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疾病】(轉載)
07-28
【再論疾病】(轉載)【再論疾病】 生命僅一次,故彌顯其貴。生命因漫長而需韌性,因艱澀而需奮鬥,因鬼譎而難卜前程,因多變而不能預知死生。然而,生命還有一個天敵即疾病。它環視生命左右,伺機攻之。 對於疾病,筆者以為: 一,它是一個存在,一個現實,一個生命與其同生同死的共同體。 二,它是健康得以存在、征進、光大、碩美的前提與條件,是健康更高更好更美的發展方向。 三,疾病是健康的失調、失衡、失態、異常與扭曲。這種異常反映了患者的行為、言語、思維、性格、習慣的失利與缺陷,這種失利與缺陷必然形成命運的偏頗。 四,疾病是可以戰勝的。疾病作為健康的對立物既相存,又互易。可以說,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戰勝的,正如任何健康都是可以摧毀的。不論何種病,包括重、絕、雜、難之症,都有病因、病理、病機、病源,都有其形成的脈絡、衍生的病象,固有的脈理。都可以透過病象,溯因探源,把握來路,瞭然癥候,給出病方。 然為何一些上述病者,甚至病重程度稍輕之人,往往中途崩壞,命虧一簣呢?大多數人可以說對現代疾病缺乏深刻了解,在治療上有不少誤區。首先,他們相信現代醫學,這是對的。然而,現代醫學在不斷變化的重難絕雜症面前,往往顯得難以跟上,總是落伍。其實,現代醫學在整體板塊上,在觀念方面尤為陳舊,對現代疾病的綜合性、社會性、患者的差異性考慮較少,見「病」不見人。再次,是患者本人缺乏系統健康學知識。他們往往將健康看作生理健康,將疾病亦歸之生理疾病。如此局部治療,療效當然不佳;如此認識,當然難有戰勝死神之大勇。 撥誤歸正。如果我們對疾病有了新的認識,對健康含義有新的詮釋(參見筆者在「天髓網」上的《健康論》、《自然論》、《論病》等諸文)。那麼可以說,疾病包括重難絕雜症是可以戰勝的。 五,疾病有共性,更有個性。因人因事因時因理而迥異。重難絕雜證更是如此。疾病治療,不能萬病一包葯,而需斟別情況,醫患配合,相機處理。重難症治療,需立體、交叉、側重、平衡、系統,最後達到除邪扶正,歸位健康。 六,疾病是一個現象。我們不能因有而憎之,亦不能因其強大而懼之。作為一個現象同任何事物一樣只能平靜待之。接受它,觀察它,分析它,玩味它。在上述過程中,我們知道了何為健康,何為正常,何為碩美,也了解了何為腐朽,何為異樣,何為痛苦。疾病,是對人的最好警戒。 七,疾病是人的不幸,但又是人歷經滄桑,重塑生命的轉機。同任何事物一樣,叫做相反相成。得了病,悲悲戚戚,艾艾怨怨,欲哭無淚都無用,一個辦法,治。一個辦法,轉。一個辦法,生。要相信醫生,到醫院進行常規治療。然而,當久治不愈,或療而不當,則應自行思考。醫生是人,醫術有高低;醫院是企業,經營為利潤。患者有實際,各自有差異。因此,應別求思路,另謀良方。 八,患者也是醫生。這個觀點易遭誤解。其實是說,患者對自己的病象最有感覺、體會。得了病,就要放下工作或其它事,惡補了解、研究、分析自己之病的課,學習相關知識。如此,亦成參予治療已病之醫生。治病就是析理,得理就會得道,得道自然病癒。 九,疾病是社會的客觀反映。現代疾病更多的是社會病。它帶有濃重的社會變異、扭曲、惡化的痕迹。是社會負向的集中反映。我們得病,要找社會原因;我們治病,也需要社會環境。因此,治療疾病,創造相對和諧的環境尤為重要。醫院是好的地方,但對經濟窘迫者未必最佳。有時,患者還會為高額支出而強化心理負擔。 十,治療疾病是對人的挑戰。人的學問就是健康的學問。如果我們有對生命負責的勇氣就不憚挑戰。就應運用我們所學的全部知識,運用我們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思考去面對、回答、解析所有的疾病問題。對自己的疾病是這樣,對他人的疾病也是這樣。惟如此,我們才能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瞰生命現象,挑戰疾病,破解疾病,才能不病,不卑、不亢、端正、健康、大氣、壯美。 疾病,永是弱者的強敵,強者的敗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文革時掘墓實例【轉載】
※轉載歐陽斌主席—「與劉金印先生對談太極拳養生(上)」
※[轉載]名言哲理選擇題集錦
※【轉載】7、清水煮菜即是湯
※【轉載】簡約時尚的咖啡色棉草遮陽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