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的由來(轉載)
握手最早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握手是在社交場合中,相互見面和離別時,以及在相互介紹時表示熱情、禮貌、致意的常見禮節。一般是先打招呼或點頭示意,然後相互握手、寒暄致意。關係親密的邊握手邊問候,時間可長一些。初次見面的,則應聽完介紹之後輕輕相握,握一下即可。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應稍稍欠身,以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不要看著第三者握手。對方如伸出手來,不要拒絕,以免尷尬。握手的先後順序是: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時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時,注意不要交叉,特別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 握手除了是見面的一種禮節外,還是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還有一些傳統的見面禮節。如東南亞佛教國有是雙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禮;中國舊時傳統是抱拳等等。這些禮節在一定場合也可以使用。
在我國的古代文獻中,握手這一習俗還是偶有記載的。
握手告別:「握末一長嘆,淚為生別滋」握手後,一聲長嘆,眼淚滾滾而下,生離死別之情。漢代顛沛流離的牧羊蘇武,吟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詩句。同時也反映了握手這一禮節在彼時彼地的流行。
握手言歡:漢劉秀起事前夕,與南陽巨富相見,握手言歡,以示他們之間友好關係的確定。
可見,握手這一禮貌行為,是作為朋友間會見,結盟,分別時的一種表示友好的行為。漢以後,人們常常見到的是關於「拱手」的禮節。相見,告別時的握手演變成了「拱手」,這一習俗的出現與興起。這恐怕周漢以後,道教的興起有關。「拱手」一俗可能是源於道教的一種特殊的交際暗語,隨著張角黃巾軍的造反,這一習俗就通過農民起義,這一特殊的傳播渠道,興盛開來。
在遼代,握手這一禮節,變成了「執手禮」。這種執手禮是只有皇帝才能行使的特殊禮儀行為。這種禮儀行為的規範僅在皇帝與殺敵立功的將軍之間。當殺敵有功的將軍凱旋歸來時,皇帝在群臣環繞的鼓樂聲中,皇帝握住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帥們的手,以示親切慰問。隨後,被執手者還要受到皇帝的物質獎勵和職務升遷。有時,將在外,浴血征戰,君王不能親自奔赴疆場以示慰問時,皇帝就派自己的心腹大臣,前去代皇帝行執手禮以表示皇上的關懷與慰問。這一古老的風俗,在今天仍然可以發現一些遺存的現象。如某人或某單位受到上級或中央領導接見時,領導同志往往同某人或某單位群眾親切握手,以示慰問。
免責聲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網所有文章及所有評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好研網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任何觀點,所有文章文責自負,若有任何非法及不當信息,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應的處理。[好研網]
推薦閱讀:
※握手禮儀 商務禮儀行為準則
※普京和奧巴馬APEC上短暫握手一幕
※《職場禮儀》(9)—握手禮儀,有規可循
※在這個人的面前,希特勒也如小孩一般 ,握手都不敢抬頭
※與歲月握手言和