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王朝意義的民主之中國

超越王朝意義的民主之中國

2012年10月06日 星期六 新京報
分享:

廣州中山大學十八先賢廣場的梁啟超西裝立像。

  《說文解字》:超,跳也

  梁啟超1900年的詩作《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就提出「四大自由」,比被普遍認為是該說法首創者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早了40年;1902年的《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他首次提出「中華民族」一語;同年的預言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又暢想了跳出以往王朝語境的「大中華民主國」;這些都堪稱超乎其時代的創造性思維,而在此基礎上又演進了百年的今人,又該如何超越梁啟超?

  最近,解璽璋先生著《梁啟超傳》(上下冊)出版了,讀了很受啟發。梁啟超的貢獻有很多,我們認為,他對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貢獻,是以民主為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大中華民主國」的國號。

  □書評人李冬君

  清晰又模糊的中國

  歷代王朝,都以中國自居,卻不以中國為國號。概因「中國」作為一個概念,既指王朝領域的中國,還意味著歷史形態的文化中國。王朝在興亡交替中改朝換代,而文化,無論興衰,都在發展,明末清初,顧炎武說,亡國可以,亡天下不行,那「國」便是王朝中國,而「天下」就是文化中國,正是有了文化中國的存在,我中華民族曆數千年,雖多劫難,迄今未衰。

  國家分裂時,文化中國便是歷史的統一體,為統一提供範式;每當易代之際,文化中國都會以民間為基地,為革命提供合法性依據;異族入主後,文化中國亦可以夏變夷,以革命攘夷。

  關於文化中國,儒家用「道統」來解釋:「今所居者中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立也;所業者六經,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作、周公仲尼之所述也。」清朝入主後,就拿「道統」來說事,雍正帝說,是不是中國,不要從地域上分,要從「道統」上來確認,我朝所承之統就是堯舜以來中外一家之統,所用之人都是中外一家之人,所行之政也是中外一家之政。這還不是中國嗎?但文化中國遠不止「道統」一面,還有來自《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民間社會的那一面。

  雍正所謂「道統」中國,顯然與反清復明的文化中國有別。文化中國,非哪一派哪一家的傳統,非哪一朝哪一代的樣式,它是整體性的五千年文明的產物,其自然形態曰「江山」,社會形態稱「民間」,文化形態叫「歷史」。而「道統」出於儒術,不過是王朝中國的意識形態化。只要一家一姓的王朝還在,「中國」就只能是王朝的中心屬性和領域,不可能成為國號。

  到了晚清,王朝中國連地球是圓的都不知道。可文化中國里,早已有了世界地圖,有了孔子與耶穌同源,還有中西會通的幾何學。有人說「清初之學大」有二,一是響應明末顧炎武的號召,做天下興亡的學問,二是接著徐光啟做中西會通的學問。王朝中國排斥西方並以夷視之,可文化中國卻為西學的到來做了準備,預留了一條近代化之路。

  家天下模式的破產

  戊戌變法時,湘人皮嘉佑有《醒世歌》問世: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並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是中央誰四旁?如同日心說打擊了基督教一樣,地圓觀念顛覆了王朝中國的天下觀。

  葉德輝對此很不滿,他說,地球是圓的,不能指定一地為中,但在「五行」里是有中央的,亞洲居地球東南,中國居亞洲東南,而五行之位,以東南為首。以五色配五行,黃屬土,土居中央,而中國人都是黃種,可見開天闢地時,就把中國人放在了五行的中位。滿人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說:中國是「中道之國」,且「後凡有國者不得爭此中字矣」。當時能支撐中國臉面的,也就這道了。沒過多久,郭嵩燾出使英國,連道也靠不住了。因為,郭發現西洋立國也有「道」,其道一為議院政治,一為民選政治,他在《使西紀程》里寫道:「西洋所以享國長久,君民兼主國政故也。」

  中國政治,是聖人一身之政治,而西洋政治,為一國公民政治。因此,「聖人治民以德,德有盛衰,天下隨之以治亂」。本來,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是十分有信心的,武力或有不如人時,文化永遠自鳴得意。可郭嵩燾這麼一說,中國人在文化上也有點蔫了。

  原來以為技不如人,現在懂得道也不如人。那時,中國正組建海軍,要有一面國旗,慈禧認定「龍」為君身,金乃皇家色,就選了三角形黃龍旗來代表,命水師船艦都要懸掛。

  郭嵩燾卻唱反調:國旗都是長方形,沒有三角的,而且船上掛黃旗,是有人病危,向別船求救的信號,黃龍旗因此變成了病蛇旗,以此為國旗,「太為失考」。別看朝廷總拿中國說事,可有關中國的一切,都是臨時湊合,為建海軍,湊合了一面國旗,為辦外交,李鴻章還湊合了國歌。

  國旗、國歌就這麼湊合,還有國號呢?連湊合都沒想過,黃遵憲曾建議,以「中國」為國號,他說,世界各國,都有國號,獨中國無之。各國稱我國人,稱漢人,稱唐人,都以朝代稱,不以國號稱。各國稱我國,或稱支那,或曰差那,或謂差能,皆非我國固有名稱,究竟「差」哪?

  梁啟超的民主中國夢

  「差」在家天下,王朝霸佔了中國,還要國號幹什麼!只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夠了,何必為中國正名?起初指望立憲,立憲失敗了;後來轉向革命,革命異化了。在通往立憲之路上,中國人第一次脫離王朝而有了獨立的國體意識,梁任公一呼,有《少年中國說》出。

  1900年,是二十世紀的起點,中國正在蛻去王朝的皮囊,要獨立於世了。

  梁任公得風氣先,他發現:在王朝的廢墟上,走來一位美少年,那是誰?啊中國!從青色的春天裡走來,充滿了青春的氣息,那便是青春中國。自然四季,冬謝春生;天地之際,青春受謝,方死方生。美哉!舊王朝方死,新中國方生,方死者如夕照,如秋後柳,如地上霜,方生者如朝陽,如春前草,如山中泉。

  天地大矣,前程遼矣,日月所照,風水所及,新中國萌芽矣。以往之中國,雖有國之謂,未成國之形,或為家族國,或為酋長國,或為諸候封建之國,或為王權專制之國,何嘗有國體?朝也者,一家之私產;國也者,人民之公產。梁啟超先生之說,或出自西學民主思想,亦源於文化中國之理想。

  1902年,他發表了預言小說《新中國未來記》,書中提出,理想的國號,應該叫做「大中華民主國」,而理想的開國紀元就在1912年,被他說中了!這一年啊,剛好就是中華民國元年。

  新中國,非由王朝中國轉化,乃從文化中國分娩。它不再是天地中心之國,不再是天下中央之國,亦非五行之首的中國,可它還是中道之中國嗎?那要看怎麼說。若以「三綱」為中道,那它不是;若以民主為中道——普世價值,那它就是。以民主為新中國接生,早就被梁任公預言。

  【作者自述】

  解璽璋我希望這部《梁傳》和以往不同

  我把傳主的生命歷程作為縱軸,也就是經度,劃分為外出求學之前、戊戌去國之前、民國成立之前、旅歐考察之前和旅歐考察之後5個階段,再從各個階段延伸出傳主的橫向坐標,即在每個階段找到與他關係最為密切的人物,比如,戊戌去國之前的康有為、黃遵憲、汪康年、譚嗣同;民國成立之前的唐才常、孫中山、章太炎、楊度;旅歐考察之前的袁世凱、蔡鍔、蔣百里;旅歐考察之後的丁文江、胡適、徐志摩;而外出求學之前則集中處理了他與祖父、父母、妻妾、戀人及兒女的諸多關係。其中有些人物關係並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時間段,而是互相之間交錯、牽連或糾纏的,這樣便形成了一個縱橫搭配、經緯分明的網狀結構,比較充分地展現了梁啟超的生命歷程,及其在構建中國現代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在眾多人物的映照下,呈現了梁啟超多層次、多面相的人格與性格。


推薦閱讀:

藍彩和仙翁??科技超越 其他眾生
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華語武俠片,15部
圍棋可以超越以怨報德 甚至政治、歷史、黑白的「中和」
一句話超越了世俗,繪出另一個世界
中國有個朝代,在當時有八個世界第一,至今未被超越

TAG:中國 | 意義 | 超越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