輕度網頁瀏覽下持續 12 個小時,而 Surface Pro 3 僅 7.5 小時。中度使用時(網頁瀏覽加在線音樂播放),MBA 可持續使用 8.5 小時,而 Surface Pro 3 僅 4.5 小時。重度使用下(深度網頁瀏覽加在線視頻),MBA 可持續使用 5.5 小時,Surface Pro 3 僅 3.8 小時,比 VAIO Pro 13 多半小時的使用時間。
▲Engadget 官方評測的續航測試結果。從上述續航結果來看,Surface Pro 3 和續航表現極為優異的 MBA 相比仍然有明顯差距,這最主要還是歸功於 OS X 的系統架構做出了大量的省電優化,包括最新的 OS X Yosemite 也依然在改進這方面。以當前的續航成績來看,Surface Pro 3 只能算勉強及格,若下一代產品會有大突破,必然是得使用新一代的 Intel 處理器。另外,Surface Pro 3 並沒有電源計劃可選,因此在 Windows 10 沒有到來之前,你無法選擇節電模式。如果你希望獲得更長時間的續航,我建議你使用 IE11 瀏覽器,它相比 Chrome 會省電,體驗流暢性也更棒,就是欠缺了豐富擴展程序,一些網頁的兼容性也不是很理想。Windows 一直以來在功耗方面存在問題,不知道安裝 Windows 10 開發者預覽版會否有一些改善。Surface Pro 3 這個續航表現,相比過去要更好,但依然稱不上優秀。明年,相信會有全新的 Surface Pro 4,希望 Core M 能夠將 Surface Pro 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無論是續航還是便攜性。相比這些,我覺得 Surface Pro 3 更顯著存在的一個問題可能是發熱,這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能寄希望於今後移動版的酷睿處理器能夠在這一方面有大突破。
體驗總結:瑕不掩瑜,成熟之作如果說前兩代的 Surface Pro 帶有著明顯的不成熟,那麼第三代的 Surface Pro 則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改變。如果你需要一部真正能夠滿足娛樂與工作的平板電腦,Surface Pro 3 無疑成為了首選,無論是學生,還是商務人士或者設計師、攝影師,都可以在這部平板與筆電的二合一設備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方式。正如文章所說,作為平板形態的 Surface Pro 3,它與 iPad 相比,便攜性、平板體驗等各方面均處於下風,而和傳統筆電相比,作為生產力工具而言它又由於介面過少,觸控板體驗不佳等現象而無法和傳統筆電一樣可以隨心所欲使用。儘管依然有著明顯的缺點,但它的優點要更加閃耀,至少從這一代的 Surface Pro 開始,我們看得到微軟的 Surface 部門開始盈利,並贏得了許多用戶的青睞。
希望下一代,它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如果能夠趕在 Windows 10 發售時同期上市,那麼相信會更加合適。畢竟下一代的 Windows 也很明顯的針對二合一設備做出了特別的優化,期待明年 Windows 10 消費者預覽版出來時,運行在 Surface Pro 3 上會藉此而獲得更好的體驗。Surface,Lumia,兩者是微軟移動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大一統的 Windows 10 ,他們又會迎來什麼樣的跨設備體驗,這是我相當好奇的。因為在 Windows Phone 和 Windows 8 之間的跨設備體驗,我已經明顯感受到基於雲服務所帶來的美好體驗。明年,相信對於熱愛著微軟生態的朋友們來講,將是相當值得期待的一年,手機、平板、筆電、客廳,當一切的設備都通過一個 Windows 來實現,無疑是激動人心的。
Apple 通過築起高不可攀的 iOS 生態,讓 iPhone 和 iPad 擁有堅不可摧的壁壘。如今,Apple 也在強化 OS X 與移動設備之間的跨設備體驗,並得益於移動設備的口碑而使得 MacBook 的增長持續得到提升。對於微軟來講這是一種挑戰,儘管 OS X 的用戶量和 Windows Phone 的用戶量差不多一個級別,但是隨著微軟發力硬體,在接下來幾年相信 Windows 會在軟硬結合方面做得更好。過去,微軟由始至終是一家軟體公司,而今天,有了 Surface 和 Lumia 兩大硬體品牌的微軟,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軟體公司。明年,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微軟生態又會迎來什麼樣的變化?Surface 和 Lumia 會如何彼此之間互相推進,會上升到什麼樣的高度,作為微軟生態的長期關注者,我充滿著好奇。也渴望著看到下一代的 Surface 產品,能夠在軟硬結合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為熱愛著這一生態的用戶,帶來真正完美的產品。
推薦閱讀:
※成熟的男人,必須具備三種能力
※《人到中年,唯心獨醉》——獻給成熟的中年人
※生命,在前行中頓悟,在歷練中成熟
※使人成熟的是經歷,而不是歲月
※什麼事情得多看看叫成熟
TAG: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